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展示課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英語展示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英語展示課心得體會

國小英語展示課心得體會1

5月7日,我有幸參加了石家莊市國小英語“名師講堂”觀摩研討活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我聆聽了石家莊市實驗國小楊曼莉老師個人教學風格研討會。通過這堂課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真可以說是滿懷信心而去,滿載收穫而歸。楊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巧妙的課堂設計和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讓我感受最深的要數各位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教師語言對於一堂課來說無異於生命的源泉,口語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語音語調要準確,並且優美、自然,課堂用語要既簡練、準確又易懂,爲學生創設很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如何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交際的平臺,從而真正地讓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這是我們在平時教學中經常思考的問題。這次展示課上我們看到教師們語言能力優異,發音準確,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良好的示範。楊老師的語言表達準確自如,教風沉穩、大氣,課堂上時時處處都顯示了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她每做一步都是爲下一步鋪墊,時時刻刻都在關注學生,而不是展示,可操作性強,課堂上富有激情,語言極具感染力,肢體語言豐富,TPR活動運用得很好,這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楊老師的教學風格使學生又放鬆又緊張,學生在這種放鬆的機警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效率很高。

二、 教學設計靈活、新穎,別具一格。

楊老師從一個主題出發,創設各種情境,以活動爲載體,在活動中將學習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英語並學會用英語,楊老師的教學思路設計的`很好。首先,

上課前就讓孩子們做熱身活動活躍課堂氣氛,然後從單詞的講解,到聽力練習,再到對話討論,最後拓展,一環扣一環可以說銜接得非常自然,孩子們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進,思維沒有斷點。孩子們很自然地完成了接觸、理解、使用等一系列過程。楊老師們通過各種操練給了孩子們很大的空間,緊緊抓住國小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特點,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在課堂中成爲主角,而教師也不是單純的旁觀者,既是傾聽者更是出色的指揮者,整個課堂中師生關係融洽有序。總之,整堂課學生都在不斷地運用所學的語言來進行交流,切實做到了新課標所要求的英語教學的總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這次展示課就充分表現了這點,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全英教學,只有教師說英語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的構思非常的好,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其次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這節課內容挺多的,但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多變,課堂氣氛也較爲活躍,教學設計環環相扣,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很充實。老師們在教學中都比較注重行爲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突出了一個“活”;語言真實自然,還設計了一系列的遊戲、歌曲、chant等活動,將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言發展相結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習得語言。學生知識面廣,接受能力強,雖活潑好動但教師能很快就控制課堂紀律。同時,在這次聽課活動中,給我留下社科印象的不僅僅是授課的老師,還有學生,他們的而英語素質都別棒,整體水平很好,聽說讀寫的能力很強,我想這與老師平時的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從中也可以看出,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十分紮實,給學生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

四、教師上課立足點高,目標把握明確。

整堂課重在文本,然又不侷限於文本,而是根據學習知識掌握情況,合理開發和生成課堂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有效的擴展開去。學生有效的從“學英語”水到渠成的轉變成“用英語”。教師着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切實讓學生“活”用英語,用“活”英語。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討論或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五、組織情境教學。

提高學生的學習愛好。 國小英語教學以口語爲主。重在交際,在聽、說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課前,老師首先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吃透重點。在突破難點上下功夫,努力將每個步驟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創設語言學習情景。可採用時說、時笑、時唱、時跳、時畫的方式。表現出各種神態表情。引導學生投人角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真正使英語課堂成爲“寓教於樂”的學習樂園。

通過這次聽課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和學習的地方。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環節如何設計,重難點如何突破等等。記得某位專家曾說過,“教學就像一盤菜,呈現方式、教學的儀表、舉止的完美就如一道菜是否色香味俱全,而知識點的落實及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是否有利就如同這道菜是否有營養,只有有營養纔是最具價值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像廚師一樣,不僅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來,更重要的是能做一道對學生來說能營養終身的菜來。”成爲這樣的教師是我的願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邊學習邊實踐,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授課水平,努力實現我的願望。

國小英語展示課心得體會2

萬分感謝學校和領導在教研經費緊張的前提下還十分支持我們老師們的各項教研活動,讓我有幸在10月20日-21日去到長沙蔘加了爲期兩天的國小英語名師課堂的觀摩活動。這次活動大咖很多,讓我收穫頗豐。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1.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

課前,老師們都有準備充足的道具,預備鈴響起,孩子們就能迅速安靜下來。國小英語的趣味性十足,所以很多老師都運用了英語歌或chant來引入課堂,孩子們的課前準備做好了,就能迅速的融入課堂。

2.課堂儘量英語化

印象很深的是戈向紅老師的snail’s adventure這一繪本教學時,孩子們有很多生僻詞彙是不理解的,所以都是直接回答的中文,戈老師便利用她豐富的肢體語言和麪部表情來提示孩子們單詞的大概意思。在課後她作分享時有強調: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要儘量避免對母語的依賴和排除母語帶來的部分干擾。國小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而且現階段所學的內容都較爲簡單,教師完全可以使用較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手勢,眼神,表情,動作等形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直接理解,直接學習,直接運用英語的習慣,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語學習的思維能力。

3.教學做到情景化

國小英語教學課堂必須盡最大限度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做到情景化。曹碩老師的一節Can I have a pet?中,她設置情境,帶領孩子們走入她開的寵物店,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愛的寵物,並說出原因,貼近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學生能夠迅速的融入其中。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重實踐重體驗重創造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需求。

4.單元整合的'必要性與策略

崔吉娟老師的單元整合這個講座就更是給我們帶來了福音,在教學上我們面臨着“教學內容多,課時緊”難題,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對英語課程進行整合,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我們可以從知識點的整合和話題的整合這兩方面着手,學會調整與代替,既能做到知識的連貫性又能延續知識。她強調:教材整合並不完全是把難的內容刪掉或變簡單,而是將教材內容整合的更加符合課標,更符合實際,更能提高教學效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變得愉快一點,輕鬆一點。對於目標的定位也要明確且有層次感。

這次活動的大咖非常多,有讓人聽了熱血沸騰的宮文勝老師的課,他的魅力就在於調動課堂,讓一堂很無趣的課變生動;還有大神田湘軍老師,他的課堂魅力十足,從遊戲到教學活動的設計環環相扣,學生踊躍參與課堂,歡聲笑語充滿課堂,同時也達到了想要的教學效果......

作爲一個鄉村國小英語教師,我更加要認真揣摩學習,不斷提升自己,讓每一次學習都能學有所用,讓鄉村孩子在不同意義上真正的享受城市教育。

國小英語展示課心得體會3

5月21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國小英語優質課的聽課觀摩活動。經過這兩天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借鑑的東西,也讓我認識到自己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方面的不足。下面我來談一下我這次觀摩活動的心得:

一、良好的職業素養

本次上課的的教師有幾個共同特點:

1.語音標準、自然。聽了10節課,每個老師的語音都非常的標準,對單詞的學習都有注重語音。

2.善於利用評價機制,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和同班同學進行比賽,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如孫瓊老師執教的My clothes一課,評價機制利用獲得衣服圖片的方法,既美化了板書又與課文內容相結合;胡小仙老師教的What would you ?like?一課,評價內容是往盤中加食物,而食物圖都是學過的生詞,非常新穎。

3.教態自然,表情豐富,充分利用肢體語言,讓學生在一個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尤其記得廖小嫺老師,她的課件雖然不是特別吸引眼球,但是她的課堂上用許多肢體語言,特別是她warming up部分的chant,配上了動作使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chant的內容,還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教學功底。

二、注重情景的創設

教師都重視在情景中進行操練,讓學生紮實地掌握和運用語言。利用各種直觀手段講解英語語言知識,教師重視通過板書和多媒體等創設的情景對語法知識進行歸納。如方圓老師通過拔蘿蔔的故事來導入課題的學習並且通過讓學生討論carrots,來鞏固操練所學的句型。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深層次地理解整體語篇。

三、導入方式多種多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設計巧妙,導入的形式百花齊放,過渡非常自然。有歌曲、小遊戲、Chant、小視頻等等。印象最深的是陳圓圓老師用《Peppa Pig》中過聖誕一集來導入,在中途還讓學生猜猜佩奇和她的朋友們想要什麼禮物的環節來複習舊知,非常的奇特。還有老師剪切《舌尖上的中國》來導入Meals的教學等,學生對這些導入方式很感興趣,注意力很集中。

四、高效的文本朗讀

大多數的老師都採用了大聲朗讀課文的方式,培養學生好的朗讀習慣。而且每次聽課文錄音或者讀課文時都設有一定的任務,極大的提高了聽讀的效率。江曉紅老師的設計很有新意,每個環節都給學生設定一定難度的任務,任務由易到難特別恰當,並指出了難度指數,使朗讀步步深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展示,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們讀有所獲。

五、課件精美、實用

本次參賽的教師所製作的課件都非常的美觀,從中可看出老師們對PPT的各項功能運用自如。鄭楚楚老師的課件特別的精美而且很直觀、實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一個Robin機器人,非常新穎。陳圓圓老師的拓展部分讓學生根據動車的出發地和到達的地點操練句型,既有效又非常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效果好。而且很多老師用的“Sharp Eye”來複習學過的單詞或者操練課文句子,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考察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特別好。

通過這次聽課,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自己需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多向別人請教,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科專業素養,做一個永不自滿的學習者。

國小英語展示課心得體會4

抱着一種學習的態度,經過四五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成都雙流的棠湖國小,有幸參加了這次高級別的國小英語優質課的觀摩活動。兩天的安排很緊湊,也很充實。儘管活動已經結束,但在回程的路上我還在回想活動中的種種精彩和感動。

這次活動以現場觀摩、案例剖析、學術報告、情境分析和主題研討的形式開展。一共聽了五位老師的示範課及他們的講座。分別是北京朝陽區兼職教研員主維山,北京崇文區光明國小馬榮花,資深英語教師和教師培訓師葉建軍,以及來自大連的優秀教師廉雙紅和棠湖國小的優秀教師甘欣。幾位執教教師注意創設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以英語歌曲、猜謎語、日常生活對話等引入新課,運用“任務型”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教師和學生親切交流,多媒體課件直觀、實用性強,活動設計環環相扣,水到渠成。所有參會教師都感覺受益匪淺。縱觀五位教師的精彩展示,以下幾點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學校學生優秀的英語素質。本次活動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棠湖國小的學生們。所有的參與優質課的學生,在衆多的專家和聽課教師面前毫不羞怯地展示自己的英語才能聽懂全英的教學,語音語調準確,表達流暢自然,很多連老師都不常用的句子都能脫口而出。

授課老師們的英語素養和學識讓人望塵莫及。整堂課從始至終都是全英教學,同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實物和肢體語言來輔助自己的教學,以達到直觀形象生動,又易於學生理解。

注重詞彙的教學,但又把詞彙的教學融入於特定的句子中,不單單是爲了教單詞而教單詞。教學單詞只是爲了掃清學生的理解障礙。在這次觀摩課中,幾乎每堂課的詞彙教學,都是以句子的形式來呈現,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其中主維山老師的教學讓我印象深刻,他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性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詞彙的意義和構成。比如在教學“waste”和“save”時比較兩個學生洗澡的時間長短幫助學生理解,更緊扣本文主題Don’t waste water!Save water! Every ?drop ?of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靈活整合教材內容,而不拘泥於教材,課堂容量大。教師對教材的處理駕輕就熟。把對話文本變成語段文本,語段又設計成對話的形式。圍繞着自己的教學目的,採用多種形式呈現和練習課文內容。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效率。強調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應放手讓孩子們去說,去寫。允許學生們犯錯。比如主維山老師上的那節課。文本一共有四個自然段,較長。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教單詞,而是通過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文中找答案,結合生活實際找答案。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一步步的明白文本的意思。最後回到文本water is everywhere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再進一步通過朗讀、聽音、討論、看圖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鞏固了課文內容,又練習了句型。

強調創設情景來呈現教學內容時注重文化的差異。比如葉建軍老師講座中提到的幾個笑話。“carefully fall down”理解爲小心的滑到,“how are you?”理解爲怎麼是你?“how old are you?”理解爲怎麼老是你?雖說是笑話,但可以看出中外文化的差異。又比如how are you?這個句子的回答,不可能說是任何地方都回答I’m fine,thank you.它需要根據不同的語境採用不同的回答。

注重教學規則和教學評價的相輔作用。主維山老師和馬榮花老師都對這一點做了深入的剖析。他們都制定出自己的班規,並要求學生會背。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又對學生的課堂行爲習慣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哪些是絕對不能做的。主老師還規定用具體的手勢來代表不同的要求,這樣既避免了突發狀況的干擾,又能及時的處理學生的訴求,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比如“we respect others and their property”避免了說別人的小話,學會尊重別人的隱私。“we will raise our hands when we want to speak” “we will listen to teacher and follow directions”讓孩子學會傾聽。手勢規則question(one finger) , bathroom( two fingers) ,drink water (three fingers) ,emergency( four fingers).這些有效的做法對我是一個啓示,將會指導我今後的課堂教學管理。

還有一點,主老師和馬老師都提到了,那就是Don’t make everything you make to be perfect.要允許學生犯一點錯,學生犯錯不要緊,關鍵是教師如何處理,及引導他們修正。

總之,這次成都之行讓我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審視,發現了自己許多不足之處,同時也爲自己今後的教學找到了方向。知道該怎樣去設計教法,管理課堂,要求學生,和學生互動,分析學生的反饋信息。也知道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素養,從哪些方面去提高。當然這些專家老師的成功是經過長期學習和實踐積累的結果。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他們的辛苦造就了他們的高素質;是他們的高素質造就了瀟灑的課堂。其實,觀摩活動就像一面大大的鏡子,有時會把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照射出來,無限放大,能讓我們站在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們自己的問題。

以上便是我這次學習的一點體會,通過這次學習,我切身感受到自己教學的膚淺。美國有位學者說:“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能幫助學生把信息轉化爲知識,而把知識轉化爲智慧的夥伴。”而我作爲21世紀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組織者、教育者。因此,應在教學工作中下更大的功夫去探索研究,去不斷的學習,以得到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