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的寶貝比成人更擅長髮現

嬰兒一出生就以某種方式觀察世界,這是人類的天性。即嬰兒從無知狀態開始,抱着很明確的目的向成人狀態發展。兩個月的寶貝比成人更擅長髮現,下面請隨小編一同來了解下是怎麼回事吧。

兩個月的寶貝比成人更擅長髮現

皮亞傑是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爲了瞭解寶寶是如何認識事物的,他從兒子勞倫特出生起,就一直觀察、記錄着兒子的成長過程。

勞倫特5個月的時候,皮亞傑拿着玩具去逗引兒子,勞倫特會朝着玩具伸出小手。但是當玩具移出他的視野之外,他也就甘心罷手,不再去搜尋了。是不是勞倫特認爲不在自己視野中的玩具就是消失了,不存在了?

兩個月以後,勞倫特7個月零13天的日子,對於皮亞傑來說有着非凡的意義,因爲勞倫特的反應明顯與以前不一樣了。他看到了父親手中的玩具熊,依然興奮地想伸出手去抓,父親用手擋住了孩子的視線,玩具熊消失在勞倫特的視野中。這次,.他突然試着拍打父親的手,用力要挪開它或壓低它,努力想拿到這個看不見的小熊。皮亞傑從孩子的這個動作意識到孩子已經“眼不見,心卻在想”了。從那一天開始,勞倫特經常表現出想去尋找見到過又被隱藏起來的物體,他意識到“看不見的東西”依然存在。

僅僅兩個月,寶寶已經能夠意識到玩具不是消失而是被藏起來。在沒有任何人指導或指引的情況下,寶寶是怎麼得到這樣的結論和認知的呢?對於這個謎團,直到現在幼兒科學家也沒能給出一個完美的解釋,只能讓我們驚歎於寶寶天生的認知能力。甚至可以說,寶寶比成人更善於發現。

無獨有偶,丫丫在幾個月大的時候,也有一個讓我吃驚的發現,更驗證了寶寶驚人的認知能力。

我們給丫丫買了一個穿圈圈的玩具。玩具上有一個倒錐形的套託,要把不同的彩色圈圈全部套到倒錐形的套托裏。剛開始,丫丫並不能理解大的環要放到最下面,小的環要放到最上面,才能成功地將圈圈全部套到錐體裏去,不過試了幾次之後,小傢伙就發現了訣竅,她開始在地上擺圈圈,從最大的開始往錐體裏套,直到把所有的圈圈都套在錐體裏。在後來的一個星期裏,她都對這個套圈圈的遊戲樂此不疲。

寶寶這些與生俱來的認知能力,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教育契機。

父母可以根據寶寶不同月齡的認知能力,引導寶寶掌握學習相關的技能知識。丫丫1個月的時候,我們就給她買了搖搖鈴和撥浪鼓,每次一搖鈴,她就興奮得手舞足蹈;兩個月的時候,開始給她買可以動的玩具,如小狗車,既可以嘎嘎響,又可以拉着線向前走動,丫丫特別喜歡觀察小狗車的“行動”,會目不轉睛地盯着小狗車的移動軌跡看好一陣子,直到小狗車停下來。後來到她能夠爬爬的時候,小狗車顯然成了她最想了解的.一個玩具,她用手抓它,啃它,拍它,甚至摔它,到最後終於發現:如果推小狗車,就會發出嘎嘎的聲音,就會移動,她對這個發現十分興奮,很長一段時間總是抱着小狗車不放。

再後來,丫丫6個月大的時候,她居然發現小狗車後面的線的作用,拉長了放下,小狗車就可以自動走啦!當然,儘管丫丫使出吃奶的力氣,拉線還是控制不住地鬆開,她總是很懊惱。

在這種強有力的學習能力下,我們給丫丫買了很多寓教於樂的玩具道具,並且適時地指導她進行相應的學習,這樣丫丫在認知敏感期得到了更多她想要的。

當丫丫開始對周邊事物感興趣的時候,我們把整個屋子都當成了道具和玩具。丫丫會特別熱衷於按空調的遙控器,按紅色最顯眼的按鈕時,她知道了什麼是開空調和關空調;點箭頭按鈕時,她瞭解了溫度的意義。有時候我們故意不告訴她,讓她自己感受冷暖,然後告訴她冷的時候怎麼辦,熱的時候怎麼辦。

身邊的一切,都是寶寶認識世界的道具,就要看家長是不是有關注寶寶認知的敏感度了。一個優秀的家長,首先應是孩子的朋友,在給孩子的認知指引中,擔任指導者和建議者的同時,也應參與其中。和寶寶共同遊戲,這樣他們在遊戲的世界裏,不但獲得快樂,還能在成人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地懂得事物的內在聯繫、因果關係等。

父母們可利用玩具娃娃及各種生活用品,和孩子一起玩一些生活模仿的遊戲。家長最好選擇適宜抱着、樣式簡單、能隨意穿脫衣服的中型娃娃,可以讓孩子給娃娃餵飯、洗臉、哄娃娃睡覺,學習娃娃衣服、五官的名稱,可以幫娃娃選擇小牀、小椅、小碗等生活用品,瞭解這些生活用品的名稱和用途,發展認識能力,增加詞彙量。

在玩的時候,大人要邊玩邊講,讓孩子學會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並教會他們與大人合作。玩完後和大人一起把玩具收拾好,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並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