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的意思要怎麼理解

有時候老師會用囫圇吞棗批評學生看書不仔細,那麼囫圇吞棗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呢?怎麼理解囫圇吞棗這個詞呢?小編整理了囫圇吞棗的意思,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囫圇吞棗的意思要怎麼理解

  囫圇吞棗的意思講解

【漢語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英文拼寫】

1. to swallow dates whole;

2. to 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3. to read without comprehension

【成語釋義】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學習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籠統接受。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結構】偏正式。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嚥、融會貫通。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成語出處】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囫圇吞棗的寓言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爲看了很多的書,懂得許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萬分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

這個人爲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整個吞下去,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說完便拿起一個大棗放在嘴裏,囫圇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仰後合。

“囫圇吞棗”的故事讓我們感到可笑,它告訴我們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的辦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笑。它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只有認真學習,從實際出發,仔細分析,充分理解,事實求是,纔會有利於我們的工作和學習。

  囫圇吞棗的造句示例

1) 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小忌是走馬觀花。

2) 讀書就像品茶一樣,囫圇吞棗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細細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3) 一次專心學習勝過百次囫圇吞棗;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輕率行動;一次真誠相助勝過百次憐憫同情;一次見義勇爲勝過百次豪言壯語!

4) 我們要認真理解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切勿囫圇吞棗。

5) 他只是把這首詩囫圇吞棗地背下來了,至於什麼意思一點兒也不清楚。

6) 理解膚淺是因爲看書時囫圇吞棗,所以我們要認真讀書,反覆思考。

7)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而要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8) 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是走馬觀花。

9) 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雖看不知精神。

10) 有些道理必須深入思索,絕不能囫圇吞棗。

11) 這麼重要的知識,學生還不懂,怎能囫圇吞棗地就略過呢?

12) 生活壓力大,鮮棗來幫忙;囫圇吞棗引腹脹,細嚼慢嚥幫減壓,空腹睡前易燒心,加餐用來效果佳,鮮棗亦防膽結石,注意飲食用處廣!

13) 你覺得你這樣囫圇吞棗的做完這件事情會不會有收穫呢。

14) 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15) 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16) 像他這樣循序漸進地學習,雖然成效可能較慢,總比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要好。

17) 上課學習不能半知半解,囫圇吞棗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

18) 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19) 培訓講課有點粗糙,囫圇吞棗,還得回家好好研究。

20) 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提倡積極思考,反對不求甚解,囫圇吞棗。

21)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22) 每次我看到新的東西,我先是囫圇吞棗,然後在細細琢磨。

23) 小明回到家裏,把老師發的家長信囫圇吞棗的看了。

24) 你看四大名著的時候一目十行,隨便瀏覽的話無異於囫圇吞棗,是沒有效果的。

25) 不管學習什麼知識都要仔細琢磨,深刻領會,千萬不能囫圇吞棗只學皮毛。

26) 行爲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27) 我們囫圇吞棗地吃了幾口就出門了。

28) 你能不能不要囫圇吞棗的把這篇文章閱讀完。

29) 學習文學而懶於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朱自清

30) 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工作中最困難的是創新;生活中最痛苦的是自擾;做人中最苦惱的是委屈。一次專心學習勝過百次囫圇吞棗;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輕率行動;一次真誠相助勝過百次憐憫同情;一次見義勇爲勝過百次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