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業的發展前景

IT行業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IT服務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包含IT行業在內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爲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爲此由學習啦小編爲大家分享IT行業的發展前景,歡迎參閱。

IT行業的發展前景
  IT行業的發展環境是怎樣的

1990年前後,國內計算機市場銷售每年不足10萬臺。從1993年起,由於金字系列工程的拉動,漢字技術的成熟,以及中國家庭用戶對微機逐漸認知和接受等原因,內需市場開始以指數曲線迅速上升,中國IT行業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外資IT企業大規模向中國珠三角地區轉移,IT領域的外商直接投資與合資、合作企業大量增加,中國IT行業從此進入國際化發展時期。21世紀以來,以臺資爲主的IT企業向長三角地區實施了更大規模的遷移,使中國迅速成爲世界IT產品製造基地和出口大國。總體來看,中國IT行業的主導產品仍然是微型計算機及周邊產品,軟件與IT服務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外資企業發展的基礎是國際市場,內資企業發展的基礎仍然是內需市場。

  IT行業發展環境

政策環境

中國IT行業的快速發展是與政府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近年來,中國政府在鼓勵IT行業發展方面相繼制定了有關的`政策法規,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如國務院2000年發佈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對於促進中國軟件產業的健康和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2004年,信息產業部又宣佈北京、天津、青島、上海、蘇州、杭州、深圳、福廈沿海地區、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9個城市和地區爲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是實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由大到強轉變的一項戰略舉措,也是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主管部門轉變觀念和職能,引導、規範和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的一種新嘗試。目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仍處於國際分工的末端,核心技術匱乏,企業實力不強,已成爲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信息產業基地的掛牌,再一次明確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任務是實施電子強國戰略,加快中國由世界電子信息產業大國向世界電子信息產業強國轉變。

2004年1月,中國再次進行出口退稅政策的改革,這將對包括計算機及相關行業的進出口產生重要的影響。總體而言,此次退稅政策的改革是中國宏觀政策對IT行業進行指導的一次必然選擇,這必將推動企業提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進一步改善其出口商品結構,無疑將有利於產業的可持續發展。12月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文件,把計算機等部分電子、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現行的13%重新提高到17%,具體產品還包括集成電路、部分分立器件、移動通信基地站等。種種跡象表明,國家正在逐步加大對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經濟環境

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土壤。雖然近年來全球間行業較爲疲軟,但由於中國國內計算機尤其是PC機市場仍處於成長階段,社會保有量仍相對不足,遠未達到歐美市場的成熟度,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因此,中國IT行業能夠在國際市場一片低迷的環境下,以龐大的內需市場牽引爲拉動力量,保持着穩定的增長趨勢。

世界宏觀經濟形勢走勢良好,爲中國計算機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各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指標在2003年快速復甦的基礎上,2004年均維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亞洲地區其他國家的經濟和進出口貿易活躍。世界經濟好轉和國際貿易的回升爲中國IT行業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環境和發展機遇。

投資環境

國家《行政許可法》的頒佈實施,進一步規範了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行爲,爲政府規範、監督、引導、服務行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大大改善了中國IT行業的投資環境。

2004年,中國IT企業的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在政府宏觀調控、銀行加息等政策變革的情況下,中國IT企業的上市融資、資本併購依然取得了長足發展,爲中國IT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外資的不斷進入使得中國計算機工業技術能力成長迅速,從而使中國良好的基礎設施、完備的產業部門和勞動力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外資向中國IT製造業的集中使其日益融入全球生產製造分工體系,產品出現大規模跨國流動,成爲世界貿易鏈條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