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與文明同行演講稿三篇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文明同行演講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與文明同行演講稿三篇

與文明同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五(3)班的方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與文明同行》。

文明是一枝花,散發出迷人的芳香;文明是一顆星,折射出閃耀的光芒;文明是一捧土,養育出美麗的生命…… 對於國小生來說,微笑是我們的語言,文明是我們的信念。文明永遠在我們身邊!文明是人生中最心醉的風景,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問都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去上學的時候,你可否注意過路旁的清潔工呢?他們每天不分晝夜,默默地爲人們打掃着這美麗的環境。是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爲我們除去灰塵,是他們給予了我們乾淨的世界,他們從不要求索取什麼,只是默默地工作着。在車上,一羣戴着紅領巾的孩子在爲老人讓座。文明不僅體現在行動上,還體現在語言上。在外國,很多人每天都會說很多句“謝謝”,感謝別人爲自己讓路,感謝別人爲自己解答難題,在“抱歉”,“打擾一下”,“請”這些衆多的禮貌用語中,“謝謝”這個詞使用的頻率位居榜首,要學會感謝自己身邊的人,多說謝謝,沒有一個人會因爲你多說謝謝而厭煩,反而是更加細緻地關心你,一句謝謝竟然能產生如此大的魔力,實在使人難以置信。

我想:文明其實很簡單,而它就在我們身邊,多一份文明,我們就會多一份快樂,雖然小小的,但很充實。 講文明就是這麼簡單,我們不需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只要將每一件小事做好。看到地面上有垃圾,要主動撿起,放進垃圾箱;在路上想吐痰,用紙包起來再扔掉;車上,看到老人主動讓座;別人成功時,給一個微笑;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牆上有污點主動擦去;快樂與人共享;懂得謙讓;不說髒話;見面時,互相打個招呼;我們國小生還要定期舉行與文明有關的活動,讓我們真正懂得文明是多麼重要!

文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學做文明人,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想:每人心中都想着文明,並拿出行動,再小的力量也能匯成大海!讓愛心點燃火炬,溫暖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讓我們播種文明,創造文明!多一份文明,就多一份幸福,讓文明之風吹到每一個角落!讓文明之花處處開放,永遠綻放在每位同學的心間!如果每人都講文明,那世界將會多麼美好!讓我們與文明同行,共同努力吧!

謝謝大家!

與文明同行演講稿 篇2

青春,如同初生勃發的幼苗,文明便是陽光雨落,與文明同行,青春方能長成參天巨木,方能構築美好未來。

文明,是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產物;青春,是雄積而待薄發,青澀而至成熟的年華。以青春駕馭文明,多半有些力不從心,“人善被人欺”之言早有,堅守文明,何以應對?西周時有一著名典故“虞芮之訟”虞和芮是當時兩個小諸侯國,爲一塊土地爭執不休,於是兩國國君便一起岐周來找德高望重的西伯評理。初到周國,只見這裏耕田之人互讓地畔,行路之人互相問好,犯法之人畫地爲牢也不出逃。於是心生愧疚:“我們所爭的正是人家周國人引以爲恥的東西啊!”轉身回國,將那片土地劃爲“自然保護區”,名爲閒原。那個洋溢着文明氣息的周國土地就是今日寶雞,而記載此事的石雕就安放在石鼓山畔“五德園”中,遊人如織。儒家講浩然正氣;文明,也有同樣的效果。

所以,一個人的文明修養必然會影響更多的人,文明價值也就絕不僅限於個人,這是一種社會責任。青春的我們,不正應用自己飽滿的熱情去點燃文明之火,讓青春高揚起手中的文明火炬,去照亮更廣闊的土地?青春的我們不正應用自己文明的一言一行,爲一個文明和諧美好的社會而努力奮鬥嗎?

同學們,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它限制了人類的發展,甚至威脅着人類種族的延續。停止發展,迴歸原始之路不現實,而不管不顧必將走向毀滅,我想,開拓文明之路卻未嘗不可一試。文明是面對宇宙自然抱一顆敬畏之心;文明是知尺布寸縷,來之不易,珍惜節儉;文明是飲水思源,懷感恩之心,感恩他人,國家乃至天地萬物。《文心雕龍》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萬物自有天地之道,人靠內心感知自然,於是有了感悟,於是誕生文明,可見對自然的探索和與自然的和諧本就是文明的'內涵之一。可惜,天上的漫漫黃塵與大地上的渾濁江水爲證,屬於我們的未來終究需要我們去建設,所以,青春的我們,怎能不練就一顆文明之心?

《莊子》言:“夏蟲不可語於冰”,意思是說與夏天的蟲子無法討論冬日的寒冰。我們都是彼此眼裏的夏蟲,因爲思維限制,所以很難知心。“萬里覓知音”者,多半源自內心孤獨。與人相處,諸多矛盾,誤解皆源於此,然而文明卻蘊含與人相處之道,以文明待人,使人如沐春風,也許一時難成摯友卻必定可消解不少怨氣;以文明待人,定可樹立自身高雅文明之印象,爲日後親近打下基礎。“是我拉他來的”爲什麼不說“我請他來的”;“這是我管的”爲什麼不說“這是我負責的”;“你可別後悔”爲什麼不說“你不再考慮一下嗎?”;“你聽我的”爲什麼不說“我們來溝通一下”;“你給我小心點”爲什麼不說“你還是謹慎點好?”,這些言語正源於同學們平日的生活,經過文明加工潤色,頓顯不同。青春少年多幾分激情,多幾分自我,與人相處,難免矛盾重重,走上社會亦難免碰壁,但若有文明相伴,有一天,你會猛然發現,身邊竟有這麼多美麗的笑臉。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迴歸正題,那麼,什麼是文明?

相傳王陽明有一次和學生出遊,路旁有兩人吵架,一個罵道:“你沒有天理!”一個反駁道:“你沒有良心!”王陽明對學生們說:“你們聽,他們在講道。”學生說:“老師,他們是在吵架。”是的,用天理,良心要求別人,那是在罵人,但用它來要求自己,則是在講道,是大文明。我想,“不背天理,不違良心,就是文明的基本守則。”

那麼,什麼是文明?

一語蔽之,《中國小生行爲規範》是文明;《寶中學生一日常規》就是文明。但文明絕非墨守成規,文明也絕不呆板,在火熱激情的青春裏,一切積極向上的情感行爲都是文明。文明的目的,是架起人與人,與自然,與天地萬物的溝通之橋,文明的成果,是一個充滿生機,通往美好未來的和諧社會!

那時,每一個青春都將開出燦爛的花朵,在文明的芬芳中,我們的校園,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社會,必將走向最美好的明天!

與文明同行演講稿 篇3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的演講題目爲:春風又綠我校園,文明何時能普遍。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綠草如茵,花團錦簇。好一個“春風又綠我校園”呢!

啊?你們問我是誰?我是這校園裏的一棵樹啊,生於斯,長於斯。剛接受過風霜雨雪的洗禮,現如今總算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春天,心裏頭這高興話兒啊真是說上三天也說不完呢!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我是樹逢春天活力現哪!冬去春來,新象萬千,我也脫下了那太顯老沉的褐色毛衣,改換了這身翠綠的新款春裝,看看,怎麼樣,有夠青春活力的吧!

身爲校園裏的一棵樹,我是多麼幸運,多麼快樂,多麼自豪啊!我喜歡在清晨聆聽學生們那琅琅的讀書聲;喜歡讓小鳥“嘰嘰喳喳”地在我的手臂上自由跳躍;喜歡在課間看學生們在操場上盡情奔馳時的飛揚神采;也喜歡欣賞藍天白雲間那隨風搖曳的風箏的絢麗舞姿……當然,我更願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停地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氣,給大家提供足夠清新的空氣,也願意在有害氣體突然來襲時一馬當先,以英勇的保護者的姿態守護在衆師生的面前……這是我作爲校園裏的一棵樹的奮鬥目標,崇高理想,也是我深感幸運、快樂、自豪之所在。

曾有人說,我是校園裏的守護衛士,我默認;也有人說,我是校園裏的綠衣天使,我興奮;更有人說,我是校園裏的日記本,我詫異,可轉念一想,又何嘗不是呢,我默默無聞,佔據着校園裏的一方小土地,記載着這裏每一個人生活、成長的點點滴滴……

是啊,我生長在這裏,奉獻在這裏,對於這裏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隻鳥,每一個人,我都有了那麼深沉的感情。

瞧,前面“嘻嘻哈哈”一路追逐打鬧而來兩個男生,想必是來看我這老朋友的吧!就讓我展露最迷人的微笑,伸出纖美的臂膀去熱情擁抱他們吧!

“哎喲!”住手!住手!你們這是在幹什麼?!我辛辛苦苦熬過一冬好不容易纔長出來的翠綠頭髮,沒想到竟毀在你們手上;“啊——”停手!停手!別再搖晃我了,就我這纖細的腰桿兒又怎經得住你們這番折騰;“哎呀——”下來!下來!你們這人高馬大的可不比那嬌小可人的麻雀,又怎可掛在我細嫩的手臂上盪鞦韆……

“啪”,完了!隨着一聲脆響,其中一個男生跌落在地上,而我也因此少了一條胳膊,落下了終身的殘疾。唉!人已去,臂已殘,心不比往前,淚落沾衣衫。難怪常聽人說啊,一生之中非得經歷些風雨,承受些苦難,纔會有所思,有所悟。

今天,我遭此一難,內心真是很不平靜——誰能告訴我,我還該不該以生於斯爲榮,以長於斯爲幸,以陪伴你們求學爲樂呢?誰又能告訴我,當明年的春風再次爲校園添抹那盎然的新綠之時,“文明”是否也會像那綠色一樣,遍及校園,普及大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