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會考成績的5大壞習慣

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較爲穩定的行爲特徵,好的習慣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壞的習慣則相反,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些不好習慣,希望各位可以好好注意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影響會考成績的5大壞習慣

一、學習無計劃

學習上不明白自己要幹什麼,該幹什麼,總是讓老師和家長在後面推着屁股。

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計劃性都很強,學年有學年的總目標,學期有學期的規劃,每週有每週的計劃,每日有每日的任務。

  二、學習不定時

學習時間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學習時完全憑情緒,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學到深夜,情緒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幹不了。

知識是日積月累起來的,人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大量的學習內容輸入到大腦裏去,飢一頓飽一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學習不定量

每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喜歡搞集中複習、臨考突擊,每天該記憶的內容他欠帳,該做完的作業他欠帳,該複習的東西他還欠帳。

要想較好地掌握知識,必須靠每日的知識積累,沒有量的積累,便不會有質的飛躍。靠集中複習、臨考突擊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經不起嚴格的檢驗。

  四、學習馬馬虎虎

上課時忘帶課本和學習用具,抄寫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來就變成了“d”,作業經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跡潦草錯誤率高,考試時草稿紙上明明做對了可就是忘記謄寫到試卷中。

馬虎在孩子中間似乎已經成爲一種通病,如果家長不加註意、不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必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五、學習時一心二用

上課時經常精神溜號,甚至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自習課時常沉迷於空想,或者東翻西看,浪費時間;做作業或複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一邊聽歌一邊寫文章、算題,哪裏說話哪搭茬兒。

專心致志是學生必須養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所謂“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延伸閱讀:會考備考中的四大誤區

  誤區一:要求越緊反抗越強

會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能夠升入重點。

中學繼續就讀的學生畢竟是少數,這就對七年級、八年級年級時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的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於是,在一些孩子身上,會出現與家長、老師的要求格格 不入的`行爲,諸如對學習成績無所謂、行爲習慣逐漸散漫,甚至發生更爲嚴重的叛逆對立現象。要求越緊,反抗越強,失望也就越大。

分析對於這部分學生,需要家長、老師保持冷靜,切忌一味地責怪埋怨,要多去了解孩子,經常進行平等的交流,把握問題的所在,解除孩子的困惑,爭取孩子的配 合,加強科學的引導。家長要改變不切實際的要求,和孩子共同確定符合孩子實際能力和意願的目標,共同向着這一目標努力,使之認識到“我盡力,我也行”。

  誤區二:不求實際盲從別人

向上一屆九年級學生討教,這是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做法。因爲別人經驗能幫助自己認清形勢,汲取經驗,少走彎路。

分析別人的一些學習方法看似不錯,但並非與你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吻合,全盤接受、臨時改變自己也許會帶來學習上的不適應。面對各種繁複的信息,家長和學 生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慌亂,不盲從,要認真分析研究,多方諮詢,信任老師,這樣才能確保無虞。選擇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誤區三:大量做題大量補課

這是很多學生在升入九年級年級之初會產生的一種心裏想法。面對升學在即,他們會積極地嘗試改變自我,在意志上、在行動上尋求自我完善,希望克服以往學習過程 中思想上、行爲上的不足之處,爭取大幅提升學習效果,以求實現理想的升學效果。於是,在其中很多人的身上,大量耗時間、大量做題目、大量去補課的現象時常 可見。這種精神是值得嘉許的,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式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分析在九年級學習中,不光要努力,更要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掌握學法、提升效率、循序漸進、適度緊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只靠喊口號扎猛子,而是首先要 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個人的學習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充分徵求老師的意見,借鑑成功同學的做法,認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要十分注意避免“高投入低產出”的學 習方式。

  誤區四:分不夠錢來補

在升學過程中,要面對自費擇校的問題,“分不夠,錢來補”,是相當一部分家長和學生的選項。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們沒錢給你自費 上學,只有靠你自己努力”。但是,你還會看到一部分家長會說“只要你好好努力,哪怕分不夠我也願意花錢給你上學”,甚至還聽到家長會這樣說,“沒事,你該 怎麼學就怎麼學,學校我們已經給你花錢找好了”。

分析也許分數確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是一部分家長這樣的觀念,帶給孩子的有時不僅僅是對學業的鬆懈。更重要的是,有可能讓孩子在人生的一次考驗中失去了 奮鬥、拼搏的動力,讓孩子過早對家長產生依賴心理。所以,提醒家長們在孩子的九年級時光中,一言一行皆要慎重,要傳遞積極情緒。多加強學習,多諮詢老師,提 升自身素養,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這人生的重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