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說課設計

《回聲》是一篇充滿童趣又生動形象的科學童話。本文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解釋了回聲這一物理現象,捧讀本文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回聲》說課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回聲》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回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組課文是以愛科學爲專題編排的,通過不同的文體形式介紹了氣象、航天、動植物及農業科技等豐富的科學知識,在讀書識字的同時吸引學生關注科學,愛科學,學科學。

《回聲》是一篇充滿童趣又生動形象的科學童話。本文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解釋了回聲這一物理現象,捧讀本文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課文以小青蛙的視角入手,由自己的叫聲引來了另一隻“小青蛙”,還調皮地學他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聲的原理。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本文是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極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朗讀訓練的重要憑藉。

新課標中確定了1-2年級“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的閱讀要求,以及“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的綜合性學習要求。

根據這些相關要求、教材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體會學習語言的樂趣,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2、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興趣。

3、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夠初步掌握有感情閱讀文章的訣竅,但是學生也許還不能從字裏行間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調,所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讚美、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感悟“拾、扔、激、碰、蕩”等詞語的用法是本節課的重點。

此外,本課是二年級的語文課,涉及到的是自然當中一種普遍物理現象,但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知識瞭解的不夠多,多數學生不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因此,讓學生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回聲的認識,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本節課採用了新的教學方法“導讀法”,在閱讀教學中我把讀貫穿於全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小組讀、師生互讀、齊讀、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激發孩子們的朗讀熱情。在本課教學中還配合媒體輔助法、情景教學法、演示教學法,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思促讀,讀中感悟,讀悟結合,來組織教學。根據語文教育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新課標精神和二年級的實際情況,我通過多方位組織、點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觀察、等活動,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合作,提高閱讀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起揭題,直接導入

上節課呀,我們認識了一隻小青蛙,他的叫聲引來了一隻看不見的“小青蛙”,還調皮地學他說話呢,小朋友們知道他是誰嗎?(回聲)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回聲》。這樣導入,是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回聲》,開門見山,簡潔明瞭。

  (二)初讀課文,感知回聲

請小朋友們輕輕打開課本,翻到第148頁,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小青蛙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在哪兒聽到呢?

學生初讀課文後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本節課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瞭解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有利於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教師選擇一些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來提問,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探討的慾望和興趣。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1、學習第1、2、3小節

(1)通過課文插圖以及課件相關圖片,體會“半圓的橋洞和水裏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這個句子。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看橋體和倒影連起來好象什麼?書上是怎麼說的?誰來讀一讀?體會比喻句的美,發揮想象力,練習用“好像”說話。

(2)小青蛙聽到了什麼樣的回聲?投影句子:小青蛙高興地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哪!”“你是誰?你在哪兒?”指名讀,男生女生讀,齊讀,小組讀,師生評價,生生評價。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部分學習材料十分適合朗讀,因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多層次多形式地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男女聲當小青蛙賽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感悟。讀出小青蛙的興奮與好奇。在讀時我積極引導學生自評他評,每一句評價語不同,相同的是鼓勵、表揚,評價成了朗讀提高的推動力。這樣教師很好地發揮了引領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盡情地朗讀,和文本親近,揣摩小青蛙的心情,激發了學生對小青蛙心理的多元解讀。

  2、學習第4小節

(1)自由讀第4小節,思考青蛙媽媽跳到岸上之後做了什麼?把青蛙媽媽的動作用橫線畫出來。當青蛙媽媽做了這些事之後,小青蛙看到了什麼現象?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老師講授感悟“拾、扔、激、碰、蕩”等詞語的用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文字呢?此時我適時展示“青蛙媽媽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裏,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的動畫。讓靜變動,化難爲易。

(2)小朋友們有沒有向平靜的水裏扔過石子或其他的東西?當它落到水裏的.時候,你知道水面發生了什麼變化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動畫,試着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併爲“青蛙媽媽( )起一顆石子,( )進河裏,河水被( )一圈圈波紋。波紋( )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來。”讓學生填動詞,並做動作感悟動詞的用法。選取其中幾個動詞說句子,加強了對語言文字的訓練,促進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

水的波紋,就是水波,當水波碰到了河岸的時候,它就會蕩回來。我們來畫一畫簡單的圖。

水波 )))))︳河岸

通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課件直觀演示的結合,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處處有知識,培養認真觀察的好習慣,也進一步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和認知發展水平,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學習第5小節

(1)在這一教學中,我巧用課件,突破難點。課件演示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對比理解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回聲較爲抽象,學生能聽得見,但看不到,摸不着。通過課件演示青蛙媽媽投石擊水,配合青蛙媽媽的講述,將石頭投入水中,激起波紋,波紋碰到岸邊又一圈圈蕩回來。在橋洞裏小青蛙的聲波碰到石壁聲波也返回來。學生很好的理解了什麼是聲波,找出了水波與聲波的共同點,再來認識回聲輕而易舉。在此課件的出示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溶化了知識的難點,引發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輕鬆掌握了知識。這時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能照着老師黑板上的水波的圖畫回聲的圖。

聲波 )))))︳石壁

(2)分角色朗讀第5小節

讀有多種方法,而分角色朗讀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課標》中指出,各個學生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因此在理解回聲之後我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就把自己當成小青蛙或青蛙媽媽,體會小青蛙的心情,讀出奇怪、歡快、親切等語氣,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課件再次展現課前播放的情境,引導討論:現在,你知道回聲是怎麼一回事了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懂得回聲的原理,進一步體會回聲的奧妙。)

2、除了橋洞,你還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聯繫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回聲的奧妙。)

3、練習檢查,回顧“回聲”

出示句子:熊媽媽和小熊來到洞口,小熊對着溶洞喊:“啊,好漂亮呀!”洞內也喊了起來:“啊,好漂亮呀。”小熊感到很奇怪,媽媽笑着說:“……”你能說說小熊媽媽說了什麼那嗎?

4、小結: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關於回聲有許多奧祕,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尋找答案。(國小語文姓小,但內涵並不小,我牢固樹立大語文教學觀,生活處處皆語文,把課內引向課外。)

  四、說板書設計

31、回聲

碰 碰

水波 )))))︳河岸 聲波 )))))︳石壁

蕩 返

這樣的板書設計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又在板書中鞏固了識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說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瞭解了回聲形成的原因,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我反思:

1、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教師範讀這一環節,沒有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示範。教師範讀可以把書面無法用文字表現的內在情感變化,通過語調的抑揚頓挫表達出來,可以補充文字的不足。範讀的運用用在導入新課之後,可以讓學生融在課文情境之中,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以後的學習中,這是我需要重點訓練提高的部分。

2、在評讀活動中,要注意創設一個“比較-領悟-仿效-提高”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讓學生全體參與訓練,要使學生都會讀書,把書讀好。同學間互相說一說哪裏讀得好,哪裏讀得不好。讀一讀,說一說,評一評,再讀一讀。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還要注意將朗讀和表演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使學生完全融在了課文的情境之中。活靈活現的語言和動作使文章也活了起來,這就把文章“讀活”了。

3、在第3小節的教學中,我沒有調整好課件和課文內容的教學順序,導致教學效果不如預期的理想。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研讀教材,不僅要讀懂,更要讀透,在課堂教學時,如有必要還可以適當調整課文內容的教學順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在上課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很重要的。怎樣準確、簡潔地評價學生的回答,這是我尤其要提高的部分。特別是對一些答題答不對的學生,既要讓該生認識到回答的不對,還不能打消學習的積極性。那麼究竟如何評價才恰當呢?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深思。

只有真正參與到教學實踐纔是一名教師迅速成長的途徑。從這一次真槍實彈的課堂教學經驗,我知道要當好一個普通的教師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知識浩如煙海,我還需要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教學相長,老師不斷充電,學生才能學到更多。每天都是一個新起點,從實戰中積累經驗,從反思中吸取教訓,都將促使我更快的提升自己,向一名真正的教師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