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心得體會模板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親子溝通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親子溝通心得體會模板

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篇1

作爲有十七年工作經驗的一線教師,我深知學生的品格培養和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密不可分的。隨着近期學校組織學習親子溝通技巧和大量閱讀此類書籍,我的內心感悟很深。

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如"賞識、激勵、管教、批評、懲罰等"。但如果親子之間的關心不好,什麼教育手段都是徒勞的。關係是什麼?按照權威的解釋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是人與人之間的某種性質的聯繫。就親子關係而言,彼此的關係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係,而絕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關係,親子之間保持密切的關係,是勝過許多教育的,因此,學會與孩子溝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親子關係成爲教育孩子的核心問題。

這些溝通問題可能大多數的城市孩子的父母都很重視,也能去實施,但近幾年,班級流動兒童的增長,流動兒童的親子溝通就存在許多問題。對此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是理解和尊重孩子。你是否細心觀察、耐心傾聽、用心感受孩子的願望和要求、歡樂和痛苦、夢想和煩惱?可能流動兒童的父母們由於工作的繁忙、生活壓力的增強,我們更"重視"的往往是自己,因爲只有尊重孩子,你纔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們纔有可能有愉快的溝通。我們在和孩子的接觸中,作爲父母可能只是發現孩子又長高了,快趕上大人們了,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孩子的思想上也有很大的變化,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孩子不聽話、犟嘴、不禮貌的一面,那我們選擇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還是批評和責罵孩子呢?我認爲作爲家長要願意聽孩子們的解釋或是他們的意見,少些責罵或冷漠,多些傾聽,可能孩子更願意和我們溝通,只要溝通沒有問題,作父母的就有辦法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關注孩子的成長。

其次是擁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做父母的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但是我們要講究方法,打罵孩子有時確實能讓孩子"怕",但是可曾想過,孩子這究竟是害怕懲罰還是真的信服了你說的話?我覺得,這可能適得其反,暴力只能讓孩子內心充滿恐懼和仇恨,而寬容才能讓孩子感覺你的關心,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尊重、信服自己的父母。寬容孩子的錯誤並不是對孩子的錯誤放任不管,而是當孩子有了過失時,應給孩子一個認識、反省的時間和機會。因爲孩子有過錯並深感愧疚時,是最需要別人的理解和信任的,而父母就有責任承擔這一責任,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優秀,心裏更健康。

最後是給孩子樹立榜樣。你會尊敬一個不停抱怨的人嗎?你會和成天嘮叨的人相處嗎?是的,我們都不願意。孩子也是同樣的心情,這就需要父母的自我調節能力了,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受益的不單單是自己,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了正面榜樣。

家庭教育中的親子溝通真是一門奇妙的藝術,只要我們做父母的重視它,設法與孩子無話不說、相互信賴、相互學習,相信我們的孩子將是最棒的!

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篇2

疫情宅家的這幾個月,我也快被家裏的兩個“小神獸”折磨瘋了,快招架不住了。昨天聽了一個親子溝通的講座,心想:是不是可以藉此機會,好好改善下親子關係。其實,從孩子出生起,親子溝通就已經開始了。可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爲人父母,沒有經驗。所以說怎麼做纔是好的,怎麼做纔是對的,我也說不準。昨晚,我一夜輾轉反側,對自己平時在親自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好好進行了反思,覺得自己應該朝着這幾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正確地表達愛、傳遞愛。一顆小樹苗只要有陽光、雨露、土壤,它就會不斷地自我生長。孩子就好比是一棵小樹苗,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激發他內在的動力,讓他汲取力量,不斷地自我成長。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和鼓勵就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源動力。有了這種內在的動力,孩子就會不斷地學習、自我成長,而不是父母的逼迫。我們每一個家長都非常地愛我們的孩子,這點我絲毫不懷疑,但是我們的孩子感受到了嗎?我們口口聲聲在喊着我們愛孩子,但孩子考不好了,我們就批評他,打罵他。你能說這個時候你依然愛孩子嗎?也許你會說肯定愛呀。但孩子感受到的是:你愛分數,不愛他。在這場親子關係中,孩子是使用方,你愛不愛孩子,孩子最有權利說。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都永遠愛你!

第二、幫孩子樹立夢想,並和孩子一起爲了夢想而努力。在這個階段每個孩子應該都有自己夢想,不管孩子的夢想是什麼,我們不要去嘲笑孩子的夢想,不要去打壓它,而要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爲了夢想不斷地去努力。可能孩子的夢想還會不斷地變化,今天服裝設計師,明天科學家,不要怕,這是孩子的天性,不管夢想如何變化,只要有夢想,就會有希望,就會有力量。爲了幫助孩子實現夢想,可以試着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計劃,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能執行計劃的時候,我們要協助孩子堅定地執行這個計劃。當孩子做得比較好時,我們要獎勵孩子,但應避免物質獎勵,應該獎勵孩子一種愉悅的體驗,讓孩子把學習和愉悅的體驗聯繫起來。比如,你做得好的話,爸爸媽媽就陪你玩彩虹滑梯。

第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告訴孩子學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剛生下來的時候學習吃奶,再大一點學習走路學習說話。爸爸媽媽即使參加工作了,每天也在不斷地學習。人生的路很長,要做很多很多的題,要經歷很多大大小的考試,所以再次強調,孩子的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永遠保有對學習的興趣。

最後,做家長的功利心不能太重,要把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當成生命裏的可愛,就像他小時候學走路摔了一跤一樣,給孩子以鼓勵、嘉許,讓孩子感受到愛,向着美好生長。有時我也免不了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作業又整齊又全對,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太好,我就會覺得發到羣裏會給我丟臉,然後就會批評孩子,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我們做家長的要改變這種心態,孩子的學習不是我們用來掙面子的手段,讓你的批評、焦慮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會破壞孩子對學習的熱愛。我們應該善於應該發現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在品質,比如他很努力,她能獨立地成作業,他很有自律意識。在以後的生活中,這種內在的品質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

只有合格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孩子在不斷地成長,做父母的我們也要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才能爲孩子的成長插上騰飛的翅膀,讓他們在蔚藍的天空飛得更高更遠!

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篇3

我自從教以來,已有二十餘年,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深刻意識到,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成功的家庭,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肯定有一個不成功的家庭或不理性的父母!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許多的閃光點,而作爲長輩的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現並幫助他們發揚這些閃光點。將這位老教師總結的最精闢最實用的教育方法,送給身邊有孩子的每一個人吧!

1、上帝是公平的。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對孩子小時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學,孩子大的時候你付出的就會越少,你將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一條真理。

對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學的計劃、正確的指導、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

孩子的生活習慣、處事方式、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都將帶有你們的影子,因爲孩子小時候學習的重要方式是無意識或有意識的模仿。

3、父母要多花一些時間在孩子身上。

不要爲了自己的事業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否則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毀掉你的事業。

不要爲了自己的休息娛樂而忽視與孩子的交流,否則孩子長大後你將無快樂可言,你將擁有更多的愁苦、惱怒和無奈。

4、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是非觀。

孩子年幼無知,動手打父母或者長輩時,我們千萬不要高興,更不能認爲孩子長本事了。這時要嚴肅地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要尊敬父母和長輩。

否則,孩子會認爲打人是贏得家長高興的方式,是自己獲得價值感的途徑,這樣是非觀念就混亂了,長大後他就很可能動手打你了。諸如此類。我們都應引起高度重視。

5、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過時,更不能無緣無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傾瀉到孩子身上。否則你的暴力傾向會在孩子身上“發揚光大”。

6、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越小,你的話越有可信度,他們會不自覺地記住你說的話。

如果你總是打擊自己的孩子,甚至隨意傷害孩子的人格和尊嚴,孩子將失去自信和活力,失去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成功的機會,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7、千萬不要一味地遷就孩子,溺愛孩子。

不要認爲孩子小時候我對他好,他長大後就會對我好,這是極大的錯誤。

因爲你過分溺愛孩子,孩子會形成這樣的觀念:父母爲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將缺乏感恩之心。長大後,你一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開始了。

8、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坐得住的習慣。

不要帶着孩子不停地亂躥,否則孩子上學後將面臨困難。因爲學習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時段。

第一,三歲以前,這是孩子語言、思維、行爲方式、是非觀念形成的關鍵期。

第二、國小一、二年級,這是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和自我意識養成的關鍵期。

第三,青春期。這個時段,孩子的變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導不好,很容易在這一時段變得讓你無措手足。

10、年輕夫妻不要動不動吵架。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則,家庭這個安全的港灣將使孩子產生不安全感,而這會使孩子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尋找安全感,很容易出現加入不良小團體、早戀等問題。

11、永遠不要把孩子當孩子。

善於和孩子平等交流,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和觀點,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才能與你消除隔閡,遇到困難纔會願意與你協商,親子關係纔會和諧。

12、永遠不要把孩子看得一無是處。

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個閃光點也許就是他將來成功的鑰匙。否則,你有可能抹殺孩子的潛能,甚至成爲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禍首。

但也永遠不要把孩子看得一無錯處,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對父母而言最重要。

13、永遠不要把學習成績作爲評價孩子優劣的唯一標準。

孩子的做人品質、應對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水平,都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能全面評價孩子的家長就是教育理念先進的家長。

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篇4

國小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國小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國小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將來順利讀完國小,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國小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

當女兒上一年級時,我總就得這段時間應該是培養她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上學後,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業並要求做完後一定要檢查,並做好複習和預習。我總覺得如果養成這種習慣以後她就不會就得學習有什麼困難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剛開始,我女兒動作非常慢,寫字慢,做題目慢,一個字寫了擦,擦了寫。一篇課文沒幾個,生字,可她卻要寫上半個小是,甚至一個小時。

有一次語文測驗考了55分,後來老師打電話來說我女兒不是不會做,而是動作慢,來不及做,叫家長在家裏多鍛鍊她。於是,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我在她寫字檯上放了個鬧鐘,讓她有時間觀念,讓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女兒寫字的速度明顯加快,回家作業的質量也很好,女兒也有了自信心。我還幫她買了一些課外作業,讓她利用雙休日在家多練習,做好以後我像老師一樣用紅筆幫她批改,並寫上分數,錯的幫她講解,直到她弄懂爲止。從一年級到現在五年級快畢業了,一直保持這種習慣。我想國小這些知識都是基礎,不外乎就是多做題。題目類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試肯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下面我來談談在家裏是怎樣輔導三門主課的。

首先,我先說語文。低年級的語文不外乎就是把學到的生字記住,再慢慢擴展成詞語,詞語學多了就會造句。基礎一定要打好,每天的生字和詞語一定要默出來。這樣日積月累,她認識的字多了閱讀能力也會提高。這對孩子今後的閱讀分析和作文大有幫助。還要多看課外書,剛開始可以看一些注音課外書,有助於拼音的提高。還要多帶小孩出去看看大自然,讓她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這樣等到高年級寫作文時,就可以把看到的聽到的寫進去。有了這樣的基礎,再加上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的增加,要表達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就輕而易舉了。在加里我也經常買一些開放閱讀,閱讀分析的書,讓孩子在家多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分析,也可以讓她讀到好的文章,這真是一舉兩得。

關於數學的學習我沒有特別的絕招。孩子小的時候,大腦語言功能的發育大過邏輯思考。就是說小孩子對邏輯思考比較的遲緩。所以說,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你要用簡單的方法告訴她。不要你以爲很簡單的題目輕描淡寫地跟她一說,可她還是不理解。一定要根據小孩的思維去想,去理解。爲了使教育符合孩子的生長髮展規律,可以重點的訓練她對於數字的敏感。用做遊戲的方法,用撲可牌一張一張出出來,來訓練她的計算能力。等她學完了加減乘除還可以和她一起玩24點的遊戲。這即能學到知識,又能和孩子增加感情。有一次,學校舉行親子活動,我和女兒拿到24點PK賽的冠軍。等到孩子她邏輯思維有了飛躍前進的時候,對數學的學習會更加迅速和輕鬆。

現在的英語比我們小時候難的多了,我也是跟女兒一起從頭學起,白天在學校裏學的知識,晚上在復讀機裏多聽幾遍,讓她會讀,讀熟了再讓孩子把單詞背出來,並且默出來。當天的知識當天消化。讀,背,默這三樣是基礎,基礎紮實了,對今後的辨音,語法等都能應付自如。再讓孩子在家多做一些課外作業,鞏固一下,這樣的英語成績肯定OK。

總之,對國小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

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篇5

第一計:放低姿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當我們高高在上時,自然會與孩子拉開一定的距離,溝通便無從談起。其實,孩子有他們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態,蹲下來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對話,我們纔會找到許多曾經不解的答案。

筆者曾經聽一位媽媽聊起他淘氣的兒子,這個4歲的男孩似乎有着天生用不完的精力,連刷牙時也總是不停扭動身體,對着鏡子扮各種鬼臉。媽媽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媽媽自己在刷牙的時候,突發奇想地蹲到了兒子的高度,來嘗試一下令兒子百玩不厭的動作,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祕,原來,在兒子的高度看過去,鏡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哈哈鏡的效果,這個發現讓媽媽都覺得很有趣,更別說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兒子了。

由此可見,溝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夠從孩子角度來想、來觀察、思考孩子這麼做是爲什麼。當我們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就不會再覺得他的舉動是無意義的,就能與他很好地溝通了。

第二計: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

唯有信任,纔可能讓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心交給你。其實寶寶年齡越小,親子之間的信任度越高,小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總會伸出手讓爸爸媽媽抱,這便是對於信任最好的詮釋。然而,隨着寶寶日益長大,親子之間的信任度卻可能呈下降趨勢。改變這一現狀的最好方法便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懷。父母要擴大與孩子的溝通範圍,除了學業,更要關心孩子的快樂與煩惱。

在這裏,推薦使用“跨級培育法”,即用超過其年齡段的一些內容,如用教育6歲孩子的態度去教育3歲的孩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孩子創造力和模仿力非常活躍的時候,培養出良好的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感到你對他是有信心的,從而可以提升親子之間的信任感。比如,可以帶着孩子走進廚房,做一些親子料理,讓他品嚐家務勞動的喜悅,或者有意識地給孩子佈置一個小任務,讓他去完成,考察他獨立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親子信任度也會得到提升。

第三計:尊重孩子,多給孩子選擇權

通常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擁有簡單的決定能力了。這時,爸爸媽媽要有責任有意識地進行“基礎教育”,讓孩子開始學習爲自己的行爲負責。舉例來說,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上幼兒園,先告訴他一些簡單的穿衣規則,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衫,然後再讓他自己決定。如果孩子仍然穿選錯的衣服去幼兒園,爸爸媽媽可以先不要指出,等孩子意識到周圍人的眼光,得到“教訓”後,再教導孩子“應該爲自己的行爲做決定”,這樣體驗式的學習能夠讓孩子成長得很快。

同時,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也會知道,爸爸媽媽會像指路明燈似地幫助他,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來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當自己犯錯誤時又能夠得到父母的指導和幫助,這種狀態對於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當孩子有了積極的成長心態,親子溝通當然也會變得更爲順暢。所以,不妨讓孩子做一些小的選擇,練習思考能力,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在生活中學習思考。比如吃飯、上幼兒園、過馬路,爸爸媽媽都可以和孩子討論對話,並讓其學會思考,千萬不要事事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