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分鐘的演講稿模板彙編5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分鐘的演講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三分鐘的演講稿模板彙編5篇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最觸動我心靈的是“父親”的故事。我喜歡看到別人文章中“父親”的故事,用心傾聽他們之間的愛。

每一次讀到“父親”的文章,我的心總是那麼激動,全身血液都在涌動。在他們的文章中,我看到“父親”的愛是那麼真切,那麼濃厚,那麼醉人,它和母愛是不一樣的,可與母愛又是互補的。父親的愛也許是嚴厲的,每一位父親愛自己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父親”是不會直接表露他的愛的,他是用行動來說明的。可能很多時候“父親”的行爲很難讓人摸透,如果我們不用心去體會其中蘊藏着的父愛的話,我們可能會順着行爲的表象而去埋怨我們的父親。從而和父親產生矛盾;但如果我們真的會用心去體會“父親”的愛的話,我們會發現,原來“父親”的愛是那麼震撼心靈。

很多文章都是通過“父親的眼神”、“父親的背”、“父親無怨無悔地支撐着家庭”等來表現父親的愛,這些文章裏,父愛總是默默無言的。其中有一位作者是這樣寫父親的:“小時候常常喜歡坐着父親的自行車,靠在父親的背上去兜風,父親騎車騎得很穩,父親的背很溫暖,坐在父親的自行車上總能露出幸福的笑容。但當自己慢慢長大,父親的自行車慢慢地穿上鏽衣,我再也沒有坐過父親的自行車……直到有一天心情非常糟糕,父親叫我坐他的自行車去兜風,我沒有拒絕,那時父親露出了久違的幸福笑容。父親載着我,我依然靠着父親的後背,還是那麼溫暖,只是多了那麼多硬骨頭……再看看自行車早已鏽跡斑斑了,但父親的愛不會因爲歲月的更替而留下如單車般的斑斑鏽跡……”

不管歲月如何改變,多少歲月被風雨侵蝕,“父親”的愛都是永恆的。

我知道,我的父親可能也會經歷這些歲月,釋放這些情感,而我也會去經歷這些美好的歲月。

聽着許許多多的“父親”的故事,讓我感同身受,也會很欣慰,我也能知道父愛是什麼。雖然我早已經習慣了沒有父親的日子,但我仍然會渴望父愛的。我會在想念父親的時候體會父親的愛,在我的記憶中體會父親的愛,我會在想象中體會父親的愛,想象我坐着父親的自行車靠在他的背上聽着他的歌聲,露出幸福的笑容!

我會一直想父親,感恩父愛,謝謝父親帶給我的愛,那是我前進的動力。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2

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要爲大家講的是文明禮儀。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爲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爲。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爲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爲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纔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國小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3

長大是一場必經的苦旅,它既是一段過程,也是最終的目的地。就像剝蒜一樣,一片一片剝落下來,那些曾經經歷過的磨難成了一條條清晰的紋理,印記在我們心頭怎麼也抹不掉。而最初的我們也就被後來的世俗一層層包裹起來,顯得臃腫笨拙,那稚嫩的雙眸也被世俗所矇蔽,變得渾濁模糊。再也得不到那些溫暖的回眸,曾經嘴角易浮的純真少年再也揚不起那單純的頭顱。在重壓之下,一切掙扎都顯得蒼白而無力。

長大是一場無需解釋的蛻變,這蛻變必然打破幸福,經歷痛楚,百轉千回之後,縈繞在心頭成爲少年時的渴求。在這場蛻變中,稚嫩的面孔最終被歲月所洗禮,單一的表情變得豐富,卻是一場無可奈何的“沉醉”。時常想起兒時的歡樂,心中便不免徜徉起幾分歡樂,糅雜着些許惆悵。那惆悵,定是古已有之,代代相傳的吧:那歡樂定然也是黃粱一夢,須臾片刻之後,更多的仍是感慨。

長大是一場愈演愈烈的話劇,這話劇徐徐拉開帷幕,主人公也一一登臺,亦步亦趨地走向歲月深處。在這場話劇中,那些主人公必會多磨多難。而我們,天生就是這部戲的主角,誰都知道人生路,禍福皆相伴。可又有幾人能臨其危而心不驚呢?於是時間賦予我們的使命,便是“曲折中前進”。一次次的失敗過後,自己站起來,學會微笑着面對生活,學會堅強,生活的強人就是用冷酷的銼刀一刀刀雕刻出來的。在這後面,有多少隱忍的淚水,我們不得而知,只是記得無數個也玩苦悶的掙扎。最終,生命完成這神聖的使命,時間沒有表情,而生命卻因堅強而茁壯成長。

長大是一場無悔的征程,這征程起點是家,終點卻是漂泊不定的。父母的聲聲囑託下,我們依依不捨的別家,開始這偉大的孤程。這段歲月裏,我們經歷的太多,一點一點在心中積澱,達到一定高度好,便改名爲“成熟”。成熟之後我們懂得愛與被愛,我們懂得“給”也是一種幸福,我們體驗到了人生百態,而此刻看着老態龍鍾的父母,我們的心中也終於升起了一段可怕的悲涼。時光或許成就了你,或許挫敗了你,但你必須得承認的是:她改變了你。在這改變的背後,父母緊緊跟隨的目光含着淚微笑。當我們暮然回首看到這眼前的場景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抱抱他們,與他們更多的溝通,給予更多的關懷。我想這成熟的背後,最惹眼的該是“孝”了吧。

若有歧路,定有明星相伴:若有失望,定有希望常在。希望之樹常青,人生歷久彌新,生命因此昇華。成長,我們孤獨過,但是,一路走來,我們並不孤獨。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下午好!我是09級的學生記者趙一琳,今天作爲優秀學生記者代表在這裏發言,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用心做好一名學生記者》。

源於對文學、寫作的熱愛,大一剛入校,我便選擇了校報記者團。經過校報編輯部筆試、面試、實習考察等層層選拔,我有幸成爲一名校報學生記者。當“記者”這個光環與榮耀逐漸退去,擺在我面前的,是肩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常常問自己,我該怎樣做,才能做一名優秀的學生記者?——經過在校報記者團近兩年的鍛鍊,我覺得當好一名學生記者,需要回答好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問,你轉變好了嗎?當好學生記者要完成從“文學創作”到“新聞寫作”這個轉變。也就是由文學愛好者到新聞工作者的轉變,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文學可以是虛構的,而新聞必須是真實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我們不能摻雜一絲虛假,哪怕是所謂的“合理想象”。文學的語言更講究文采韻律,新聞卻需要簡潔明瞭、通俗易懂。這些都是接受了校報編輯部組織的新聞寫作、攝影等培訓和自己一年多的採訪寫作後感悟到的。

第二問,你準備好了嗎?還記得,第一次接到採訪任務,面對採訪對象,我很緊張,腦子裏一片空白,甚至有點語無倫次。結果可想而知,那是一次失敗的採訪,主要是因爲沒有經驗,準備的不夠充分。後來,老師囑託我在採訪時要注意禮貌,事先準備好採訪提綱、聯繫好採訪時間,要記錄採訪到的內容,甚至攝影的角度都要事先精心設計。我就跟着大二、大三的記者一起去,雖然我的第一篇稿子寫得不是很好,卻得到了老師的鼓勵與肯定。我看到那張薄薄的稿紙上,密密麻麻批的全是修改的字跡,甚至是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一個詞語的前移和後置,都會反覆斟酌,那一刻,我既慚愧,又深深的被感動了,他們對待文字一絲不苟的態度和敬業精神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也讓我明白了新聞的嚴肅性和當好一名記者的艱辛。

第三問,你認真琢磨了嗎?在做學生記者的過程中,我會遇到很多問題,比方說攝影,爲了拍好照片,我認真閱讀了相機的說明書,對照上面的每一個按鈕,逐個嘗試,經過多次實踐,我掌握了攝影的基本技巧,可以從容的完成攝影任務。記者團指導老師李老師和徐老師經常跟我們學生記者一起交流,推薦優秀的稿件和其它高校的校報供我們參考學習。記得XX年5月份,我寫一篇關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通訊稿,採訪了陶瓷美術學院的杜永強,第一次寫的時候,有些誇大了他的創業成績、對一些數字沒有深入考究。後來在審稿的時候,曾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親自幫我擬訂了一份寫作提綱,還特意囑咐我,要到杜永強的寢室、工作室和專業課教室實地考察,多方聯繫他的老師、同學和一起創業的合作伙伴,甚至打電話到他的內蒙古老家,採訪他的父母,瞭解到最全面的信息。最終,這篇近3000字的通訊稿前後經過了四次採訪、七次修改才最終在校報上發表。

 第四,你善於挖掘、發現嗎?當學生記者不能只等待老師佈置任務,而是自己要主動尋找新聞線索,我經常去摘抄學校宣傳欄海報,記下時間和地點,不論是比賽、文藝表演還是講座,我都積極的去現場採訪,一方面我可以從這些活動中得到陶冶、成長,另外,我可以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獲得第一手寶貴的資料,供自己寫作所用。另外,我經常利用向宿舍發報紙的機會和同學們聊天,從他們那裏尋找有采訪價值的新聞線索。

 第五,你有沒有堅持精神?做好一名記者需要責任感、榮譽感,也就是堅持精神,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寫作是一種痛苦的產物,有時候苦思冥想卻遲遲下不了筆,有時候爲了提升新聞時效性需要熬夜趕稿件,有時候會碰到採訪對象不配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有時候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稿件由於不符合要求卻被斃掉,這個時候,心頭會有一種難言的苦澀,也就在這時,考驗自己的時刻到了,是應該繼續努力、還是放棄?我會用行動告訴自己,我選擇堅持到底。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我會永遠銘記自己的.文章變成了鉛字那一刻的激動之情,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記者,但是我會以職業記者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今後的日子裏,多思、多學、多積累,多寫,多練,爲學校的宣傳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這也是我們全體學生記者的共同心聲,謝謝大家!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5

中華民族是龍的民族。龍飛舞在天際,棲息於大海。有了水龍纔有了力量,但目前極度乾旱的中國,無法給予中國龍騰飛的力量。

面對巨龍因乾旱而沉重的翅膀,我常常欲哭無淚。這可不是我夢裏的中國,絕對不是!真正的中國,應該是地肥水美,山河錦繡,到處是江南。而現在的西北、華北、甚至東北都成了乾旱風沙肆虐之地,植被在退化,耕地在收縮,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市場來支持工業的發展。這些地方承載人口的能力正在減弱,嚴重製約了中國發展的腳步。

在無限的失望與困惑之中,我突然見到一絲光亮。猶如一聲驚雷震破混沌的宇宙,猶如一縷春風吹開冰封的心田。民間水利學家郭開,經過多年的考察與研究,提出了溯天運河的構想。設想通過興修水利工程,把中國西藏豐富的水資源引向西北、華北、東北,從而徹底和全面地解決大半個中國乾旱的問題,再造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

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事啊!西藏純淨的水資源,帶着高原的寒意,攜着雪域的聖潔,一路洶涌着,在崇山峻嶺之間迂迴曲折,蜿蜒着流向那些期待的土地。河水流到哪裏,就給哪裏帶來生機;河水潤過何處,就給何處帶來活力。乾渴了數千年的土地,張着乾裂的嘴脣,懷着迫切的心情,帶着期待的眼神,去傾聽那一聲潺潺的水響,去品嚐那一絲清清的甘甜。蒼天笑,連綿春雨化去了烈日炎炎似火燒;大地笑,無邊嫩草綠透了長城內外春意鬧;人民笑,看不夠山川河流添靈氣;中華笑,千年復興故夢依稀已可期。想不完的憧憬,夢不完的前程,恰便似擋不住的江河滾滾,壓不住的巨龍高飛!

從此後可以大網大網地捕魚,從此後可以滿倉滿倉地收糧,從此後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從此後可以開開心心地暢遊,從此後可以忘記風沙掩面,從此後可以笑看楊柳春風,從此後可以不再依賴母親水窖,從此後可以用歡喜代替了哀愁……你看那雅魯藏布江的水啊,嘩啦啦地留過我門前!

那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啊?西藏的水,蜿蜒流過半個中國,把沙漠都變成了綠洲,把荒原都建成了工廠,工業蓬勃,農業迅猛,林牧副漁百廢俱興,文化、服務事業蒸蒸日上。那時的中國北方,將成爲中國振興的新的強大發動機,帶動中國以令人瞠目的發展來震驚世界。同北方相比,東南沿海的輝煌已經微不足道。幾億人紛紛從人口擁擠的大城市紛紛奔赴北方的各個地區,哪怕是一塊窮鄉僻壤,也將是極具希望的。因爲那時候的北方,是全面發展的北方,是平均發展的北方,在急遽變化的時代面前,希望是無處不在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高速公路如經天玉帶般地延伸,飛機起伏升降,船隻熙來攘往,人人都說那江南好,怎比我北國漁米鄉?

有了水,就有了人。有了人,就有了消費,就有了發展。水是生命的靈魂,人類說到底還是要逐水而居。期待西藏的水繞流北方以後,這些地區能夠迅速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迅速托起共和國一片新的藍天。中華民族獲得全面均衡的發展,中華龍浴水騰飛!

這是我的夢想,相信也是全體中國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