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與文明同行演講稿三篇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文明同行演講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與文明同行演講稿三篇

與文明同行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國衛生月,我們與文明同行。

校園裏那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柔弱的花瓣隨風飄落在衣袖上,又輕輕地擦過,也輕輕地喚起了季節的轉換——春天就在不知不覺間來臨,我們走進了四月,愛國衛生的號角也再一次地被吹響。

我們不僅一次地感嘆校園的美麗。初春時節的五中,充滿着朝氣與陽光,我們——每一個五中人,是否爲能在這樣的學校裏讀書學習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呢?那麼,當我們走在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逸夫堂前,看到果皮紙屑時;當我們坐在整潔明亮、寬敞舒適的教室裏,看到有的同學在班內進食時;當我們看到雪白的牆壁被污染時;當我們路過空無一人的水房時,聽到水龍頭嘩嘩作響時,我們該怎樣做呢?

作爲我們五中人,自我約束和管理是一項基本的要求,而嚴格恪守紀律也必須是我們的美德之一。更何況紀律也是構建和諧校園、構建文明城市的一個大的前提。如果連一個起碼的規矩都沒有,那麼學校又如何會成爲一個樂園呢?百年五中能夠歷久彌新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在於這個“規矩”,所以,就像培育美麗的花朵就必須先找到適合它的泥土,在校園裏播種和諧也需要穩定與紀律作爲一個大的背景,大的前提。

你瞧,這是一個擁有文明的世界——頭頂的藍天永遠是一張潔淨的臉,浮雲將一切渲染上潔白的色質,在天空裏發着光。香樟樹是流動的綠色,陽光在午後變得透明,空氣裏散落着點點馥郁的香氣,沁人心脾,甚是愜意。我們在陽光下舞蹈,我們在草地上奔跑,讓人心釋然於純淨的國度。你看,陽光穿過樓房之間,投下大片溫暖,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滿足愜意的笑容盪漾在臉上,和諧文明的社會風氣籠罩在四周,公德裝在人們的心裏,道德體現在人們的行動上,美德傳承在上空蔚藍的蒼穹!

如今的我們還在沉睡嗎?不,一定不會!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該是重拾文明的志願者。每個人都該在這個文明逐漸被人遺忘的時代義不容辭的付出!

與文明同行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三年級五班的郎英琦,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相約春天,與文明同行》。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小燕子也飛回來了。當我們走在上學的路上,看着五彩繽紛的花朵,聞着芬芳四溢的花香,聽着小鳥婉轉動聽的歌唱,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可是,不知您發現了沒有,在這美好的景物之中,也有許多不和諧的音符:有人毫無顧忌地踩踏草地,卻不曾想到,綠草給人們帶來了多少生機;有人看到花兒漂亮,就折下花枝自己賞玩,卻不曾想到,這是一種多麼自私的行爲!在我們的校園裏呢,也有一些不文明現象,有的同學總喜歡說髒話,有的同學吃了零食,把食品袋隨手扔進草叢裏,還有的同學吃飯的時候不珍惜糧食,把好好的飯菜隨意倒掉。這些不文明的行爲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是多麼不和諧呀!

同學們,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如果我們想成爲一個受人尊敬的人,那麼,就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人吧!當同學幫助了我們,要學會說“謝謝”;當我們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要主動說“對不起”;見到師長,要有禮貌地問好;在公交車上,見到老人,要主動讓座;無論在什麼地方,都不要亂扔垃圾,等等。這些小事只要我們稍微注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既文明瞭自己,又愉悅了他人,何樂而不爲呢?

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是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梁啓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想說,少年文明則國文明。在這個美麗的春天裏,讓我們相約春天,與文明同行吧!

與文明同行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同行,青春無悔》。

同學們,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也不算失敗,人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俄國偉大的哲學家赫爾岑說:“生活中最重要是講文明,它比擁有最高智慧,比擁有一切學識都重要”。是的,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它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標準,是人類進步的標誌,它遍佈人與自然的每一個角落,是人類精神世界中的一盞長存不滅的明燈。沒有了文明,我們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沒有了文明,我們的世界將會陷入一片黑暗。

正確認識文明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和維護公共文明的保障。它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的。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因爲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只有打好了個人文明的根基,公共文明才能開花,結果。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先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纔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才能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文明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如此便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若不修身,何以治國平天下?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素稱禮儀之邦,在歷史文明的長河裏,我們是文明的使者。唐朝時,我們不僅以繁榮的經濟、清明的政治,更以燦爛的文明徵服了全世界。如今,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經濟大國,可是現代中國人的文明呢?在新加坡、法國等一些國家的大型公共場所的“請勿吸菸”、“請勿喧譁”等標識後都跟有中文翻譯,這是因爲缺乏文明素養的大多是中國遊客。還有天安門廣場上隨處可見的口香糖、名勝古蹟,牆壁上的亂寫亂畫,無一不在提醒着中國人的文明素養亟待提高。

在清朝的時候,外交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個公共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些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教訓告訴我們,文明禮儀不只代表着自身素質,更代表着整個國家、民族的形象。

作爲當代的青年人,我們有着洪圓瑰麗的夢想,這夢想固然充滿了鮮活的誘惑,但一個人夢想的實現只有和文明緊緊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譜寫出人生最幸福、最壯美、最跌宕起伏的樂章。

同學們,青春時短暫的,文明卻是無止盡的,我們要用我們有限的青春去踐行文明,因爲我們是文明的傳承者,文明是青春的符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從自身切實做起,讓文明徹底融入我們的血肉和靈魂。同學們,讓文明伴隨着青春去搏擊夢想,讓文明成爲我們一種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願文明能夠伴隨着我們青春腳步熱烈而堅實地邁進!邁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