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勵志文章精選4篇

  篇一:大學聯考勵志文章:捨我其誰踏實奮進

首先,要有“捨我其誰”的信心和把握自我命運的豪邁。一個人要做事,特別是做大事都必須有堅定的自信心。作家說:“自信是一種激勵自已奮發進取的心理素質,是一種鬥志昂揚地迎接生活挑戰的樂觀情緒,是一種戰勝自已告別自卑的靈丹妙藥”。

大學聯考勵志文章精選4篇

的人分三種,一是一路領先,志在必得的,這樣的同學身上有一股霸氣(自信的霸氣);二是快馬加鞭,更上層樓的,這樣的同學身上有一種志氣(自信的志氣);三是力挽狂瀾,異軍突起的,這樣的同學身上有一身的骨氣(自信的骨氣)。

面對失敗,也有三種人,第一種是逃避失敗,不敢面對,一直生活在失敗的陰影裏,這種人成爲被失敗一次性打垮的人;第二種是不屑於失敗,無所謂,仍我行我素,這樣的人麻木不仁,必將重複失敗;第三種人是勇於直面失敗,在失敗的陣痛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爬起來,並採取積極的行動,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戰,因爲他明白,生命遭受痛苦的時刻也是面臨最大轉機的時刻。

面對大學聯考這人生的重要選擇、這嚴峻的挑戰,每個同學都要克服畏難、自卑、消極的思想觀念。都要牢固樹立“只要努力,我能成功,我必成功”的堅定信心。都要有“別人行,我更行”的豪邁志氣。有了這種信心與志氣纔會在剩下的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段,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堅實的前進步伐。

第二、要有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兩軍相遇強者勝。大學聯考仍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十分慘烈。只有基礎紮實,知識全面,能力過硬的強者才能捷足先登,搶佔橋頭堡。而要成爲這樣的強者,就必須始終保持“愛拼纔會贏”的精神狀態,就要有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毅力,才能不斷地夯實各科基礎,填補各個知識缺漏,增強各種能力,提高綜合實力和本領。在剩下的80多天裏,學習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知識的容量密度將進一步增大,練習考試將更加頻繁,因此同學們要有頑強的意志毅力來應對這段時間的磨鍊和壓力。要有“爲了金榜題名,爲了人生的長遠發展,在這短短80天中脫他一層皮,掉他幾斤肉又何妨”的思想觀念。在這關鍵的一百天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管遭受什麼挫折,不管那次考試成績優還是劣,我們都要以積極的態度正確對待,要從困難中獲得動力,從挫折中取得經驗,從考試失誤中找準努力方向。大學聯考未了、奮鬥不止,永不放棄、永不言敗。人生就像競技體育呈現給我們的一樣,奇蹟總在最後時刻出現!

第三,要有把握自我命運的骨氣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面對大學聯考,家長反覆叮嚀,老師循循教導,學校一再激勵、提醒。但是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只能起輔助、促進作用。真正要提高應戰大學聯考的實力,全在每個同學自己。在於同學們的認識真正到位,精力真正集中,身心真正投入,學習真正自覺。我們要牢記國際歌中“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的歌詞以及諸如“天上掉不下餡餅,收穫全靠自己”等名言,自立自強。一是要堅持依靠自己,勤學、善思、多問,認真查漏補缺,夯實基礎。二是堅持嚴格自律,努力戰勝自己的惰性及其它各種不良習性,排除影響學習、分散精力的各種雜念和干擾,全身心投入。三是堅持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標準從嚴要求自己,不自滿、不安於現狀,執着追求,勇攀高峯,努力超越自已,去奪取大學聯考的最佳成績,成就自我。

第四,要堅持“堡壘一個個攻克,險灘一條條趟過”的務實作風。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大意失卻荊州,馬虎往往丟三落四,浮躁只能觸及皮毛不及肌膚。在這備考的衝刺階段,也許我們還有好多知識要學習,好多缺漏需要彌補,好多方法還待掌握,好多能力有待提高。面對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現狀,我們決不可急躁、馬虎、大意、隨便。而應根據大學聯考要求,大學聯考試題特點,腳踏實地認真細緻地去攻克一個個知識堡壘,趟過一條條能力險灘。

大學聯考試題的特點之一,是知識覆蓋面廣,因此我們要全面複習,系統掌握知識,不能掛一漏萬。

大學聯考試題的特點之二,就是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拿到中低檔的分數,就能考上名牌學校,千萬不可鑽牛角尖,把時間精力用在偏題怪題上。

大學聯考試題的特點之三,是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難度不大,只是比較新穎而已,關健要能把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吃透,要能明確知識的內涵外延及其使用方法,使用範圍。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思考鑽研,透徹理解,不能滿足死記硬背,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看到很多同學花費很多的時間在大量盲目的做題,當然着裏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這裏我想問一句:做題的目的是什麼?是否爲了解題而解題?我認爲做題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消化知識點,只有在把握住知識點的本質之後,才能真正的做到成竹在胸笑傲考場。很多的同學題沒有少作,可是該不會還是不會,只要題目一變個形式就沒有多少思路。更有甚者,只是將題目的結果和過程背了下來,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樣的做法,只是追求表面,而沒有抓住本質,在這裏我要奉勸一句:你在大學聯考卷子上很難能找到與你以前做過一摸勵志名言()名人名言一樣的題,如果不能把握本質可能你就會非常的危險。

第五,要講究“一日勝十天”的科學高效學習方法。臨大學聯考只剩下80天,時間可謂短暫,但是在追求執着,目標明確,精力高度集中,身心完全投入的情況下,如果又能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那麼這90天的收穫和提高可能超過高中三年的總和,這是被多少學子實踐證明了的事實。

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講究方法,提高效率,以下幾點你一定要注意:

一是要科學合理安排時間。要在緊跟教學進度的同時,根據個人實際,將自由支配的時間主要用在薄弱學科,薄弱知識點、考點的攻克上。

二是徹底消化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在這裏希望更多的同學能夠減少盲目做題的時間,而是更好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將課本的知識消化成爲自己的知識,將一個一個的考點,構建成自己的知識網絡。很多同學在考試的時候,頭腦中知識點非常凌亂,一看到考題不知道到底在考什麼。即使最終能夠將題目做出來,也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要知道考場就是戰場,考場的每一份鍾都是我們最爲寶貴的,是不能浪費的。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迅速的做出題,迅速的做出難題,才能夠真正的馳騁在考場。

三是要重視練後、考後的分析反思。認真使用好錯題集,力爭每次考試過後都能掌握試卷的精髓。

四是要做到問題不過夜,當天問題當天解決。

五是要張馳有度,勞逸結合,使自已每天保持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一位母親這樣諄諄告誡她即將參加大學聯考的兒子:“學會有效利用時間,是媽對你一生的要求,不僅限於備考期間。所謂有效利用時間,是指把時間多用於正事,少用於閒事,正事即學習,以後還包括工作和正當的社會活動。所指正事還包括睡眠和鍛鍊,想你也知道睡眠和鍛鍊的重要性,希望你把它作爲一生的關注。我是極不贊成以各種理由詭辯無法保證睡眠與鍛鍊的。只要主觀有願望,每天半外多小時的體育鍛煉是一定可以保證的。每天少貪戀各樣娛樂一點,譬如電視,譬如電腦,也能擠出更多的睡眠時間。睡眠和鍛鍊的堅持,能使體魄強壯、精力充沛,學習、做事就能事半功倍,效率的提高無疑是額外的獲得,人能多掙時間,豈不快哉?!”

六是要努力防止因非智力因素失分,努力養成解題規範,書寫工整,卷面整潔的習慣。向卷面規範要20分!

七是遵師命,不唯師命。

遵師命,一是要按老師的安排去複習,各科老師於大學聯考複習都頗具經驗,即使是首次任課,也可在同頭備課和教研時獲取正確複習的第一手材料;二是要認真聽好每一節複習課,特別要關注老師對問題的分析過程,而不僅僅記住一些標準答案,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三是要勇於提問,發現問題及時提問,才能獲取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不願意向老師提問是你必須克服的弱點,許多問題,老師一句回答即可開竅,何必非要自己尋解決之路?時間不等人啊!

不唯師命,是指老師的複習安排是面對全體同學的,畢竟每個人對知識的掌握存有差異,故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複習計劃,即顧及全面,又要有所側重。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氣餒。另外一些時間要用於對概念的理解,以彌補過去只顧做題,忽視概念的漏洞,也藉此複習之機糾正只重做題輕學概念的不良學習習慣,或可終生受益。

第六,要有“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平穩心態。面對大學聯考這關係人生前途和命運的重要拼搏,有些同學情緒亢奮,心態緊張,食不甘味,睡不香甜,上課精神難於集中,自習不知該複習那科,考試怯場,無法充分發揮。這種狀況不改變,勢必影響複習效率,影響自已實力和能力的充分展示,面對大學聯考我們思想上要重

視,要有激情,要有緊迫感和競爭意識,但在心理上卻要沉着冷靜,以一顆平常心正確對待。只要我努力了,拼搏了,不管結果如何,我就對得起父母親友,對得起學校老師,對得起自已的人生,我無怨無悔了。要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大無畏精神,要保持樂觀的情懷,多一點微笑,多想一些成功的、有趣的、愉快的事。每天晚上睡覺前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情況,找準自已在這一天中有什麼收穫,有什麼得益,有什麼提高。不管收穫,得益大小,你都要滿足地說,我沒虛度這一天,然後便可心安理得地讓自已入眠。從現在開始不管大考,小考都要有意識地訓練、提高自已的應試心理素質,使自已在大學聯考場上能以良好的心態,充分發揮出自已基礎和能力的實際。

“江水無情日夜流,幾多百日轉瞬逝,莫待老時徒傷悲,恨白了少年頭”!同學們,大學聯考是一場特殊的成人儀式,經歷這場考試,同學們不僅在年齡上步入成人的行列,而且整個身心也將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大學聯考是對人生的激勵,對待大學聯考的態度正是你對待人生態度的反映,經歷大學聯考卻沒有爲之全力拼搏過的人生是缺憾的。

  篇二:大學聯考勵志文章——習慣了高三的生活

2010年,清華北大在河北省招走了100多個學生,有一所城市佔了將近90個,這個城市的一所中學佔了78個,2012更是增加到了96個(清華63人,北大33人)!而在有一所中學蟬聯了11連冠,有一所中學在5年內有4個狀元,有一所中學在5年內有301個清華北大,有一所中學5年內有11箇中科大少年班,還有香港的高校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本一率僅僅8.5%的河北省,她卻創造了84%的奇蹟。不錯,這個城市叫衡水市,這個中學叫衡水中學。更可怕的是,在衡水,從來不只是僅有衡水中學,還有衡水2中,武邑中學,冀州中學,棗強中學,鄭口中學等等等等。

在經濟如此落後的地方把教育做的如此極致,需要的是什麼?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每天5:30起牀,要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裏完成起牀穿衣洗漱收拾牀鋪打掃衛生,被子疊成豆腐塊,鋪面不得有絲毫的褶皺;每天要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完成教室----食堂-----教室的路程;每天誰第一個到達教室誰最後離開教室老師點出的問題都會有十分詳細的記錄。

誠然,我們承受的壓力是難以形容的——每天作業塗卡讀成績;每天老師拿着成績單畫人名;每週周測總成績排名;每次月考總成績排名,單科成績排名,進步退步幅度排名??我們不是堅強,我們是不得不堅強,每次的成績,總會有不盡如人意,吶喊,彷徨,淚水,委屈,多種情感交織的感覺向來不是好受的。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爲此付出了多少?有誰知道白天沒有時間,沒有地點發泄,晚上躲在被窩裏的我們蒙着頭默默的啜泣?有誰知道我們在付出了很多努力後,不進反退的挫敗感是多麼刺痛我們的心?有誰知道我們付出了那麼多努力,依舊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有誰知道,嚴格的時間管理,我們一點點的小舉動都會讓我們爲此付出代價?有誰知道,我們爲了我們的夢想,我們所失去的,我們所承受的?

其實,我們是習慣了??

習慣了早上在天黑黑的時候顧不得洗臉刷牙迅速衝出宿舍。

習慣了一路狂跑到跑操地點到位只用5分鐘的神速。

習慣了跑操的整齊劃一,彷彿嘹亮的口號依然會在耳邊響起。

習慣了每次進教室前掃一下自己貼在教室外面的目標、讓心中充有更多的自信。 習慣了早讀聲音太小被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呵斥提醒。

習慣了早讀下課最後幾個走進餐廳。

習慣了買飯等候時不忘用功, 吃飯時的狼吞虎嚥(現今進入大學真是明白那時速度是多快,在這裏至今沒發現誰比得上我得吃飯速度)

習慣了每天看着倒計時在上自習時,看着表分秒必爭的狀態。

習慣了不再屬於高三人的課間,不再是聊天天地,做的只是弄懂自己不會的東西。 習慣了課間追着老師問題的畫面。

習慣了利用課間時間到水房洗頭髮,無論嚴寒酷暑。

習慣了中午離午休鈴聲8分鐘衝出教室,奔向餐廳的奔跑。狼吞虎嚥後再次狂奔到宿舍,時間是那麼的正好,每次到宿舍都是敲好打鈴。不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想想自己像是一隻急於求生的狼,而我們那時渴望的是知識,是高分。

習慣了晚飯時不餓不去餐廳的壞毛病。

習慣了總想着把第二天的課表抄到黑板,方便我的戰友們準備他們明天的任務。 習慣了晚自習十點放學沒有離開、卻被樓管向外攆的情景。

習慣了晚上自己一人躲在被窩想想一天的收穫,默默的叨唸着大學聯考目標、無數次掉下的淚水一次一次浸溼無辜的被角。那時的生活確實令人酸楚,有時是對自己大學聯考的迷茫,也許被成績的一再打擊,不知從哪裏再次找到前進的力量。

習慣了那種害怕考試,卻時刻期待,用心準備着每一次的到來。

習慣了每天作業都有的成績單。

習慣了表面上對成績單漠不關心,但還是把成績單看了一遍又一遍,與自己心中的目標對照着。

習慣了每週都有的周測成績排名,無數次的不理想卻總也打不垮自信的我們,不管進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卻從來沒有停止流過。

習慣了每次考完試,制定自己的對手與目標。掀起新一輪的拼搏與戰鬥。

習慣了幾次月考後的家長會、換學號。

習慣了三週放一次假卻總共在家待不到12小時,晚上黑着天回到溫暖的家,早上天不太亮就得準備好沒晾乾的衣服再次啓程,回到追尋夢想的地方。

我們真的習慣了??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被“制度化”了,我只知道這個地方已經烙入了我的靈魂,不管他是類似於林沖臉頰上永遠洗不掉的“配軍”金印,還是貴族世家引以爲傲的家族徽章,我只知道再沒哪個地方會讓我有這麼多的愛與恨、牢騷和誓言、激情與失落。最重要的,他讓我有了一段單純的少年時光,充滿可笑的理想與無畏的奮鬥。

那個曾經恨得咬牙切齒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說一句不是的地方,那個剛來時巴不得早點走等到真要走時卻又想多留一會的地方,她偷偷地留下了我獨一無二的青春。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不會不再選擇衡中,因爲第一遍的感覺無可替代!

當我們在衡中時,是身在苦中不之苦,卻沒想到,當我們離開之後,對於那些難以磨滅的曾經,卻抱以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慨。

我不知道別人怎樣看待他的高中生活,但是,我敢說,衡中人都問心無愧,並把它當做一生的財富。每當網上有一些關於衡中的東西,大家都紛紛轉載,每個假期,大家都組織聚會,每個城市都有那麼一羣孩子他們常常聯繫,相互幫助。爲什麼,爲什麼大家對衡中這個詞如此的敏感?爲什麼,爲什麼都在感慨大學生活的頹廢?因爲,因爲我們是衡中人。直到離開她,我們才明白衡中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篇三:大學聯考勵志文章《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着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出其中的情感。

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從國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大學聯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在 牀頭的小櫃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牀後我就默唸一次。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着同樣的 生活,心如止水。所有的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我都統統拋到爪哇島去,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爲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 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大學聯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佈大學聯考複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着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大學聯考目標—— 650分以上。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夢想。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 我的未來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 山,

就看這次大學聯考了。許多有夢想的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唸着“必須贏下這場這場戰役”!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刻起我開始感到大學聯考的真實。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后 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牀,一直做作業到凌晨1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裏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 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 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里過。

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着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我只站在那裏發愣,明 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做姿態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盡 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裏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大學聯考。“爲了大學聯考,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複,簡單充實,略顯 乏味。但是沒有關係,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着成堆發下來的還飄着油墨味的複習資 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

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麼多?”隨後,在座位上翹着腳忘乎所以地抱着書捏着筆拼命背歷史,分朝代和 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飯時嘴裏塞着飯同時翻看着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 文;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麼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 三生,深陷在高三裏,只知道機械般地吃着飯,上着課,做着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

臨近大學聯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週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 科老師還商量着什麼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 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複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穫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 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爲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 考不到好成績,“百鍊沒有成鋼”的鬱悶籠罩着每一次將來的測試:感覺自己爲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我刺痛我神 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

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看着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可即使這樣,我依 舊每天嚷嚷着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着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着,因爲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複習,每科每天的 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複習。我一直都奉行着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躲在小房間裏用塔羅牌和自己遊戲,玩到我滿 意爲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大學聯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裏要告訴自 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

大學聯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複習資料。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着佔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類型試卷和習題集):語文 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 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寫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語的專項練習,閱

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歷史5 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切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裏的大小……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裏想哭的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 那個小巷,等着媽媽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着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 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大學聯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大學聯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爲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未來 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 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

“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爲追求夢想而受傷的。求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 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纔是終點。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 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大學聯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篇四:大學聯考狀元勵志文章精選

沒經歷過高三的人,對高中三年級的生活想象多半是不十分確切的,以爲它只是背書、算題、成疊的試卷、成堆的草紙、半夜三更朦朧的睡眼和五六點鐘狂鳴的鬧鐘組成的一場大苦難。親歷過高三,就真的感悟到高三其實是凝結人生百味的夢,這裏有辛苦,有悲傷,更有歡樂,有真愛??

“何物動人。六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打剛上高三開始,老師、父母的諄諄教導就時時在耳邊響起,諸如“抓住一分一秒時間學習”“把心收收吧”“努力吧,現在全靠你自己了”。明明已說過了十多遍還是要說,明明都聽了十幾次還得聽,言者痛苦,聽者受罪。然而雙方又都心甘情願,不由自主。心甘情願的痛苦比痛苦來得深沉。唯在此時,苦與愛得到交織,唯在這裏,樂與恨得到昇華。

高三的學習也真是累,一天之中,語文發十張卷子,數學發十張卷子。物理髮十張卷子??晚自習上,化學老師揉着熬紅的眼睛宣佈經過化學組全體老師三個晚上的奮戰,已將一百張大學聯考模擬練習題整理出來了,現在發下去,希望大家儘快完成。上課之前,最時髦的話題便是昨天晚上的卷子最後一道題如何解;讀英語的早自習上常見到一大批哥兒們姐兒們趴在桌子上做卷子,弄得英語老師火冒三丈,施雷霆之威。髮捲子、做卷子、講卷子、改卷子、整理卷子。構成了高三學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被卷子攪昏了頭腦,只好上體育課去清醒。從題海中掙扎出來。抱着球跑向操場的腳步是何等輕快。有人羨慕高一、高二的學弟們玩得無憂無慮,其實我說玩得最痛快的還數高三。高三上球場的心情。頗似孫悟空剛從五指山下解脫時的心情。打籃球、踢足球、掄乒乓。無論是誰,都弄得一身臭汗,頭髮亂蓬蓬,衣褲髒兮兮。

也許是到了高三兄弟姐妹們心特別齊吧,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密不可分的整

體,甚至上升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如我的一個朋友戲稱之爲“高三人”。開口閉口便是“我們高三人”怎樣怎樣。“高三人”的確很特殊,許多事高一、高二的學弟們做不出,而大一的學兄們又沒興致。只好由“高三人”們來做。如:在大馬路上當着衆人放聲歌唱。全班五十多人一齊去滑旱冰等等。也許是到了高三快分手了吧。同學們的交往也便不同尋常,往往會交上特別知心的朋友。在月黑風高的晚上一齊騎車回家,一邊唱歌一邊大談人生理想、國家大事。這個說他非清華不上,那個說考南開也行;這個說美國炸駐南大使館也太欺負中國人了,那個說中國應該用推土機把美國大使館夷爲平地,如此紛紛,不一而足。“高三人”就這樣在沉重的壓力下自己給自己找樂子。說苦是真苦,說樂也真樂。有位“高三人”很哲理地總結過:“唯有大苦,方能有大樂,高三,乃是大苦與大樂的最佳結合。”

這就是高三。高三的學習,將是人成功立業之本;高三的友誼,可以地老天荒,久而彌固;高三的師生情,像父子、母子一般深重,老師對學生嚴格,甚至嚴厲,可又不由自主透出慈祥。一生的命運由此決定,世界觀由此形成,喊出的嗓音不再幼稚,邁出的腳步開始穩重。揮動的手臂開始有力,大腦的活動開始有序,人開始成熟。高三,促成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長大,無論是身體,是思想,都有了一個飛躍。失去了高三,生命就失去了一份激情,失去了一份純真,失去了一份燙人的熱量,失去了一份成熟;而把握住了高三,就把握住了整個人生。

如今我離開了高三生活,離開了母校,昨日卻歷歷在目。回學校去看看,去尋找剛剛逝去的昨天,教室裏、操場上,到處都有我昨日的身影??高三的一切離我這麼近,其實又那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