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關於感恩自然回饋自然徵文

一個人,不可缺少的是有一顆感恩的心。都說:一顆感恩的心,可以包容天下。 yjbys小編收集幾篇感恩自然回饋自然徵文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2017年關於感恩自然回饋自然徵文

  【1】感恩自然回饋自然徵文

感恩是一條人生準則,是一種豁達的處世觀,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學會感恩,是爲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至於麻木;學會感恩,是爲了將無以回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學會感恩,是爲了將愛的陽光照耀在每個人的心底,所以,讓我們學會感恩,感謝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謝大地哺育了生靈,感謝母親贈予我生命,感謝生活贈送友誼愛情,感謝時光常留永恆公正,感謝這旋轉不息的蔚藍色的星球!

學會感恩,就是多一份理解,少一份任性,讓父母的微笑永遠伴我們同行。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給了我血濃於水的手足,給了我追求獨立,自尊的堅強性格!每當看到父母那被歲月爬滿的額頭,看到父母那日漸蹣跚的腳步,我的心總是隱隱作痛夾雜着難言的愧疚。從來不知道父母竟是那麼的容易滿足,直到上了大學。離開了家,電話成了維繫我和父母的唯一紐帶,而每週一次的電話成了父母七天漫長的等待,而他們卻只是想聽聽我的聲音。生我者方父母,養我者亦父母,今天我想借此機會向身在遠方,卻心繫我們的父母道一聲:“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學會感恩,就是要多一份寬容,少一份冷漠,讓朋友的真心永遠伴我們同行。我會記得,那些在困難時伸出的溫暖的雙手;我會記得,那些曾經被我用淚水打溼的肩膀;我會記得,那些永遠支持我的堅定的目光。我要感謝我的朋友們,感謝你們,讓我在享受朋友溫暖的同時,讓我的世界五彩斑斕!

學會感恩,就是要多一份愛心,少一份對環境的挑剔,讓大自然的美麗永遠與我們同行。對太陽的感恩,那是我們對溫暖的領悟;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歎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幷蓄的一種傾聽。學會感恩吧,熱愛我們的大自然,只有施恩於受恩同行,愛的光環纔是永不墜落的太陽!

人的一生是感恩的一生,我們沐浴着別人的恩澤而來,感恩是我們一生的使命,就讓我們以感恩之心將我們的愛灑向世界吧!

  【2】感恩自然回饋自然徵文

我開始翻開這本書時就有一些栩栩如生的生靈躍然於眼前。向我展現出大自然賦予它們怎樣的生命的靈動力、爆發力以及抗爭力。翻閱間,便會喚起你內心生出的愛心和對大自然的感恩。

這本書帶我快捷地步入動物的世界,與豹馳行與草原,與猿穿梭於叢林,與鷹翱翔於天空,與魚嬉戲於大海......感受它們的美麗與神奇。裏面記載了200多種動物還有一千餘幅精彩絕倫的圖片,在我的面前呈現出一個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從移動笨拙軀體走向滅亡的恐龍到擁有流線生材暢遊碧波的海豚、從婀娜多姿的鶴之舞的柔美到“臥”瞰土虎之威的霸氣......隨波盪漾處海百合微微展動枝羽,傾訴着歷經百萬年的滄桑事變;風拂草動時,長頸鹿忽閃着溫柔雙眸,傳遞着長頸長腿帶來的喜怒哀樂;冰天雪地中北極熊搖動着潔白滾圓的生軀,閃耀着可以抵禦刺骨寒冷的毛皮。在這裏我如親眼目睹般欣賞到它們或痛下殺手、或巧妙偷襲的捕食方式;或深居簡出、或肆無忌憚的生存之法;或單影、或三五成羣的棲息生活,我還從字行之間領略到它們高聲長嘯的豪邁低聲吟唱的婉轉。

我們曾從那裏獲得了過多的賞賜,而我們所給與的就是對它們無情的捕殺對生存環境的肆意破壞。如果人在扼腕嘆息恐龍不與我們生育同世,何不趕快珍視你身邊這羣走向滅絕邊緣的生靈。

  【3】感恩自然回饋自然徵文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處流傳着幾張關於黃金風鈴木的圖片。圖中的'花簇一片金黃,一朵朵花倒掛着像一個個風鈴,很是招人喜愛。可顯然幾張圖片根本滿足不了我的慾望,我一邊上網查着黃金風鈴木的花期,一邊籌劃着週末出遊親自擁抱一場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進步,爲人們認知自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輕點鼠標,便可查花木屬性,打開電視,便可知雨雪陰晴。科技向人們傳遞着“足不出戶知天下”的理念,卻讓奔走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勞碌衆生以爲憑此便可盡得自然。他們以爲冰冷玻璃背後的幾個符號、幾張圖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從中可收穫古人常說的能潤澤心靈的自然甘霖。殊不知,這種淺嘗輒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只能讓他們看到“黃花”就認爲是油菜花,聽到黃花梨木只會想到砍了賺一筆,見到木棉花只會撿回家煮一鍋去溼湯。對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體會,註定他們也無法獲得自然的恩賜,所以他們的心靈依舊貧瘠與乾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櫃中失去生氣的標本,它是鮮活的,立體的,有聲有色、甚至有語言有情感的。而這些,必須走出去,投進自然的懷抱才能體會得到。你可以在電腦上搜索出很多關於“長江”的解釋詞條,卻無法感受到親臨長江時的心境壯闊,也無法體會江水翻滾着詮釋“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時間意義;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開電視看着一派田園風光,卻無法感受到身臨田園的心曠神怡,也無法收穫山水煞費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轉黃鸝”的一刻明淨安謐;你可以通過手機玩着虛擬的種菜遊戲,卻無法感受到親手收割莊稼的豐收喜悅,也無法真正領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諦。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寫景詩的鑑賞題。只知道答題術語還不夠,還需要對詩歌意境正確且深入的領悟。答題術語的獲得很簡單,翻翻教科書就能掌握,這就像通過科技途徑去認知自然。這種途徑能幫助我們更好組織答案,卻不能助我們拿到滿分,它充其量只是“知”,並未做到“感”。必須要領悟到詩歌的意境纔是抓住了詩歌的靈魂,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對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而要做到這一“感”字,必須走進自然,與自然共呼吸、同對話,讓清澈的流水流進我們的血液,讓芬芳的花香盈滿我們的衣袖,讓飄落的落葉漾開心湖的漣漪。只有把“感”與“知”結合起來,通過“感”促進“知”,通過“知”更好做到“感”,才能真正解讀自然,才能使“自然”二字鮮活起來,才能使自然滋潤我們心靈的同時發自內心地守護自然。這是感知自然的圓滿答案,也是感知自然的最終歸宿。

我感激科技讓我認識了美麗的黃金風鈴木。通過微信把圖片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曉這份美麗。然後明年三月讓我們相約去看黃金風鈴木吧,徜徉在金黃的海洋中,跟隨一個個“風鈴”一同起舞。那時你會發現,你不是玻璃屏外的看客,而是其中曼妙的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