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語錄三篇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爲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孟子強調個人品德修養,從多方面論述了自身修養的意義、內容和方法,其中有不少的觀點蘊含着歷史的真知灼見,今天讀來,仍洋溢着智慧的靈光。

孟子語錄三篇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問孟子“不肯幹”與“不能幹”的區別,孟子回答,“挾太山以超北海”,這個說“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而“爲長者折枝(搔癢)”,說“做不到”是不願意去做。孟子進而說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代的聖賢所以超過一般人,就是善於推行他們的好品行罷了。

孔子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孟子則予以進一步的充實與提高,他的着眼點不再是“己所不欲”,而是“己所欲”,提高到“推恩及人”上。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志向操守,並以身作則影響、幫助別人,把恩惠推廣到周圍的人,這是高尚的行爲。然而有人卻打着“我做不到”的擋箭牌,放棄完善自己。孟子一針見血地辨明瞭“不去做”與“做不到”的本質不同,激勵人們去做一個懂得愛人的良善之人。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問孟子有什麼特長,孟子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問什麼是“浩然之氣”。孟子說,“其爲氣也,至大至剛”,“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意思是:這種氣,最宏大,最剛強。它是正義的長期修養和積累所產生的,不是做一件正義之事而能突然得到的。一旦幹了內心愧疚的事,這氣就會衰弱。

孟子講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氣,源於體內的一種物質的氣,在孟子看來,這種體內的氣與精神上的志氣、氣質緊密相關。當一個人結合自己的“道義”修養,堅持不懈地培養自己的氣,發展到“至大至剛”、充沛全身並“塞於天地之間”的時候,這樣也就具有了自信自強、無所畏懼的精神境界。這樣的人也就是具有浩然之氣的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提出了他的標準,即作爲一個男子,要以天下爲己任,以仁、義、禮爲終生言行準則,爲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而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僅如此,他還要經受得住這樣的考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響噹噹的語言,擲地有聲。如果能在金錢誘-惑、貧困煎熬、強權壓迫下,仍然不改心志,不放棄理想,那我們就是真正的強者,就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古人常說“文如其人”,宋代大儒王應麟在《困學紀聞》中指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泰山岩巖之氣象也。”可見,孟子關於“何爲大丈夫”的論述,正是孟子自我人格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