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校長講話稿

在生活中,用到講話稿的地方越來越多,講話稿包括人們在工作場合當衆發表的口頭講話文稿,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所發表的講話文稿。那麼講話稿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校長講話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校長講話稿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是節日,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XX年研究生開學典禮,我代表胡凌雲書記和全體師生員工,向各位新同學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在這沁人心脾的金秋時節,迎來了4124名研究生新生和來自六大洲46個國家的留學研究生209人,其中碩士生3293人,平均年齡23。4歲,最小的只有18歲;博士生831人,平均年齡26。8歲,最年長一位同學48歲,這讓我想到知識的魅力與求索的執著。目前,在校生已近28400人,男女生比例達到3:1,其中碩士生男女比例2:1,本科生3。7:1。多年來,新同學平均年齡基本穩定,但這兩年,新生超過了8000人,這是一個富有青春活力和知識的羣體,她蘊含着巨大的創新潛力,也預示着和國家的無限生機,需要我們共同激發和珍惜。

剛纔的視頻短片《築夢》,給了我們很多回味與遐想。王宇和張晨兩位同學的發言很精彩;劉紅教授以鑄就月宮之夢中的研究感悟和實踐講述了導師的期待,值得各位思考。

同學們,從統計數據看,你們不僅在過去的學習和研究中取得了驕人成績並從競爭中勝出,爲這個大家庭增添了活力;而且你們之中有一半多的同學來自外校,更會豐富並融入文化和精神!你們中,還有許多我熟悉的同學,從你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你們熱愛學習、品學兼優,有許多優秀的品質,曾爲自己和學校贏得了榮譽,經常在國內外科技與學科競賽中獲獎,如航空學院的郭陽和孫義成同學分別獲得歐洲大學生航模和英國航模賽冠軍,張嘯遲同學曾獲第十三屆“挑戰杯”競賽一等獎;經濟管理學院的丁麗婷同學去年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曲安琪同學已在國際會議和期刊上發表3篇論文。同時,你們還致力於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如陳曉波、王軍傑等同學,以及17位從西部載譽歸來的支教團成員,他們剛剛獲得寧夏和新疆的嘉獎。

同學們,當今世界和中國正處於深刻的轉型期,創新驅動是當代發展的特徵。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學科交叉與融合已成爲科學研究的驅動力,持續催生着傳統學科煥發新的生機,推動着國際大科學合作,特別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重大問題也愈加強烈地依賴於科技創新來解決。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會催生社會生產力的深刻變革,推動着人類文明邁向新的更高臺階。歷史還告訴我們,強國崛起與發展無一不依賴其教育質量與發展能力;一個國家擁有的什麼樣的大學基本決定了其現在和發展的能力,而大學的能力則取決於其所傳承和創造知識的能力,取決於其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的競爭力。

常聽人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許,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輸,而較少關注如何才能贏,如何才能引領,這是一種視野,也是一種勇氣。大學如此,個人亦同。因此,如何才能揚長補短、發現並創造競爭優勢,去做到最好?我想,xx人只有追求敢爲人先的與衆不同,才能把握住贏的機遇,也才能輸的少、贏得多,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我認爲,真正的成功更在於主動把握轉折點並堅定的前行,而不是隨波逐流的被動響應。也許,各位曾回顧自己的許多經歷,也許你會發現,經歷也是一種財富,而過往中一定會有那麼幾個人、幾件事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是那樣攸關,難以釋懷。也許,那正是一次轉折點或是改變人生軌跡的決心點。

那麼,當各位來到,並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你們期待的下一個轉折點是什麼?你們應該如何準備?

今天,爲了使各位更好地把握人生轉折點,我用三個問題,與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個問題,研究生階段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從人才成長規律看,25-35歲期間是人生中最富創造與激情的時期,許多科學家和著名學者的成功大多源於研究生期間的發現及其養成的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例如波動力學創始人、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羅意,32歲時以“物質波理論”獲博士學位,並以此在37歲獲1929年諾貝爾獎;量子物理學家康普頓,24歲獲博士學位,並持續探索7年,發現了x射線散射效應,33歲獲得1927年諾貝爾獎。據統計分析,要成爲一流科學家,沒有博士階段的嚴格規範的科學訓練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大學生活是人生的一次轉型期,是從以獲取知識爲主的被動學習到創造知識的主動學習轉變。那麼,研究生階段的標誌則是知識的應用和創造能力的轉變,是豐富想象力的築夢階段,這仍是人生的一次轉型。而你們在轉型之路,將在思想的碰撞和執著中,經受質疑和實踐的考驗;你們的研究也許會在興奮和挫折中起伏,但它會鑄就你們探索的膽識和理性的思維;或許你們還將經歷選擇與等待中的困惑與焦慮,但它會使你們收穫一份勇氣與堅定。

當前,學科知識的'深度分化與高度融合是當代科技與發展的特點,沒有人能夠成爲萬能學者;即使在同一領域,隨着專業化分工和市場化完善,一個人或團隊也已經很難獲得從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到市場的全鏈條成功。這些變化對學者和大學來說意味着什麼?需要我們理清並主動把握自己的價值和目標。我理解,我們既需要從只做項目到做學術研究轉變,又需要多學科合作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去創造知識,這是研究走向成功的轉折點;我們還需要建立產學研和國際化的開放多元合作平臺,理性地認清和把握自己優勢和發展重點,讓大學的價值充分發揮,挑戰科技的極限。我認爲,對學者和大學而言,知識的應用與創造都重要,但對於傑出的學者和大學而言,知識創造的價值卻遠大於知識應用的價值。在我看來,0到1的距離遠大於1到1萬的距離!因此,保持對未知問題的衝動和永恆追求才是知識創造的源泉;而且,進行有價值的研究打開的不僅是一扇門,她將引導我們把全部知識、能力和勇氣融入其中,去探索和發現智慧的寶藏。我覺得這應該成爲各位選擇原因,而無論今後各位在何種崗位,研究生時代的思考與行動將與你們的成功成正比,因爲,這是你最富創造和激情的難忘時代。

第二個問題是,成爲xx人的你們應該如何思考和行動?

作爲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建校以來,始終堅守育人爲先、學術至上的價值追求,把大學的精神與服務於國家需求和學術前沿的使命融爲一體。建校伊始,沒有自己的校園和校舍,學生在工棚裏上課,在路燈下讀書,但艱苦的條件卻鍛造出xx人愛國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品質,在首屆畢業生中,培養出以王永志、鍾羣鵬、陳懋章、戚發軔等院士爲代表的學術楷模和李沛瑤、朱開軒等領導人。60年多來,從這裏走出了一大批學術精英、興業人才和治國棟樑,15萬海內外校友不斷拓展驕傲和自豪,爲國家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xx人崇尚知識,其血脈中永恆不變的基因是創造知識的能力與價值觀。在這裏,你們與富有創新激情和夢想的學者相互學習和交流,與勤奮、聰明的同齡人砥礪前行,共同致力於永無止境的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過程中,這是你們實現人生轉型的最寶貴財富,也是在人才培養中創造知識,在創造知識中培養人才的目標追求。

近十年來,不斷刷新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的記錄,獲得了8項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和一批國家級獎勵,去年獲得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今年有望再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和3項二等獎。特別是去年,趙沁平、張廣軍、張軍等3位教授因其傑出的科技貢獻當選爲工程院院士。傑出學者爲國家做出貢獻,也爲創造了巨大榮譽,例如王華明教授及其團隊,在世界上率先突破鈦合金大型主承力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技術,實現了“3d打印,讓中國飛機中國造”;房建成教授及其團隊在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後,不畏艱難,毅然開始了原子陀螺技術的探索;還有,剛纔發言的劉紅教授及其團隊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系統,完成了我國首次長期多人密閉試驗。現在的,平均每月有一項重要學術發現,每兩個月有一項重大科研成果產生。

上述傑出的成果不僅表達了xx人的智慧和創新能力,而且其背後有着許多美麗動聽的故事,特別是師生置身於共同創造知識的過程更是最難忘、最珍貴的。研究生一直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據統計,五年來,先後有500多人次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其中70餘人獲得國家級成果獎。今年畢業的材料學院博士生陳海寧同學,致力於電池光電轉換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6篇,總影響因子超過60;計算機學院博士生劉祥龍同學,突破了大規模圖像搜索技術,並應用於醫學圖像與大數據處理,在國際重要會議與sci期刊上發表論文25篇;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生牛曉旭和侯瀟逸同學,關於創業者倫理矛盾的研究成果,被哈佛大學案例庫推薦收藏;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生盧瑞娜同學,多次獲得國內外獎勵和圖展,出版了9本兒童圖畫書。

xx人敢爲人先,這是激發創新活力和人才培養的靈魂。學校堅持以學生爲本,建設並持續優化與“科學基礎、實踐能力、人文素養”相適應的“三個課堂”,以實現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和養成品質的和諧統一。學校堅持學問至上,面向海內外引進和培養一流人才,初步建立了以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際交叉科學研究院和北京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科研佈局。今年,學校以國際化和深化改革爲主題,正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膽識,融入到社會和世界中,建設我們的“大”,全面推動學校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能力提升,更加滿懷信心地實踐“有溫度的教育、有高度的研究、有廣度的合作”,堅定地向着建設根植於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目前,學校正在研究制定發展規劃,積極推動發展和機制雙重轉型,通過人事政策、資源配置和全成本覈算等機制改革,激發廣大師生的創造活力;通過一流師資隊伍與重要科研平臺建設、國際學術交流合作,以及訪學交流、學位互授和國際暑期學校等培養機制,爲探索培養具有全球視野與國際能力的創新、創業、創造性人才提供基礎。

同學們,作爲一名xx人,作爲一所負責任、有夢想的大學,我們經常在反思自己,在我們追求個人夢想的過程中,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上,我們除了美好的願景和偉大的目標,是否抓住了自己的核心業務和發展機遇?是否認清了其關鍵問題和潛在危機?是否找到了解決辦法和實現途徑?

達爾文曾說過,存在的物種既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強壯的,而是最適應變化的物種。如果你能積極理解並主動作爲,就能夠爲你追求真理、實現人生價值提供開放而廣闊的發展舞臺。

這也是我想問的第三個問題:如何致力於爲夢想成真做好準備?

今年6月,我以視野、勇氣、心態三個關鍵詞作爲本科畢業生的臨別贈言。今天,也與你們分享和共勉。我理解,視野決定方向,目標源於視野,這是一種智慧;勇氣,因其難得而可貴,勇氣能堅定信念,這是一種品質;第三個是心態,因爲通往成功之路往往是困難而寂寞的,需要一種境界。

xx人不可能靠繼承歷史和榮譽而持續成功,成功是要把握機遇,贏在轉折點,更要創造機遇,敢拼才能贏!我真誠地希望,所有xx人都能擁有志存高遠的視野、不畏艱險的勇氣和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實踐個人和夢想!

同學們,一代人才一代使命,未來的新篇章要靠xx人續寫!我相信,轉變觀念可以改變人生軌跡,我也相信,提高執行力可以提升人生品質。但我更相信,如果xx人能找到勇氣改變自己,他,就能改變世界!

祝願各位在轉型、超越,並創造未來!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