五篇古詩教學的心得體會

篇一: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五篇古詩教學的心得體會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今年學校給我們大班佈置了古詩特色教學。對於古詩我們大班的幼兒們來說則是已經是非常的熟悉了,爲了把古詩教學上好,我自己先給自己上了一課,我記得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幼兒的大腦,就是要開發幼兒的智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聰明才智,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和主動地探索。於是我借鑑了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大腦的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幼兒獨自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機會,從而爲幼兒營造了無限開闊和想象的空間,能讓一個不認識字的幼兒通過畫面就能“讀”出古詩大意。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幼兒們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吟誦古詩,需要的則是反覆不斷、要有感情。古詩的圖畫形式多樣,而孩子們讀古詩的熱情和不斷髮現其中的樂趣,會讓你見識到什麼叫“百讀不厭”。回顧這個學期的古詩特色教學工作,可以說是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每週的1節古詩特色活動課,對幼兒來講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1節課,可是對於我這個教者來講卻是比較難上的1節課,因此認真備這1節課,寫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務。我常常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爲我所用教學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時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節課幼兒都有一定的收穫。爲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也爲了讓更多的幼兒們瞭解認識。

例如我在教幼兒們學習古詩《秋夕》時,先讓在幼兒們初步的理解詩意,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覆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覆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象,把自己置身於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我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幼兒的想象力則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我們教師的古詩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的行爲,應充分地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精神,古詩課堂提問才能由教師的單方面的行爲真正變爲師幼共同的行爲,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功效哦!

再次我們在古詩教學時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要過“細、全”,在教學

中首先幫助幼兒們集中精力領會詩文的大體意思,讓幼兒們很快進入角色。如果過全過細的介紹作者與時代背景,一是會轉移幼兒們的注意力,正確的方法是選擇與該古詩有密切關係的且有助於幫助理解詩意的內容,左右重點的介紹,使幼兒們瞭解詩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啊,古詩教學所給予幼兒的不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細節的領悟和心靈的體會??幼兒們在與古詩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着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裏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昇華境界,健全人格。

篇二: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內容摘要】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如能在國小階段學習積累更多的古詩文,則不僅能啓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輩子。

【關 鍵 詞】激興趣 讀詩文 明詩意 賞意境

【正文】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如能在國小階段學習積累更多的古詩文,則不僅能啓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輩子。因此古詩文的積累,會增強兒童對美的鑑賞力,從優美的詩句中感悟人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如何使國小生積極地背誦與積累更多的古詩?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嘗試用“激興趣──讀詩文──明詩意──賞意境”四步古詩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古詩教學質量。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激興趣

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習的強大內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學生感到學習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帶動學生主動愉快地去努力求知,樂而不倦地勤奮鑽研。教師若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有趣、有序地進行,將對學生學習古詩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教學古詩《暮江吟》在學生初步理解全詩意思的基礎上,啓發學生思考:深秋的江邊,從日落時到夜晚的景色該是怎樣的?要求學生想象出詩中所描寫景物的色彩和形狀來:火紅的殘陽,一半碧綠一半鮮紅的江水,珍珠似的露水,彎弓似的月亮。這樣,在學生的腦際便出現了一幅夕陽斜照江水,月光映襯露珠,令人心曠神怡的秋色江景圖。然後讓同學中的畫畫愛好者根據字面意思畫出一幅圖,接着讓學生到臺前展示自己畫的畫,然後讓全班同學根據每句詩意認真揣摩,議一議誰畫得最準確,最能體現古詩的已經,課堂氣氛活躍。在同學的評議中,學生對古詩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並體會到詩人對深秋上暮色的喜愛、讚美之情。

另外,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精美的界面設計、古樸典雅的音樂,營造出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氛圍,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

二、讀詩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詩大多節奏鮮明,韻律優美,朗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示範點撥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停頓、抑揚變化,可以配合着音樂、動作讓學生反覆練習朗讀,讀

出古詩的味道,感受古詩特有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誦讀爲本,通過反覆誦讀,反覆吟詠,體會古詩的韻律、意境。可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如何使學生“美讀得其法”,教學可分三步進行:一是首先要確定基調。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頓挫,讀出節奏。三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掌握方法,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力求讀得清晰、準確、有節奏,讀出思想感情。

三、明詩意

古詩的語言凝鍊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近代大家聞一多先生曾說:詩的長處在於它有無限度的彈性,變得出無窮的花樣,裝得進無限的內容。例如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全詩只有二十個字,既有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又有詩人們對現狀的不滿足,亦有詩人無限的進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爲這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自己要設身處地窺探詩人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經歷去體驗詩人的情感經歷,再來引導孩子們理解詩的中心、體驗詩的情感。

要使孩子們具備情感體驗的能力,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然後再走出來,做到“自化其身。”古詩時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詩,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極力描繪了漁翁垂釣時的氣候和景物。教學時,適當介紹一下這是詩人被貶永州後所寫的,詩中描寫漁翁“獨釣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寫我行我素、身處孤寒之界的漁翁,實際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貶永州後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聽完介紹,再讀全篇,相信孩子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油然而生。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詩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詩教學中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四、賞意境

古人作詩,十分重視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一,就是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的貫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無我之境,即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爲我,何者爲物,亦即“景中情”。

“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在於它的生動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現實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喚起某種情感的特徵,是情中景。如王維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什麼奇觀,惟有“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着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必須用一個“長”字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

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裏用一個“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圓”“直”二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達了詩人的深切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於廣闊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達到了至高的藝術境界。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詩人佇立江邊,目送友人漸漸遠去,直到友人的船隻消失在水天一線之處;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感情。與“雪上空留馬行處”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篇三:古詩詞教學的一些心得體會

古詩詞教學的一些心得體會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有着悠久的詩歌傳統,中學語文教材中詩歌的比重較大,因此詩詞鑑賞題也就成了會考語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詩歌是語言的高度凝鍊,沒有足夠的積澱就很難真正理解詩歌的意蘊,而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年代又離中學生過於遙遠,因此,多數考生都覺得詩詞鑑賞題難度較大,無從下手。下面談談我研修後的幾點心得體會。

按照詩歌表現內容的不同,古典詩歌大致可以分爲山水田園詩、詠物詩、邊塞詩、詠史詩和詠懷詩等五類。

山水詩的特點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即作者筆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他們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寓情於景。

詠物詩的特點在於託物言志。古人很喜歡詠物。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則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爲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託人的感情。

邊塞詩是表現軍旅生活的詩作,往往表達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嚮往、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建功立業的抱負等。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作者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的變化,或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或諷刺當政者的荒淫無度,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傷今懷古的憂患意識。

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有感,發而成詩,即爲抒懷。

“詩以言志”,儘管詩歌的內容可以涉及思親,送友、懷鄉、贈人、戰爭、寫景、狀物等多種體裁,但最終都是爲了抒發感情。在賞析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作品意象特徵。

古詩意象往往寓繁於簡、寓萬於義,以高度濃縮的藝術形象誘發想象,產生奇特的審美效果。鑑賞作品時,不僅要着眼於它們所描寫的客觀物象,還應透過它們的外表,看到其中諸如的意蘊和感情,注意主客觀兩方面融合的程度。

2、體味詩歌情、景、事交融的意境。

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大特色。情景交融的手法有容情入境、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等。要把握景的形象性,詩歌往往用比喻、誇張、景物烘托、氣氛渲染等藝術手法來體現神韻。

3、領會詩人表現的情感。

詩歌往往表達作者寄託的感情,透過所寫的景、物、事,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態度、美好的理想和生活的哲理。要分析感情寄託的問題,就要推敲作品中蘊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即“知人論世”,這樣纔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真實的情感。同時,還要注意作者的邏輯思維過程。詩人經過對材料的選擇、取捨、概括、最後才構成藝術形象。因此,分析詩中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也能很好的體會到詩人的情感。

4、留意作者的觀察視點和角度,分析作者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由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生活遭際、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藝術素養和藝術風格,詩人可能從不同角度去反映各種題材,甚至同一題材。因此做題時要仔細體味其思想上、內容上的細微差別。

抒情的表現手法,可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前者有直抒胸臆和即事抒懷兩種,後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等。描寫手法有虛實相生、動靜結合、明暗對比、以小見大、懷古惜今、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等。具體用什麼寫法,由主題需要決定。

5、感受修辭手法的藝術效果。

在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而言,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象徵、比興、借代、反問、設問、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鑑賞時要根據它們各自的特徵和功能,理解並領會詩歌。

在欣賞古典詩詞時,尤其需要注意作品中“典故”的運用。用典,使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在增強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我們的閱讀造成了一定的障礙。要是不能正確理解其中典故的含義,就會直接影響對整個作品的鑑賞。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典故的本義,進而理解其在詩中所蘊涵的意義。

總之,古詩詞鑑賞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把握其規律的同時,大量古詩詞的背誦積累纔是提高古詩詞鑑賞能力的根本。

篇四: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詩教心得

古詩,以她那豐富的內容,深遠的意境,優美的韻律而成爲中國文

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古詩在國小語文教材中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是國小生接觸瞭解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好教材。經過幾次的古詩教學的學習,是我對怎樣教古詩又有了新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古詩教學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反覆吟誦,感受形象美。 宋代大家朱熹曾經說過:“詩須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經過充分地、反覆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仔細體味每個重點詞句的含義,細緻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在吟誦時要正確流利。古詩語言是非常優美精煉的,它經過了詩人反覆推敲錘鍊,有鮮明的節奏感,平仄押韻,琅琅上口,可以把它當作一首樂曲來看待,這就是古詩所獨特的音樂美。正確流利地誦讀,就是在初步教學古詩時,就指導孩子們大聲地朗讀,力求把古詩讀準確、讀清晰、讀出節奏感;進而要求把古詩讀流利,讀出古詩的平仄押韻的韻律美,提高孩子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我在教學膾炙人口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所作的《春曉》時,就注意讓孩子們正確的基礎上,大聲地、流利地朗誦,稚嫩的童聲隨着優美的韻律,

讓人陶醉不已。

吟誦時,還要咬文嚼字。

古人作詩是十分注意錘鍊詞句的。教學時要注意從語言入手,斟詞酌句,在孩子們初步理解古詩大意後,組織孩子們咬文嚼字地吟誦,細細品味,慢慢品賞,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迴環曲折之美,進而感悟古詩的意境。

吟誦時,要反覆不斷、要有感情。

在孩子們深入理解詩意,把握詩人思想感情之後,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覆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覆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象,把自己置身於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

篇五:古詩教學的心得體會

古詩教學的心得體會

古詩是以她那豐富的內容,深遠的意境,優美的韻律而成爲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選編進我們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優秀古詩,詩詞以它意境深遠,含義深刻的獨特魅力贏得了人們的喜愛。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古詩審美教學中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誦讀成韻,領悟感情

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更能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嗚,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朱熹曾經說過:“詩須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經過充分地、反覆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仔細體味每個重點詞句的含義,細緻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古詩詞朗讀還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調,如我在教學《泊船瓜洲》時,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語,體會出靠家近-----應該還,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唱;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讓學生體會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牽腸掛肚濃烈的思鄉之情。我會向學生傳授一些古詩朗讀的基本技巧,如停頓、重音、語速等,同時明確相對應的符號,如停頓 " / ",重音用 " · ",延長用"---"等。這樣朗讀抑揚頓挫,孩子們的感情自然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在古詩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古詩不斷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動手動口,給古詩加上各種朗讀符號,自己練讀,再同學間互讀,接着全班試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詩的音韻節奏,領略詩的音樂美,併發揮想象,感受詩的意境。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練習朗讀,不光提高了他們的朗讀水平,還能加深對詩的內容的理解,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嘛。經過了詩人反覆推敲錘鍊,有鮮明的節奏感,平仄押韻,琅琅上口,可以把它當作一首樂曲來看待,這就是古詩所獨特的音樂美。

二、 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選入國小教材的好多古詩,大多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題材,如《秋思》,在教學這些古詩時,不妨讓學生自己來表演詩中的人物動作,使學生在開開心心演小品的過程中,體會詩中所描寫的內容,增加對詩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學《泊船瓜洲》、《長相思》等詩時,教師也可以運用簡筆畫來輔助教學。教師畫上“瓜洲---京口”,學生添上朵朵彩雲;教師畫上一條長江,請學生加上一葉小舟,再畫上重重高山;或是請學生動動腦,畫出其中一句的畫面。在作畫過程中,學生在逐步加深對字詞、詩句的理解,同時因爲動腦又動手,興趣濃,積極性高。

隨着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多種媒體都可以參與到古詩教學中來。學生可以從屏幕上了解“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體味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古詩的語言凝鍊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聞一多先生曾說:詩的長處在於它有無限度的彈性,變得出無窮的花樣,裝得進無限的內容。正是因爲這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自己要設身處地窺探詩人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經歷去體驗詩人的情感經歷,再來引導孩子們理解詩的中心、體驗詩的情感。不管用什麼方法,目的都是爲了調動學生學古詩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探索,去發現。

三、深入理解,領悟意趣美、體驗情趣美。

書法藝術講究“筆斷意連”的境界和效果。我們在古詩教學中有時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我們何不讓孩子們對內容做回味、做遷移呢?在孩子們領悟了古詩描繪的那種美的意境之後,我順應兒童的愛畫愛美心理,讓孩子們根據詩意作畫。當然在畫之前,還要提醒孩子們畫的內容,除了古詩所描繪的內容外,還可以做合理的想象。文藝理論家曾說過:“沒有想象就沒有美的欣賞和美的創造。”要使孩子們具備情感體驗的能力,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然後再走出來,做到“自化其身。”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詩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詩教學中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四、加強合作,探究古詩詞之外延。

雅斯爾說:“教育意味着??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古詩詞教學中讓學生不斷探索、合作和對話,在自主合作中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激發學生與古詩詞文本對話的興趣、慾望,鼓勵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究的進程中來,讓學生在古詩詞的大海中遨遊,那麼“這些融合在古詩詞中的智慧、風骨、操守、人生態度將內化爲學生人生信念的永恆資源”。也只有在古詩詞教學中讓學生不斷的探究,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穫。

新課程強調合作和對話。以學習者的個體經驗爲出發點,必定帶有差異的色彩,從自己的經驗基礎出發,對同一言語事實,選取的理解角度及理解的廣度、深度會不盡相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人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藉助合作的力量進行研究學習。從資料蒐集、取捨和研究的方向、態度、方法等的指導。並把探究形成結果並進行交流。多肯定多激勵不苛求。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詩詞朗誦欣賞和詩詞表演等活動,使詩詞從遠古走進現實生活、走進心靈,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實現詩人、作品與讀者的精神交匯。生活需要詩情、詩意、詩韻。只有把詩詞融進日常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滿眼詩意、滿懷詩情、滿口詩香,在生活中品詩,在品詩中生活,古詩詞才能真正成爲學生畢生的精神追求和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