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變化的演講稿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鄉變化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家鄉變化的演講稿

關於家鄉變化的演講稿1

建國60年來,我的家鄉**的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學上,都能上得起學,教育公平邁出了重大步伐。這堅硬的步伐走出了**教育的騰飛之路。

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從**教育的程度來看,中國小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約100%,基本掃除青少年的文盲。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事業,擔當起歷史的重任。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是建國以來教育騰飛最有力的見證。教育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部分鄉鎮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現在最美環境是學校,最現代化的器材還是學校。走進**每一所中國小,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讓你眼花繚亂。

記得七十年代中、八十後代初,**的教學條件都很差,學校破舊房屋多、危房險房多、桌凳殘缺多,而教師少、生源多,教師大多是民辦教師,每月只有十幾元的工資,學校都實行‘複式’教學??從一到六年級都教,老師總是上完一年級,再上二年級、三年級??從早上到中午,再從中午上到天黑。那時候 沒有時鐘,也沒有手錶,天一亮就起牀,涮洗、做飯、吃飯,然後就開始上課。村小沒有下課時間,反正這個年級教二三十分鐘後,佈置做作業,就接着去上下個年級的課。課一上就是大半天,幾乎不停下來休息,有時連飯也沒時間吃,廁所也沒時間去。

對於身爲一名鄉村教師感觸最深的是學生上學不用再交學費了,和家長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家長一臉的喜色,特別是外地來這打工的家長,原來爲了給孩子找一所像樣的學校,要花掉幾年的積蓄,有的甚至不讓孩子上學,流落街頭,或者散落在自己工作的場所。XX年9月1日起實行了全國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就進入學,免除全部學雜費。看來“學有所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成爲現實。

**的改革在繼續,社會在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爲本。”60年走過了風雨,同時60年教育不斷騰飛,而且在繼續騰飛!

關於家鄉變化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提起徐州豐縣,在座的各位都應該耳熟能詳。她是我國第一位農民皇帝漢高祖劉邦的誕育之地,民間曾有“豐熟可抵三州”和“豐沛收養九州”的傳說,中國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一個充滿傳奇經歷和神奇色彩的道教領袖,也出生在豐縣的沃土。中國一級作家趙本夫,一九九○年被任命爲江蘇作協專職副主席,也少不了豐縣的滋養。然而在50年前的豐縣,卻是一片沙荒遍野、旱災頻仍、民生凋蔽,五十多年來,豐縣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迅速改變着它的面貌,悠久的豐縣日益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滿懷激情的投身於現代化建設之中。有句話叫做"要致富,先修路,改革開放以來,豐縣昔日泥濘的小路日益在時代的浪潮中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寬敞平坦的公路。豐縣交通局先後對縣域各級公路及橋樑等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或擴建,全部里程約1800公里,完成投資6億多元,豐縣交通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着國際能源供應的日趨短缺,鄉村道路的逐步改善,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豐縣生產的以清潔電能爲動力的電動車被廣大羣衆所認同和青睞,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已發展成爲一個新興支柱產業、朝陽產業,前景非常廣闊。目前,豐縣有200餘家企業在縣工商、縣質檢部門登記註冊從事電動三輪車整車裝配、零部件生產。,整車銷售近180萬輛,整車和配件銷售額40多億元,。豐縣電動三輪車的銷售點遍佈除西藏、澳門、香港、臺灣之外所有省、直轄市的縣(區),並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成爲全國最大的電動三輪車生產基地。爲了拓寬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產業層次和檔次,把企業規模做大,品牌做響。—7—19由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發改委、江蘇省經信委、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委員會、江蘇省自行車電動車協會主辦,豐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豐縣首屆電動車展覽會在新落成的豐縣電動車城盛大開幕,豐縣電動車產業得到了一次更完美展現的盛會。

近年來,豐縣努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縣種植果樹50萬畝,是江蘇省最大的連片果園。豐縣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白酥梨以其優良的品質在全國曆次果品評比中連獲金獎,被99′世博會指定爲唯一無公害食品。9月4日,在由新華日報社、《中國名牌》雜誌社舉辦的“首屆江蘇人最喜愛的`品牌”評選中,“豐縣大沙河紅富士蘋果”進入前500強。在進入前500強的縣級農業品牌中,僅有“豐縣大沙河紅富士蘋果”和“盱眙龍蝦”兩個品牌獲此殊榮。

豐縣堅持以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爲方向,提升城市服務功能,金融保險、投資諮詢、中介服務、星賓館、酒店、娛樂城等第三產業不斷髮展,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和外商投資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多少年來,樸實無華的豐縣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和勤勞的雙手,創建着豐縣這個美麗的家園,才使得豐縣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人們就這樣用善良的心靈勤勞的雙手創造着生活,美化着生活。使我的家鄉更加幸福安寧。今天,在黨的好政策的引領下,在家鄉人民的奮鬥下,豐縣展翅騰飛!在這裏,真誠的祝願我的家鄉,乘風破浪,更上一層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家鄉變化的演講稿3

20年後我乘着飛機帶着朋友來參觀自己的故鄉故鄉的水已經變的清澈見底,馬路已經變的很寬敞來來往往的汽車都很漂亮,故鄉到處高樓大廈外婆家住在一做高樓大廈的10樓的房子上。

故鄉每一家的家裏都有電腦`電視等一些高級的傢俱和家電。

我一回到外婆家外婆就給我們每人倒了一杯茶還拿了一些小點心我們吃的津津有味一邊聊天一邊吃,外婆看到我們吃的津津有味也高興的的笑了。吃完了點心我和外婆說去外面走走看看故鄉的景色。

我們一走出來就有一股新鮮的空氣撲鼻而來,故鄉的馬路上到處種滿了花草樹木家鄉的環境變化真大啊。以前故鄉的人都往小河裏扔垃圾小河的水很臭,可如今小河裏到處都是小魚在遊動,小河的水清澈見底的,家鄉還有很多漂亮的景色比如瀑布`高山等......

觀賞完了家鄉的景色我們幾個對外婆說再見然後戀戀不捨的回去了。

1、家鄉鉅變

我的家鄉在上彭,是一個可愛的小山村。它的四周青山挺拔,山間綠樹紅花,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緩緩地淌過,一條大街繞在山腰上,顯得端莊、美麗。

以前,家鄉人民很窮,住着破爛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壞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好像都想來湊熱鬧,房子裏全是雨滴,大家只得連夜挪動傢俱。那時的學校是一座破舊有土木結構房屋,土牆斑駁脫落,一塊玻璃也沒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風凜冽刺骨;春天,雨點從破瓦片上的窟窿裏落下“嘀嗒”的雨聲與琅琅的讀書聲湊成了不合諧的曲子。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村莊也充滿了無限的青春氣息。登上新蓋的大樓,舉目四望,整個村莊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眼前:一條寬闊的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條灰白色的帶子穿過小山林。路旁綠樹成蔭,一座座大樓猶如春天翠竹拔地而起,井然有序。商店一間連着一間,整潔美觀,人們都來這裏購物。

遙望東南方,家鄉人民正用辛勤的雙手爲家鄉經濟騰飛出大力。西北部的山上,茂密的樹林像翠綠的屏障,一片又一片,連綿不斷。山腳下是層層梯田,金黃的稻穀,輕風拂面時,芳香撲鼻,使人流連忘返。

家鄉人民正在振興家鄉,建設祖國而努力着。啊!家鄉,你變了,你變得那麼富饒美麗。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將來把你裝扮得更加偉大壯觀。

2、家鄉鉅變

我的家鄉在渭河以南的黃土高原上。聽爸爸說,家鄉以前很窮很窮。村上到處是爛土牆、破瓦房,屋子裏黑暗、潮溼,地方很小。有的屋子還是用石棉瓦、油氈和稻草搭成的。屋裏的地面全是黃土,時間長了就被人們用笤帚掃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土坑。下雨天,院子裏、村道里全是爛泥巴,一腳踏下去,鞋子就陷在裏面再也拔不出來了。人們做飯燒不起煤,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燒的都是棉花稈、玉米稈、爛樹葉。吃水的井有好幾十丈深,打水用的粗麻繩盤起來有一大堆,力氣小的人,兩個人也擡不動。遇到天旱,井裏就打不上水來,人們只好到很遠的水庫裏去拉水。有時遇到天下雨,人們就接雨水來做飯。下雨天,房子經常漏雨,冬天擋不住風。有一年冬天,爸爸領着姐姐回老家,儘管奶奶把土炕燒得很熱很熱,但刺骨的寒風從四壁透進來,凍得他們耳朵發麻,不得不把頭埋進被窩裏,被窩裏的空氣不好,害得他們一夜都沒睡好覺。

現在可好了。家鄉這十幾年簡直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破草房、土瓦房變成了一座座的二層小樓,牆是用紅磚砌成的,屋裏屋外和村上的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了,有的屋子裏還鋪上了亮光光的大地磚。人們的住房都很寬敞,有大客廳、廚房、衛生間,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房間。燒水煮飯再也不用燒玉米稈了,只要你一個電話,送煤的人就會把煤送到你的家門口。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那黃泥水做飯、洗臉了。人們也都有錢了,家家戶戶都是專業戶,有果園、菜園和大棚蔬菜,每年收入近萬元。有好多家庭都裝上了電話,用上了電飯鍋、電冰箱、洗衣機,有的還買了大沙發,睡上了席夢思牀。家家戶戶都買了大彩電,可以收十幾個頻道呢!人們再也不用夜裏趕十幾里路去看電影,再也不用深更半夜跑到別人家去看電視了!

啊!家鄉的變化真大啊!我愛我的家鄉!

關於家鄉變化的演講稿4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xx的xxx號選手,我叫xxx。今天我以一個教師的身份站在這裏演講,感覺有些慚愧。因爲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來宣講,也沒有什麼豪邁的語言來謳歌自己的職業。十年前我邁出師範學校的大門,一心想在外面闖一闖,是父親的一番話打動了我“你是農場培養出來的孩子,現在農場各行各業正在搞建設、快發展,你應該回來出一份力、盡一份責。”於是便成就了今天的我,在農場國小信息技術教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裏,我見證了農場日新月異的變化。朋友們,還記得十年前我們的家鄉是什麼樣子嗎?幾條破舊的沙石路,成片成片的磚瓦房,這幾乎可以概括我們農場的全貌了。再看看現在吧!一條條水泥硬化路縱橫交錯,貫穿場區的東西南北;一座座寬敞舒適的樓房撥地而起,及將建成的數個功能設施完備的居民小區更讓我們拭目以待;從千頭奶牛養殖小區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示點;從優雅別緻的龍山公園到綠樹成蔭的文化廣場;從高效率、現代化的農業中心到引領科技的工業園區。一座現代化的小城鎮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一幅百姓安居樂業、政通人和、生機盎然的繁華、富榮的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

如果說十年前,我不願回到這裏,那是因爲我不夠了解我的家鄉、不夠了解黑龍江農墾;然而現在,我深情地眷戀並且熱愛着這片肥沃、富饒、煥發着勃勃生機的土地!今天我們擁有無比優越的階級政黨,擁有無比先進的科學理念,擁有無比堅實的羣衆基礎,擁有英明果斷的農場領導班子,是他們提出了“培育文明龍山人、建設和諧新農場“的口號,纔有了今天我們幸福、和諧的大好局面。我爲我是一個龍山人而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不過,更讓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我們的汗水可以盡情地揮灑在建設和諧農場的宏偉藍圖中。

雖然我工作在很普通、很平凡的崗位上,但是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如果我們每個龍山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努力工作、勤奮敬業,就是對建設和諧社會做了事、盡了責。我和我身邊的同事都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身爲教育工作者,承受着社會的壓力,承載着孩子的期盼,肩負着家長的厚望。在我們單位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老師帶着一身病痛,兜裏裝着藥,仍然執著地站在講臺上;有的老師親人病重在牀,卻沒有時間照顧,捨不得請一天假;有的老師雖已年過半百,卻仍然孜孜不倦,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信息技術,可謂人老心不老;他們甘心獻身於教育事業,不爲名,不爲利,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職業的聖潔,用行動來詮釋師德的真諦!

想必大家還記得汶川地震吧,在那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有多少震撼靈魂的師愛在閃光:張開雙臂牢牢地護住講臺,用自已的血肉之軀爲四個孩子撐起生命天空的譚千秋老師;爲救200多名學生,致妻子的呼救聲於不顧,最終痛失相濡以沫20多年的妻子的肖明清老師;面對房倒屋塌,原本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卻留下來疏散學生,最終也沒有走出教室的嚴蓉老師、吳忠洪老師……這樣感人的事例不勝枚舉。在這一刻,教師的生命被定格成爲永恆,在這一刻,教師的人格昇華並且光照千秋。

魯迅先生曾說過“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這一木一石呢?”最後,在這裏我想真誠地對自己、對大家說:讓我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執着的追求,奉獻自我,做一個文明向上、立志進取的龍山人!讓我們共同爲創建一個和諧而美好的家園出一份力、盡一份責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