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要做,就要做好,要對的起學生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演講稿:要做,就要做好,要對的起學生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一名普通數學老師,今年55歲。30多年來,我在數學教學園地裏,一直抱着“要做,就要做好,要對的起學生”的心理,默默的爲我的學生做着該做的一切,感覺並沒有什麼 “經驗”,有的只是自己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嚴謹而又靈活的方法。

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的,從目前教學形勢來看,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已刻不容緩。今天,藉此機會,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我主要從以下幾點着手: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我對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會聽講,會學習,會做作業。課堂學習是學習的關鍵,而會聽講又是關鍵中的關鍵。在數學課堂上要求學生必須做到眼盯、耳聽、心想、口說、手動。所以我講課時經常目掃全班學生,要求每個學生把雙手放在桌子上,目視黑板。

會做作業,先審清題目再做,特別是應用題,我讓學生把每句話連續讀兩遍後再找關鍵部分。在做作業時要求學生書寫規範力爭全對,不亂塗亂畫,想好再寫儘量不用修正液。習慣養成了,成績自然而然提高了。

二、研究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國小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有助於學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我每堂課都站在學生“學”的角度,認真備學法,精心設計問題,預測學堂出現的各種情況,並想好評價和調控的方法。確保了課堂氣氛緊張和諧;確保了教學語言準確生動;確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標準;確保課堂效率高效。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反思。

三、重視練習的佈置、批閱與講評

教材中,每一章節都安排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練習是掌握和鞏固知識的必要途徑,所以,佈置、批閱、講評這些練習,對提高國小數學質量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現在的學生卻不願多做練習,還跟老師說問題弄明白了就行幹嘛做那麼多練習?去年學校讓我負責綜合活動“造夢空間”,在一次活動課上,我問學生:誰家有“馬紮”的請舉手,大家都舉手了,再問誰知道馬紮的結構是怎樣的?學生回答說——簡單,就是兩個臂力撐用鐵棍一串,盤上繩子就完事了。於是,我把學生分成4組,每組十幾個人,從器材室借來全套木工工鋸,找來破桌子的撐,讓學生分組合作做馬紮,開始學生很高興,可忙活了一下午,一個馬紮也沒做成。我問大家:工人師傅一下午能做幾十個,而我們幾十個人卻沒能做成一個,這是爲什麼?大家討論後的結果是我們操作不熟練。於是,我總結說,大家說的很對,做任何事情光心裏明白,嘴上說說是不行的。只有經常做,才能熟練。此後每當我適當佈置作業,學生都能主動完成。

四、溫故而知新,及時鞏固新的知識點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緊密,有許多的東西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記憶、應用。因此,在進行練習和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熟記的基礎上應用,這樣學生的知識應用會有所改進,學生的信心也能有所增強。再有讓教師頭痛的是學生在做練習或考試中經常會犯同樣的錯誤。由此,我從錯題入手,要求每個學生將自己無論是作業還是考試中的錯題收集彙編,保留錯誤的答案,並分析錯誤原因,寫上正確的答案,讓學生在平時有空,加深印象,這樣既能鞏固知識,大大減少錯誤率;又能提高解題能力,從而在考試中發揮出最佳水平。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切實做好睏難學生補差工作。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每接手一個班,就要迅速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哪些同學是留守兒童,哪些同學家庭困難,哪些同學路途遙遠······我對他們的生活、學習更多關心,幫助他們走出學習困境,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找出原因進行個別談心,對在課堂上愛開小差、搞小動作的同學進行重點關注,和他們一起分享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所帶來的快樂,讓他們知道你在關心他、愛護他,從心底感激你,親近你。從而樂意、主動地學習你所教的知識,學好你所教的知識。

六、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教好學必須先學好。面對教育的飛速發展,人過30不學藝顯然是不行了。光去年一個暑假,學校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學上經常有“照這樣計算”的題目,那麼,照這樣計算,再過一個或幾個暑假學校又會是怎樣?我今年55歲,校長說不退休的就是中年教師,更何況聽說我們這輩的中年期還要延長,所以還要努力學習。要向老教師學習他們過硬的基本功和管理學生的經驗;要向青年教師學習他們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敬業精神,還要向學生學習,我們班的學生課下經常出一些腦筋直轉彎之類的題目讓我回答,每當我回答不出時,學生會笑着說老師你要加強學習哦。

國小數學在我們看來非常容易,但對於學生而言,有些確實難於理解。數學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每位老師在實踐中去完善,創造出佳績。以上是我的一點教學心得,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同事給予幫助、指導!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唐伯豹。(公衆號:演講稿大全)】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