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的讀後感1000字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碗粥一碗飯,都要想到來得不容易;半根絲半根線,都要常常想到得來的艱辛。

朱子治家格言的讀後感1000字

“自奉必須儉約”,自己的飲食用度要節儉、節約。“宴客切務留連。”我覺得這句話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自己宴客的時候,不宜太奢侈浪費,關鍵是誠心誠意,有禮有節。二是自己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也不要有奢求之心,吃飽就好了,也不要逗留太長時間,讓主人爲難,給別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煩。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飲食節約、節儉,不奢侈浪費,自己菜園裏的瓜果蔬菜勝過奇珍異食。

“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不要因爲貪口腹之慾而肆意殺害牲畜及家禽。

以上四句,都是朱柏廬在《朱子治家格言》裏反覆談到,要從吃喝用度上來節儉、節約的問題,說明從飲食上來節儉非常重要和必要。

也許有的人會說,以前是因爲物質貧乏吧,才需要提倡節儉,現代社會,物質那麼豐富,再來談節儉會不會過時了。其實,古今中外,無論貧富,少長老幼,都需要培養而具備節儉的美德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家庭的持家之本。歷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聖先賢幾乎在每一本經典裏都會無一例外地談到勤儉節約問題。

《論語》裏,談儉約的經句俯拾即是。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孔子說:“讀書人立志追求人生理想,以簡陋的衣服與粗糙的食物爲可恥,那就不值得與他談論什麼道理了。”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破舊的巷子裏。別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貧的生活,他卻不改變自己原有的快樂。回的德行真好啊!”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彎起手臂做枕頭,快樂就在其中了啊!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就好像浮雲一樣。”在整部《論語》裏,從孔子到其弟子,都在提倡“君子謀道不謀食”的思想,爲了追求“道”,雖吃的是粗茶淡飯,亦是快樂的。

《道德經》裏,老子也說:“五味令人口爽”,“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太多的美味吃多了,會令人味覺減弱,反而品嚐不出食物原汁源味自然的美味,所以聖人們以能吃飽爲原則,而不追求五花八門、奇珍異食。

《曾國藩家訓》中,曾國藩也有一條十六字治家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面對奢華的飲食,他說:“一食千金,吾不忍食,目不忍睹”。

喜歡孫中山先生的題詞——“飲和食德”,其出處:“飲和”語出《莊子·則陽》:“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食德”語出《周易·訟》:“六三,食舊德”。吃喝後感覺自在、享受和樂,飲要和諧,食應道德,享受先人的德澤。也就是要吃自然天成的食物,返樸歸真、順其自然。

如今提倡的“光盤行動”,從各級政府到普通民衆,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吃光盤中的食物,不浪費糧食,就是在傳承和弘揚我們的古德,令人欣喜。

現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學校、個人在餐前,都要誦唸“飯食之德”和“感恩詞”:

飯食之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自奉必須簡約,宴客請勿流連。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即出自《朱子治家格言》,蘿蔔青菜保平安人生。“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出自《弟子規》。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飢人。

“飯食之德”的誦唸,可以提起自己的恭敬心,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浪費飲食,以培養自己的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