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感悟讀後感4篇

我的人生感悟讀後感1

20xx年7月11日早晨9點,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病逝,享年98歲。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北大三才子之一,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文藝理論家、比較文學家,同時也是散文家,他的人生經歷十分奇特與坎坷。早就與他相識,是在國中,那時的我,拿着他的《季羨林談寫作》,學着寫作文,給我很多寫作上的指導。現如今,一代國學大師辭世,我不禁又拿起了他的《我的人生感悟》,去感悟他的人生,領悟他的人生哲學。

我的人生感悟讀後感4篇

《我的人生感悟》一書將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人生經歷、人生體驗與人生回憶的文章以彙集整理,內容側重於“人生”二字,季羨林先生從農民之子成長爲學界泰斗的傳奇人生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全書以“修身”“治學”“寄情”“曠達”爲題,無論是回憶往事、記述師友,還是寫物抒情、感時言志,篇篇都洋溢着真情,字字都流露出匠心,讀來感人肺腑。

季老散文中流露出不少的智者之思,悟者之思。他自身修行歷練成一種智者的思想方法和文化底蘊,他經常從細微之處入手,以獨特的視角評析、判斷現實生活細節中的是與非,其所用之筆是如此的輕快準確,如此的駕輕就熟。恰到好處、實事求是的判斷使他能以一個普通人難以覺察到的角度去審視現實中的細部,使人們通過他的智慧之筆發現生活之美,觸摸鮮活的靈魂。身爲智者的季先生在當前文化快餐充斥的情況下,敢爲天下先,於默默無聞中,用如椽之筆爲人們開啓了一扇扇智慧之窗,從中透出的使人駐足觀望、凝神思考的聖潔之光,毫無折射地射入人們的心田。

書中《賦得永久的悔》一文是最讓我感動的文章。我沒有想到的是作爲如此成功的學術大師,他永生的悔恨居然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他在書中寫到“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整篇文章縈繞着一種淡淡的哀愁、鄉愁。他用平鋪直敘的筆調通過描寫童年家鄉清貧的生活,寫出了回憶思念母親的真情,雖然沒有對母親大喜大悲進行詳細的描述,但那種淡淡的哀愁更能侵蝕到我的內心,看了讓我心碎落淚。

我佩服季老不把道理往深處說的態度。這本冊子談的人生道理,很多人都談過,但沒有一本書談得這麼簡單通俗,平易近人。道理不是講出來的,是真正的談出來的,就像你的爺爺在和你聊天一樣,沒有故作高深,沒有冠冕堂皇,沒有自以爲是。師者之風,循循善誘。

《我的人生感悟》有不少自己的人生體驗,寫出來頗似老人的諄諄教誨,不溫不火,一派仁者風範,因此又可說是仁者的散文。仁者似的評價對季先生而言頗爲恰當。他的散文具有“老生派”性格化散文的特點,雖處塵世,但充滿了寧靜、淡泊、肅穆、安詳的氣氛。散文中既沒有顯山露水的抒情言志,也沒有劍拔弩張的激動情懷,只有光風霽月般的溫柔,在溫文爾雅中流露出明辨是非的骨耿與率直。他竭力以一顆對生活無比虔誠的心在當下環境中去尋覓那些被時間、世俗磨損而且遮蔽了的生命美感和生活詩意,以明察秋毫的目光去審視歷史的瞬間所呈現的彩虹之美,這種寬廣的胸懷,超脫的精神,鑄就了仁者的大仁大義,一派長者之風。

“大象無形,大音稀聲”,雖然只是一己的人生感悟、小小悲歡,作爲讀者的我依然被籠罩在作家本身所散發出的溫柔的精神光芒之中,並且從中體驗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樣一種震顫靈魂的生命感動,不禁讓人想起千年之前范仲淹的那句慨嘆: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我的人生感悟讀後感2

衆所周知,季羨林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這位大師今年也已有96歲高齡了。用飽經風霜來形容季老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這麼多年,走過陽關大道,走過獨木小橋,季老的經歷也是大起大落:從山野村夫到知識分子再到大學校長後又跌回牛棚最後重登大學校長之位,這樣一波三折的人生,令人們感嘆,而這位看透世間百態的老人對於人生的看法有如何呢那麼我現在以拙劣的筆法,懷着近乎朝聖的心情領大家細細回味季老的散文之美。

這本書收錄了季老在不同時期所寫的人生經歷,人生體驗與人生回憶,可謂包羅萬象。所以編者以"修身","治學","寄情","曠達"爲題,把季老所寫的散文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的文章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但是後來我發現有的文章卻有重複之嫌,如《希望在你們身上》和《一寸光陰不可輕》,這兩篇文章都是勉勵人們珍惜光陰的,而且引用了同一首詩,我不禁有些疑問,爲什麼會有重複的文章呢後來細細品味着其中的奧妙後我才發現,原來很多文章都有共通之處,原因在於其主題相近,然而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意願卻是截然不同的。圍繞相似的主題所寫出的文章卻從不給人以重複的感覺,而是"篇篇不同,篇篇相通",例子嘛,還是舉前面所說的例子,季先生在《希望在你們身上》中引詩的目的是爲了勉勵青少年,希望在青年人身上,所以把這首詩作爲座右銘說給青年們。而《一寸光陰不可輕》卻提到了此詩給老人和青年都有教育意義,正由這一點細微的差別分別反映了兩篇不同的題目。由此可見,季老所選言語之高明。

季老的文章確有"語言的魅力",而且對於人生,季老也有着不同於常人的見解,這大概是因爲他豐富且坎坷的人生經歷使他淡泊一切名利,心如明鏡,自然對人生的意義也就有着獨特的看法。他認爲人生最大的意義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啓下,承前啓後的責任感。而當今世人大都是渾渾噩噩,爲了口袋裏多裝點錢,爲了衣食無憂,爲了能在昔日的友人面前炫耀一番,有誰不是成天忙忙碌碌卻不知爲何而活,這難道不可悲嗎除人生意義之外,季老還對自己有着極客觀的評價,實可謂:自知之明過了頭。季老看待自己,總認爲自己毫無優點可言,如果非要找出一個優點,那就是勤奮。的確,季老的一生都在學習,應了那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勤奮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季老對自己的認識比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不知謙虛了多少,而那些所謂學富五車的文人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藏文學於胸中,這與季老的自知之明相差甚遠。

季老的文章雖無華麗得熠熠生輝的語言,但是講出的卻是實在的真理,按季老的話說:因爲真理都是通俗易懂的。我年齡雖小,可那些對於人生的看法,對於愛國的想法,對於季老所說的一切真理都持有贊同的意見。而且我對季老有種莫名的親切感,他寫的每一句話似乎都如同在與我們聊天一般。也許這就是季老特有的人格魅力吧。

我很喜歡季老散文的風格,下面給大家推薦一篇散文並附上我的拙見。散文以《清塘荷韻》爲題目,看到這個淡雅的名字,我不禁想到古代文人墨客歷來都會寫荷,膾炙人口的《愛蓮說》便是最成功的一篇之一,那麼季老會寫出什麼樣的文章呢我引一段話:’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裏,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墜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爲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裏。"

一直以爲季老總是寫些人生哲理類的文章,沒想到一個望九之年的老人(寫此文時季老是86歲)竟然有如此雅興寫出這般脫俗的文字。

季老的散文只美太多太多,我無法一一道來,我現已對一位看透人生的大師寫的`好書品頭論足太多,實屬大過,那麼多說無益,最後我以季老在封底寫的一句話作爲結尾,這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我寫的東西,不會有套話,大話,至於真話是否全都講了出來,那倒不敢說。我只能保證,我講的全是真話。"

我的人生感悟讀後感3

今天終於讀完了季老的《我的人生感悟》。套用編者的一句話,那便是百味俱生,萬念俱無。

爲什麼會百味俱生呢?原因很簡單。季老作爲我國的一位活國寶,一生着作無數,要說汗牛充棟、學富五車那也是決不誇張的。然後季老一生風風雨雨,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日子並不總是舒坦的。

這本是人生的真諦。誰的日子會一輩子舒舒服服、平平安安呢?假如真是如此,那此人一生必定索然無味,無聊至極。待他年華老去時,回首昨日必定頓覺愴然若失、漠漠然而不知其所得。可話又說回來,誰喜歡一輩子都東奔西走、顛沛流離呢?在事業、生活的奮鬥中歷經風雨是再所難免的,然而誰不希望在奮鬥之餘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逝懷與舒暢呢?人總是希望有個安樂窩的。就連萬能的上帝(假如有的話)也創造了個禮拜天來供自己和世人休息所用。可見一路坦途的人生必定無聊,但一路上全是坎坎坷坷,風已去兮便是雨的日子也未免淒涼可憐。因此,風雨總是和陽光交替出現,大概是人生中比較理想的狀態。陽光總在風雨後這句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說的不正是這樣一個道理嗎?那麼風雨總在陽光後的情況有沒有呢?我認爲是有的,而且不在少數,但這種人生況味大多被打上晚景淒涼的烙印,在這裏我就暫且不討論它了。總之,風雨和陽光同行,陽光與風雨交替出現,誰也不能統治誰,誰也不能代替誰,人人沒能出其外。而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說的大抵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總之人生百態、五味雜陳在季老的筆下都是如此樸實真切,平易近人,讓人沒有絲毫的閱讀障礙。季老學富五車、着作驚人。以我等鄙陋之輩來看季老的學識那簡直比泰山還高。然而季老的文章從不舞文弄墨,也從不擺架子,還時不時來上一點諷刺的小幽默,讓人讀後不僅莞爾。

季老常說自己年過耄耋,活着活着卻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真是糊塗得很。但我卻覺得季老一點也不糊塗,清醒得很。老人家能活到他一樣的狀態還有什麼好苛求的呢?何況他身體尚可、頭腦清醒,米壽(98歲)已過,正望着茶壽呢(108歲)呢!要是現在的年輕人有這樣的一位爺爺,即便不時常在身邊,必定是人生一大財富,必定能充實頭腦、少走些彎路。

我的人生感悟讀後感4

《人生感悟》是季老先生的感悟,它讓我們學會了怎樣去奮鬥、探索,怎樣追求理想與目標,也使我們看待生活、事物的眼光變得更加深邃。老人的聲容笑貌好像浮現在我眼前,他的金玉之言,將永久地刻在讀者的心田,催人猛醒,激人奮進;這本書有世紀老人非凡的人生經歷,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尤其是我們現在是一名教師,作爲一位教育者,我深深知道作爲教育工作者本身需要學習的有很多方面,這需要本身的不斷去閱讀大量相關書籍,才能及時的充電,更好的爲教育服務,無形當中也會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從而提高自我的同時也能給孩子們把這本書的知識亮點分享給孩子們,讓孩子們也能從中學會了怎樣去奮鬥、探索,怎樣追求理想與目標,也使我們看待生活、事物的眼光變得更加深邃。

對我感悟最深的、啓迪最大的是季老先生對人生的態度。他一共寫了3篇論人生,每一篇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察點洞察着人生的意義與美好。先生提出了不完滿纔是人生,還有他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啓下,承前啓後的責任感。從這些樸實、簡潔的話語中,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先生的氣質與人品。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更要告訴我們對待人生要有不懈的努力與強烈的責任感。

要想使人生變得有意義,就要有目標,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但沒有這許許多多的個體,鏈子也就無法組成。

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這就是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體現。季老先生雖已到耄耋之年,但正是由於老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他仍然筆耕不輟,他想把更多的財富留給下一代,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的無私和博大,也從中《感悟人生》。

這本書,讓我感到在生活中,工作中,應該以高度的熱情去面對,去進取,去努力,去開拓我們嶄新未來。讓我們吸取其中的鬥志,爲我們的教育事業,傾盡自己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