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周國平的語錄摘錄85句

我們爲什麼會渴望愛?我們心中爲什麼會有愛?我的回答是:因爲我們都是孤兒。下面是小編搜索整理的周國平的語錄85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摘錄85句

1、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時間進食,大部分時間在消化,獨處就是我消化世界。

2、輿論很清楚它的敵人是思想,但它從來不正面與思想交鋒。

3、情當然有真假之別。但是,真情也可能變化。懂得感情的人珍惜以往一切愛的經歷。

4、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

5、當我做着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別人的褒貶是不重要的。對於我來說,不存在正業副業之分,凡是出自內心需要而做的事情都是我的正業。

6、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7、心中有完美,同時又把不完美作爲人的命運承受下來,這就是哲人。

8、在真實的愛中必定包含痛苦。脆弱往往是由太依賴別人造成的。

9、這個命題除了表明我們應該向孩子學習之外,還可做另一種解釋: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的童年狀況也是他的成年狀況的父親,因此,早期的精神發育在人生中具有關鍵作用。

10、人是情感動物,也是理智動物,二者不可缺一。

11、人心中應該有一些有分量的東西,使人沉重的往事是不會流失的。

12、雖然沒有根據,但我確信每個人的壽命是一個定數,太不當心也許會把它縮短,太當心卻不能把它延長。

13、死亡不是一個思考的對象。當我們自以爲在思考死亡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所做的事情不是思考,而是別的,例如期望、相信、假設、想像、類比等等。

14、在人類的基本價值中,有一項久已被遺忘,它就是高貴。

15、成功是一個社會概念,一個直接面對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會太看重它的。

16、當然,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

17、凡是頂着友誼名義的利益之交,最後沒有不破裂的,到頭來還互相指責對方不夠朋友,爲友誼的脆弱大表義憤。其實,關友誼什麼事呢,所謂友誼一開始就是假的,不過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罷了。今天的人們給了它一個恰當的名稱,叫感情投資,這就比較誠實了,我希望人們更誠實一步,在投資時把自己的利潤指標也通知被投資方。

18、人與人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爲什麼會仇恨?因爲利益的爭奪,觀念的差異,隔膜,誤會,等等。一句話,因爲狹隘。一切恨都溯源於人的侷限,都證明了人的侷限。愛在哪裏?就在超越了人的侷限的地方。

19、愛情不是人生中一個凝固的點,而是一條流動的河。這條河中也許有壯觀的激流,但也必然會有平緩的流程,也許有明顯的主航道,但也可能會有支流和暗流。除此之外,天上的雲彩和兩岸的景物會在河面上映出倒影,晚來的風雨會在河面上吹起漣漪,打起浪花。讓我們承認,所有這一切都是這條河的組成部分,共同造就了我們生命中的美麗的愛情風景。

20、人們舉着條件去找愛,但愛並不存在於各種條件的哪怕最完美的組合之中。愛不是對象,愛是關係,是你在對象身上付出的時間和心血。你培育的園林沒有皇家花園美,但你愛的是你的園林而不是皇家花園。你相濡以沫的女人沒有女明星美,但你愛的是你的女人而不是女明星。也許你願意用你的園林換皇家花園,用你的女人換女明星,但那時候支配你的不是愛,而是慾望。

21、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裏而已。

22、與大人相比,孩子誠然缺乏閱歷。然而,他們誠實、坦蕩、率性,這些正是最寶貴的心靈品質,因此能夠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憑真興趣。

23、從國小到大學,是人的生長的最重要時期。生長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而對於學生來說,教師實際上構成了最重要的環境。許多人,包括許多偉人,在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腦中往往會凸現一個老師的形象。一個優秀的教師會影響許多人的人生道路,所以才使人終身不忘。

24、所以,花開時節,最重要的是提供和吸取充足的精神營養。

25、現代媒體是靠製造無用信息維持生存的。它需要吸引公衆的眼球,保持公衆的消費,爲此必須不斷製造熱鬧的話題。它的確製造出了熱鬧,但熱鬧之下往往空無一物。這種情況甚至不以其從業者的意志爲轉移,一旦身在這臺巨大的機器中,就不得不跟着它運轉。與媒體的朋友聊天,他們對尋找話題的壓力有多少苦衷和牢騷啊。

26、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談到:和崇高的靈魂周旋,奸人總是好脫身的,因爲前者很容易受騙,一旦發覺,也僅限於表示高貴的鄙夷,而並不訴諸懲罰。

27、如果根本的正義感受到觸犯,他戰鬥起來必是義無反顧的。

28、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而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

29、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

30、必須說假話的場合是極其稀少的。

31、外在遭遇受制於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成爲人生的主要目標。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一切外在遭際的態度。內在生活充實的人彷彿有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對變故和挫折持適當態度,心境不受塵世禍福沉浮的擾亂。

32、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佔據了你的全部心思。一個人一心爭利益,或者一心創事業的時候,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的勸告是,最後無論你是否如願以償,都要及時從中跳出來,如實地看清它在整個世界中的真實位置,亦即它在無限時空中的微不足道。這樣,你得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得到也不會痛不欲生。

33、對於自己的經歷應該採取這樣的態度:一是儘可能地誠實,正視自己的任何經歷,尤其是不愉快的經歷,把經歷當作人生的寶貴財富;二是儘可能地超脫,從自己的經歷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看它們,把經歷當作認識人性的標本。

34、人在年輕時會給自己規定許多目標,安排許多任務,入世是基本的傾向。中年以後,就應該多少有一點出世的心態了。所謂出世,並非純然消極,而是與世間的事務和功利拉開一個距離,活得灑脫一些。

35、事情對人的影響是與距離成反比的,離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們的心情。因此,減輕和擺脫其影響的辦法就是尋找一個立足點,那個立足點可以使我們拉開與事情之間的距離。如果那個立足點仍在人世間,與事情拉開了一個有限的距離,我們便會獲得一種明智的態度。如果那個立足點被安置在人世之外,與事情隔開了一個無限的距離,我們便會獲得一種超脫的態度。

36、假如海洋上那一個個旋生旋滅的泡沫有了意識,它們一定會用幻想的彩虹映照自己,給自己塗上絢麗的顏色,它們一定會把自己的迸裂想象成一種悲壯的犧牲,覺得自己是悲劇中的英雄。我讚美這些美麗而崇高的泡沫。

37、人都是崇高一瞬間,平庸一輩子。

38、有邂逅纔有人生魅力。有時候,不必更多,不知來自何方的脈脈含情的一瞥,就足以驅散歲月的陰雲,重新喚起我們對幸福的信心。

39、少年人前面的光陰和老年人背後的光陰長度大致相等。但是,少年人往往覺得前面有無限的光陰,老年人卻覺得背後的光陰十分有限。

40、可是,仔細想想,變故有大小,誰能完全躲避得了?壽命有長短,幾人可稱壽終正寢?

41、人生的每一個瞬間都是獨特的重複。

42、我不相信一切所謂人生導師。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誰敢說自己已經貫通一切歧路和絕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尋找了?

43、我之所以寧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爲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係了。

44、現在,我們與土地的接觸愈來愈少了。磚、水泥、鋼鐵、塑料和各種新型建築材料把我們包圍了起來。我們把自己關在宿舍或辦公室的四壁之內。走在街上,我們同樣被房屋、商店、建築物和水泥路面包圍着。我們總是活得那樣匆忙,顧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恆和無限。我們已經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賞土地的.悲壯和美麗。

45、人,棲居在天空下,仰望蒼穹,因驚奇而探究宇宙之奧祕,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偉大,於是有科學和信仰,此人所以爲萬物之靈。如果高樓蔽天,俗務纏身,人不再仰望蒼穹,這樣的人無論多麼有錢,算是什麼萬物之靈呢?

46、在人的生活中,有一些東西是可有可無的,有了也許增色,沒有也無損本質,有一些東西則是不可缺的,缺了就不復是生活。什麼東西不可缺,誰說都不算數,生養人類的大自然是唯一的權威。自然規定了生命離不開陽光和土地,規定了人類必須耕耘和繁衍。最基本的生活內容原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們構成了人類生活的永恆核心。

47、意識形態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於頭腦,後者屬於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並不取決於意識形態的認同,而是取決於人生智慧的相通。

48、生命連同它的快樂和痛苦都是虛幻的——這個觀念對於快樂是一個打擊,對於痛苦未嘗不是一個安慰。用終極的虛無淡化日常的苦難,用徹底的悲觀淨化塵世的哀傷,這也許是悲觀主義的智慧吧。

49、心中不是亂,就是空。不亂不空,寧靜又充實,謂之澄明。

50、人都是平庸一輩子,崇高一瞬間。

51、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爲命,結伴而行。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52、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解除?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我心中想"這麼一想,痛苦就也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53、人應該在自己身上擁有快樂的源泉,它本來就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開掘和充實它。這就是你的心靈。

54、離開了暮雨朝雲,巫山縱然萬古長存,也只是一堆死石頭罷了。

55、在人生追求上,中國人心中往往沒有自我,只有他人,大家爭奪什麼,我也就要什麼。於是名利場上熙熙攘攘,一片繁忙之景。在公共道德上,中國人眼中往往沒有他人,只有自己,我做什麼,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於是公共場所吵吵嚷嚷,一片喧譁之聲。這是中國人顛倒的個人主義。

56、我不喜歡一切等。無論所等的是好事,壞事,好壞未卜之事,不好不壞之事,等總是無可奈何的。等的時候,一顆心懸着,這滋味不好受。

57、學會烹調,能燒幾樣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藝本身,而是從中體會日常生活的情趣。

58、假如某人暗中對你做了壞事,你最好佯裝不知。否則,只會增加他對你的敵意。他因爲推測到你會恨他而愈恨你了。

59、在現實中,愛往往扮演受難者的角色,因爲受難而備受讚美。

60、由此可見,無聊生於目的與過程的分離,乃是一種對過程疏遠和隔膜的心境。

61、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裏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62、天才的可靠標誌不是成功,而是成功之後的厭倦。

63、在精神領域的追求中,不必說世俗的成功,社會和歷史所承認的成功,即便是精神追求本身的成功,也不是主要的目標。在這裏,目標即寓於過程之中,對精神價值的追求本身成了生存方式,這種追求愈執著,就愈是超越於所謂成敗。一個默默無聞的賢哲也許更是賢哲,一個身敗名裂的聖徒也許更是聖徒。

64、我的所謂"成功"(被社會承認,所謂名聲)給我帶來的最大便利是可以相對超脫於我所隸屬的小環境及其凡人瑣事,無須再爲許多合理的然而瑣屑的權利去進行渺小的鬥爭。那些東西,人們因爲你的"成功"而願意或不願意地給你了,不給也無所謂了。

65、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於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於言辭。大悲者會以笑虐弄命運,以歡容掩飾哀傷。丑角也許比英雄更知人生的心酸。

66、誰的經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內心經歷的不同纔在人與人之間鋪設了巨大的鴻溝。

67、謊言重複十遍未必成爲真理,真理重複十遍就肯定成爲廢話。

68、心靈相通,在實際生活中又保持距離,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

69、給人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70、人是否相愛,一個可靠尺度是看他們是否互相玩味和欣賞。兩個相愛者之間必定是常常互相玩味的,而且是不由自主地要玩,越玩越覺得有味。如果有一天覺得索然無味,毫無玩興,愛就蕩然無存了。

71、與良心的衝突只存在於一顆善良的心中。在一顆卑劣的心中,既沒有愛情,也沒有良心,只有利害的計算。但是,什麼是良心呢?在多數情況下,它僅是對弱者即那失戀的一方的同情罷了。最高的良心是對靈魂行爲的責任心,它與真實的愛情是統一的。

72、大智慧者必謙恭,大善者必寬容,大自滿者往往謙虛溫和。有宏大造詣感的人,必定也有容納萬物,寬待衆生的襟懷。

73、獨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做好,適應自己的本性。二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如人意,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顛撲不破的家園。

74、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75、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76、儘管人的智慧有其侷限,愛智慧卻並不因此就屬於徒勞。智慧的果實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論上我知道我一無所知。

77、只有你願意爲之而死的東西,你才能夠藉之而生。

78、大哲學家也能殊途同歸,最後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守護人性,提升人類的精神水準。我不認爲唯物和唯心的劃分上有什麼意義,我們把一個哲學家歸類到唯物還是唯心,這常常是牽強附會的,是貼上一個標籤。凡是大哲學家,各有各精彩,你要學會欣賞他的精彩之處。

79、凡是有良好的哲學悟性的人,必定有過對死亡的隱祕體驗和痛苦覺悟。

80、有錢的窮人不是富人;有權的庸人不是偉人;有學識的笨人不是聰明人;有聲譽的壞人不是好人。

81、你整天泡在網上做一個網蟲,老是去和陌生人聊天,我真的覺得意義不大、不能用聊天來取代自己的獨處和思考。

82、一切外在的信仰只是橋樑和誘餌,其價值就在於把人引向內心,過一種內在的精神生活。神並非居住在宇宙間的某個地方,對於我們來說,它的唯一可能的存在方式是我們在內心中感悟到它。

83、獨處實際上是要和自己的靈魂談話。

84、守財奴的快樂並非來自財產的使用價值,而是來自所有權。所有權帶來的心理滿足遠遠超過所有物本身提供的生理滿足。一件一心盼望獲得的東西,未必要真到手,哪怕它被放到月球上,只要宣佈它屬於我了,就會產生一種愚蠢的快樂。

85、我們不是英雄。做英雄是輕鬆的,因爲他有淨化和昇華,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爲他要演戲。我們只是忍受着人間尋常苦難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