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徵文

家風不是具體那一條,而是生活經驗。是父輩們用生命體驗出來的人生哲理,願我們牢記自己的家風,弘揚正氣,摒棄世俗偏見,做真正的家風繼承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徵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徵文
  【1】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徵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禮儀之邦,擁有着銘刻在中國人心中的五千年文化傳承,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風、家訓、家教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簡單來說,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優良的家風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如果家風敗壞,那麼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隨之出現問題。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家教,我的家庭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講誠信、有德行、懂忠孝。還記得在我讀國小階段發生過的一件事,因爲和小朋友玩鬧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後窗玻璃,由於心裏十分擔憂害怕就跑回家躲了起來,鄰居問起來我還對媽媽說了謊,最難忘的是事後一段時間媽媽問我:兒子,你以後長大了會保護媽媽嗎?現在彷彿能看到年少的自己仰着腦袋對着媽媽說當然會的樣子,在那之後她笑了,對我說:人的品行是通過一點點的小事培養成的,如果一個人爲了逃避自己的過錯去說謊,不能勇於承擔責任,那什麼時候才能成爲一個誠實守信、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呢,怎麼能照顧好自己想要照顧的人呢?那時的我雖然年紀很小,並不懂得“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是什麼意思,但是聽了媽媽的話很受觸動,就對媽媽說了實話,並保證會去給鄰居承認錯誤,以後要學着做一個誠實守信有責任感的人,直到現在那次家教還是一直銘記於心,做了錯事雖然沒有被訓斥沒有被責罰,但卻在心裏深深的悔過,能感受這樣的家教、家風是我一直以來最大的幸福。

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給我講故事,其中有一個叫做“臥冰求鯉”的故事讓我印象尤爲深刻,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傳說晉朝有位叫做王祥的孝子,在很小的時候生母病逝,繼母朱氏對王祥並不疼愛,朱氏偏愛親生兒子,經常命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朱氏常常在王祥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久而久之王祥也失去了父親的疼愛,直到有一年冬天,朱氏感到心口憂悶,很不舒服。父親叫來郎中,給朱氏號了脈。郎中開了藥方,聲稱要治好這種病,只能喝鮮鯉魚湯纔會見效。可是,到哪去買鮮鯉魚呢?這個寒冷的季節,市場上根本就沒有賣鮮鯉魚的,河水也都結冰了,無法捕捉,就在大家都在爲此發愁的時候,王祥二話沒說,獨自一人向村外那條河流走去,他頂着凜冽的寒風,在河上脫去衣物,直接臥在冰上,硬是用自己的體溫融化了一塊冰,王祥敲開冰,見冰下有好多鯉魚,他不顧寒風的凜冽也不管河水有多麼的冰涼,毫不猶豫的把手伸到冰水裏抓了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把魚帶回家孝敬繼母,繼母食後,果然病癒了,這件事,深深的感動了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爲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那個年歲的我還無法深刻的體會到這樣的孝心是多麼可貴,也許只是覺得這個故事很好聽,很生動,很有趣吧。很久之後我才發現這個故事早就不知不覺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我的心裏,指引着我的行爲,也讓我懂得了奉獻。都說“久病牀前無孝子”,在科技通訊如此發達的現代生活中,無論是孝子騎着三輪車帶母親走遍全中國還是不孝女兒對着病牀上的老媽媽又打又罵這些類似的消息層出不窮,孝子已不在於父母長輩是否久病牀前了,前些年我的爺爺病到臥牀不起,情緒失控,大小便失禁,爺爺病倒的時候爸爸囑咐我說:不管你爺爺變成什麼樣我們都要好好照顧他,因爲爸爸從小就失去了媽媽,不能再沒有爸爸了,在那段日子裏,我不記得有多少個晚上爸爸整夜不睡覺的給爺爺按摩、洗腳、擦身子,爸爸媽媽對爺爺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深深的看在眼裏,印在了心裏。可就在半個月前因病痛困擾臥牀不起已經兩個月的我親愛的姥爺也永遠的離開了他深愛着的家人,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在這兩個月裏,經歷了太多太多讓我只能含着淚講出的感動,這兩個月間,爸爸舅舅還有我的同齡兄弟們每天早晚出入醫院,守在病牀前,還記得一天晚上只剩下我和姥爺的時候,我問他感覺怎麼樣,有沒有不舒服,要不要去廁所,可他卻只關心我什麼時候談戀愛,工作怎麼樣,我看到一滴滴下來的藥水,好像滴在了我的心裏,我想大聲哭出來甚至想用我的壽命換姥爺在這世上停留的時間,可我都不能,我只能守在他身邊,直到他老去那刻,我忽然感受到爸爸當年對我說的話,可是我已經失去疼愛我的爺爺了,這次我又要失去愛我的姥爺,我痛苦的不能自己,這讓我更加懂得了孝道並不是嘴上說說,更不是送個飯,端個水這麼簡單的事情,孝也讓我明白了擔當的含義,我沒看到爸爸舅舅流淚卻發現他們眼眶都是紅的,我才知道我也必須要堅強起來,因爲還有姥姥需要照顧,在我的家庭中每當老人慢慢開始行動不便直到後來臥牀不起的時候,我看到的並不是孤獨的老人,更不是遺憾的人生,而是我的父母、家人對老人耐心、細心的照顧,這讓我明白了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因家而異,因人而異,可見每個家庭的家教、家訓、家風影響了各個家庭成員思想品德的養成。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其實父母、家人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後代,言行舉止主要來源於家庭。家風、家訓、家教有着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裏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2】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徵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訓,家有家風。說起家風,楊樹桐老先生認爲: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爲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每一個成功人士的家庭都保有一個優良的家風。

我家索然不是什麼書香門第,傳承世家;但是我家也一直保持着一個優良的家風——百善孝爲先。

打記事起,媽媽就教育我要懂得孝敬長輩、孝敬父母。媽媽不單單是這麼教育我,她和爸爸也是這麼做的。

媽媽姐妹四個,她在家排行老三,雖說年齡不算最大的,但是卻是姐妹四個當中付出最多的。聽姥姥說,媽媽國小沒畢業就退學了,當我問起原因時,姥姥總是笑笑說:“你媽當時上五年級,過年時發獎狀,別人都有,就你媽沒有。你媽氣不過就不上了。”現在姥姥和阿姨們還在相信着媽媽的這個善意的謊言。

可又有誰知道媽媽的苦衷呢?當時姥爺在部隊當兵,姥姥一個人拉扯着四個孩子。最大的孩子馬上就要上高中,學業緊,也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最小的孩子纔剛剛上國小,什麼也不懂。姥姥就靠着做豆腐、賣豆腐賺來的錢養家餬口。每天起早貪黑,累的腰都挺不直,媽媽實在看不下去就輟學了,和姥姥一起做豆腐、賣豆腐,供三個姐妹上學。

媽媽用她自己的行動一直感染着我,感染着整個家庭。媽媽總是教育我說:“烏鴉知道反哺,小羊知道跪乳;人也一樣,要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其實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姥姥家的田地裏有活,我就和爸爸媽媽們去幫忙;每次去姥姥家玩,我都會幫姥姥刷碗、洗衣服、提水,幹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奶奶在早些年去世了,爺爺一個人在外面工作,爸爸總是在空閒時間去看他,給他帶一些蔬菜水果過去,陪他聊聊天。

這就是親情,這就是愛,這就是孝敬。人活在世,要記住:百善孝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