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

《朗讀者》的成功更多的是必然性,當然這份必然中不乏機緣。對於機緣,也可以理解爲“稀缺性”。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歡迎閱讀。

2017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

  【1】2017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

一向給人溫文爾雅感覺的實力演員趙文瑄上週登上央視《朗讀者》的舞臺,聊到“家”的主題時,這位董卿口中的“謙謙君子”談起自己家的貓眉飛色舞,興奮不已。近日,趙文瑄接受記者的採訪,他大方講述小動物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另外,趙文瑄還透露自己是“網癮少年”,“微博上的我很逗趣,這是我真性情的一部分。不過上網確實太傷眼睛,我準備戒一戒。”

節目中,趙文瑄朗讀了季羨林的《老貓》獻給自己的寵物貓大咪。談到和貓的相處經過,趙文瑄表示自己的生活其實挺簡單的,“我除了工作就是休息,有很多愛好,像園藝、音樂、彈鋼琴、看電影、看書。但是有了動物以後,所有事情都靠邊站。養動物是一種純粹的愉悅,別人看我頭髮白了好多,但是精神狀態好了很多,這都要感謝動物給了我這種慈愛的感覺。”

除了愛貓如命,趙文瑄還是一位“網癮少年”,經常在微博中“放飛自我”。趙文瑄坦言自己最初開設微博爲了應付片方,結果真正接觸之後,覺得網絡非常有趣,“微博上面真的是包羅萬象、臥虎藏龍,非常有意思。微博上的內容無論是知識類的,還是文學類的,都很吸引我。我還想看看社會上的人在想什麼,他們的心性怎麼樣。”趙文瑄直言網絡中會展現自己真性情的一部分,“在微博上我會很逗趣,有好的感覺。有時候想在微博上抱怨發泄,但因爲大家對我的定位是藝人,我要符合這個定位,所以都忍住了。”

此次登上《朗讀者》的舞臺,趙文瑄表示自己受益良多,更坦言要回歸書本閱讀,“我現在大部分的閱讀時間都貢獻給了網絡,很多時間都是在看微博,其實我自己挺想回歸到書本閱讀的,因爲上網確實太傷眼睛了,看能不能像戒菸一樣戒掉網絡。”

  【2】2017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

天長地久的愛情之味

張小嫺,1994年推出第一部長篇小說《麪包樹上的女人》而走紅文壇,是繼亦舒之後,香港最受歡迎的暢銷言情小說家。

她創作的60本書,全都與愛情有關,她的作品被稱爲“愛情治癒文學”,許多讀者習慣從她的文字中來尋找處理感情的方式。

張愛玲的愛情有些苦澀,瓊瑤的愛情酸酸甜甜,張小嫺的愛情則是“含笑飲毒酒”。

在她眼裏,“最美好的愛情就是兩個自我都可以包容”。與男友相愛二十多年來,她保鮮愛情的祕籍就是讓自己不斷地進步,不停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她認爲,“人生的歸宿就是尋求人生的意義,愛情其實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女孩子把花在愛情的時間,放在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自己的人生上,那她的成就會更大一點"。

從年輕到老,愛情的味道也隨之而變,“愛情慢慢地變成一種恩情,一種長久的感情”。她爸媽年輕之時經常吵架,而變老之後感情卻越來越好,當她媽癌症末期之時,她爸悉心照顧遷就她。

她朗讀了自己的散文作品《愛情的餐桌》獻給她愛的那個人。“愛情從餐桌開始,也在餐桌上消逝。 我要一直跟你吃到永遠,看着我們彼此在餐桌上凋零。”念及再也不能陪伴的時候,想起陪爸爸吃的最後一頓飯,她不禁潸然淚下。每個人當你擁有之時,請懂得好好珍惜。

驚豔世界的舌尖之味

胡忠英,他是一位從業50年的名廚,也是杭幫菜的掌門人。在去年杭州G20峯會上,他擔任餐飲文化組的組長,爲全球幾十位政要人物烹飪中國美食的味道,奉獻了獨具特色的宴席,展示中國味道的獨特魅力。

爲了東坡肉,龍井蝦仁,荷香雞,蟹釀橙等20道G20峯菜,他足足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學廚並非一蹴而就,他練刀工一練就是十來年,方練得“一分鐘一斤肉絲,二十五秒一斤肉片”的出神入化的境界。亦師亦友,亦父亦友,他盡得師傅真傳。“味是酸甜苦辣,道即方法”,博採衆長,兼收幷蓄,融匯貫通,這是他做菜的最高境界。

他朗讀了古龍的《吃膽與口福》獻給自己的師傅童水林。“吃得是福,能吃的人不但自己有了口福,別人看着他開懷大嚼,吃得痛苦淋漓,也會覺得過癮至極。”能吃是福,吃出學問亦是福。他將味道融入故事,用中國文化驚豔世界舌尖。

醇厚成熟的`女人之味

張艾嘉,中國臺灣女演員、歌手、導演、編劇、製片人。“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一個女人將生命中的每一段時間都釀成了醇厚的美酒,20歲的張艾嘉風風火火,30歲轟轟烈烈,40歲轉型導演,50、60歲依然續寫傳奇。世人感慨於她的美麗與才華,她卻始終“輕描淡寫”。

曾經,李宗盛爲張艾嘉寫的《愛的代價》被無數人奉爲最能代表愛戀成長的經典。但在當時,張艾嘉還覺得這首歌的名字“有點土”。經歷滄桑,她重唱《愛的代價》,歌裏每一句都飽含故事,令她感傷。

也曾轟轟烈烈地愛過,卻未能牽手結婚,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是孤獨,我們不應該把所有幸福依賴於對方給你什麼”。“味道是要被品嚐的,我相信味道是來自於自己的人生態度,怎麼好好走這條路,那就是你自己的味道”,她如是定義女人的味道。

她朗讀了卡倫·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獻給在座的每個人。“當即將離別之際,大地的一切向你袒露。”也許離別令人痛苦不已,但她說,痛苦是帶你走上進步的一個路徑。得益於這樣樂觀開放的心態,她在人生每個時期都活出了自己鮮明獨特的味道。

苦盡甘來的人生之味

吳純,他是目前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家,累計獲得18項國際鋼琴演奏大獎,被譽爲閃耀在歐洲的中國鋼琴之星。

吳純的童年之味苦澀不堪,父親無情捲走所有家產,家一無所有,蕩然無存。母親每天做五六份工,就爲了重新撐起一個家。少年時,他拿了家裏所有積蓄出國留學,開啓了另外一段艱苦歷程,爲了勤工儉學,他每天打四五份工。

“想念是一個非常柔軟的地方,你不能去觸碰,一旦觸碰以後,就很難去把自己再拉回來”,縱然和母親飽嘗分離之痛,他寫信只報喜不報憂,更不敢提及想念之情。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品嚐人生之極苦,他終學業有成,捧得多項鋼琴演奏國際大獎。

他朗讀了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獻給曾經經歷苦難的母親和自己。“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苦難饋贈給他堅毅、沉着、從容,他把苦難當成一劑良藥,錘鍊自己的韌性。

絢麗多彩的視覺之味

葉錦添最早在全世界推行他的“新東方主義”的美學理念,是讓世界瞭解到東方文化藝術之美最重要的藝術家。他是目前唯一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美術設計”的華人,從李安的《臥虎藏龍》,到高羣書陳富國的《風聲》,再到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許多經典影視劇中唯美的畫面和主角服裝,都是出自他手。

他在紅塵百戲的繁華錦繡裏思索,江湖傲笑的雲煙飛舞中游蕩。他用色彩斑斕的造型打造視覺的味道,他用美的靈性爲戲裏的故事穿上夢的衣裳。《臥虎藏龍》的飄逸,《大明宮詞》的浪漫,《赤壁》的恢弘,《夜宴》的華麗,《風聲》的壓抑……葉錦添用他的創意和巧思,爲熒幕增添了獨一無二的色彩之味。

對古典美的啓蒙來自於他在舊書店買到梅蘭芳的畫冊。儘管父親無情反對,母親仍然不遺餘力地支持他的藝術夢想。在他追逐藝術夢想之路,父親和母親截然不同的態度,讓他品嚐了複雜的人生之味。如今他已事業有成,父母卻早已遠去,多少有些遺憾,有種流放的味道。

他朗讀曹雪芹《紅樓夢》選段,送給像林黛玉一樣純真與美好的人。“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粵語版的《葬花吟》,緩緩道來,令人如癡如醉。

起承轉合的詩詞之味

葉嘉瑩,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她是白髮的先生,詩詞的女兒。她是古典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往詩詞國度的路標和燈塔。她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於當代“再生”的讚譽。她的一生雖然命運多舛卻纔情縱橫,雖然顛沛流離卻度人無數。

她在詩詞裏尋找慰藉,堅守信仰。她才情縱橫,卻命運多舛,用詩詞創作汲取力量,度過憂患,獲得治癒。“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這是感慨母親早逝的痛切心扉的人生之味。

她隨丈夫一去故土便是禍難加身,流離多年。她曾攜尚未斷奶的女兒一同入獄,年過半百之際又遭遇喪女重創。儘管命運多舛,顛沛流離,她始終堅持對中國文化的自修,也始終沒有離開她喜歡的古詩詞半步,她一直用異邦語言傳播中國詩詞文化。

“銀翼穿雲認舊京,遙看燈火動鄉情”,懷念故土,歸心似箭,重見故土那一刻她淚流滿面。“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她不計高齡,往來奔走,爲的是不讓這傳沿千年的詩詞之味所期無人。

五位小朋友吟誦五首詩詞獻給葉老。“詩必窮而後工。”只有踏過歲月的波濤,才能寫出征服命運的詩篇。葉嘉瑩的詩句,於起承轉合之間盡得風流,在筆落驚風雨中寫盡人生之味。

味道,是在舌尖的百般滋味,更是人生的萬種風情。有傷別離的苦澀,有慶相逢的歡愉;有愛不得的心酸,有放不下的無奈。

氣質是一種味道,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品格也是一種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心情也是一種味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飲食之味酸甜苦辣皆備,人生之味亦如此。品味過人生百態,才能在時光荏苒中洗滌,淘洗出思想的真金。讓我們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人生也將更加豐富多彩!

  【3】2017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

不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看《朗讀者》,因爲總會有那麼幾句話,戳中你此刻的心情,戳中你的淚點。

這幾期看下來,“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第一次”“眼淚”“告別”“勇氣”“家”“味道”,一些簡簡單單的詞語,包含着古往今來的哲思。

姚晨朗讀的《阿長與山海經》,那是我曾經上課讀過的課文。那時的我,感慨於魯迅的文筆,卻說不上有多少感受。現在聽來,懷着兒時的記憶,忽然感慨萬分,那是親人的愛。

鄒市明一家朗讀的是《我有多愛你》,可能多了一絲家庭的歡樂,卻能看看滿滿的溫馨。

而新一期味道,更是讓我浮想聯翩。想起一句歌詞,“我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張小嫺的普通話也許沒有那麼好,但《愛情的餐桌》,真的讓我淚如雨下。“愛情從餐桌開始,也從餐桌上消逝。第一次約會,總是離不開餐桌,也許是兩個人一起吃的一頓晚飯,也許是一杯咖啡……”我不禁疑惑,到底是這些文字寫得好,還是朗讀的好,突然間融入了那個情境。

當張小嫺最後哽咽的時候,一切都憋不住了,這是什麼樣的味道?

人生的味道本來就很複雜,而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夜晚容易生出感慨,你最喜歡哪一篇《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