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整合」

我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學習是輕鬆快樂的。在快樂的成長中,讓我經常懷念的是與小夥伴們玩遊戲!yjbys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2017年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整合」

  【1】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

童年的趣事五彩的萬花筒,有的令你捧腹大笑,有的令你傷心落淚,有的令你回味無窮,最有趣的非以下這件事莫屬了。

那一年,我才四歲。一個星期日,我和媽媽公園玩,公園門口有人在做棉花糖,小攤的圍滿了小朋友,我也吵鬧着要吃棉花糖。

拿着棉花糖,心裏別提多了,小心翼翼地伸出舌頭來舔,“哇!真甜!”不一會我就把一大串棉花糖舔光了,仍掉小木棍,用手擦擦嘴,媽媽看着我哈哈大笑,我莫名其妙地納悶起來,媽媽從手袋裏拿出小鏡子,鏡子裏出現一個“小花貓”,原來我的髒手把沾在臉上的棉花糖染成了,我的臉成了“花貓臉”。

中午,我的心裏還想這棉花糖的美味,我的心裏有了主意。我趁媽媽在廚房洗菜,偷偷從棉被裏拔出一些棉花,又把棉被拉上拉鍊,放回原來的位置,跑到洗手間,先把棉花打溼,然後沾上白糖,最後放在陽臺上曬乾它,我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可是總沒有買回來的好吃。棉花吃到嘴裏怎麼不會融化?這時,媽媽進來了,問我幹什麼,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後哈哈大笑,弄得我摸不着頭腦。後來媽媽才把真實的道理講出來,原來此棉花並非那“棉花”,我也偷偷的笑了。

幾年過了,可是這件趣事卻永遠地在我的腦子裏記着,每當媽媽提起這件事,我們便會大聲地笑起來。

  【2】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

今天,我們小記者團的活動主題是找尋消失的童年遊戲。

老師告訴我們,在他們童年的'時候就常常玩這些遊戲,這些遊戲現在隨着時代的變遷孩子們大都不玩了。可是我對這些遊戲卻很感興趣。

我們第一個要扔沙包.它的遊戲規則是兩個人站在前面和後面,一羣人站在中間,誰被前面和後面的兩個人用沙包砸中,就要下場;反之,誰要是最後一個在場上的人他就贏了。

遊戲開始了,前面的人拿了一個沙包向我們中間砸去,好險他差點沒砸中我,後面的人又拿起沙包向我們砸來,我們都敏捷的躲開了。就這樣有一些人在中間下場了,這是後面的那個人快速的拿起沙包向我砸來。由於我反應有些慢,所以被他砸中了。接下來我們中間的人又陸續下場了,這時我看見場上還有三個人。這時我大喊一聲:“吳博文接住一個沙包,把我救上來。”我話音剛落,就看見吳博文一下子被沙包砸中了。我說了一聲“哎。然後吳博文就說:“都怪你,要是你不說話,我就不會下場了”。我又玩了幾局,不一會我就想看看有沒有別的能玩。

接下來,我看見別人玩推鐵環,於是我就看別人怎麼樣玩。推鐵環就是用一個鐵棍推着鐵環跑起來就行。一開始我看見他們都掌握不了平衡,後來,經過了老師的指導,有些進步。我聽見老師說要掌握住平衡,要利用他的慣性,掌握住平衡、這樣才能學會。然後,我看見他們鐵環往那滾他們就往哪裏走,用像鉤子一樣的東西掌握住平衡,這時我正想學,可是老師說:“趕緊回到教室集合”我心裏想,哎,又玩不上了,我真倒黴。

我今天雖然只玩了一個遊戲,但我還是很快樂。我希望我們學校也能多舉行這樣的活動。

  【3】遊戲點亮快樂童年徵文

那時候,我們擁有的時間太多了。讀書、割草、放牛之餘,我們還有很多剩餘時間,才八九歲的孩子,要那麼多時間幹啥,得處理掉。不抓緊把多餘的時間處理掉,我們就坐不住,睡不着。我們隨時準備着,跳繩、拋子、鬥雞、跳房子、射彈弓、滾鐵環、在路上挖陷阱、把牛當馬騎在山上打仗……一句話,瘋玩。

但那時也就這麼幾種遊戲,很快就玩膩了。玩膩了就沒多大興趣了。但是,沒玩的也

得玩。如果不玩,那我們幹什麼呢?

我們就玩泥,把泥揉熟,做成各式各樣的動物,也可以捏成人的樣子,或者搭一座泥的房屋。我們把泥捏在手裏或是揣在衣兜裏,走到哪帶到哪,隨時拿出來捏一個什麼東西。也玩水,雨天的時候,我們跑到野地去,用鋤頭在地上挖出彎彎曲曲的小溝,把流動的水這裏引那裏導,故意讓它們拐很多彎,讓它們流不順暢。有時,我們還把山上某條堰溝用泥石堵住,等水關滿一塘的時候,再將堰埂一下子挖開,引發一場局部的山洪。看洪水滾滾而下,四處橫流,一羣人大呼小叫,樂不可支。

比賽爬樹,看誰爬得高爬得快。拋石子,看誰拋的個數多。打彈弓,看誰的石子射得遠。我們還在牀上玩。趁大人不在的時候,我把鄰居二娃帶到家裏,爬上父親睡的那張牀——他那張牀大,適合做舞臺——我們把牀單拉直,將其兩角拴在牀架上,這就是我們設想中的幕布——幕布拉起來了,父親的牀就成了舞臺,我們煞有介事地表演開來,一陣“臺”前,一陣“幕”後。我們演的是抓鬼子(從電影裏學的),也唱歌(就是胡吼亂叫一陣)、跳舞(不不過是張牙舞爪地揮揮拳踢踢腿)……

這些都玩膩了,眼見得兩手就要閒下來了,我們突發靈感,自創一些遊戲來打發我們的童年時光。

我們最早的發明好像是“放炮”。這是受了電影的啓發——那時我們經常走十幾裏的夜路跑到外村甚至外鄉看電影,看的多是戰鬥片。回來之後就搞戰鬥演習,舞着棍棒在村裏打打殺殺。爲了弄出炮彈爆炸的逼真效果,我們在空地裏挖五寸深的溝,再在溝裏埋一條結實的棕繩,用土掩了,踏實,然後捏住繩子一端,憋足勁猛地一拉——此時一定有人在旁邊配合着,以口技的形式製造爆炸的聲響:“轟——轟——譁——!”隨之而起的,是煙塵瀰漫,土石亂飛,好像真有炸彈爆炸一樣。那些扮演敵軍的傢伙,就順勢倒在地上不出氣了,身上落滿泥土。——當然,都是裝死。

後來,我們嫌口技模仿炸彈爆炸的聲音不真實,決定另想辦法。我們最初想的是放幾顆鞭炮,但這種東西只有過年那幾天纔有,平時是找不到的。怎麼辦呢?不着急,我們又有了新的發明。是醜娃偶然發現的。有一天,他一個人在家裏閒着沒事,就在院壩裏玩唾沫,他說他是這麼玩的,先吐一口唾沫在石板上,然後拿一片棉花蓋着,再去竈洞裏夾一塊燃着的火炭放在棉花上燒,燒着的時候,拿斧頭一砸,就聽“嘭”地一聲響,跟炮響差不多。我們照着他的辦法一試,果然如此——我們的爆炸聲就更加逼真了。

既能“爆炸”又有響聲,這種遊戲,我們樂此不疲地玩了好此年。當然,那些年裏村子一直都是烏煙瘴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