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講計劃心得體會大綱

通過學習學講計劃,你都有哪些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學講計劃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學講計劃心得體會大綱

  學講計劃心得體會範文一

今年我市在全市中國小課堂教學中大力實施“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簡稱“學講方式”)。其目的在於改善課堂教學生態,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有趣、活潑,使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義,實現教育本質的迴歸。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在《學講計劃》的學習中深有感觸,下面我來談一談體會。

一、相信學生的能力

我們大多數老師的課堂還是傳統課堂,一節課下來,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昏昏欲睡,學習效果還很差。原因都歸根於我們教師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總是把自己認爲的重點、難點灌輸給學生。有時發現許多學生還不會,就捲土重來,再多講幾遍。幾輪下來,會的學生早就厭倦了,不會的學生還是聽不懂。問題一點也沒有解決。我們總是做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學講計劃》中提出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很是贊同。我們教師“陷得太深”,總是把自己當主角,認爲一堂課的好壞就是自己是不是按照教案講完了,難點是不是得到突破。往往忽略了學生纔是課堂的主角。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應該看學生在這節課中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習得一些新的知識。

那麼怎樣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呢?

首先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對他們有信心,要尊重學生的意願,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有話敢說,有困難願意請教老師。

其次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我們應該解放學生的雙眼,要學生不要只盯着課本,應該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多思考的習慣,教學過程中多提出一些自主學習的題目,讓學生自己探討、尋找問題的答案。讓學生敢說,敢於說給老師、同學聽,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最後要善於鼓勵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應進行貼切的點評,指出不足,及時鼓勵。

二、課堂要有創新

1、啓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爲活潑、最爲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

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爲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爲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

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羣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合作學習很有好處:第一,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二,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5、體現現代課堂結構,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

要把課上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獨佔式和教師主講式而學生則單向靜聽式的課堂結構,代之以多向立體式現代課堂結構。傳統的單向靜聽式結構其教學方式方法是填鴨式、注入式,教師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代啓發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鍼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題,探討真理。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上。課堂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

我在學習《學講計劃》精神後,也試着上過幾次實驗課,每次上課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我都及時把教後的反思整理好,我想,善於總結、改革肯定是成長的途徑之一。所以我們還應在課堂實踐中及時總結、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

教育是理論+實踐+改革,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只要心中有《學講計劃》的內涵和精神,善於總結反思,我會有大的進步。

  學講計劃心得體會範文二

爲了改善課堂教學生態,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有趣、活潑,使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義,本學期我市在中國小課堂教學中實施“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簡稱“學講方式”)。這一學講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剛開始接觸時,在課堂中總是有一些茫然。學校通過一系列的學習研討活動和專家引領講座,讓我對學講計劃有了更深層次地瞭解。

“學講方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爲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爲主要教學組織形式,以“學進去”、“講出來”作爲學生學習方式的導向和學習目標達成的基本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全程自主學習,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學、合作學、質疑學、“講出來”、“教別人”的學習方式,邊學邊講,調動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問題探討的深度,着力培訓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在今後的教學中,顯然應當從大一統的傳授型方式中蛻變出來,以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爲軸心,向着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方式轉變。

學講方式下的課堂教學環節一般分爲“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反思”等幾個環節,這與我校的自主習得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環節是相吻合的。

“自主先學”:是後續學習的基礎。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前預習、課中的自主學習。由學生在課前或剛開始上課的時間段內自主學習,發現疑難,提出問題,經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後提取出課堂學習的主要問題(即知識點、重難點)。學生帶着思考和質疑進入討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的目的;同時,給予一定限度的學習時間和進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證不同學習速度學生“異步”學習的公平機會。在小組教學研討中,我們二年級組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薄弱等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們設計出了簡單有效的自主學習單。此自主學習單共有三項內容,第一項爲我認爲本課難讀的字音和我認爲本課難寫的生字。第二項爲我不理解的詞語。第三項爲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一項分爲自評和小組互評兩項。在教學《學》這一課時,我先教會學生使用此預習單,學生在預習時有了方向,知道如何進行有效預習,對於預習的內容有了明確的要求。有了有效的課前預習,接下來就是如何組織“小組討論”:在課上,我引導小組長明確分工,誰交流哪一部分,每一個同學都要討論、發言。並要求學生在交流自己的預習單上的內容時,隨時可以及提出自己在讀書中遇到的疑問。有了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在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對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疑惑和要提醒其他同學要注意的。教學生字時,也是由學生提出自己認爲難寫的字,再由學生交流如何提醒大家寫好這些字。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不須要通過教師來講解,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便解決了,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更好鍛鍊。

“質疑拓展”這一環節是深化學習的環節。在小組研討的基礎上,把共性的問題、組內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拓展探究的問題,通過組際競賽、互教互議、教師指導等方式,進一步加以解決,發展學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維。《學棋》這一課學生提出“爲什麼跟同一老師學棋,爲什麼學習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在小組討論中,我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學生先畫出這兩個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表現,再根據學生的表現來交流自己的體會,從而推斷其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在反覆地討論交流中,學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兩位學生有不同學習結果的原因了。

教學最後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反思”,這是建立知識聯繫,領悟學習成果的環節。引導學生概括、小結課堂上學習內容,繪製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領悟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增強學習習慣養成的自覺。

在學講計劃中,我的困惑在於我感覺二年級學生的傾聽能力還比較薄弱,每堂課積極發言的學生較多,但能做到認真傾聽的學生還不夠多。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傾聽的能力培養在今後學講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學講計劃心得體會範文三

從上學期快要結束,就聽說了《學講計劃》。說真話,本以爲只是一時說說,就轉眼溜走的東西——課堂教學還是一如既往,換湯不換藥。所以認爲只要知道是怎麼回事,瞭解是什麼內容也就完事了。在學校帶着學完,自己有下載了學校上傳的《學講計劃》,囫圇看了一遍,瞭解大概就放在那裏。可沒想到開學後,“學講”不知是口頭說說,大刀闊斧的幹了起來,這才收起原來的心思,去讀,去思,去做。

《徐州教育科研》發到手之後,與下載的結合看看,總感覺這些上面講的只是一些定義、條框,對於知道自己的教學總感覺還是理解不透切,沒有頭緒。這不前些日子,學校請來了是教科所的所長鄭飛所長,來針對《學講計劃》給我們做了一個講座,讓自己豁然開朗,把那些一條條,一個個的規定,與課堂聯繫到了一起。

尤其講到“學講方式”要抓住三個關鍵詞:

首先是“學進去”“講出來”。

“學進去”(“看進去”、“聽進去”)即學進頭腦裏面去,是信息的輸入,包括信息的感知、信息的篩選和信息的儲存。“學進去”,是指學生在學習時能夠理解並掌握所學新知識的含義,能夠將當前所學習的新知識和已有的舊知識建立起聯繫,能夠有效地將知識信息存貯到記憶網絡中。也表明學生願意學習的態度和努力學習的積極情感。

“講出來”即語言的表達,是信息的輸出,包括信息的檢索與提取、信息的條理化組織和新信息的生成。“講出來”,是指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正確清晰地表述出來,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要點進行系統地歸納和概括,能夠通過“教別人”的方式讓其他學生聽懂學會。是否能“講出來”反映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學進去”是信息的輸入,是學習有效的先決條件;“講出來”是信息的輸出,是學習效果的即時反饋;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兩者的關係。通過“學進去”讓學生能夠“講出來”;通過“講出來”讓學生能夠“學進去”。

所以,“學進去”是“講出來”的基礎,“講出來”是“學進去”的動機和結果。

而在我們的教學中,把學生的“講”給剝奪了,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猶如被牽了線的木偶,拉一下,動一動,使學生失去了主動求知的機會,發散思維不能擴展,漸漸失去思維、想象。

其次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也叫小組學習,是指學生爲了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彼此協助、互相支持的學習方式。這是相對於“獨立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方式包括同位交流合作學習、小組研究合作學習和師生共同討論合作學習等幾種。合作學習貴在“合作”,即讓學生分工明確、職責清楚,各自負責任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並形成小組的合作成果。

現在很多孩子缺少的就是這種合作意識,有的是唯我獨尊的觀念,想想很多的心理小實驗,如:拉球。實驗的失敗,其實不都是因爲孩子缺少這種合作意識,沒有這種合作觀念,不知道很多情況下,合作才能取得雙贏造成的嗎?

第三個關鍵詞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簡言之就是自己做主安排的學習。意思一看就明白,可是真正會做的,能做到的卻很少。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一有時間就茫然所措,時間溜走了,自己什麼也沒有學會。尤其經常聽說一些學生,明明很少時間就能完成的作業,可是卻總磨到很晚都寫不完。這就是因爲他不會安排自己的學習。

聽完講座,對“學講計劃”有個更深的認識,自己的教學觀念在變化,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更加熟練的運用這個方法,改變自己,改變課堂,改變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