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場合發言的禮儀

交談的基本原則是尊敬對方和自我謙讓,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公開場合發言的禮儀

(一)態度誠懇親切

說話時的態度是決定談話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因爲談話雙方在談話時始終都相互觀察對方的表情、神態,反應極爲敏感,所以談話中一定給對方一個認真和藹、誠懇的感覺。

(二)措辭謙遜文雅

措辭的謙遜文雅體現在兩方面:對他人應多用敬語、敬辭,對自己則應多用謙語、謙辭。謙語和敬語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對內,後者對外,內謙外敬,禮儀自行。

(三)語音、語調平穩柔和

一般而言,語音語調以柔言談吐爲宜。我們知道語言美是心靈美的語言表現。有善心纔有善言。因此要掌握柔言談吐,首先應加強個人的思想修養和性格鍛鍊,同時還要注意在遣詞用句、語氣語調上的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應注意使用謙辭和敬語,忌用粗魯污穢的詞語;在句式上,應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在用詞上,要注意感情-色彩,多用褒義詞、中性詞,少用貶義詞;在語氣語調上,要親切柔和,誠懇友善,不要以教訓人的口吻談話或擺出盛氣凌人的架勢。在交談中,要眼神交匯,帶着真誠的微笑,微笑將增加感染力。

(四)談話要掌握分寸

在人際交往中,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應怎樣去說才更符合人際交往的目的,這是交談禮儀應注意的問題。一般說,善意的、誠懇的、讚許的、禮貌的、謙讓的話應該說,且應該多說。惡意的、虛僞的、貶斥的、無禮的、強迫的話語不應該說,因爲這樣的話語只會造成衝突,破壞關係,傷及感情。有些話雖然出自好意,但措辭用語不當,方式方法不妥,好話也可能引出壞的效果。所以語言交際必須對說的話進行有效的控制,掌握說話的分寸,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五)交談注意忌諱

在一般交談時要堅持“六不問”原則。年齡、婚姻、住址、收入、經歷、信仰,屬於個人隱私的問題,在與人交談中,不要好奇詢問,也不要問及對方的殘疾和需要保密的`問題。在談話內容上,一般不要涉及疾並死亡、災禍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談論荒誕離奇、聳人聽聞、黃色淫穢的事情。與人交談,還要注意親疏有度,“交淺”不可“言深”,這也是一種交際藝術。

(六)交談要注意姿態

交談時除注意語言美、聲音美之外,姿態美也很重要。首先要做到的是雙方應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要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交談過程中眼睛不應長時間地盯住對方的某一位置,讓人感到不自在。交談姿態不要懶散或面帶倦容,哈欠連天,也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小動作,如玩指甲,弄衣角,搔腦勺、摳鼻孔等等。這些小動作顯得委瑣,不禮貌,也會使人感到你心不在焉,傲慢無禮。

二、談吐的基本禮貌用語.

(一)敬語

敬語是表示恭敬、尊敬的習慣用語。這一表達方式的最大特點是,當與賓客交流時,常常用“您好”開頭,“請”字中間,“謝謝”或“再見”收尾,“對不起”常常掛在嘴邊。日常工作中,“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字用得最多。其“請”字包含了對賓客的敬重與尊敬,體現了對他人的誠意。如“請走好”、“請出示車月票”、“請稍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的慣常用法還有“久仰”、“久違”、“包涵”、“打擾”、“借光”、“拜託”、“高見”等。

(二)謙語

謙語是向人們表示一種自謙和自恭的詞語。以敬人爲先導,以退讓爲前提,體現着一種自律的精神。在交談中常用“愚”、“愚見”、“請問我能爲您做點什麼”等;日常生活中慣常用法有“寒舍”、“太客氣了”、“過獎了”、“爲您效勞”、“多指教”、“沒關係”、“不必”、“請原諒”、“慚愧”、“不好意思”等等。

(三)雅語

雅語又稱委婉語,是指一些不便直言的事用一種比較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雙方都知道、理解但不願點破的事。如當賓客提出的要求一時難以滿足時,可以說“您提出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讓我們想想辦法,一定盡力而爲”。“可以理解”是一種委婉語,這樣回答可以爲自己留有餘地。在日常生活中慣常用的有“留步”、“奉還”、“光臨”、“失陪”、“光顧”、“告辭”等;稱人時用“高壽”、“令堂”、“令尊”等。中國傳統中約定俗成的禮貌謙辭如下:

初次見面說久仰,看望別人說拜訪。

請人勿送用留步,對方來信用惠書。

請人幫忙說勞駕,求給方便說借光。

請人指導說請教,請人指點說賜教。

贊人見解說高見,歸還原物叫奉還。

歡迎購買叫光顧,老人年齡叫高壽。

等候客人用恭候,接待客人叫茶後。

客人來到說光臨,中途要走說失陪。

送客出門說慢走,與客道別說再來。

麻煩別人說打擾,託人辦事說拜託。

與人分別用告辭,請人解答用請問。

接受禮品說笑納,好久不見說久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