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演講稿感恩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國小二年級演講稿感恩

大家下午好!我是二年級(1)班的李偉凡,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感恩父母》。

人人都要學會感恩,我最應該感恩的就是我的爸爸媽媽。 我的媽媽只有三十六歲,但也有白頭髮了。那天,媽媽洗過頭,讓我幫她拔一下白頭髮,我輕輕撥動媽媽的長髮,就那幾分鐘的時間,我就拔掉了好多跟白頭髮,看着媽媽的白頭髮,我不由得想起媽媽對我的付出:每天早晨六點

多就悄悄起牀,爲我做飯,送我上學,接我回家。有時候,我在夜裏睡覺會蹬被,是媽媽一次又一次悄悄來到我的牀前,爲我蓋被,在我生病時媽媽又是多麼着急。媽媽爲我付出的太多太多。

我的爸爸三十七歲,每天忙到很晚纔回家,我知道爸爸爲了我們一家一定吃了不少的苦。三月七日那天,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束花,親手送給了媽媽,媽媽高興極了,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爸爸媽媽,你們爲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我會努力,長大以後好好報答你們對我的一切,讓你們成爲最最幸福的爸爸媽媽。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講完了。

國小二年級演講稿感恩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二年級的張帆,今天我發表的是關於感恩的演講稿。

感恩常在,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滿着感恩情懷,因爲感恩,我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付出,懂得了回報。

“感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簡單點說也就是當別人幫助你之後,你要感激別人。就算一件小小的事情我們也應該感恩,例如:在別人遞給你東西的時候,你一個會心的微笑或者是說一聲謝謝,就足以讓人感到欣慰;在母親節的時候輕輕地親一下媽媽的臉,就可以使媽媽非常開心,忘記平時生活中的那些煩惱;老師給我們上課那麼辛苦,不但要給我們傳授知識,還要教我們做人,我們給老師一個親切的問候,這是對老師的感恩。用心去感恩,你會發現世界其實是那麼美好。

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要吝嗇自己感恩的目光,我們要真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果在操場上看見扶起摔倒的同學,我們投給他一個感激的目光,如果有同學幫助別人解答難題,投給他一個感謝的目光。

常懷感恩之心,讓我們爲那些爲我們天天付出的人,送上我們最美好的祝願,讓我們心與心一起,構築愛的同心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學會感恩

大家好: 我是二年級的張潔,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感恩可能大家誰都知道,感恩老師,感恩父母… … 你也可能認爲感恩只是給父母老師端一杯茶,洗一次腳,捶一次背……大家平常都認爲感恩就是感謝對自己有幫助的恩人。但我並不這樣認爲,我推薦一種想法。感恩的理解首先“感”,感受,體會對父母老師的愛,比如給我們繫鞋帶,給我們穿衣服,爲我們做十年的飯… …這些事都會讓我們覺得這是他們對我們的愛。“感”好後,在“恩”。恩的意思是感謝。感謝他們對我們的愛,送禮物,幫他們做事這些感謝實際上只達到了20%。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父母對我們的期望。美好的前途,遠大的抱負。爲國爭光,爲父母爭光。做到了這些已經達到80%做完這些事,老師-父母肯定會感到欣慰。 爲了感謝父母老師給我們的愛,讓我們學會感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擴展閱讀篇】

演講稿又叫演說詞,它是在大會上或其他公開場合發表個人的觀點、見解和主張的文稿。演講稿的好壞直接決

定了演講的成功與失敗。

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演講未必都使用演講稿,不少著名的演講都是即興之作,由別人經過記錄流傳開來的。但重要的演講最好還是事先準備好演講稿,因爲演講稿至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其一,通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其二,可幫助演講者消除臨場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演講者的自信心。

演講稿特點

主要區別

演講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演講是演講者就人們普遍關注的某種有意義的事物或問題,通過口頭語言面對一定場合的聽衆,直接發表意

見的一種社會活動。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過文章向讀者單方面的輸出信息,演講則是演講者在現場與聽衆雙向交流信息。嚴格地講,演講是演講者與聽衆、聽衆與聽衆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講者不能以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緒爲滿足,他必須能控制住自己與聽衆、聽衆與聽衆情緒的應和與交流。所以,爲演講準備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主要特點

第一、針對性。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於公衆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爲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喻聽衆,打動聽衆,“征服”羣衆,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問題是聽衆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辨要有雄辯的邏輯力量,要能爲聽衆所接受並心悅誠服,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其次是要懂得聽衆有不同的對象 和不同的層次,而“公衆場合”也有不同的類型,如黨團集會、專業性會議、服務性俱樂部、 學校、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各類競賽場合,寫作時要根據不同場合和不同對象,爲聽衆設計不同的演講內容。

第二、可講性。演講的本質在於“講”,而不在於“演”,它以“講”爲主、以“演”爲輔。由於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說能講爲前提。如果說,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過閱讀欣賞,領略其中意義和情味,那麼,演講稿的要求則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講稿對演講者來說要可講;對聽講者來說應好聽。因此,演講稿寫成之後,作者最好能通過試講或默唸加以檢查,凡是講不順口或聽不清楚之處(如句子過長),均應修改與調整。

第三、鼓動性。演講是一門藝術。好的演講自有一種激發聽衆情緒、贏得好感的鼓動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依靠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豐富、深刻,見解精闢,有獨到之處,發人深思,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講稿寫得平淡無味,毫無新意,即使在現場“演”得再賣力,效果也不會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體性演講稿並不能獨立地完成演講任務,它只是演講的一個文字依據,是整個演講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演講主體、聽衆對象、特定的時空條件,共同構成了演講活動的整體。撰寫演講稿時,不能將它從整體中剝離出來。爲此,演講稿的撰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根據聽衆的文化層次、工作性質、生存環境、品位修養、愛好願望來確立選題,選擇表達方式,以便更好地溝通。

其次,演講稿不僅要充分體現演講者獨到、深刻的觀點和見解,而且還要對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體態語的運用進行設計並加以註釋,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另外,還要考慮演講的時間、空間、現場氛圍等因素,以強化演講的現場效果。

第五、口語性

口語性是演講稿區別於其他書面表達文章和會議文書的重要方面。書面性文章無需多說,其他會議文書如大會工作報告、領導講話稿等,並不太講究口語性,雖然由某一領導在臺上宣讀,但聽衆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製好的講稿,一邊聽講一邊閱讀,不會有什麼聽不明白的地方。演講稿就不同了,它有較多的即興發揮,不可能事先印好講稿發給聽衆。爲此,演講稿必須講究“上口”和“入耳”。所謂上口,就是講起來通達流利。所謂入耳,就是聽起來非常順暢,沒有什麼語言障礙,不會發生曲解。具體要做到:

把長句改成適聽的短句;

把倒裝句改爲常規句;

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加以改換或刪去;

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把生僻的詞換成常用的詞;

把容易誤聽的詞換成不易誤聽的詞。

這樣,才能保證講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清楚明白。

第六、臨場性

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衆面對面的一種交流和溝通。聽衆會對演講內容及時作出反應:或表示贊同,或表示反對,或饒有興趣,或無動於衷。演講者對聽衆的各種反映不能置之不顧,因此,寫演講稿時,要充分考慮它的臨場性,在保證內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縮的餘地。要充分考慮到演講時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付各種情況的對策。總之,演講稿要具有彈性,要體現出必要的控場技巧。

主要功能

第一、“使人知”演講。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爲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於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準備、文章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衆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準確。

第二、“使人信”演講。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纔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準,通過一系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第三、“使人激”演講。這種演講意在使聽衆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你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說》,用他的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衆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爲“生而平等”而奮鬥。

第四、“使人動”演講。這比“使人激”演講進了一步,它可使聽衆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作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籲式的語言結尾。

第五、“使人樂”演講。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爲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爲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