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小生的太空教育

2012年8月6日,美國太空總署製造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始了新一輪火星探索任務。美國的太空技術遙遙領先於世界,原因很多,但由美國太空總署參與的對中國小生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太空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中國小生的太空教育

太空總署沒有“保密”的資料

美國太空總署成立五十多年來,通過阿波羅登月任務、國際空間站項目,以及太空探索任務,積累了大量的太空資料。

太空總署沒有把這些資料當成“機密”塵封起來,而是整理成精美的可視化資料,作爲公共資料對中國小生完全開放。

有了這些由“機密”變成的公開資料,中國小生通過觀看太空總署提供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個個都是“太空通”。

當然,太空探索的技術含量高,且週期又很長,如果中國小生看不懂資料,很容易對太空探索感到盲然,從而失去對太空探索的持久興趣與關注。爲了讓太空資料更符合中國小生的“口味”和知識水平,太空總署還費盡心思地把一些難懂的資料讓太空畫家或是漫畫家進行“改編”,編製成中國小生容易看懂、便以理解的內容,供他們“研究”。

每一次太空探索活動,太空總署都會及時向校園釋放大量的太空資料。比如這次“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着陸後,美國中國小生和太空總署的專家們在“同一時刻”看到了“好奇號”傳回的火星地表照片。讓中國小生與專家同步識別太空資料,一直是太空總署的責任。

美國太空總署向校園編制開放太空資料,點燃了中國小生們飛向太空的科學興趣,從而促使他們成爲美國太空探索的後備力量。

  把學生的東西帶上太空

美國太空總署調動中國小生參與太空探索熱情的方法可謂是層出不窮。

太空總署的工作人員會到學校與中國小生互動,讓中國小生爲航天器提供搭載方案,並徵集發射到太空的私人物品。

太空總署認爲,讓中國小生全面地參與到航天活動中來,是美國航天科技保持永遠動力的最佳方法,這或許就是“羣衆基礎”。

近些年來,美國的航天器已經將許多中國小生的“簽名”送到了太空。比如“卡西尼”航天器正帶着數十萬中國小生的簽名圍着土星軌道旋轉;又比如“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曾經把許多中國小生的藝術作品帶到了火星。還有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裏貯存了許多中國小生對“外星人”問候語的錄音。美國太空總署還舉行了一次“在太空露臉”的校園活動,徵集中國小生的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發送到太空。

就連“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名稱,也來自校園徵集活動。太空總署在啓動這次火星探測計劃之初,就向全國中國小生以徵文的方式徵集這個探測器的命名。中國小生們積極踊躍地參與了這項活動,爲太空總署提供了數以萬計的探測器命名。一名叫馬天祁的華裔女孩給探測器起的'名字“好奇號”被選中,於是馬天祁被隆重邀請到航天器發射中心,近距離地參觀“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並且在探測器上親自寫上了自己的英文和中文名字。

不難想象,當太空的飛船裏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物品,有自己的照片的時候,這會在中國小生羣體中掀起怎樣的參與熱度呀。

美國太空總署與中國小生的互動,成爲太空教育的 “絕技”。

  有爭論就有教育

中國小生願意與人爭論。美國太空總署深諳中國小生的這一天性,並且把這一天性當成了激發中國小生參與太空探索的一種動力。

太空總署會“挑起”一些事關太空探索是是非非的爭論話題,然後引導中國小生參與爭論。其實,爭論也是中國小生接受“太空教育”的過程。

在美國的航天史上,最有名的爭論莫過於“美國登陸月球是一場騙局”。

最初,一位有航天“背景”的人報料,說美國登陸月球的事存在“造假嫌疑”。此料一出,立即吸引來了“圍觀者”,其中有許多中國小生。

於是,大家對登月的細節開始了“排查”。有人發現月球上的旗子在“飄”,按照月球上沒有風,旗子不會飄,得出錄像有假的結論;有人發現照片中物件的影子方向不一致,按照地球常識,得出照片有假的結論;還有人發現月球車在月球上留下了車轍,認爲月壤沒有聚結力,不會留有車轍,由此得出照片有假的結論……

人們對“月球登陸造假”的事爭論不休,就等着太空總署出面“澄清”,可是,太空總署如啞了聾了一般,對於爭論是不理不睬,任由人們爭個天翻地覆。

太空總署爲什麼不出面澄清?因爲太空總署發現爭論可以向中國小生普及太空知識。有爭論,就有教育——經過四十年的爭論,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小生認識了月球車,瞭解了月球構造,知道了飛船發射與返回的機制等太空知識,大大豐富了中國小生的太空視野。

因此,可以說“挑起爭論”,是美國對中國小生進行太空教育的一計“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