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讀書心得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路遙《人生》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1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秒。

在大山裏面,有一個心懷大志,一心向往城市與自由的年輕人高加林,還有一個樸實善良,腦子靈光但沒上過學而略顯低文化的年輕姑娘劉巧珍。他們倆身邊,有一羣性格各異的人,加林的母親和父親對他寵溺,而身邊的劉之本等人對他卻是冷眼無視。他有着頑強的精神卻被迫僅以耕地的方式去獲得地位、獲得在村裏的尊重、獲得一個正常人的稱號。高加林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給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與巧珍的相遇讓他享受到了愛情,讓他的心不在侷限於耕地的痛苦當中,而且在向現實乞求的轉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錯誤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懇求高加林,讓他在極其侷限的情況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開始得到了機會,是高明樓爲他走後門找到了報告員的職位,這讓他開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漸喜歡上了高中同學鄧亞萍,二人開始相愛,但始終是沉醉在由仰慕組合成的戀愛感覺,缺乏自由和善良。沒有這些的支撐,高加林的未來變得越來越迷茫,最後因人舉報,一下子回到農民,重新開始了他的闖進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實,不在嚮往虛假的自由。

說了那麼多,造成高加林這種命運的原因有很多,一種壓抑的社會環境下,一種自身精神也沒有的整潔的條件下,纔會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後的勝利。他追求了虛假,高加林沒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會目的,沒有真正的愛情觀。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是不會有這樣的結果的。自由,平等,和諧,富強,民主,文明,誠信,友善,法治……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追求,這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社會目的。一個農民,他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他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他能夠活得出色,像高加林這樣的文化人,更能獲得出色的生活。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

我們似乎從不在意,但生活中的處處體現。我們嚮往着衣食無憂的未來,嚮往一種自己做主的生活,這就是富強民主。喜歡與人交往,行爲文明,這就是文明和諧。在社會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護,這是公正法治。保護國家榮譽,堅守自己的崗位,這是愛國敬業。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諧,愛國和敬業,誠信友善。國家層面就是富強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處在一個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環境,我們則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應正視這種正能量,正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引導我們,爲我們的未來營造良好的環境。

我們處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我們將會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學習,去工作,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努力實現自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2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爲寧靜。這一切因爲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爲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

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裏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溫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爲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說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爲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3

路遙,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清澗縣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着‘農村味’又帶着‘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幸福也許在與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看了路遙的《人生》,覺得他能夠把年輕人的貧窮與窘迫寫得如此無辜、純潔、甚至可愛,這纔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吧。

節選

這個打擊對這個家庭來說顯然是嚴重的,對於高加林來說,他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已經受了很大的精神創傷。虧得這三年教書,他既不要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又有時間繼續學習,對他喜歡的文字深入鑽研。他最近在地區報上已經發表過兩三篇詩歌和散文,全是這段時間苦鑽苦熬的結果。現在這一切都結束了,他將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他雖然沒有認真地在土地上勞動過,但他是農民的兒子,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着什麼,農民啊,他們那全部偉大的艱辛他都一清二楚!他雖然從來也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不必隱瞞,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爲了不像他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

他手扶着橋欄杆,想起第一次賣饃返回的時候,巧珍就是站在這裏等他的;想起在這同一個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斷絕了關係……眼下他又在這裏了,可是他現在還有什麼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來在大城市生活的夢想破滅了,黃亞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遠景上;親愛的劉巧珍被他冷酷地拋棄,現在已和別人結了婚。他真想一縱身從這橋上跳下去!這一切怨誰呢?想來想去,他現在誰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爲了虛榮而拋棄生活的原則,落了今天這個下場!他漸漸明白,如果他就這樣下去,他躲過了生活的這一次懲罰,也躲不過去下一次懲罰——那時候,他也許就被徹底毀滅了……

嚴峻的現實生活最能教育人,他使高加林此刻減少了一些狂熱,而增強了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他進一步想:假如他跟黃亞萍去了南京,他這一輩子就會真的幸福嗎?他能不能就和他幻想的那樣在生活中平步青雲?亞萍會不會永遠愛他?南京比他出色的人誰知有多少,以後根本無法保證她不再去愛其他人。而把他甩到一邊,就像甩張克南一樣。可是,如果他和巧珍結了婚,他就敢保證巧珍永遠會愛他。他們一輩子在農村生活苦一點,但會活得很幸福……現在,他把生活中最寶貴的東西輕易地丟棄了!他做了昧良心的事!爸爸和德順爺的話應驗了,他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他攪亂了許多人的生活,也把自己的生活攪了個一塌糊塗……

馬雲: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賈樟柯:讀這本書時我還是個孩子。這麼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他讓我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4

在大山裏面,有一個心懷大志,一心向往城市與自由的年輕人高加林,還有一個樸實善良,腦子靈光但沒上過學而略顯低文化的年輕姑娘劉巧珍。他們倆身邊,有一羣性格各異的人,加林的母親和父親對他寵溺,而身邊的劉之本等人對他卻是冷眼無視。他有着頑強的精神卻被迫僅以耕地的方式去獲得地位、獲得在村裏的尊重、獲得一個正常人的稱號。高加林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給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與巧珍的相遇讓他享受到了愛情,讓他的心不在侷限於耕地的痛苦當中,而且在向現實乞求的轉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錯誤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懇求高加林,讓他在極其侷限的情況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開始得到了機會,是高明樓爲他走後門找到了報告員的職位,這讓他開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漸喜歡上了高中同學鄧亞萍,二人開始相愛,但始終是沉醉在由仰慕組合成的戀愛感覺,缺乏自由和善良。沒有這些的支撐,高加林的未來變得越來越迷茫,最後因人舉報,一下子回到農民,重新開始了他的闖進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實,不在嚮往虛假的自由。

說了那麼多,造成高加林這種命運的原因有很多,一種壓抑的社會環境下,一種自身精神也沒有的整潔的條件下,纔會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後的勝利。他追求了虛假,高加林沒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會目的,沒有真正的愛情觀。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是不會有這樣的結果的。自由,平等,和諧,富強,民主,文明,誠信,友善,法治……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追求,這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社會目的。一個農民,他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他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他能夠活得出色,像高加林這樣的文化人,更能獲得出色的生活。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

我們似乎從不在意,但生活中的處處體現。我們嚮往着衣食無憂的未來,嚮往一種自己做主的生活,這就是富強民主。喜歡與人交往,行爲文明,這就是文明和諧。在社會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護,這是公正法治。保護國家榮譽,堅守自己的崗位,這是愛國敬業。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諧,愛國和敬業,誠信友善。國家層面就是富強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處在一個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環境,我們則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應正視這種正能量,正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引導我們,爲我們的未來營造良好的環境。

我們處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我們將會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學習,去工作,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努力實現自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5

好不容易纔放下手中的《人生》,已經沒有再反覆看上兩三遍的必要。畢竟,再重來一次,高加林還是會選擇愛上巧珍,還是會選擇以走後門的方式快速走向城市,還是會選擇離開巧珍,離開土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高大上的知識分子的生活。人生的幾個重要抉擇,被深刻地記敘在《人生》裏。《人生》——無愧人生!

《人生》出自當代作家路遙之手。路遙用他獨具匠心的創作力,以改革開放初期的黃土高原農村生活爲背景,記敘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在愛情、事業上的沉浮歷程,以高加林在許多人生關鍵岔路口上的艱難選擇,折射出那個時代,在西方自由思想和中國傳統文明的衝擊下,那一代青年的兩難選擇。最重要的是路遙先生在《人生》中設計的一個個人生岔道路選擇,影響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要如何評價高加林這樣一個揹負了太多太多的角色。有人說他自私自利,有人說他忘恩負義……還是負面評價居多呢。但其實,高加林也還是一個上進有爲的年輕人。畢竟,被撤銷民辦教師後的他,還沒有消沉,還是一貫地追求着理想。只不過,追求理想的他,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選擇,實在是少了一份底線。他所想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離開土地!離開土地!所以,在有機會去城市的工作時候,他毅然地離開了土地,哪怕是通過走後門的方式,但他卻忘了當初被村長高玉德黑掉了教師資格的無限心酸。在有機會去更廣更遠的地方的時候,他又選擇了離開愛他懂他的巧珍,跟隨亞萍,追求一個連他也說不清道不明的城市現代生活。

追求理想,固然沒有錯,加林錯就錯在丟失了本心,忘掉了鄉民的至善、質樸的本性。如果一個人忘記了自己來自何方,那麼就算他能走得更長更遠,又有什麼用呢?直到最後,他仍然是孤獨的。就像德順爺爺所說,加林的根本就是紮在地裏的,離開了土地,他飄飄無所似。而失去本心的他最後還是無奈地回到了土地,之前所做的一切也像一個一個夢,逝去了。

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名利的社會,人們心中私慾無限膨脹,而那一份存留下的堅守卻微乎甚微。前不久,某某高官貪污被落網的消息頻頻傳出,我們嘆息。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國家,我們的選擇總是被這樣那樣的誘惑擺動着。在利益面前,我們內心最後的陣地顯得那麼脆弱、無助。我不知道選擇了這個或選擇那個會怎麼樣,但是我知道,堅守了內心那一道道防線,我們纔是真正自己,而不至於變成慾望的傀儡。

站在岔路口面前,遠望,似乎每一個出口後邊都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但我會帶着自己初心,堅持我的本性,爲我的選擇,義無反顧,追求自己應該擁有的人生。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6

人生這本書,三年前當我選擇考研這條路時在網上看過電子版,當時一直以爲還有後續情節,而今看完紙質版的,確定這個不是結局的結局是真的結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氣呵成,開始我會爲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離職深表同情;當他走到人生低谷時卻遇到了好姑娘劉巧珍,她給他愛情的滋潤,他是幸福的,雖然沒有穩定的事業,但卻擁有甜蜜的愛情;再後來因爲叔父的關係,各種輾轉託人走到了省報的前線,加上自己的才華橫溢,很快開始嶄露頭角,春風得意;這時候遇到學生時代的老相好黃亞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現實的障礙,大家閨秀黃亞萍曾經的擔心也釋然,於是兩人舊情重燃,各自拋棄現有的對象而走到了一起;他們是都市的時尚代表,倆人很快嚐盡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甜頭,準備進一步地發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此前升遷的各種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經那感情熾熱卻又常渴望離開的故土。一切就像夢一般發生在高加林身上,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是那麼地近,又是那麼地遠。

書中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劉巧珍,在農村被很多人追求,卻又偏偏愛上高加林,好不容易獲得他和旁人的認可享受甜蜜,不想愛郎卻要去縣城走馬上任,於是她陷入漫長的相思與等待中。不曾想,等來的卻是愛郎的無情拋棄。心灰意冷之後她開始表現出不正常的平靜,一狠心帶着對加林的恨與愛嫁給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馬店的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卻因愛一直在別人甚至家人面前袒護着他。無疑,她是善良的、是純真而又質樸的,是典型的農家閨秀,她沒有做錯什麼,但她的命運卻是值得我們同情的。

黃亞萍,典型的時尚都市女,擁有不錯的家庭背景,學生時代對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農村而選擇放棄,畢業後備受克南追崇,與之將就着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報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她眼前時,她平靜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風巨浪。他不再侷限在農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與“農村”結合這一心理界限後,她不顧一切開始了對加林狂熱的追求。而此時的加林處在事業的巔峯時期,春風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腳,二人都選擇拋棄了現有的對象走到了一起。擁有着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裏。不料,加林的事情“敗露”,迫於現實或是迫於自尊,倆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和對方接下去的關係,於是含淚分手。個人看來,黃亞萍是現實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願意付出代價去追求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但她也逃脫不了現實的束縛,她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性現實派的代表。

德順爺爺,典型的莊稼漢,勞動人民都是善良的。在衆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關係時,他力排衆議,力主贊同,趕架子車去城裏拉糞,故意撮合他們倆同去並讓他倆挨着坐後面,千方百計給他們創造獨處的空間,他是祝福他們的。之後加林拋棄巧珍,他應該是同情巧珍而斥責薄情郎高加林的;但當最後高加林因事敗露回到家鄉時,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個站在村口迎接這個備受打擊的年輕人,他安慰他,用他畢生的勞動智慧去撫慰這個受傷的年輕人,他被打動。從零星地這幾點看來,德順爺爺是勞動人民的典範,心地純樸又忠厚,關心下一代人的成長,向他致敬!

寫了很多,豁然發現,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如此?在強大的社會潮流面前,我們努力追尋着自己心中的那個夢想,只要有一絲機會向上攀登就絕不放棄,我們是渺小的,但這並不排除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然盲目地追求並不可取,但只要是正當的,合法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去爭取。

因爲,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7

有人說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後都會是一場幻滅;有人說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品嚐;而我想人生是一盤,每個人只能下一盤,但是誰都不能保證全盤運籌帷幄,步步爲贏,但是我們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我們要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滅,更不要被動地品嚐命運強加的各種滋味。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路,可能有花俏的,像滿地遍花的羊腸小道,像鋪滿鵝卵石的小橋,可能還有的設計讓水漫上去,等等。可這些終是旅遊式的消遣,就像我們偶然通宵達旦的與朋友狂歡,真正稱得上路的還是那些結結實實的水泥大道。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歲月,而有些事情卻要用整個歲月去懷念。也許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種記憶是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心上,每一次扯動就會疼痛,就會流血,就會進一步的加深它的傷痕。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爲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加!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8

改革時期的陝北高原,主人公高加林通過努力從土地來到城市成爲了一名記者,又因爲職位“走後門”被迫打回原形。在時代的浪潮下,個人的選擇和努力是如此微不足道,雖然命運不斷在希望與絕望中激盪,但高加林沒有錯過每一次向上的機會。

另一條平行線上,高加林來到城市後,與曾經相愛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逐漸沒有了共同語言,加之爲了更好的上升渠道,他選擇了高中同學、一名城市女孩黃亞萍。最終,當生活回到起點,高加林一無所有。原來命運面前,情感根本不值一提。

最後,路遙給時代建議:“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很慶幸,這一代的我們還有夢可做。

也給時代下的個體建議:“他爲了虛榮而拋棄了生活的"原則,落了今天的下場。他漸漸明白,如果他就這樣下去,即使躲過了生活的這一次懲罰,也躲不過下一次懲罰。——那時,他也許就徹底毀滅了。”多數捷徑都是歧途,因利驅動必定爲例所害。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9

《人生》是路瑤老先生所著,這本書是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爲背景,描寫了當時社會的殘酷,也表現出了老先生對處於那時有才而無法展現的人的一種痛惜之情。

《人生》一書是以主人公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再離開土地,最後回到土地的坎坷的人生經歷爲線索,以高加林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紛爲矛盾,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位現代青年。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敢於不斷地向命運發出挑戰,有着自信堅毅的品質,也同時具有勤勞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關心國際問題。他不像他父親一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人。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但往往理想與現實是相差極遠。正是這種反差,才構成了他的複雜的性格。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回到當了一名國小教師,他非常滿意這個符合他追求又可以一展所長的職位。可是好景不長,他被村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無奈之下,他只有回到土地,他感到非常失望無奈,整天有粗重的農活來麻痹自己,正在他感動哦啊絕望之時,善良、漂亮的農村劉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雖然劉巧珍沒有文化,但是她卻是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以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做法表達了她對高加林的愛。而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高加林在她的心中是完美的,而她只不過是高加林在無助時的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當機會再次降臨到高加林的身上時,他終於抓住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有同時讓他遇見了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與劉巧珍相比,黃亞萍是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她雖然活潑開朗,但有性格專橫,在給高加林熾烈的愛時,又有一種征服欲。她與高加林有太多的相同之處,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有相同的興趣愛好。當他們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陷入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他感受到時,他又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他又想起了巧珍的那張漂亮的臉龐和無私的愛,但經過無數次思考之後,他選擇了與他有吸納共同興趣愛好的黃亞萍,這意味着這種選擇在無形中會無情地傷害劉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劉巧珍表達自己的選擇時,劉巧珍含着淚水接受了。但他並沒有過多的埋怨高加林,反而叫他今後好好保重。當她轉身時,她的淚水再也無法止住,刷刷的流淌着。

可是死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的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的所有希望和抱負全都成了過眼雲煙,他難以承受這次打擊,更難以面對這塊生他養他的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地反省,在聽了德順爺爺的一番話之後,一下子撲到了這黃土地上。

主人公高加林因爲自己的慾望,拋棄了美麗而善良的劉巧珍,而選擇;了富裕的`生活和才女,到最後還是被殘酷的現實所打敗,最後一無所有。有時繁華和金錢只不過是過眼雲煙,金錢只不過是太過耀眼,總是讓人迷失了本性,無法找到正確的道路。所以完美要從中吸取經驗,要“居安思危”,不要被名利衝昏頭腦而迷失本性,完美應明確自己的目標,積極進取。爭取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10

寒假過後看的第一本書就是路遙的《人生》,一起借的還有村上村樹的《挪威的森林》,先後翻了一下,便被《人生》深深吸引了。作者路遙短暫的人生卻寫下了不朽的鉅著,讓我們瞭解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的人、事、物……在看他的《平凡的世界》時,我就被他細膩貼切的描寫震撼了。

《人生》寫的是一名青年高加林人生中的一段經歷,命運的小船時而順風順水,時而遭遇風雨洗禮。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回到農村,做了三年老師後因村支書的兒子畢業而中斷教師生涯。痛定思痛後決心以勞動來養活自己,這時候也得到了雖沒有文化但心善真誠而且容貌出衆的巧英姑娘的一片深情。如果生活就這樣過下去也是一件美事,偏偏又因爲加林叔叔的轉業,成爲當地勞動局局長,於是,命運的小船駛入了由人爲的幸運造就的寬闊美麗的河流中。人最可怕的當道了另一處高地的時候往往會忘本,就像我們吃到一樣從沒有吃過的東西后,想着要吃到更多的沒有吃過的東西一樣,慾望在膨脹,人心在向更高處看齊。加林也不例外,成爲記者後,他對待工作非常認真,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一段時間後和老同學播音員黃亞萍開始了羅曼蒂克的愛情,把一心愛自己的巧英拋棄在半路上……

也只有當一切經歷過之後,回想起來才能夠部分明白生活的真諦,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沉浮,唯有善良、才學是永遠屬於自己的財富。有金子般心的巧英聽到加林被退了職,依然尋思着爲回到農村後的加林找代課老師的工作。小說沒有再寫下去,留給讀者更多的感嘆與遐想。如果加林到城裏以後,能夠保持初心,與巧英結合的話,也許就不會出現被舉報而丟職的事。作爲讀者對加林沒有走好這一步,沒有把握好真正愛他的姑娘兒感到惋惜,心性可以高一點,但是做人的良知纔是根本,德不配位就會使人跌倒。人生沒有如果,在經歷了一些風浪後,我們仍舊要有勇氣去面對紛繁的生活,歲月積澱下了怒和哀,必定也會給頓悟的人以喜和樂。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11

如果覺得生活淡出鳥味來,不妨讀讀書,讀書就是和作者交流的過程。要知道你挑選的這些作者在你生活裏或者身邊方圓百十里都沒有的人。

遺憾的是,生活裏絕大多數時候,大家寧願花100元和狐朋狗友吃頓火鍋,也不願花30元買本書,和作者聊上一晚上或者好幾天,獲益匪淺的過程大多數人都是拒絕的。寧願做一個大多數,擺拍咔嚓一下,曬個朋友圈的愉悅程度遠遠大於讀書。

路遙的《人生》這本書一直沒看,竊以爲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路遙其他書就不必看了,沒想到看完之後對自己的狹隘觀點感到慚愧。這本中篇小說,還是會引起很大的思考。

我在20xx年元旦當天讀完的,很多人就是一句:高加林是個渣男。是的,短平快的評論,做個鍵盤俠總是偉大正直的。

我想的是,假若你有了進入中央部委的機會,談了個愛人在農村,你怎麼取捨的呢?理性的人可能說不違法,也沒結婚,分手唄,我們還是現實一點吧。置身其中的時候百般託詞,置身事外的萬般指責,這就是我們的狹隘視野。這個問題也不太貼切,因爲時代背景不同了。

換做我是高加林,我也不知道作何選擇。我會畏懼一眼望不到邊的農田,也會擔心自己被同齡人遠遠的甩在不爲人知的角落,更多的是從此遠離那豐富多彩的世界,面對單調枯燥的人生不發一語,生和死都變的沉默。正如《東風破》裏寫的那樣: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近幾天看到最爲狠毒的一句話:站在命運的轉折點,還以爲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這句話對於處於備考狀態的各位,最爲恰當不過。

你覺得今天的時間和一月之前的時間別無二致,正是這毫無差別的每一天的普通,讓你在命運轉折點大勢已成的時候又開始喟嘆運氣不好。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12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

《人生》是路遙的一本優秀中篇小說,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爲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戶曉,成爲當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爲《人生》已經是路遙的巔峯之作了,但沒想到路遙再接再厲,創造出了更有廣泛影響力的《平凡的世界》。這固然與路遙深厚的文學素養、寫作功底分不開,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中下層人民艱苦生活的深切體察和嘔心瀝血的寫作有關。

《人生》是路遙對轉折時期中錯綜複雜的生活矛盾的深刻把握,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輕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了農村像父輩一樣當起了農民,在這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加林內心由彷徨轉爲寧靜,這一切因爲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加林。在城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精神生活上的差距。加林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爲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作者尤其擅長挖掘主人公內在的精神力量,使他的性格發出閃光。加林是一個勇敢、上進、不服輸的青年,加林有着衝出農村到城市、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抱負的熱望,但因人告發走後門,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他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着什麼。“他雖然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爲了不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加林的奮鬥經歷在當代中國社會具有典型意義。

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這些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是加林辜負了巧珍嗎?或許引領我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加林的始亂終棄,而是其中的矛盾與掙扎。小說中加林到城裏運糞與人打鬥的場景、加林回鄉後巧珍姐姐想奚落加林爲巧珍出氣,但巧珍苦苦哀求而作罷的場景、回鄉後在村口德順爺爺教育加林的那番話……書中的一切一切都能觸發我們更多的思考。加林以後怎麼樣了呢?在這片土地上還有着千千萬萬像加林一樣奮鬥的人們,也許他們能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