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家訓家教徵文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甚至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我的家風家訓家教徵文,歡迎參考!

我的家風家訓家教徵文
  【1】我的家風家訓家教徵文

家風家訓的構造和傳承不僅是一件小事私事,還是社會矚目的焦點。好的家風家訓利家利國利民,反之則害人害己害社會。

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夠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質、道德作爲的一種傳統風氣和德行傳承。

我們家也同樣擁有家風。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要孝敬長輩並愛護幼小,並將這種品質一直傳承下去。在這件事上,我的父母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他們孝敬長輩,常爲他們添置衣物,購買食物,並時不時地去看望他們,爲他們做些家務。我的父母用行動來教育我們“百善孝爲先”。而我們也應當“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爲父母做我們該做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在家中,父母還教我要節儉樸素。節儉亦是中國自古至今的優良傳統,爲歷代人才所遵循。從很早開始,我們家就多出了一個大袋子,這個袋子可不普通。幾年前的一天,我剛要把一袋廢紙扔進垃圾桶,媽媽忙前來制止,說:“先別扔這兒,把這些廢紙扔到那個大袋子裏去。”“爲什麼?”“把紙製品與其他垃圾分開來,那些紙製品可以攢多了賣錢,這樣既不太浪費樹木,也爲家庭經濟出了力啊!”“哦,我明白了,這叫一石二鳥、一箭雙鵰!”“對就是這樣!”於是,在以後,我總是聽媽媽的話,不浪費,不奢侈。

我總是纏着爸爸媽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他們每每回憶起來,嘴角上揚的弧度是那麼的明顯。爸爸對我說,他們小的時候,小隊裏分紅薯,每個家庭經過抽籤決定分到哪一堆。紅薯都被分完後,爸爸和幾個小夥伴就去撿落下的小紅薯頭,撿完之後就拿回家裏交給爺爺奶奶。他們以前吃的都是玉米麪、紅薯面的饅頭,基本沒有零食吃,最多就是吃一小塊糖,夏天時花兩分錢買根冰棍兒吃,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玩具玩……那時候比起我們現在的生活,差距是天大的。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勤儉持家。正所謂“儉以養德,德由儉來”。

在我們家,誠信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風氣。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僞、不欺詐。誠實守信,叫誠信。誠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誠信就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信。他曾說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在我們家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那天我回到房間裏,往最顯眼的的地方瞅了一眼,發現我心愛的手辦不見了,我心急如焚,那可是我在網上抽獎中的啊!於是我盤問家裏的所有人,問他們有沒有見過我的手辦,但他們一律都說自己沒見過。我發現弟弟在我質問他時神態恍惚、動作敷衍,我一看就知道他在撒謊,於是進一步逼問,在我的“嚴刑拷打”之下,他最後還是招了,就是他拿的,他說是看那個手辦好看所以纔拿來的。最後,我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先是批評了弟弟,然後語重心長地對我倆說:“‘誠信是立人之本’,非常的重要,你們兩個必須牢記,除特殊情況外,都不能夠對別人撒謊,我們家的人,不能夠揹着自己的良心做事,要活得清清白白。”依舊記得這句話,而我們家也從來沒有平白無故的丟過東西。

  【2】我的家風家訓家教徵文

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家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修身齊家,樹立良好的家風、社風、民風尤其重要。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但凡家規較嚴的家庭,其家庭都和睦,家人都彬彬有禮、有涵養,都文明向上向好,都事業有成,在立身處事,持家治業都十分成功。家風家訓家規又是什麼呢?

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範及習俗。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爲影響下一代,也稱門風;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爲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

我通過查閱資料,我瞭解了一些名人的家訓:愛國商人李嘉誠的家訓是:獨立人格、勤儉節約、凡事忍耐、不斷學習、爲人正直、用心做事;而清朝大學者紀曉嵐的家訓是:戒晚起;戒懶惰;戒奢華;戒驕傲。宜勤讀;宜敬師;宜愛衆;宜慎食。

爺爺告訴我,我們家也有應該遵守的家規呢!我家的家規,是上一輩的示範、身體力行傳下來的,共六句話,42個字,即“懂得珍惜與尊重,學會理解與寬容,知道感恩與自立,明辨是非與善惡,明白事理與做人,明確目標與追求”。

爺爺說,這些文字理解起來不難,要背下來,也很容易,但要身體力行地做到,可不容易。爺爺希望它能成爲我爲人處世的準則。

  【3】我的家風家訓家教徵文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爲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這是《莫生氣》那首詩的前兩句,而這首詩也掛在我們家一進家門的地方,它就像我們家的家訓一樣,告訴這我們家的每一位成員,凡事無論好壞憂傷,都要懂得莫生氣這個道理。

都說氣大傷身,媽媽從小就告訴我說,生氣其實是把雙刃劍,一邊傷害自己,一邊也同樣傷害着對方,所以纔會把這首詩放在家裏,這不僅僅是我們家的家訓,更像是一種做人的道理,詩中說好,相遇不易,如果我們因爲一些雞毛蒜皮而大大爭吵,爲了很多根本不值得的事情而傷害到身邊的人,纔是最大的不值得。而我們家的家訓我知道它真的很受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生活中,無論是與人相處還是做人道理,我都覺得不隨隨便便生氣真的很重要,記得三年級有一次,我和臨班同學小鬧一下,結果對方就當真了,還好我脾氣好,懂得不生氣,不然都容易打起來呢。

家裏的家訓無論是祖傳下來的,還是爸爸媽媽定下來的家訓,我覺得它真的很有意義,而我也會一直銘記於心,一直帶着這首詩,凡事做什麼事情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