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的作文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感悟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感悟的作文4篇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1

古往今來,許多成功人士都是因小時博覽羣書,纔有後來的成就,書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東坡小時就有“立志讀盡天下書,發奮識盡天下字”的志向。因多讀書而成功的人士可謂“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數不勝數。

那書爲什麼有這麼的魅力呢?這個答案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冰心奶奶曾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書中涉及到的知識各方各面,內容豐富。裏面的情節有的跌宕起伏,坎坷曲折;有的則平平坦坦,結局圓圓滿滿。不同的書就有着不同的含義和故事:童話虛幻美麗、引人入勝;神話中的魑魅魍魎,扣人心絃;孝義故事感天動地;傳奇故事驚心動魄;寓言儘管不真實,但寓意深刻,蘊涵的哲理教人如何處世……一本好書,一本有益的書往往可以使讀者身臨其境,神魂顛倒,隨着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來用一顆真心體會這本書的中心思想。隨人物心情的歡樂而歡樂,痛楚而痛苦,急人物之所急,痛人物之所痛,如果一本好書能達到這種效果,那麼這本書就是一本真正的好書。一本書,可以翻來覆去地讀,裏面總會有一些你忽略過的東西,會有一些吸引你的地方,勾起你再讀一遍的慾望,再用心去體會那書中的大千世界,再去領略那一番包羅萬象的書籍。

書,它是神奇的,它是活的,裏面那一段段作者字斟句酌的詞句,一個個富有靈氣跳躍的文字,沒有一冽甘甜的清泉能像那古老的文字滋潤我們的心田;沒有任何一朵芬芳的花瓣能像那優美的詞句薰陶着我們的心靈。

書能開闊視野淨化心靈。就我自己而言並不否認這一點,它總會在出其不意的時候在眼前閃過一段富有新意的句子。我喜歡看淺顯易懂的篇章,而不是長篇大論,要感情豐富,不要貧乏空洞的文章。

如果讓我做比喻,我會把書比作明燈,讀完一本書,裏面的內容讓人蕩氣迴腸、餘音繞樑又耐人尋味。它能帶人領略人世真諦,讀書吧!讓我們的腦袋充盈起來吧!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2

人生的真諦,只在於進退適時,取捨得當。因爲它讓我們本身即是一種駁論;一方面它讓我們依戀生活的饋贈,另一方面,又註定了我們對這些禮物最終的棄絕。-----題記

夜,靜悄悄的,萬籟俱寂,一陣陣涼涼的風穿過窗戶,輕拂着我的。我坐在窗前,看完了《哲理美文》的最後一頁。細細回想,這本書給我的感悟太多太多。

《哲理美文》這本書主要講人生中的一些哲理,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人,怎樣去面對人生中的種種挫敗和困難,分別從時間的恆河,生活的詩篇,生命的暗夜,社會的圍牆,品行的力量,夢想的翅膀……向我們講述人生的哲理和真諦。使人回味無窮,頗有感悟。

讀完了《哲理美文》,我深深的感受到人生如此的神奇,這神靈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浸潤於美之中,我們要緊緊地抓住它。這,我們是知道的,然而這一點,又常常只是在回顧往昔的時候才爲人覺察,可是一但覺察,我們早已失去。

人在一生中,得與失常常發生在一閃念間。到底要得到什麼?見仁見智。我本以爲,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充實,人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生命點和價值觀,該得的不要錯過,該失的灑脫地放棄。魚和熊掌不要奢望都取得,我們要學會選擇。選擇的關鍵正在於你能否在人生得與失的關鍵點上舉重若輕,拿得起,放得下。

執着地對待生活,緊緊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的過死,鬆不開手。人生這枚硬幣,其反面,正是拿駁論的另一要旨:我們必須接受“失去”,學會怎樣鬆開手。

佛曰:“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人生的真諦和處世的'智慧。因爲真正豁達的人,失東東超越;謹慎的人,會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放棄;智慧的人,懂得得與失。

樂於得必樂於失,有失纔有得。人生便是如此,得與失之間獲得的要懂得珍惜,有時候失去,是爲了更好的得到。讓我們把握好的舵盤,不必在得與失之間徘徊,珍惜現在有的,對於失去的,也莫惆悵,因爲那又和嘗不是一種得到呢?

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得與失,便是人生真諦的最好詮釋。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3

大抵女子都愛花,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天性。而我,亦喜歡與花爲伴,無論開落,都是一場傾城唯美,略含淡淡詩意,淡淡憂愁。只一眼,便是極致。

因而,閒暇之餘也喜歡侍弄花草,無論花開大小,好壞,顏色都不計較。只要能在這滿目盡是高樓大廈的城市,看見花開,於我,都是一種莫名的欣喜。偶爾,也能看見花落陽臺,亦曾爲此感到嘆息。想想,四季有輪迴,花落還花開,心,也就釋然了。

城南的秋,總還是來得晚些,意味並不明顯。時光流轉,早就聽聞七月是蓮開的時節。於是,還在六月的時候,就開始計劃要去鵬城的洪湖公園看一場蓮的盛開與獨舞。未曾想,幾番蓮開都與我失之交臂,原先美好的願望,都在傾盆大雨和生活的瑣碎中一一改變。也許,是我和那一湖蓮的緣份尚淺吧!又或者是,時光故意讓我在八月的眉間頻想頻念我未來得及觸摸的蓮。

愛蓮,喜蓮,也願意做俗世中那朵如蓮的女子。

初見蓮,是在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當時,我並不懂蓮,只知道,周敦頤謂之:花之君子者也。慢慢地,隨着流年的走遠,時光中的那朵青蓮,漸漸植入心底,次第芬芳。

真正觸摸蓮,在今年七月中旬,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與蓮對語。寧靜的小院,不算大,像是古時官宦之家的宅院。一進大門,便被這裏的古色古香吸引。亭臺,小院,閣樓,小橋,迴廊,錯落有致地鋪排。偶爾,還有二胡聲從院中的一角傳來,悅耳悠揚。這個季節,蓮,無疑是這裏最美的景色。大多數遊客,都是爲它而來。若大的碧葉,立於清水之上,粉的,白的,紅的……花朵參差其中。雖沒有江南"蓮葉何田田"的勁秀,也沒有湖洪公園"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浩渺,但有着其一枝獨秀的靜美,更勝似小家碧玉般清雅精緻。我的蓮夢,在此得到滿足,也算是慰藉了我許久以來心心念念要去賞蓮的那份躁動的心吧。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般若,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

似乎,蓮花與佛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成蓮花是佛的象徵。雪小禪在她的《蓮子清如水》中說:"蓮與禪,都是有意蘊有境界的名字呢。"的確,那意蘊和境界,似至高無上的佛,我生怕我粗俗的文字一不小心就褻瀆了其中意境。

"若斷愛無餘,如蓮花處水。"已經忘記了是在哪裏讀到過這句話,從百度上搜索得知出自於《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只一眼,便深深地記在腦海裏,印在心裏。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若一個人能做到絕情斷愛,六根清靜,將如蓮花存於水中一樣坦然安寧。

生於紅塵,長於紅塵,過着煙火人生的生活,我自認爲自己無法做到絕情斷愛,六根清靜。但若能在俗世中修得一顆琉璃心,如蓮般坦然安寧,恰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算是有所頓悟。

聽一曲雲水禪心,夜清涼,風輕吹。由來喜歡在這樣的夜,寫幾筆雲淡風輕,或書一箋禪語。古箏聲中流淌的清音如雲,如煙,如霧,如嵐,是那樣的近在咫尺。伸手,解不可及,音弦繚繞間,又似乎遠在天邊。

禪是一枝花,一枝無明的花;禪是一粒果,一粒多情的果;禪是一畝田,一畝豐饒的田;禪是一道門,一道空靈的門;

禪是一潭水,洗淨塵世的沙;禪是一味藥,療治心裏的苦;禪是一盞燈,點亮前行的路;禪是一輪月,灑滿芳草天涯;

禪是一片天,禪是一片地;禪是春和秋,禪是嫩綠的芽;禪是你和我,禪是我和你;禪是冬和夏,禪是一枝花。

這首陳越的"禪是一枝花",將禪的意蘊盡付風中採蓮優美的歌聲中,步步生蓮,空靈,且悠遠。

生活中,禪無處不在。"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只要有顆參禪的心,人生處處是風景。

此去經年,掬水攬月,月在手,月在天。弄花衣香,香在心,香在蓮,似水不着水。心境臻於清遠,漫卷紅塵,不爲花開,不爲花落,只爲在流年讓自己的心,寧靜些許,淡然些許,一如蓮。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4

深藍色裏,夏的繁星,秋的皓月,飄渺、神祕、曠達。夜晚吸引了太多的夢,因而深不可測。想讀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動,墜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仰望天空,古人借星宿占卜吉凶,今人數流星暗許心願。物是人非啊!輝煌的,悲壯的,悽悽慘慘慼戚的歷史在混沌的天地間飛速轉動,千年,萬年,不過只是彈指一揮間。而這世上還有些絕對運動中的相對靜止吧?(中國)

沉默。良久。氤氳的雲霧罅隙間,一道口子被拽開,轟地迸射出團團紅暈,浸透了世界。日出是宇宙見最完美的動畫。即使每日黎明,總是在一片迷濛的天空裏出現那一輪生命,我還是願意隔着層層化學煙霧極目遠眺,以一種近乎崇拜的心情遠眺。無論你有多麼沮喪、煩惱,都會被這溫柔的色彩包容,融你的情感、精神、意志、情緒於那血一樣的燦爛之中,你會感到內心深處的震撼:你的眼睛竟可以收容這麼多的美好,你所在的空間竟如此博大!

這能量的源泉不僅給每日的生活注入新鮮,更引導我們進行感性的認知,理性的思考。它點亮世界,點亮我們的眼睛,正如人類文明點亮歷史。在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中挖掘到的,是大自然提供的感動因素。黃河的浪濤拍打出傳世的儒家文明,亞馬遜的急流沖刷出神奇的瑪雅文化,雖然愚蠢的我們至今探求不到大自然提供的千萬種力量,而文明,畢竟在向前發展。大自然在適當的時候挑一些適當的人,將自己封存久遠的內涵奔瀉出來,讓他在瞬間找到所謂靈感,賦生命以彈性。近代哲學家康德說過:“仰觀星辰,遨遊森林,最足以給我冥想的機會。”李白、、歌德、貝多芬……他們都曾用心靈和自然默默無言地對話,被自然感動。然後,他們或承載世界,或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