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原文及教學設計

題西林壁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下面是關於題西林壁原文及教學設計,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題西林壁原文及教學設計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默寫兩首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古詩;

難點:理解詩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啓發,體會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的觀察方法。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回憶導入

1、還記得宋朝著名詩人蘇軾嗎?回憶一下,你能背誦他的哪些作品?(齊背《水調歌頭》)

2、今天我們學習蘇軾的.另一首詩——《題西林壁》。請大家讀讀關於蘇軾的生平簡介,讓我們對蘇軾有更多的瞭解。(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爲“三蘇”。蘇軾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詩興,寫下了五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最後一首。

  二、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1、自由朗讀古詩。(藉助課後註釋、課文插圖、詞語手冊自學這首詩,把自己的收穫和理解標註在課文旁邊。)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題目的理解;

(2)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牆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爲);

(3)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三、拓展延伸。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纔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你覺得這首詩中,還有什麼問題是值得提出來大家交流探討的?(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爲什麼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2、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3、討論: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4、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自在此山中”,難道詩人所說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普天下山山嶺嶺,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勢互不一樣?宇宙間事事物物,又何嘗不是立腳之點有別,觀察結果各殊呢!對於一切事情,如果隱在它的圈子裏面,就會不見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觀地研究它的各個方面,才能取得正確的認識。所站的角度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會不同。這就是一句格言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5、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的情況?

6、小結:詩寫得巧妙別緻,深入淺出,充滿智慧,我們讀過以後,彷彿自己也聰明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