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的人生感悟有哪些

  常回家看看

父母住在哪,那就是咱們的家,哪裏就是咱們永遠的驛站。縱便咱們浪跡天涯,心也都永遠走不出那個家,而且父母也會站在家門口,對咱們翹首以盼。

常回家看看的人生感悟有哪些

常回家看看,來持續這份親情,這一份任何物質也代替不了的愛;常回家看看,來延續人間這份無止境而又偉大的愛。

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既不缺錢又不少居的八旬老翁走上法庭告自我的子女。原因是老伴去世後,他一個人住在老屋裏倍感孤獨,要求法院判決子女經常回家看望自我。此刻家庭結構的日趨小型化,子女常常做不到“常回家看看”。孤獨的老人只有渴望等待子女的體貼與關照。

常回家看看其實家裏並不需要你做什麼。家中有個孩子,父母就有了一個傾訴的對象,有了一個他們所謂的知己。他們就會感到情緒舒暢,樂中正因有了咱們。父母的萬般愛心就都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常回家看看,其實也不需要你花多少錢。中秋節一盒月餅;重陽節幾塊糕點;或雙休日偶爾帶上幾瓶小酒,幾個小菜。回家跟父母小坐在他們身邊陪他們聊聊天。這一點對咱們來說絕對不是負擔,反而會讓你覺得心中會一種愉悅在洋溢。

常回家看看,其實也不需要你花費許多的時刻。中午吃飯、晚上下班,你騎自開車“彎一趟”,來回用不了幾分鐘。可就是這一彎,既溫暖了父母、也坦然了自我。也正是這地久天長的“彎一趟”,惹得父母樓上樓下、街坊鄰居都對你羨慕不已。常回家看看,一份真情會贏得父母更多的關愛。常回家家看看,點滴孝心也教會子女做人的道理。你可能會想到:你也要爲人母,你也要有那麼一天;但你也可能不會想到。常回家看看,最終受益的將會是你自我。

人生需要關懷,人人需要愛。對兄弟姐妹的愛、對父母的愛、對子女的愛。“常回家看看”就是一份關愛,更是一種修養,一種愛孝敬老人的美德。

“帶上笑容,帶上祝願,常回家看看……”這首歌爲什麼紅遍全中國,正因它唱出所有人的心聲。你還會唱嗎?

常回家看看吧!讓咱們年邁的父母時刻感受咱們的赤子情懷…感受咱們的愛意吧!

  常回家看看

春節快要到了,我知道二老又要在家門口翹首企盼着我這個在外飄泊的遊子回家團聚了。這不,前天我父親讓我弟弟打來電話,春節回不回去過年,說二老很想我,盼望我回去過年。是呀,我是該回去看看父母親了,從前年七月份回去一趟到此刻還沒有回去過,說起來還真有些不孝,我工作的地方離咱們家說遠也不遠,這麼長時刻不回家,真是對不住父母親。

唉!此刻的城市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天天爲生計而奔波,每時每刻爲保崗而費心,着實有點身不由己,但我總感覺這還是有些藉口之嫌。

今年我已早早的給單位請了假,回電話讓弟弟告訴父母,年前我必須早早回家看望父母,和父母坐在暖和的火爐旁,好好拉拉家常,嘮嘮嗑,再聆聽一下父親的教誨。輕輕放下電話,從繁忙的辦公室走上大街,身邊的人流和冬天寒冷的北風不斷從我耳邊呼嘯而過,想想多年在外顛沛流離,一陣苦甜酸辣涌上心頭,弄得我鼻子一陣陣痠痛。想我十八歲離開父母,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闖天下,屈指可數已有二十餘載,此刻在這座城市總算有了一個安身之處,有時也想把父母接到城裏來孝敬孝敬,但是二老總是說故土難離,其實我知道老裏是怕給我添麻煩。

我在外已有幾十年了,可春節回家過年和二老團聚是寥寥無幾。記得在部隊提幹後的第一年我回家過了年,家裏接到我要回家過年的信後,二老十分激動,他們象迎接貴客似的,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母親在家煮肉、過油鍋(炸食品),父親一人早早就趕到幾十裏外的火車站接我。我一下火車,父親一眼就看見了我,他叫着我的乳名,急匆匆地向我走來,待他走到我跟前上下左右認真打量一番後,什麼話也沒說拉住我就走。到了家裏,村上的叔叔大嬸們聽說我回來了,就一撥一撥地到家裏來看望我,父母親忙活的'跑前跑後,給客人端茶倒水,我看得很清楚,二老的臉上始終是綻放着愉悅的笑容,我在一旁直招呼二老歇會兒,可二老總是樂呵呵地說:“不累、不累”,就這樣整整忙活了幾天。

看着二老絲絲白髮和滿臉歷盡坎坷的皺紋,我深深地感到父母親真是老了,是就應咱們這些做兒女的盡孝心讓他們安度晚年了。但是通情達理的二老卻常說:咱們不圖你們什麼,只要你們都過的好啥都有了,只是有個小留意願你們不忙時常回來看看。多麼一句樸實的話呀,但就父母這個小小的心願有時自我就不能做到,想起來真有些慚愧。

有人說,咱們是城市裏的一羣螞蟻,每一天行色匆匆走着自我人生之路,都只爲壘一個小小的蝸居,總認爲自我有時刻報答父母,但是子欲養而親不在,父母盼而兒不能。其實,咱們爲什麼非要等到事業有成的那一天再報答父母呢?珍惜此刻擁有的每一天吧,一個聲音在暗夜裏迴響:父母不圖兒女拿點啥,常回家看看就是老人的心願。的確,在外飄泊的日子沒有終點,但是咱們匆匆的腳步能夠暫停,於是我起身,早早打點行囊,準備回家。

  常回家看看

岳父老了,真的老了,個性在經受“腦梗塞”病魔的打擊之後,行動愈顯沉重、遲緩,身體也日漸衰弱,咱們看在眼裏,卻急在心上。

岳父是退休多年的教師,退休後一向守着那所建蓋在城郊山坡上的老宅,平日裏不愁吃穿,生活上也能自理,但缺少兒女們的朝夕陪伴,想來亦如門前那株古老的青樹,落寞而孤獨。

以前,岳父的身體健康、硬朗,鍾愛散步,每一天繞城幾圈也不覺得累,身邊又有阿姨(續絃妻子)的陪伴和照顧,倒教在外忙於生計的五個子女省心,往往節假日才聚在一齊回家看看;而今,阿姨正因生病,需長期治療,爲便於服侍,被她的女兒接到家裏,偌大的房子一下子顯得空蕩起來。望着這所佔地面積近三百平方米的單家獨院,每一天由岳父一人孤守,愈發顯得寂寥和空曠。

岳父獨守老宅的日子也是咱們牽掛的日子。每遇颳風下雨或氣溫變化,妻總在擔心老人的身體狀況,唸叨他會怎樣了?實在放心不下時候,也會叫上我,一齊行走近三公里的小路,回家探望岳父的安康;有時輪到換班休息的日子,妻就會多燒一些好菜,待我下班回家後,一齊給岳父送去。

岳父是好靜之人,沒有打麻將、玩撲克的嗜好,不出門的日子鍾愛將大門鎖住,一個人在裏面靜靜讀報或看電視新聞,每次咱們叫門,他總會說:“啊嘛嘛,你們又來了。”聽似不耐煩,可開門的時候,咱們看到的卻是他欣慰的笑臉。

每次回家,妻總能從廚房中找出一些髒了的鍋、碗、瓢、盆洗涮,之後又對屋裏屋外進行收拾,這時,岳父就會從屋子裏窸窸窣窣找出一碟葡萄乾或一袋紅棗子或幾隻時鮮瓜果來,讓我品嚐。這些東西家裏都有,並不稀罕,但每一次我都認真接過,留意品嚐。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岳父也會坐下來,給我講他所看到的新聞、聽到的閒話,不知不覺中,岳父的臉已在漸漸舒展,生氣也溢滿了整個寂寥的庭院。:

望着岳父的開心,我的心也在溫暖。近80歲的老人,圖的什麼呢?錢?財物?熱鬧?……其實,都不是,他期盼的只是一顆被關愛的心!

靜心思量,一個人從十月懷胎到嗷嗷待哺,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從求學就業到婚姻娶嫁,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懷、牽引;而今,他們老了,不能動了,做兒女的,就應當伸出那雙以前被他們牽引長大的手,爲他們摻一摻,扶一扶,伴着他們走過最後的歲月,而不應當在親人走後,再發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嘆!

應對精彩紛呈的世界,我也會被誘惑,但只要父母在,親人在,我就會回家看看!對親人我沒有更多的奢求,只願上天能給我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時刻來陪伴他們,感受家的溫暖,教親人們不再孤寂,能頤養天年。

我堅信,心燭打開,前方就會照亮。

  常回家看看

“找點時刻,找點空閒,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幾年前,陳紅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傳唱了大江南北,也唱起了多少年輕人對父母無限的關愛和思念。以至於這天從收音機裏聽到這首歌,仍能讓人十分的動情,勾起我歸鄉的期盼。

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母愛,最博大的天空是父母的心胸,父母對兒女的關愛是世上任何一種文字都難以形容的。記得小時候,年少不更事,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完全沒有懂得父母對自我的呵護是那樣的專注、那樣的傾心。及至到了自我爲人父、爲人夫,把同樣的一份愛傳承給自我的兒女,才懂得做父母的心境。甚至有一種傾情於兒女身上的呵護是自身在強作歡顏,作出莫大犧牲後才能獲取的。

十歲那年,我上國小三年級,十月是我的生日。那時的條件十分的艱難,咱們能穿上一件新衣、吃上一頓豬肉都是做孩子的奢侈。於是我十分盼望自我的生日能早一天到來,緣由便是與父母約好穿上一身新衣服、吃一次紅燒肉。

從八月桂花香濃的那一天,掰着手指數到九月重陽菊花黃,好不容易轉到了十月。十月的天氣已經顯得寒意漸濃,自我用小筆在書上畫着勾,還有十天就要過生日了。我問父親:“什麼時候給我做新衣服,就要過生日了。”父親用那雙帶着淡淡憂鬱的眼睛看着我,眉頭緊蹙,半晌不說話,我又問母親,母親也嘆了口氣:“孩子,還早呢!放心吧,媽必須爲你做一身新衣服。”我揪着的心放下了,蹦蹦跳跳地上學去……

第二天父親便離開了家,我問母親:“父親上哪兒去了?”母親說:“父親到別人家幫工去了。”我仍未放在心上,及至到了過生日的前一天晚上,父親纔回到家中,拎回來5斤豬肉還有我的一身新衣服,那晚我的心美極了,爲自我的衣服、爲明天能吃上的一頓肉。

過了許多年,從母親的口中才知道,父親是去100多裏外的沙礦上替別人挑沙,掙回來二十塊錢爲我過生日,一霎間,我什麼都明白了。

從此一有空閒我總回到父母的身邊去看看。不爲別的,只想起父母親老了許多,能時常陪陪他們,讓他們感受兒子的孝心!享受親情的關愛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