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央視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

央視的文化節目《朗讀者》自今年2月18日開播以來,就成爲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又一檔充滿文化感、打動人心,且讓人熱議的節目。董卿不僅是主持人,還獨立擔任了製作人。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歡迎閱讀。

2017央視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

  【1】央視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

“全世界華人的愛情知己”張小嫺受邀上《朗讀者》,作爲最新一期的朗讀者爲大家解讀愛情的味道,她說“我們都曾經渴望愛情是一場盛宴,最後想要的是一家子的尋常飯,有你相伴纔是餘生,否則,那只是一個人孤單漫長的路。” 張小嫺以她獨特的言情格調,影響了新時代女性的情愛觀。而《張小嫺的愛情星球》作爲張小嫺最新的情感視頻節目,更是深受年輕朋友的喜愛。

這檔由快跑小雞聯手新片場、IMS新媒體營銷最強勢力共同打造的,由張小嫺7部散文獨家授權改編的系列短視頻——《張小嫺的愛情星球》的網絡總播放量已突破1億+,全網曝光5億+;節目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上線1個月高達1.7億,主話題#張小嫺的愛情星球#在上線兩週的時間內就登上了微博熱門話題榜第一位。

《張小嫺的愛情星球》作爲一檔情感類網絡視頻節目,在張小嫺IP的價值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創意形式組合,把暢銷多年深入粉絲心中的張小嫺散文集,以感情不同階段重新組合爲6個季度主題來進行打造,並在每個季度以全新的“8+1”形式推出:每個季度8個短視頻加1個微電影;這樣的創新給張小嫺老師的文字注入更多的互聯網元素,同時每期視頻內容都抓住受衆的情感痛點,吸引到大量的粉絲互動討論;

在視頻打造的基礎上,從畫面風格到演員選取,也都充滿了互聯網血液。每期亮眼鮮肉配搭氣質美女,這些年輕的演員,不僅實力一流,同時在新媒體具有不容小覷的粉絲號召力。《張小嫺的愛情星球》不僅擁有大ip的號召力,更是從視頻內容到演員都深受年輕朋友的喜愛。

經過2個月的時間,《張小嫺的愛情星球》第一季“米特星”上的相遇故事,在最後一場微電影中完美落幕。但是在愛情星球上發生的事,還在繼續,這趟唯愛至上的星際旅行等着我們到第二季弗萊特星一起暢遊。

《張小嫺的愛情星球》第二季將在4月26日晚19:00強勢歸來,愛不會缺席,但會姍姍來遲,期待張小嫺老師爲我們更好的解讀愛情。

  【2】央視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

央視的文化節目《朗讀者》自今年2月18日開播以來,就成爲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又一檔充滿文化感、打動人心,且讓人熱議的節目。董卿不僅是主持人,還獨立擔任了製作人。

4月16日,《朗讀者》進行最後一期節目的錄製,從下午2點到第二天清晨6點,董卿連續工作16個小時。工作結束當天下午4點,董卿接受了《面對面》的專訪。

“製作人”董卿:敢不敢跟過去的自己做個了斷?

記者:跟第一季《朗讀者》揮手告別時,你眼前浮現的畫面是什麼?

董卿:當我走出演播室,我的面前是已經泛亮的天色,我的身後是在黑暗當中正拆除的舞臺,我在這個中間,多麼強烈的對比。再過幾個小時,那個我爲它辛苦了一年多的舞臺就會消失。我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在心底和它說再見。

記者:爲什麼你內心那麼迫切要做這個東西?

董卿:我做主持人22年了,做過上千場節目。我是一個特別愛工作的人,只要上了臺,就可以忘掉一切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煩惱。我一開口就覺得又充滿了力量、快樂。那是發自內心的,是工作帶給我的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的滿足感。這樣的感覺,20年沒有變過。

可是在前兩年,我突然有一天意識到,我沒那麼興奮了。我也開始有了一些套路——我以前最不喜歡的是憑經驗去做事情,而不是憑激情去做事情。

我心裏有一個聲音在提醒我,你敢不敢跟過去的某一個自己做一個了斷。

“主持人”董卿:爲何突然離開央視舞臺一年?

董卿連續13年主持央視春晚,這是一般主持人難以企及的職業高峯。但是,就在2014年央視春晚之後,她做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離開舞臺,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南加州大學遊學一年。

記者:那個時候伴隨着特別多的猜測,爲什麼董卿突然之間離開了這個舞臺?像你說的如急剎車一樣,急剎車是會撞頭的。

董卿:對,撞了。只是大家沒看見而已,沒有頭破血流,起碼也是鼻青臉腫。無數個晚上,我一個人坐在書房發呆。那個春節過後我知道,一時半會兒我不會再有新的節目了,那是無限期休整,你也不知道,你再次走上舞臺會在什麼時候。

很多人也問我說你還回來嗎?我有點愕然,爲什麼不回來呢?我覺得離開只是我需要一個距離和一個停頓,讓自己做一些思考而已。

“母親”董卿:不想因爲孩子而變得止步不前

2015年7月,離開舞臺一年的董卿全面復出。這時候,董卿還有了另外一種身份——母親。

記者:劉瑜說,很多人說你爲什麼要孩子,她說爲了讓我的人生完整。你呢?

董卿:很多事情不能再拖了,再拖可能你就會永遠失去這個機會了。

給了我極大推動力的是我的媽媽。她有一次跟我說,我們早晚要離開這個世界,我希望在這個世界還能有一個人,像我們那樣愛你,有一種不可分割的關係。這個話讓我很難過。她讓我覺得,我必須也爲她做點什麼,不僅是爲我自己,讓她可以放心吧。

當孩子出生後,我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我要在很多地方平衡,既不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我的世界只有他。

記者:你要去壓抑你自己的情感需求,這可能也是一種犧牲?

董卿:你希望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還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不想因爲他,我就變得止步不前了。

董卿:籌備《朗讀者》一年 “已到絕望的邊緣”

孩子讓董卿時常感覺分身乏術,但就在2016年央視春晚之後,董卿將孩子交給身在上海的父母,開始孕育另外一個孩子——《朗讀者》。

對於董卿來說,一直陪伴她成長的閱讀已經不止是一種習慣,而變成了一種力量,她要將這種力量與她的專業素養相結合,孵化出一檔全新的電視欄目。

從創意到立項,進展還算順利,但是不同於中央電視臺臺內自制的節目,《朗讀者》的節目製作採用了公司化的運作模式,董卿擔當起了製作人。節目模式、製作公司、經費、贊助商、播出平臺、人員,這些以前她不用考慮的事情紛紛涌來。

“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董卿如此形容《朗讀者》籌建之初的狀況。在娛樂真人秀的擠壓下,文化類節目招商並不容易,董卿不得不像祥林嫂一樣,一遍遍給人描述畫在紙上的大餅即將散發的香味。

董卿:我在過往這一年當中,其實是有很多次,已經不能用失望這兩個字來形容,甚至已經到了絕望的邊緣。可是當我晚上兩點三點睡不着,坐在家裏的地板上,在想我到底該怎麼辦的時候,等天亮了,我還是會帶着微笑,出現在我們的一個臨時的`辦公室裏,然後告訴大家,我們今天的選題是什麼,我們今天的會內容是什麼。

自立項開始,《朗讀者》的播出時間就已確定,但當贊助商確定的時候,已經是2016年的11月,留給董卿和她的製作團隊的準備時間只有一個月,而4月份約的嘉賓,7個月後,才正式通知他們錄製時間。

“事無鉅細,嚴苛挑剔”,是董卿的團隊成員對她的評價,工作集中時,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這讓一向在工作上支持她的父母,在這件事情上投了反對票。

董卿:我第一次遭遇到了他們的一種阻力,因爲他們真的覺得他們老了,我不能再毫無顧忌地,去拿自己的身體不當回事,因爲我已經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了。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看到了他們眼神當中的猶豫,甚至是反對,我特別難過。

董卿曾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當中的一句話:“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2017年1月8日,《朗讀者》開始了第一場錄製,董卿終於實現了自己對這個節目的設想。

董卿:永遠不要長大,但永遠都在成長

記者:當倪萍捧着花出現在舞臺上,你迎過去,穿過漫長的舞臺,你爲什麼會哭?

董卿:和倪萍老師每次見面,都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也許她能從我身上看到她的過去,也許我會從她身上看到某一些未來——老去的樣子。

十年前她就告訴我:“董卿,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站在一個舞臺的核心,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派去最重要的戰場,所以你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知道你有上場的那一刻,就有離開的那一刻,所以竭盡全力吧。

我特別喜歡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墓誌銘上刻着的一句話“我永遠都沒有長大,但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我們最好永遠不要長大,但是我們最好永遠都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這是最美好的一種狀態。我特別感謝《朗讀者》,讓我重新找到了一種這樣的狀態。

  【3】央視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

央視《朗讀者》4月22日(週六)晚播出了第十期節目。本期節目以“味道”爲主題,邀請到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著名導演張艾嘉、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得主葉錦添[微博]、都市愛情小說掌門人張小嫺、杭幫菜掌門人胡忠英、青年鋼琴演奏家吳純等嘉賓一同朗讀。在這場朗讀中,嘉賓們以人生百味爲引,分享了一個個與味道有關的故事,引發了不少觀衆共鳴與感動。

董卿首獻朗讀被贊“才藝雙絕”

在之前的節目中,由於身兼製作人與主持人的雙重身份,董卿還從未在這個舞臺上以“朗讀者”的身份朗讀過。

本期節目中,在葉錦添朗讀過一段粵語版《葬花吟》之後,董卿心中的朗讀願望瞬間被點燃。《紅樓夢》是董卿最喜愛的文學作品之一,對她有着特殊的意義。在等待了十期節目後,董卿終於第一次還原成一位“朗讀者”,站在舞臺上爲熱愛《紅樓夢》的朋友以及讓自己翻開《紅樓夢》的母親朗讀了一段賈寶玉與林黛玉初見的片段。

在朗讀的過程中,董卿身爲主持人的語言功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溫潤的嗓音隨着劇情的發展起伏,眼神更是顧盼含情,完美的演繹令觀衆紛紛點贊直呼:“人美聲也美,全場最佳!”還有網友笑言:“董卿你好好讀書不準撩人。”

張艾嘉感悟愛與人生引共鳴

在《朗讀者》中,每一段朗讀背後都伴隨着一位朗讀者的人生經歷與故事,這種交相呼應的設置總能爲朗讀加分不少。本期節目中,“歲月女神”張艾嘉現身爲大家朗讀了一段卡倫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贏得了不少讚許。

與《走出非洲》中充滿故事的女主角一樣,張艾嘉的人生經歷也稱得上豐富至極。節目中,當被問及與曾經所愛之人的分別時,張艾嘉直言:“很多東西是註定的,有些人只能陪你走這麼多,不會多一分也不會少一分。”而其先生說過的一句“我們倆千萬不要黏在一起”也備受張艾嘉的推崇,她說:“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一個人來一個人去,必須要懂得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不應該把幸福都依賴在對方身上。”

這些充滿人生感悟的話語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共鳴,有網友感嘆:“太愛這段了,如果年輕的時候能聽到這些話多好,不過人生始終是要自己經歷,現在懂也不算晚。”

鋼琴家吳純曝勵志經歷感動網友

在張艾嘉之後,鋼琴家吳純分享的人生故事同樣令人感動。這位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個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家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之後吳純和母親兩個人相依爲命,爲了供吳純學習鋼琴,母親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同時打五六份工。在吳純十五六歲時,他帶着家裏的所有積蓄共計3000美元出國留學,爲了省錢甚至做好了六年不回國的準備。在國外,吳純每天也打着好幾份工,與母親通信時彼此都報喜不報憂,甚至連想念這個詞都不敢觸碰。回憶起這段經歷,吳純自己還顯得頗爲淡定,其中的艱苦心酸卻讓觀衆們都紛紛表示“看哭了”。

如今,已經成爲鋼琴家的吳純稱得上功成名就,對於那段苦難的回味也讓他變得更加堅毅、沉着、從容,現場吳純雲淡風輕地表示:“現在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只要回想那段經歷都覺得可以過去。”節目中,吳純朗讀了一段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其個人經歷與這段文字可謂相得益彰,不少網友們紛紛留言:“太喜歡吳純了,謙遜、溫和、歷經苦難但對世界仍能充滿了愛,超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