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組活動校長髮言稿範文

教研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和教師一起進步目的所舉辦的活動,校長在教研活動上都準備了哪些講話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教研活動校長講話,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教研組活動校長髮言稿範文

  教研活動校長講話篇一

老師們:大家好!

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是20xx年我校教代會討論確立的,並被寫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成爲今天北京四中辦學思想的核心內容。“以人育人,共同發展”具體可以概括和表現爲“以行爲影響行爲,以品德培養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樹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體現了教育的客觀規律和教師工作的職業特徵,也體現了四中對教育的理解。“以人育人”不僅是指教師育學生,還包括學生育教師、前人育後人,即用四中校友和他們留下的精神文化來培育在校的學生。有了家長、學生與教師的相互支持與促進,“共同發展”則是“以人育人”的必然結果。因此,這裏所說的發展,不僅包括學生的發展,還包括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家長的發展,並在我們獲得發展的過程中努力爲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需要教師的智慧。但是教師的智慧從何而來?書本中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我相信今天的同行們都會認爲,僅僅照搬書本的知識和別人的經驗,沒有親身的實踐和對實踐的深刻思考,就不可能產生智慧。

我們的展示活動試圖對教師智慧以及智慧如何產生的問題作一個初步探討,我們用三部分內容來模擬和展現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過程。

首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我們認爲,教師的智慧首先表現爲教師的魅力,教師失去了魅力,教師的智慧就無從談起。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的智慧可以用教育的效果來衡量的話,那麼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爲對學生的感染力。從認識過程來看,學生了解教師也是一個由表及裏,由膚淺到深刻的過程。教師的感染力首先來自於他在學生面前的外在表象,如儀表、舉止、談吐,進而是教師的文化修養、教學方法、師生關係、教師的情感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等等。大家也許要問,四中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怎樣形成的?社會上不少人可能不太瞭解四中教師的工作。前不久,我閱讀了化學組教師劉銀寫的全班學生的家訪記錄,從中我們不僅瞭解了學生,也知曉了這位年輕母親的假期生活;在國中我曾看到過許多本這樣的家訪記錄,它記錄了四中教師爲了解學生而奔波的足跡;年級組長田軍也是一位年輕的父親,他幾年來堅持每週利用下班後進行家訪。面對一個散居在幾十平方公里的擁擠都市中的學生羣體,教師家訪所付出的辛勤是可想而知的。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四中教師爲什麼還要堅持進行家訪?我想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更加全面地瞭解學生,縮短師生之間

的情感距離,這是使教育取得實效的基矗還有語文教師黃春,他謝絕了大量的校外授課和家教邀請,全身心地指導學生社團和編輯社刊的工作;還有語文教師寒露,他犧牲了大量業餘時間編寫話劇劇本,我想他一定是全國不多的能編寫專業話劇劇本的中學教師之一;還有化學實驗員時新華,她也很可能是唯一參與教材編寫工作的中學實驗員,這基於她多年來對化學實驗的潛心研究和不斷的探索創新;還有李京燕等一批科技教師,他們幾乎每個雙休日都帶領學生從事科研實踐活動,用自己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響着學生;還有多年如一日學生每天都能看到的手領國小生橫過馬路的教師武丕顯,他當之無愧地被學生推選爲感動四中人物,等等。教師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儘管這些看似是表象的東西,但卻是四中教師人格自然而真實的流露,這些是“以人育人”最鮮活的教材。

從更深的層次講,教師的魅力來自於教師的智慧。但是,沒有對教育的正確理解,教育者的智慧就無從談起。所以在第二部分,我們用幾個故事來具體說明四中教師如何處理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的,並利用這些故事來說明四中教師對教育的理解,確切的講,是對教育價值的追求。這是教師智慧的核心。我們常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實現這種境界的教育,需要教師抓住契機,創設情境,有的放矢,正確引導,這就是教育的智慧。在準備這部分內容時,我想起了許多體現教師智慧的故事:數學組教師程國紅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自己去認識和解決學習價值的問題,使得全體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英語組教師閻婕使學生在溝通中學會共事,學會合作,學會相互欣賞,學會相互支持。我所知道的這樣的故事在四中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故事的普遍性說明了在這所學校已經形成了一種羣體性的工作行爲。儘管今天在四中還有着一些說教式的教育,但是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能夠運用平等、尊重、啓發和守望的方式來引發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這些無不透射着四中教師智慧的閃光,無不體現着四中教師對教育規律的高超的把握和運用,無不給人以深刻的思考。我時常爲教師們這些堪稱藝術的教育作品感到驚歎,但遺憾的是,這些不可能全部在今天以這樣的形式向大家呈現。

談到羣體的行爲,我們就不能不觸及到一個更深層次的話題,這就是學校的文化。一所學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的師生在價值觀認同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羣體行爲。在四中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流傳着許多發人深省的教育故事。這是四中文化的寶貴財富。這些故事被一代代四中人傳誦和模仿,以至於形成了一種經驗,一種原則,一種傳統,一種理念,一種精神,這就是四中的學校文化。從這一點上講,今天所講的故事以及這些故事中所體現的經驗、原則和理念,也將是我們留給後人的財富。正是從四中文化這片沃土上,產生了四中教師的智慧。從上述的幾個故事,大家也許已經體會出四中教師的價值追求,這就是培養學生善良的人性、科學的理性、健全的人格、嚴謹的態度和崇高的精神。我們認爲這纔是教育的真諦。前不久,我從電視中看到一所醫院的急診醫生將一位冠心病患者誤診爲喉嚨發炎而延誤治療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我爲這位醫生的冷漠和草率感到震驚。這使我想起了四中2003屆的畢業生惠尚懿,也就是當年接待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團長韋爾布魯根的那個女孩。她畢業後考進了協和醫科大學,據說在醫院實習時,她對每一位病人都極爲負責,無微不至,每份病例記錄都達到4000字以上。我想她這種職業精神一定不是憑空生成的,你也許可以從四中教師如何去繞制線圈的故事中找到這種精神的痕跡,從四中教師爲家訪而在擁擠的街道上奔波的情景中找到這種精神的痕跡,從四中大力倡導的以“敬業、愛崗、愛生”爲核心的“北京四中職業精神”中找到這種痕跡。四中提出的“以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實際上是將教育描述成一個十分簡單的過程,其實教育本來就應當是簡單而質樸的,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你希望把學生培養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就首先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爲受教育者身上所體現的獲得性品質一定會來自教育者。就在幾天前,退休多年但仍默默無聞爲四中工作的老教師陳穎對我說,非洲紫羅蘭是非常名貴的花種,世界上共有35種,我們通過組織培養已經成功繁殖了20多種。繁殖的技術很簡單,成本也很低,建議讓學生去教會一些殘疾人,並提供一些材料,使他們能獲得生存的能力。聽到這番話,我心裏異常感動。這就是四中教師的內心世界,正是這樣的教師的行爲和信念才形成了四中的文化。當你真正體會到了這些之後,也許就不會再對丁藝莎、李賽、王倞、惠尚懿他們所表現出的大氣、善良以及嚴謹負責的精神感到驚奇了。

今天的教育還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的管理才能使教師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智慧的教師也同樣需要管理,管理智慧的教師需要智慧的管理,而智慧的管理需要管理的智慧。這其實是一個看似複雜但卻是十分簡單的邏輯。通過今天的展示活動,大家一定會認爲四中的環境是寬鬆的。的確,四中的文化環境是寬鬆的,我們努力爲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和成功搭建平臺,使他們從工作中享受到快樂與幸福。我們的管理理念是努力使每一個四中教職工成爲學習型的四中人,發展型的四中人,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四中人,幸福的四中人。而幸福的四人中就表現爲他能夠享受工作,取得成功,贏得尊敬,獲得發展,衣食無憂。在要求每個教師都能達到較高的職業操守的前提下,四中沒有規定教師必須給學生留多少作業,沒有規定每月必須安排多少次練習或測驗,沒有規定教師必須坐班,也沒有要求同學科同年級的教師必須採用同樣的教法使用同樣的素材或例題。四中鼓勵教師在教學上積極探索,百花齊放,形成風格,各具特色,這些都體現了四中環境寬鬆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們卻採用強迫的方式要求教師必須深入思考教育,理解教育,強迫每個教師必須撰寫《我的教學觀》,要求教師必須承擔課題研究,必須完成學術論文,等等。四中也不能容忍價值觀不同的教師,正所謂“同道不同術”,“道”就是一個教師對教育價值的理解與追求,“術”就是具體的`教育方法。我們提倡“敬業、愛崗、愛生”的北京四中職業精神,就不能容忍不敬業、不愛崗、不愛生的行爲;我們提倡尊重學生,就不能容忍損傷學生人格的行爲;我們提倡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就不能容忍只抓考試分數而不顧其他的行爲;我們要培養學生做一個真誠的人,就不能容忍教師有任何欺騙的行爲,等等。在這方面,四中又顯得很不寬鬆,很不人性,很不講情理,似乎很不“以人爲本”。

多年來的教育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教師的智慧深深的植根於學生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精心培育學校的文化,就成爲學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學校文化的培育,在於倡導,在於挖掘,在於提煉,在於傳承。如果用操作性的語言來描述,學校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教育的價值。自己的語言就是自己的教育實踐,自己的教育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創造和書寫歷史,但我們今天所作的事情能不能成爲學校的文化,關鍵是看我們今天的故事有沒有精神的內涵,有沒有傳承的價值。我總想,30年後或50年後,我們的後輩子孫也許不會記得今年有哪些學生考進了哪些學校,但他們會記得今天發生在學校中的那些閃耀着教師智慧之光故事。這些故事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在一所學校裏發生的教育故事,就是一所學校獨有的教育語言。這纔是學校特色或差異的本質。一所學校的教育故事所詮釋的是一所學校的教育者對教育價值的理解與追求。剛纔的畫面中有四中學生在奧運紀念石前講述申奧故事的場景,這塊奧運紀念石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就是四中人勇於承擔國家責任的崇高精神的象徵,它會形成強大的精神的場,使得每一個從它旁邊經過並瞭解它的人都受到感染和激勵。

最後,我想用我校教師安迎的一段話作爲結束:每個四中的教師都有許多讓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的技巧,但這不是四中教育的唯一追求。我們首先培養的是人,因爲他們的道德、他們的善良、他們的人格,都會深深影響着未來的社會和世界。

  教研活動校長講話篇二

老師們,大家好!

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彙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集體備課:

1、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爲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爲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

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爲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收穫: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羣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儘管一直推行羣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爲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爲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裏,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爲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徵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爲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收穫:其一,學生的收穫。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穫。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爲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穫。作爲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爲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集體評課:

1、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爲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彙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紮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衆人搭臺,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爲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臺;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爲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收穫: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爲媒介、課例爲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啓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爲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闢包含行爲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着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將實驗國小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覆強調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於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爲先導的紮紮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爲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教研活動校長講話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個充滿收穫的季節裏,我們迎來了大青咀鎮東片“四校聯合體”主題教研活動,能作爲此次活動的牽頭校,我倍感欣慰,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在此,我代表小嶺國小的全體教師,對參加此次活動的各位領導、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尤其是中心校的幾位領導,能夠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指導工作,更是難能可貴。

執教此次教研活動的三位教師,分別是老師、老師,和王老師,其中王進老師是師範畢業生,xx年參加工作,業務出色,工作務實,教學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陶老師是09年特崗,在我校工作三年,現在已經給編,陶老師家是遼源市裏的,作爲一個城裏的孩子能在農村這麼踏踏實實工作,這一點是我和我校其它教師所沒有想到的,陶老師的工作非常認真、務實,他所教的班級以及他所代的兩個班的英語成績始終是名列前矛。

王老師是一名代課老師,她雖然只是一名代課老師,但他的教學經歷比王進老師和陶金虎老師加在一起還要長,有二十多年之久,教學經驗豐富,工作一絲不苟,她所教的班級連續幾次統考都是名列第一,當開學初我找她讓她承擔此次教研活動時,王老師有一些退縮,她跟我說:“校長啊!你讓我教班我行!你讓我講教研課,搞主題教研,我可不行!”後來在我的鼓勵下,王老師也承擔下來了,而且也做得很好。

王老師的想法也是我們大多數老師的心聲,不想搞主題教研,不知道怎麼搞主題教研,其實主題教研就是學校的教研活動圍繞一個確定的主題來進行。這個研究主題的提出來自於教學實踐,來源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急於解決的問題,也是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

我校根據中心校的要求和本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注重趣味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才能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構建有效、高效的課堂。在這三節課中,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都有一定的體現,如陶老師的數學課中分別設計了俄羅斯方塊的遊戲導入,flash動畫的形象演示,學生直觀的動手操作,層層遞進、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以及設計自己喜歡的作品。

王豔萍老師的田園風光影片導入,自主選讀課文,畫自己心中的大花園。王老師生動的談話導入,腦筋急轉彎引出單詞,利用形象的肢體語言教學單詞,拍手歌記憶單詞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注重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以趣味教學模式來構建高效課堂。但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在接下來的交流研討中,能夠暢所欲言,多提寶貴意見,指出不足,彌補缺憾,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教研目的。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瑟瑟秋風吹來了陣陣涼意,卻吹不走我們對主題教研的濃濃熱情,讓我們藉着本次主題教研活動的東風,紮實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注重趣味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全力構建高效課堂,努力把我鎮國小主題教研活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