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勵志語錄(通用20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語錄吧,語錄一般用於正式文體,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語錄纔是好的語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曾國藩勵志語錄,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曾國藩勵志語錄(通用200句)

1、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2、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3、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爲小人所忌,亦爲君子所保

4、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5、小仁者,大仁之賊。

6、廣其識則天下大。

7、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8、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9、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爲人穿着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爲馬牛者幾何?哀哉!

10、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11、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爲之計。

12、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

13、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苟爲不然,則昏於豢養,敗於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14、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15、以體察人才爲第一。

16、人之處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17、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18、自其外者學之而得於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於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19、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20、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21、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爲第一義,能愛民爲第二義,能和協上下爲第三義。

22、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23、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24、特患業之不精耳。

25、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26、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7、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生,能自暢茂者也。

28、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9、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30、常常提其朝氣爲要。

31、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32、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33、有才幹,定要表現之。

34、內斷於心,自爲主持。

35、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36、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37、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38、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39、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40、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

41、尖酸語最易傳佈,正經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保

42、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勝。

43、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44、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45、凡人無不可爲聖賢,絕不繫乎讀書之多寡。

46、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錯亂。

47、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48、志之所向,金石爲開,誰能御之?

49、有其功,必有其效。

50、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爲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爲雅操。

51、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爲?何必藉助於人?

52、輕財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3、以愛己之心愛人,則仁不可勝用矣。以惡人之心惡己,則義不可勝用矣。

54、憎我者禍,仇我者死,皆當生悲憫心。有一毫慶幸之心,便與心術有傷。

55、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56、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57、“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家勤則興,人勤則健”。“侍親以得歡爲本”。

58、惡莫大於毀人之善,德莫大於白人之冤。

59、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60、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其量。

61、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爲據,往往多失。

62、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63、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於此,鄉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64、無爲名屍,勘破幻妄也。無爲謀府,無思也。無爲事任,無爲也。無爲知主,地知也。然須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實行不去。莊子曰:“吾以無爲爲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顛曰:“衆人而不思不爲,則天下之理幾乎息矣。”應事接物只是一個情字爲累,若無情則無累矣在,故曰聖人無情。

65、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啓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66、人於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67、天道忌巧,謙退不爭,不伎不求。

68、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69、軒冕而敬,僞也。匿就而愛,私也。

70、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爲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

71、心至苦,事至盛也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72、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73、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74、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衆。獨利則敗,衆謀則泄。

75、人生有可爲之事,也有不可爲之事。可爲之事,當盡力爲之,此謂儘性;不可爲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

76、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

77、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爲剛;清則易刻,惟襟懷閒遠,則可化刻爲厚。

78、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79、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80、常存一不敢爲先之心。

81、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82、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83、規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閒。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羣下樂爲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8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爲小人所忌,亦爲君子所薄。

85、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86、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87、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88、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爲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爲快心所惑。

89、自其外者學之而得於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於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90、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91、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92、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93、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94、人有才而露,只是淺,深則不露。方爲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氣平,而身體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95、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96、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97、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98、到老始知氣質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99、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100、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101、見異思遷,欲求長進難矣。

102、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03、爲善者常受福,爲利者常受禍,心安爲福,心勞爲禍。

104、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恆”。75、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衆斷之貴獨。

105、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106、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107、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108、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營

109、士有三不鬥:毋與君子鬥名,毋與小人鬥利,毋與天地鬥巧。

110、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111、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12、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113、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

114、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爲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115、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16、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117、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118、爲善者常受福,爲利者常受禍,心安爲福,心勞爲禍。

119、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120、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121、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122、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123、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124、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寬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125、沽虛譽於小人,不若聽之於天。遺貨財於子孫,不若賙人之急。

126、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127、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128、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爲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爲雅操。

129、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130、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31、人以氣爲主。

132、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133、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134、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135、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136、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137、養生以少惱怒爲本,事親以得歡心爲本。

138、不可背後攻人之短。

139、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140、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141、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142、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143、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144、思古聖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爲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爲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爲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爲善也。爲之不厭,即取人爲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爲善也。

145、須先立堅卓之志。

146、常存冰淵惴惴之心勿過多憐憫以體察人才爲第一另起爐竈,重開世界。

147、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

148、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149、王政不能有恩而無威。

150、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151、特患業之不精耳。

152、養得胸中一種恬靜。

153、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154、惡莫大於毀人之善,德莫大於白人之冤。

155、不隨衆從之喜懼爲喜懼。

156、居鄉勿爲鄉愿,居官勿爲鄙夫。

157、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

158、廣其識則天下大。

159、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160、爲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爲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161、常常提其朝氣爲要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162、凡人無不可爲聖賢,絕不繫乎讀書之多寡。

163、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164、有其功,必有其效。

165、智慧愈苦而愈明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爲第一義,能愛民爲第二義,能和協上下爲第三義。

166、人之處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167、人莫不剛愎自信,剛愎自信,即是自絕,誰敢語以至道。凡人有才氣而復虛己問者,實大難得。----曾國藩

168、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169、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苟炫於外,鮮有不敗者。——曾國藩

170、曾國藩是清代得名臣,一生勤奮好學,以勤,恆兩字來激勵自己,教育子侄,謂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事事鬆弛。他抓住一切讀書機會,死前一日猶手不釋卷,還給自己訂了十二條規則。

171、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曾國藩

172、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173、治將亂之國,當用重典。治久亂之國,宜予生路。曾國藩

174、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國藩語錄

175、人才何常?褒之則如甘雨之興苗,貶之則如嚴霜之凋物。——曾國藩

176、曾國藩是清代名臣,他把恆心當做習慣。習慣使他博聞強識,習慣讓他學富五車,習慣成就了他文人武侯的封號。它是一顆星,映的今晚也羣星璀璨。

177、盛世垂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爲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爲第一義。——曾國藩

178、所以,我經常在公司裏講,我們應該遠學蘋果,近學老乾媽,做不出蘋果那麼好的產品,一罐一罐的辣醬老老實實的做,老老實實的賣,我們總還是做得到的。所以我們公司的文化其實跟曾國藩學了一招,叫結硬寨,打呆仗,雖然這樣顯得有點笨,但是底盤比較紮實。"

179、沽虛譽於小人,不若聽之於天。遺貨財於子孫,不若賙人之急。曾國藩

180、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國藩

181、惟儉可以養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語者是做好官的祕訣,即是做好人的命脈。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182、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爲據,往往多失。——曾國藩

183、君子之道,以知命爲第一要務。

184、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185、人的一生,蹉跎跌宕,難免會有過失。當別人對我們提出意見的時候,我們可能羞於面對自己的缺點而惱羞成怒。倒不如採取這樣的態度:如果別人說得對,確實指出了自己的不足,則要虛心改正;哪怕別人說錯了,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提醒,以此警示自己。

186、人生中,最大的無聊就是未來存有過多地擔憂,總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憂心未來,或者憂心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當時不雜

187、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188、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89、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後。——曾國藩

190、自其外者學之而得於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於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191、理智、坦然接受眼下發生的一切,而不是找藉口逃避、推託,學會接受,便是擔當的開始。未來不迎

192、不爲聖賢,便爲禽獸;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193、而古代的聖君賢相,也無不以勤勞自勉。

194、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195、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196、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197、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天賦固然重要,但是後天的勤奮完全可以補足這一點。曾國藩自己小時候也曾經因爲愚笨被老師羞辱,但是後來憑藉自己手不釋卷的勤奮,終究還是出將入相,位極人臣。

198、人與人也是如此。論語裏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99、慎,謹也。——《說文》

200、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