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精選11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精選11篇)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1

近日,xx畜牧局組織業務骨幹赴大英縣、廣安區、華鎣市學習生豬規模場建設、現代畜牧業建設和獸醫體制改革的先進經驗,推進xx現代畜牧業發展。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三縣(區、市)發展現代畜牧業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以規劃先行的理念,謀劃現代畜牧產業發展。大英縣、廣安區、華鎣市都制定了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其中大英縣和安居區爲xx省現代畜牧業試點地區,確立了以生豬爲重點的現代畜牧業發展定位,把構築良種繁育、疫病防控、標準化規模養殖、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生態環保、質量安全監管等作爲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系統工程。大英縣委、縣政府立足大畜牧、大產業、大發展,以區域發展、突出重點爲原則,以規範化、集約化發展爲前提,以統一規劃、科學佈局爲核心,整合項目集中打造現代畜牧業示範帶。注重“點、線、面”結合,力求從“點”上體現示範觀摩效果,從“線”上突出規模效應,帶動“面”上發展。沿隆盛—蓬萊—卓筒井一線重點打造標準化生豬繁育基地、養殖小區產業帶,建設生豬樣板片和示範片;在象山、玉峯、智水、蓬萊、卓筒井、金元等鄉鎮11個村建設天府白鵝養殖基地,集中打造蓬萊—卓筒井、蓬萊—象山、蓬萊—金元三條“稻—鵝”養殖示範帶;在回馬、蓬萊、卓筒井等鄉鎮集中打造商品肉兔產業帶,努力把蓬萊、回馬打造成肉兔養殖之鄉,創立大英肉兔養殖品牌。

(二)以工業化理念,助推現代畜牧業“四化”建設。在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中,三個縣(區、市)堅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的發展思路,實現畜牧業“核聚變”效應,聯動推進畜牧業現代化。一是推進良種化。三縣(區、市)以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爲突破口,推廣pic、dly,加快生豬品種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大英縣的卓筒實業公司投資100餘萬元在民主辦事處租用土地800畝,建立了現代化萬頭生豬良繁基地,飼養優質種豬1500頭,實施“369”工程(即:在300個村建立300個養豬專業合作社,每村60戶農戶加入合作社,每戶單批存欄生豬30頭,年出欄三批90頭),建成年出欄160萬頭優質商品生豬的大基地,使全縣的優質種豬迅速增加,大大推進了良種化進程。二是推進規模化。東方公司以“培育一流種豬,鑄就行業金牌”爲目標,在隆盛鎮三家店村租用土地130畝建立工廠化種豬繁育基地,養殖種豬1500頭,公司採取低價優惠、賒銷、零成本模式,帶動農戶規模養殖。目前大英縣有存欄100頭以上規模種豬場18家,帶動發展畜禽規模養殖場3000餘戶。三是推進小區模式化。大英縣生豬養殖小區嚴格實行“八統一”,推行“多方聯動”、“退宅進區”等新型畜牧產業化經營模式,對養殖農戶採取實物配送與現金補助的方式,分別對圈舍、沼氣池建設和種豬、仔豬補欄給予適當的'引導資金補貼,全縣建成年出欄千頭生豬養殖小區38個,年出欄萬頭生豬養殖小區4個。四是推進了生態化。三縣(區、市)積極推廣“發酵牀生物零排放”技術和“養殖—沼氣—種植—養殖”循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稻田養鵝和種草養畜,實現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雙贏”,構建健康生態養殖。

(三)以市場化的理念,推進現代畜牧業機制創新。一是建立擔保融資機制。大英縣卓筒實業公司成立了聯邦投資擔保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爲養殖企業、業主及畜產品加工企業擔保貸款,提供週轉資金。二是建立利益聯繫機制。大英縣在資陽“6+1”模式基礎上,建立了多方聯動合作共贏的機制。使畜產品加工企業、飼料企業、種豬場、專合組織、養殖戶、擔保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等經營實體互動共贏。卓筒實業公司採取給農戶優惠提供仔豬,提供飼料,無償提供建設服務,保證優於市場價格0.4元/千克收購生豬,實行二次返利,保證農戶每頭育成豬最低收入50元。華鎣市的紅源種豬場實行“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採取賒銷或按期付款的方式將二雜交豬和商品仔豬交與農戶飼養,並與農戶簽訂種母豬和商品豬供給、技術指導和保護價回收等合同。化解了農戶面臨的市場、疫病雙重風險。

(四)用以人爲本的理念,推進畜牧獸醫體制改革。三個縣(區、市)始終堅持以人爲本,把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工作放在首位來抓。大英縣收編的人員所需經費納入縣級財政全額預算,鄉鎮畜牧獸醫站人員的陽光津貼也全額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建立了科學合理的經費保障機制,充分調動了基層畜牧獸醫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xx現代畜牧業建設與三(區、市)的差距

通過考察學習,可清醒地看到,我縣現代畜牧業建設與其它地方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全縣產、加、銷一體化畜牧龍頭企業少,帶動力不強;二是產業化鏈條結合不緊,還存在脫鏈現象,在基地(農戶)—龍頭企業或協會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三是點多不亮未成帶;四是六方合作銀行參與難;五是養殖業主現代畜牧業意識不夠強,輻射帶動力不強;六是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七是縣、鎮對生產發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八是畜牧獸醫體制改革政策落實得不夠好。

三、下步發展打算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現代畜牧業發展,以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增值爲目標,以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爲動力,加快養殖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着力提高畜牧業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切實保障動物衛生安全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推動畜牧業率先在農業中實現現代化。到2012年,全縣出欄生豬135萬頭,外銷仔豬115萬頭,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0%,農民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達到2500元,生豬等主要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生豬良種面達到80以上。把我縣建設爲國家級生豬標準化養殖示範區、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國家出口豬肉質量安全示範區、xx省精品農業優質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和全省4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之一,實現畜牧大縣向畜牧經濟強縣跨越。

(一)抓好規劃,建設畜禽生產產業帶。現代畜牧業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規劃先行,有序推進。縣、鎮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把現代畜牧業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建設的思路、目標、重點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國道和瀘榮線沿線爲重點,建立生豬標準化養殖產業帶,繼續支持飼養50頭以上pic父母代種豬且年出欄500頭以上pic商品豬規模化豬場的發展,全力推進國家級生豬標準化養殖示範區建設。二是以得勝、奇峯、太伏、潮河、海潮、天興、牛灘等鎮爲重點,狠抓小家禽畜和節糧型草食牲畜的發展,建立小家禽產業帶和草食牲畜產業帶,不斷優化畜牧業結構。

(二)推進配套體系建設,強化產業發展支撐。一是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堅定不移地抓生豬產業化工程建設。按照“三定一統”(定品種、定規模、定設備,統計外觀)的要求,推進良種工程建設,建立原種場、擴繁場、商品場相互配套的三級良種繁育體系,進一步加強對xx豬人工授精總站和豬人工授精網絡的規範化管理,全面實現良種化。二是進一步健全以政府爲主體的動物防疫責任體系,科學編制免疫計劃,完善免疫制度,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檔案,全面推進畜禽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堅持逢場必查的市場監管制度,加大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執法監管,對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備案制度,強化畜禽養殖檔案管理,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種類齊全、層次多樣的人才培養體系,緊密結合我縣畜牧業發展的實際,重點培養一批技術帶頭人,爲xx畜牧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三)創新運行機制,增強產業發展動力。一是整合現有資源,推廣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種豬場提供提供父母代種豬和商品仔豬,飼料企業配送飼料,擔保公司爲種豬場和養豬戶提供貸款擔保,協會(專業合作社)負責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農戶負責養豬,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二是積極推行龍頭企業(興旺牧業、天泉牧業、金海公司等)通過專業合作社向農戶提供仔畜禽、飼料、防疫、養殖技術,並按協議以增重計費方式付酬,農戶進行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寄養”模式。三是圍繞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和區域性特色優勢畜產品主產區建設,鼓勵和引導以農民爲主體的畜牧業生產、經營者組建“參與廣泛、自願聯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規範化農民專業合作社。

(四)轉變生產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一是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一批現代畜牧業重點鎮。實施養殖設施建設標準化工程,結合改廚、改圈、改廁、建沼氣“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離,沼氣配套,種養結合”。堅持適度規模養殖,鼓勵以年出欄生豬100頭、肉雞1xx只、肉牛20頭、肉羊60只,年存欄蛋雞1000只、奶牛10頭爲基本單元發展專業養殖戶(場)。二是制定完善優惠政策,積極扶持現有龍頭企業,同時促進與象雨潤、四海、高金等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的合作,帶動生豬產業發展,調動和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帶動、行業推動、鏈條延伸、產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廣“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和“發酵牀生物零排放”生產模式,發展循環農業,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有機結合,避免產生新的面源、點源污染。

(五)做大做強生豬品牌,提升品牌效應。一是充分發揮縣畜牧獸醫信息網的功能和作用,按時對生豬生產、加工、市場信息的收集和發佈,與國內主要行業網站進行對接,實現畜產品銷售網上交易。二是加強宣傳,以“蜀龍”牌商標爲載體,在交通要道、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等處設立廣告牌進行宣傳。對外調生豬統一佩帶“蜀龍”牌商標,提升我縣生豬的知名度。三是鞏固和擴大“蜀龍”牌生豬產品的影響力,着力提升“蜀龍”牌生豬品牌的知名度,爭創xx著名商標和xx省名牌產品,做大做強xx生豬產業。

(六)強化管理,搞好項目建設。一是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進一步做好項目的策劃、編制、爭取和儲備工作,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支持,實現投入上的突破。二是根據xx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試點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意見》(川府發14號)和《xx省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建設規劃綱要》文件精神,圍繞xx畜牧產業發展,重點挖掘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對畜牧經濟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充實和完善項目庫。三是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切實做到專款專用,進一步加強日常資料的收集、整理,保證項目實施不走樣。

(七)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一是縣政府建立畜牧業發展基金,並根據畜牧業發展情況,逐年增加投入。二是認真落實對畜牧業已有的保險政策,引導鼓勵規模養殖戶參加保險,提高抵禦自然風險能力。三是鼓勵金融資金、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畜牧產業發展,簡化xx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生豬產業化建設貸款擔保手續,降低擔保門檻,進一步解決生豬產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四是對符合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要求的養殖基地建設,優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紅層找水、沼氣建設、環保治理、農村公路暢通(通達)工程等新農村建設項目。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2

現代畜牧業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裝備畜牧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畜牧業,用現代經濟管理科學管理畜牧業,具有優質、高產、高效、安全,技術密集、工業化程度高和生產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特徵。

當前,農村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我縣畜牧業正處於從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的重要時期。畜牧業已成爲我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爲加快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筆者結合xx實際,就發展xx現代畜牧業的必然性、必要性和舉措提出一些思考。

一、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必要性

首先,發展現代畜牧業,是加快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由於受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制約,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發展處於平穩增長期,而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現農業增質增效都具有重要意義。畜牧業已成爲我縣農業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主要表現在:一是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大。畜禽飼養總量及人均佔有量逐年增長,發展勢頭較好。二是畜牧業已成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2012年畜牧業爲農民直接增收達到263元,2012年預計可達280元。三是畜牧業在農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養殖業與種植業產值比爲56.5:43.5,主輔換位,畜牧業在大農業中主導地位進一步確立。

其次,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改變傳統畜禽飼養方式的必然歸宿。傳統畜牧業受生產方式、組織化程度、生產者素質、市場發育狀況等因素影響,存在飼養規模小、疫病控制難、產品質量差、經營分散、抗風險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經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畜禽的社會需求越來越大。與之相適應,發展專業化、大規模的現代畜牧業就成爲歷史必然。據調查,全縣目前養豬農戶僅佔總農戶數的46%,5年降低約19個百分點;全縣規模化生豬養殖已佔飼養量的50%以上,規模化家禽養殖佔總飼養量的70%以上,5年分別上升了約30和40個百分點。

第三,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建設“兩型社會”必須發展“兩型畜牧業”,現代畜牧業正是順應“兩型社會”要求,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畜禽健康,產品優質安全”的標準組織生產,推動畜牧業朝着“產業佈局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相一致的生態養殖模式方向發展。目前,全縣60%以上的生豬養殖場(小區)對糞便實行綜合利用、做到了無害化排放。

第四,發展現代畜牧業,是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當前,大中城市逐步實行畜禽產品市場準入制,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就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發展現代畜牧業有利於推進畜牧業標準化的貫徹實施,增強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有利於規範畜禽產品養殖過程和食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控制,促進畜禽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相關管理者樹立質量安全意識;有利於推動我縣畜禽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增強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提高養殖效益,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發展現代畜牧業可行可爲

(一)市場強力拉動,優惠政策驅動,爲發展現代畜牧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近年來,全國出現豬荒,生豬市場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爲了平抑物價,維護穩定,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發展生豬生產的扶持政策,包括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能繁母豬保險政策,地方政府以獎代補激勵政策等等。市場的需求和各級政府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爲我們發展現代畜牧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因勢利導,順勢而爲,抓住機遇,推進我縣現代畜牧業再上一個臺階。

(二)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夯實了我縣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良好基礎。一是畜禽小區建設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規模的格局。截止2012年底,全縣建成生豬養殖萬頭村xx個,各類畜禽養殖大戶達到xx餘戶,生豬、小畜禽規模出欄率分別爲52%和72%。標準化養殖方興未艾,規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的推廣應用初步探索了我縣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廣“畜—沼—農(果、菜、糧)”生態養殖模式,在養殖場(小區)推行“幹稀分離、雨污分流、節水養殖、綜合利用”,大力宣傳、推廣循環養殖,節約了飼養成本、提高了養殖效益,得到了養殖戶和社會的一致認可。三是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築牢了產業基礎。到目前爲止全縣各類產業化畜禽龍頭企業6家。其中廣東溫氏“公司+基地+養戶”模式帶動了一大批農戶發展畜牧業,其合作養戶年出欄肉雞達xx萬隻以上;實施的“生豬30萬頭一體化項目”,其xx種豬場已建成投產,目前存欄種豬3000多頭;xx擴繁場、xx擴繁場也運行良好。四川x養殖公司常年存欄外系種豬800餘頭,年產“新加系”純種、二雜母豬萬餘頭;xx食業有限公司設計年屠宰加工生豬60萬頭,2012年實現產值近5億;xxxx豬肉xx廠年需要50萬頭的豬肉原料,2012年產銷兩旺。

3、從業人員健康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爲發展現代化畜牧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各級、各部門採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辦法,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專題講座、現場參觀,組織畜禽養殖戶參加國家級、省市縣畜禽交易會、技術研討會,瞭解國內外畜禽發展最新動態,學習先進的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知識,提高養殖者和從業人員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一批能吃苦、觀念新、善經營、懂技術、素質高的養殖隊伍。

三、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注重的事項

一是注重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應針對我縣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現有的經濟、技術、資金、市場等多種因素,遵循快速發展又恰如其分的原則,實現要持續發展,選擇各自合理的生產規模和建設模式,通過發展適度規模養殖,達到防禦各種風險、降低成本、實現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目的。從目前的情況看,我縣應重點推行兩種經營方式。一是大力開展畜禽小區建設。按照“四化一園”(品種良種化、質量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的生態養殖園區)的要求,發展若干畜禽養殖小區,形成小區規模優勢,到2012年,全縣年出欄1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戶達到xx戶,其中出欄萬頭以上優質生豬養殖場達到15個;年出欄1xx只以上肉雞、肉鴨規模戶達到1500戶;年存欄20頭以上的肉牛規模養殖戶達200戶。二是着力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大力推行溫氏集團目前在我縣運行有效的“公司+基地+養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龍頭企業與養殖基地緊密聯結、互利雙贏的運行機制。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向農戶提供技術服務,按保證農戶收益的協議價收購,農戶按標準修建(改造)圈舍進行規模養殖的“訂單養殖”模式,推動畜牧產業化經營向更高層次邁進。

二是注重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畜禽良種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繼續推進生豬良繁體系建設,完善原種場、擴繁場、商品場相互配套的三級良種繁育體系。加快溫氏集團“3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建設,力爭到2012年底,x個分別存欄4000頭左右優質能繁母豬的擴繁場全面投產。切實加強政策導向、項目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以縣鄉爲主的生豬人工授精網絡,不斷提高制種供種能力。鼓勵養殖場(小區)自繁自養,全面實現良種化。繼續抓好肉牛品種改良工作,合理佈局、鞏固發展我縣肉牛改良站,加強冷配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受精率,大力推廣西門塔爾、夏洛萊、皮埃蒙特等優良肉牛品種,引導養殖戶從役用牛飼養向肉用牛飼養轉變,提高養殖效益。繼續支持溫氏、隆生公司發展養殖合作戶,提高優良家禽品種飼養面。切實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實施“畜牧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等工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牽引帶頭作用,加快良種良法推廣。

三是注重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從根本上改善各級畜牧獸醫部門在動物疫情診斷、監測、防疫監督和獸藥、獸醫監察等方面條件。進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爲主體的動物防疫責任體系,加快推進縣級獸醫管理體制改革,重點強化縣級獸醫部門的責任,建立一支佈局合理的骨幹防疫隊伍。科學編制免疫計劃,完善免疫制度。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檔案,全面推進畜禽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預警和應急體系,加強疫情測報網絡建設,完善以縣、鄉鎮爲主幹,以防檢人員和村級防疫員爲支點的疫病測報網絡,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科學指導疫病防控。不斷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落實資金、技術、物資“三項儲備”,加強應急預備隊伍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獸醫衛生監督所建設,切實加強鄉鎮、村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現動物疫病可追溯,逐步建成全縣網絡健全,隊伍穩定,保障有力,處置高效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提高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能力。建立完善動物防疫公共財政保障機制,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支撐體系和公益性鄉鎮)牧獸醫站工作人員經費及日常運轉經費、村級防疫員補助等全額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撲殺補償機制,保障動物疫病的監測、預防、控制、撲滅以及動物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經費。到2012年,縣、鄉標準化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

四是注重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全面推行haccp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畜禽飼養投入品的監管制度,指導養殖戶規範飼養、科學用藥,杜絕違法使用投入品的行爲。強化畜禽及其產品檢疫檢驗工作,推行畜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和畜禽免疫標識制度,建立牲畜信息檔案,嚴把市場準入關。落實畜產品市場準入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瘦肉精等違禁藥品使用的查處力度。建立健全畜產品藥物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監測長效機制,逐步與國際市場對接。

五是注重建立多元化的長效投入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投入,有效整合財政支農及各類項目建設資金,相對集中投入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地方政府扶持畜牧業的力度,採取“以獎代補”、“貼息貸款”等方式,引導和鼓勵發展畜禽養殖。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金融機構應積極配合,給信譽好、資金運轉有困難的養殖企業提供必要的信用貸款,促進畜牧業發展。

六是注重建立風險防範機制。重點是要加大畜牧業保險力度。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願”的原則,抓好能繁母豬、肉豬的保險工作,並將保險延伸到畜牧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和環節,不斷拓寬保險範圍,防範因爲自然、重大動物疫病災害和市場等多種因素給養殖業帶來的風險,保障我縣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

七是注重畜牧業生態環境建設。把畜牧業發展與改善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畜牧業,切實做到規劃合理、生產標準、設施完善,用現代生物學、生態學原理和技術指導生產,倡導畜禽糞便和污水通過無害化處理還田種稻、澆果和養魚,實現氮、磷、鉀的生態循環,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3

一、鄉村旅遊發展基本情況

蛟河市位於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西麓,松花湖畔,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里,人口47萬。是全省7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城市,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擁有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景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森林公園;蘇爾哈湖灣度假區被評爲省4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黃鬆甸鎮食用菌觀光區被評爲省銀穗級鄉村旅遊示範點;“蛟河紅葉”是吉林省秋季旅遊的代表品牌,紅葉旅遊節更是中國節慶30年著名品牌。20xx年蛟河市被評爲省級鄉村旅遊示範市,慶嶺鎮被評爲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鎮,漂河鎮富江村被評爲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近年來,蛟河市圍繞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產業優勢,以加快鄉村旅遊發展建設爲切入點,打造具有蛟河特色的“生態旅遊”品牌,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旅遊產業的縱深發展。

蛟河市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生態環境良好的旅遊勝地,尤其是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鄉野風光、民俗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鮮明而富有強烈的吸引力。在近年來的旅遊發展過程中,伴隨着全市旅遊業的快速增長與發展,蛟河市積極探索和實踐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鄉村旅遊已初具規模。20xx年,全市共接待遊客75.3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36億元。其中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36.3萬人次,佔全市總接待人數的48.1%,鄉村旅遊總收入1.97億元,佔全年總收入的58.6%。鄉村旅遊點達到258家,其中規模以上22家;從業人員達1.75萬人,其中,農民爲1.12萬人,佔從業人數的64%;農民人均從鄉村旅遊業獲得收入3160元,收益率達34.6%。鄉村旅遊成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發展鄉村旅遊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政府主導,科學分工,全面開發鄉村旅遊建設。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鄉村旅遊發展戰略,成立了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和旅遊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領導任副組長,各鄉鎮街(區)、農業、旅遊、文化、建設、衛計、工商、交通等相關部門爲成員,辦公室設在旅遊辦,負責日常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路子。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協調配合,分工協作,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投入,多元籌措鄉村旅遊發展資金。市委、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實中央出臺的扶持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稅費優惠政策,向上爭取省、市的相關資金支持。積極吸取民間資本,採取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投資鄉村旅遊項目。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或以自有房產、果園、林場等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通過“政府支持一塊、企業投入一塊、招商引資引進一塊、全民創業增加一塊”的投入模式,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四是突出“田園鄉野”特色,打造鄉村旅遊品牌。積極順應都市市民傾向親近自然、熱衷假日短途旅遊的休閒趨向及消費心理,突出鄉村旅遊的“農味兒”,形成了“一帶、三區、七個特色小鎮”的休閒旅遊空間佈局體系。三是以高端生態產品拉動鄉村旅遊開發,蛟河市堅持打造高端旅遊產品,強勢推動品牌旅遊景點建設,培育出“關東奇山”拉法山、“秋天童話”紅葉谷、“森林浴場”慶嶺、“小長白山”老爺嶺、“關東九寨”冰湖溝、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葉嶺國家森林公園、蘇爾哈湖灣度假區、金蟾島風景區、愛林度假漁港、松花湖濱湖度假區等22處較具影響的觀光采風品牌旅遊區。隨着鄉村旅遊的多元化和品牌化發展,蛟河市推出了四季鄉村美食項目。即:春品開江魚,夏食農家菜,秋嘗野山珍,冬吃年豬宴,形成了資源山水互動,遊客遠近皆往,人氣冬夏皆旺的休閒觀光聖地。

(二)科學定位,合理規劃,推進鄉村旅遊快速發展

蛟河從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實際出發,在充分調研論證和探討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確立鄉村旅遊發展的目標任務,科學制定了《蛟河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蛟河市旅遊總體規劃》、《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紅葉嶺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配套完成了《蛟河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插樹嶺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實施詳細規劃,並主動與城鄉建設規劃、農業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以及交通、土地等專項規劃對接。規劃在空間佈局上實現“一帶、三區、七個特色小鎮”。“一帶”即以國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爲契機,以拉法山、白石山、紅葉嶺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爲核心,打造長吉圖森林生態文化旅遊帶,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產品,爲吉長兩市提供休閒度假產品。“三區”即打造以拉法山、蛟河新區爲核心的養生康體文化旅遊區(溫泉、登山健身);以松花湖爲核心的休閒度假文化旅遊區(金蟾島、額赫島、濱湖度假區);以拉新戰役、國共談判、韓恩高級農業合作社爲核心的經典紅色旅遊區。“七個特色小鎮”即打造以插樹嶺爲核心的關東民俗風情小鎮;以窩集口爲核心的農家生活體驗小鎮;以慶嶺魚街爲核心的特色美食小鎮;以黃鬆甸食用菌基地爲核心的長白山特產小鎮;以新站長白山酒業爲核心的葡萄酒文化小鎮;以烏林鄉爲核心的朝鮮族民俗文化風情小鎮;以富江村爲核心的最美傳統村落建設。

(三)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助推鄉村旅遊發展

自20xx年以來,蛟河市先後出臺了《蛟河市鄉村旅遊優惠政策》、《蛟河市關於鼓勵支持旅遊創業的'若干政策》、《關於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安排意見》、《關於支持鼓勵下崗從業人員創業促就業的優惠政策》、《加快蛟河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蛟河市旅遊專項資金扶持獎勵辦法》。通過這些政策,爲休閒旅遊創業降低收費標準20餘項,廢除收費項目6項,爲創業者減負3000餘萬元,共爲鄉村創業個體工商戶提供政府扶持貼息小額貸款4.6億元。從事鄉村旅遊創業個體工商戶享受3年返稅,極大地調動了鄉村旅遊創業者的積極性,促進了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

(四)健全工作體系,完善管理機制,提升鄉村旅遊服務水平

制定了《蛟河市鄉村旅遊管理制度》等八項制度,加強對鄉村旅遊管理。採取市、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圍繞信息服務、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教育培訓等爲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對鄉村旅遊經營戶經營行爲的規範管理,推進鄉村旅遊的標準化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協調旅遊、土地、林業、消防、公安、交通等多部門共同爲鄉村旅遊企業服務,形成各相關部門共同扶持、聯合管理的工作機制,保證了鄉村旅遊的健康有序發展。

(五)加強基礎建設,完善旅遊設施,爲鄉村旅遊發展提供基本保障

蛟河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地,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地帶、東北三省軸心位置、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中間節點,京圖和哈圖兩條鐵路、長琿高速、高鐵、302國道、省道榆江公路貫穿全境。隨着國家長吉圖戰略的深入實施,蛟河市全境納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吉琿鐵路客運專線建成通車,蛟河併入省城一小時經濟圈、吉林市半小時經濟圈,成爲吉長兩市“後花園”,初步形成了連接三省一區的交通網絡。加強了城市供水、供電、通信、道路、公共交通、道路標識牌、停車場、衛生廁所、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爲重點,近三年全市累計投入整治資金2.1億元,植綠化樹432萬株,栽花種草美化面積610萬平方米,修建圍牆17820延長米,改廁880座,建垃圾站132個、垃圾填埋點29個,安裝路燈720盞,修建文化廣場9.2萬平方米。20xx年,全市實現農村泥草房改造1647戶。

重點建設了以慶嶺魚街、插樹嶺、窩集口、富江、黃鬆甸等爲主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拉法山旅遊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共投入資金3億元,重點開發了拉法山、慶嶺、紅葉谷、老爺嶺、冰湖溝等景區,建設了拉法山賓館、紅葉谷賓館兩個星級賓館;吸引域外資金1.7億元,建成了關東第一漂、插樹嶺峽谷漂流、高速蛟河服務區慶嶺活魚村、長白山酒業山葡萄觀光園等旅遊項目;結合“全民創業”活動,制定了鼓勵和扶持的優惠政策,催生黃鬆甸食用菌旅遊購物市場、松花湖漁家樂度假區、插樹嶺農家小院、蘇爾哈湖灣度假區、愛林度假漁港、富江花海景區等鄉村旅遊項目的建成。

(六)創新發展模式,全面推進鄉村旅遊開發

結合實際,創新發展思路,積極探索實踐,採取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促進了蛟河市鄉村旅遊健康快速地發展。

1.景區帶動型模式

景區帶動型模式,是以目前已經建設完備的重點旅遊景區爲核心,把旅遊景區的部分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吸引和指導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遊接待和服務,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葉谷、拉法山、冰湖溝、老爺嶺景區,帶動了慶嶺鎮解放村、慶嶺村,松江鎮愛林村、臨江村,拉法街十八垧地村、拉法村上千戶農民直接參與接待和服務。

2.鄉村組織型模式

鄉村組織型模式,是以具有豐富旅遊資源、交通進入條件較好、又有一定經濟發展基礎的鄉村爲依託,通過鄉鎮(街道)政府有組織地引導農民經營戶,按照統一規劃和建設的要求,發展旅遊接待設施和配套服務,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模式。如松江鎮插樹嶺村、慶嶺鎮活魚街等。

3.公司加農戶型模式

公司加農戶型模式,是對具有旅遊特色的鄉鎮,通過引進有經濟實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企業,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指導村鎮居民開發住宿、餐飲接待設施,組織村民開展民族風情、文化旅遊活動,形成具有濃郁特色和吸引力的鄉村旅遊產品,吸引和招徠縣內外、省內外乃至國內外旅遊者。如黃鬆甸鎮花園村、偉光村,白石山鎮富強村、夾皮溝村等。

4.綜合開發型模式

綜合開發型模式,是鄉村旅遊資源豐富的鄉鎮,由政府主導進行鄉村旅遊的規劃設計,投入資金建設和改善公共基礎設施,開發核心景區景點,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建設旅遊接待服務設施,引導城鄉居民參與旅遊接待服務,促進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如松江鎮等。

(七)多點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1、節慶活動營銷

舉辦中國吉林長白山紅葉旅遊節。自20xx年起,連續舉辦了15屆中國吉林長白山紅葉旅遊節,蛟河紅葉成爲吉林省秋季旅遊的代表品牌,紅葉旅遊節被評爲中國節慶活動30年著名品牌,並被列入中國旅遊節慶活動名錄。15屆紅葉旅遊節期間,累計接待遊客780多萬人次,累計直接旅遊收入14.2億元。紅葉旅遊節新增就業13000多人次,培育旅遊村屯10餘個。

舉辦窩集口採摘節。窩集口村位於蛟河市天崗鎮境內,窩集爲滿語,意爲森林之地。史載康熙皇帝曾東遊到此,欣然吟詩《閱窩稽》。央視熱播的電視劇《種啥得啥》於此拍攝。窩集口村有果園280公頃,年產果品4950噸;窩集口煎餅是省內名牌,有2個煎餅加工廠,20餘家規模加工戶,年加工煎餅700餘噸。每年9月,在此舉辦吉林蛟河窩集口採摘節,主要活動有:果園觀賞、果品採摘、農村生活體驗、農家風味品嚐等。

舉辦插樹嶺關東民俗旅遊節。插樹嶺位於蛟河市松江鎮境內、紅葉谷景區沿線,因中央電視臺熱播的電視劇《插樹嶺》在此拍攝而聞名。主要旅遊項目:插樹嶺峽谷漂流、關東大院民俗展示、《插樹嶺》拍攝地參觀、農家樂體驗(在農家吃、住、遊,體驗淳樸農村生活)。現有26戶農家樂接待戶,可同時接待2300人左右。每年9月,在此舉辦插樹嶺關東民俗旅遊節,開展關東民俗婚禮、關東民居生活體驗等各種主題活動。

舉辦黃鬆甸食用菌特產旅遊節。黃鬆甸鎮位於蛟河市東100公里、長白山脈威虎嶺下,幅員面積623平方公里。該鎮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發展食用菌產業,建設農業生態園,該農業生態園是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科技示範園,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銷售集散地。20xx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黑木耳之鄉”稱號。20xx年,黑木耳種植技藝被列入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該地年發展食用菌8.46億袋,生產食用菌2萬餘噸。20xx年開始舉辦食用菌特產旅遊節,以農業觀光、食用菌科普、採摘、食用菌農家宴、食用菌特產品購物爲主題活動,每年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通過食用菌產業拉動,旅遊帶動,該鎮97%的農戶已經走向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的道路。

2、旅行社營銷

堅持“精品營銷”、“誠信營銷”和“情感營銷”相結合。每年組織旅遊企業,分四個季度外出到琿春、延吉、吉林、長春、哈爾濱、大慶、松原、四平、遼源、瀋陽、等東北主要客源市場,與當地旅行社對接,開展系列營銷活動,目前,我市已於35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係。

3、展會及主題活動營銷

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旅遊交易會、博覽會、發佈會、推介會等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展示蛟河鄉村旅遊資源、旅遊產品和旅遊形象。

三、發展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

蛟河市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不僅探索和創造發展鄉村旅遊的典型模式,豐富旅遊產品內容,合理引導消費,推動假日旅遊的發展;而且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對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貧困地區羣衆脫貧致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4

一、畜牧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按照“穩定發展生豬,突出發展小家禽、兔,積極發展草食牲畜”的工作思路,從抓試驗、示範入手,緊緊圍繞畜禽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畜牧業服務體系服務功能完善等方面開展工作,推動了全市畜牧業由耗糧型向節糧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分戶生產向集約化生產轉變,加快了我市畜牧業生產的發展。

(一)耗糧型生豬生產數量下降

全市生豬出欄量由1995年的125萬頭下降到2003年末的100萬頭左右,並穩定在該水平;生豬產值佔畜牧業產值由1995年的78.2%下降至67.6%。

(二)以肉兔、雞、肉鴨、肉鵝爲主的小家禽繼續呈現大發展的態勢

1998年全市小家禽出欄突破1000萬隻以後,我市小家禽畜的出欄量以年遞增100—150萬隻左右的速度增長,年增長率達到9.3%。到去年底止小家禽畜出欄已達1474.1萬隻,由於節糧型的禽畜迅速發展,其畜禽產值已經佔畜牧產值的23.8%。

(三)規範化、集約化養殖迅猛發展

近三年來,我市新辦規模畜禽養殖企業達26家,現有生豬養殖專業戶181戶,禽類養殖專業戶228戶,出欄肉兔100只以上的68戶,養殖100只以上的肉羊養殖場13戶。其中,正州養殖公司目前存欄優質的PIC父母代種豬近4000頭,年產優質五系配套PIC仔豬近10頭;江津市渝欣牧業公司屬市外企業,該公司投資建成了兩年存欄達600只的南江黃羊和金堂黑山羊種羊場。

(四)禽畜養殖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延長產業鏈,減少養殖風險的新型生產模式開始出現

目前,我市出現了,釀造+養豬、堰塘養魚+養鴨、種植業+養殖業等生產模式,在發展養殖同時,也發展了相關產業,極大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較好地推動了我市畜牧業的發展。

二、我市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和外出考察,我市的`畜牧業發展速度在逐漸減緩,與周邊發展較好的區市縣相比差距逐漸拉大,很難發揮畜牧業在我市農村經濟中支柱產業的作用。

(一)全市畜牧業發展速度減緩,與部分發展好的區市縣相比有明顯差距

近年來由於外出打工人員增多,農村家庭養殖業逐漸減少,養豬成本增加等多種因素,使得我市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畜牧業產值由1996年佔農業總產值的40.41%下降到2003年的32.40%。2003年重慶市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爲42%,合川、開縣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例分別爲45%和41.3%,而我市分別比合川市、開縣低17和13.3個百分點,比重慶市平均水平低9.6個百分點。

(二)全市種植業和養殖業比例不相適應

近年來,市委、市府在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對種植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放鬆了對畜牧業發展的關注,同時由於屠宰稅停徵、生豬價格下降和禽流感等因素,導致地方政府對畜牧業的發展重視不夠,資金投入有所減少,導致農民養豬和發展畜禽積極性降低,使得畜牧業出現下滑趨勢。隨着種植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業也應得到較快的發展,種植業需要大量的有機肥,由於沒有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同步發展,使得部分種植大戶要到外地收購有機肥,增加了種植業的成本,同樣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

(三)對畜牧業服務體系的投入不足,服務體系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畜牧業服務體系包括畜禽良繁體系、疫病控制體系、飼料生產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服務體系是一項公益事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證畜牧業發展的有效保證,但是,我市的畜牧業體系建設由於缺乏有效的配套資金支持,很多設施基本不能運作。如:畜牧站建立的飼料監測室,由於沒有資金,許多儀器設備擱置不用,未能發揮其有效作用或已損壞;良繁體系的不健全,我市的仔豬大多依靠外地引進,每年調入近30萬頭仔豬,不僅不利於本地畜牧業的發展,同時給疫病防治帶來諸多隱患。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5

三年來,本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在局領導班子成員的同力配合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和各項中心工作,充分發揮畜牧局職能部門自身優勢,始終把畜牧業結構調整作爲工作的重點,帶領全局幹部職工,與時俱進,開創性地開展工作,爲全縣畜牧養殖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促進了全縣畜牧業向優質、高產、高效發展,使畜牧業成爲增加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園滿地完成了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三年來,我本人曾獲得國家農業部先進工作者,x省人民政府先進個人。20xx年獲縣招商引資先進工作者,多次被省、市業務部門評爲先進工作者。20xx年xxxx縣被省畜牧局評爲畜牧業大縣,我局被省畜牧局、省人事廳評爲全省畜牧系統先進單位,xxxx縣被市政府評爲畜牧業生產先進單位。現將三年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通過不斷深入地學習和參加縣委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自己的思想覺悟得到進一步提高,具有了明晰的政治鑑別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政治上始終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堅決執行縣委、縣政府所部署的重大戰略決策,求實苦幹,腳踏實地,爲全縣畜牧業發展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爲人正派,以局工作爲己任,團結局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盡職盡責,爲促進全縣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做出了自己較大的努力。

二、業務工作方面

爲完成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我和局黨組及局領導班成員,帶領幹部職工,務實求新,努力工作,各項業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1、畜牧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

據統計,20xx年底,全縣豬、牛、羊、禽存欄分別爲59萬頭、萬頭、95萬隻和400萬隻,豬、牛、羊、禽出欄率分別爲68萬頭、17萬頭、105萬隻和500萬隻,同比分別增長xx%、xx%、xx%和xx%;肉、蛋、奶產量分別達9萬噸、萬噸和萬噸;牧業產值達12億元;全縣各類養殖專業戶發展到11500戶;有養豬場83個;千隻以上規模的養雞場365個;不同規模的養羊場83個;養牛場32個;各類養殖專業村發展到135個。規模養殖畜禽數量和產品產量在全縣總數中的比例逐年增高。我縣建成了飼養規模爲30萬隻雞的鴻鑫禽業養殖場,全縣萬隻以上規模養雞場(戶)有12個。全縣建立奶牛養殖小區16個,累計達到20個;新增養羊小區3個,累計達到6個;新增養肉牛小區2個,累計達到4個;新增養豬小區3個,累計達到5個,新增養禽小區4個,累計達到8個。

2、畜禽防疫工作:幾年來,按照上級業務部門的部署,縣畜牧局制訂了畜禽防疫工作意見,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強動物防疫和產地檢疫工作的.通知》,在全縣實行了動物免疫標識制度,免疫耳標佩帶率超過70%。

開展了豬牛羊的“口蹄疫”和豬、雞“二瘟”的集中免疫工作。爲把動物防疫工作抓緊抓好,縣畜牧局舉辦了三期鄉村防檢員培訓班,購買畜牧法律彙編1000本,印發有關法律宣傳資料2萬份。局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鄉,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園滿地完成了市畜牧局下達的目標任務。每年經市局檢查驗收,豬、雞防疫密度都分別達到95%和90%,達到了部頒標準。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疫情測報網絡,儲備有價值十幾萬元的防疫物資。由於我縣動物防疫工作成效顯著,市政府在我縣多次召開全市動物防疫工作現場會,年被省、市畜牧局評爲動物防疫工作先進單位。

3、畜禽改良工作:我們本着促進畜牧業向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的原則,通過政策引導、示範帶動、項目推進等得力措施,狠抓了畜牧業“種子工程”,強力推進波雜羊、肉雜牛和瘦肉型豬的雜交改良工作。

使我縣的生豬、雞穩定發展,奶牛、肉雜牛、肉雜羊生產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我們大力推廣了豬、牛、羊的人工授精技術,進一步完成了家畜改良體系建設,今年新建家畜人工授精冷配點9個,累計達到68個。生豬良種覆蓋率達到95%,雞良種覆蓋率達90%,牛、羊良種改良率分別達到80%和73%。牛、豬的人工授精比例分別達到60%和20%,新增波雜羊32萬隻,肉雜牛萬頭,瘦肉型豬20萬頭,新增社會效益近億元。科迪奶牛場奶牛胚胎移植進展順利,胚胎移植繁殖奶牛332頭,加快了我縣高產奶牛發展的步伐。

4、畜禽檢疫工作:爲確保人民羣衆吃上放心肉,杜絕畜禽傳染病源出入縣境,幾年來,我們加大了動檢執法力度,對動檢人員進行了法律法規系統培訓,全縣動檢人員深入到定點屠宰點和肉類市場。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6

近年來,xxxx縣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按照“工業立縣、項目興縣”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四五一”工程,形成了皮革、化工、醫藥、畜牧養殖、無公害蔬菜種植五大主導產業,縣域經濟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

一、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皮革業:皮革業是縣域經濟第一主導產業。xxxx年底,全縣有皮革企業120家,從業人員7萬餘人,年總產值23億元,年利稅3.9億元,納稅額佔全縣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強。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美國、俄羅斯、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全國市場佔有率4.9%,是全國最大的成品革加工基地之一。化工業:全縣化工企業100家,主要產品有苯胺、硫酸、糠醛、糠醇、環己胺、環氧丙烷、對氨基苯磺酸等30餘種,年總產值9.6億元,年利稅4048萬元。醫藥業:規模生產企業達6家,擁有中、西藥品種(批號)150多個,其中,複方依那普利、洛伐他汀屬國家級新品種,血速生、利咽解毒沖劑屬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年總產值2.3億元,年利稅1020萬元。無公害蔬菜種植業:以七汲鎮王村爲中心的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4.1萬畝,蔬菜總產量62萬噸;王村蔬菜市場被農業部確定爲國家級“鮮活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年交易額在2億元以上。畜牧養殖業:以奶牛、肉牛、雞、豬爲主,存欄量分別達到1.1萬頭、11萬頭、1200萬隻、31萬頭,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1.3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3%。

二、發展縣域經濟的主要做法

1、千方百計加大投入力度,堅持不懈地做好項目工作。全力打好項目攻堅戰,重點是在抓大項目、好項目上求突破。

一是進一步強化“項目興縣”意識。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加強項目謀劃和跑辦工作,努力在全縣形成更加濃厚的上項目、謀發展氛圍。

二是加快重點項目進展。重點抓好合成氨擴能、鋼結構擴建一期工程、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鐵九線和羊曲線公路改造等項目,確保年內建成投運。電子氣體生產、黑液提取、茶色素等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進度,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三是實行縣領導分包重點建設項目制度。加強對重點建設項目的協調調度,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是積極緩解資金對項目建設的瓶頸制約。全方位拓寬籌融資渠道,努力建立多元化籌資機制,特別是引導和激活民間投資,爲項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2、進一步扶持壯大主導產業龍頭。重點加大對皮革、化工、醫藥、畜牧、蔬菜等優勢產業龍頭的培育扶持力度。皮革業一方面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創出自己的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深加工企業,推動皮革業優化升級,重點扶持新億鑫、泰隆皮革、新恆昌、順昌皮革、冀利華等一批投資千萬元以上外向型、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力強的皮革深加工企業,把支柱產業作大作強。化工業重點扶持中冀正元、華潤化工兩個龍頭。製藥業重點扶持華龍藥業、華加藥業、萬和製藥、華鵬藥業等一批有規模、有潛力的企業。畜牧業以東豐莊奶牛場、冀鴻祖代種豬場等爲龍頭,加強管理,搞好標準化養殖、疫病防治等工作,帶動行業更快更好發展。設施蔬菜業在進一步完善王村蔬菜市場功能的基礎上,重點抓好規模擴張,年內力爭達到5.5萬畝至6萬畝的規模,進一步增強我縣蔬菜業的規模優勢,促進農民增收。

3、以擴總量、提檔此爲目標,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的潛力和活力。特別是千方百計保持皮革業的強勁增勢,在進一步健全皮革業污染治理長效監管機制的前提下,以精深加工爲主攻方向,鼓勵引導規模企業發展深加工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到我縣投資,藉助外資、外力推動皮革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4、全力優化發展環境。嚴格按照省政府《關於實施“雙提”工程的意見》,大力提速工作過程,提高工作質量。以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爲契機,將行政審批項目全部納入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條龍”服務,方便羣衆,遏制腐敗行爲,改善投資環境。嚴肅查處涉卡尋租、吃拿卡要等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努力營造“招商、安商、親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經濟總量偏小。特別是人均水平低。

二是經濟增長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比重大、工業化水平和城鎮化水平低仍是主要縣情。

三是缺乏強縣大項目。還沒有形成支撐縣域經濟和地方財力的骨幹企業。

四、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

1、強化財政激勵政策。進一步強化省對縣定額分享、超分成增長率全返等財政激勵政策,爲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

2、加強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對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評價激勵機制,鼓勵商業銀行調整貸款審批權限,擴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投放。

3、改革戶籍制度,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取消戶籍對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的種種不合理限制,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7

根據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工作方案的統一部署,及時成立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專題調研工作組織,深入到各獨貴龍,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廣泛徵求廣大牧民羣衆和黨員幹部的意見和建議,經過認真梳理後,形成專題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xx位於木北部,毗鄰達來諾日湖,303國道從境邊通過,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全共轄7個獨貴龍,共有235戶,人口1080人,勞動力460人。黨支部下設6個黨小組,現有黨員31名,其中流動黨員3名。共有草牧場41萬畝,已圍封的28萬畝,20xx年6月末家畜存欄2萬頭(只)。幾年來,支部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圍繞達裏湖旅遊景區發展生態經濟,保護草原植被,不斷髮展壯大旅遊產業,實現資源轉化增值,增強了黨支部凝聚力,實現了牧民增收,20xx年人均收入1.1萬元。

二、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1、草畜矛盾。xx是以外延數量型增長方式爲主的頭數畜牧業,加之多年的乾旱,過渡的放牧,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由於牲畜數量逐年遞增,對草牧場實行掠奪式經營,雖然近年來進行了大面積的人工種草和草場改良,但仍然補不足日益嚴重的草場退化速度,草畜矛盾日趨突出,繼續走頭數畜牧業的路子難以爲繼。

2、經營管理粗放。表現爲飼草品種單一,飼草料消耗高,報酬低,牛、羊育肥數量少,品質低,牲畜出欄集中,且多年餵養後纔出欄,這就加大了投入成本,育肥出欄的.極少,和每天需要鮮肉的市場很不協調。

3、牧戶居住分散,社會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住宅建築佈局零亂,建設公共基礎設施難度大,居住環境與小康水平有一定差距。牧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很突出,養老問題主要以子女贍養爲主,導致個體化差異嚴重,缺乏穩定、長效的社會化保障體系。

4、人畜飲水不能滿足牧民和畜牧業的需求,引水管道等設備已經老化,人畜飲水供應不足,影響了牧民的生產和生活,不能適應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需求。

5、畜羣結構不合理,沒有形成集羣優勢。牧民養畜多而雜,不專一,基礎母畜、育成畜、後備母畜及良種畜的比例不盡合理。

三、解決矛盾的辦法和發展方向

1、立足區位優勢發展第三產業。世界地質公園八大園區之一的達裏湖景區位於該,達裏湖景區假日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旅遊日益興起,受旅遊業拉動使當地成了極爲寶貴的旅遊聖地,依託豐富的旅遊和牛奶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大奶製品、旅遊紀念品等民族特色產品的開發力度,把草原旅遊資源與草原文化相結合,給當地牧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旅遊業的帶動下快速發展。

2、加強草原保護建設,實現草原永續利用。通過建設飼草料基地、季節性休牧、溼地保護、草場改良等措施,對退化草原進行治理與合理利用,提高草地生產能力,促進牧民增收。

3、進一步發揮畜牧業資源優勢。發揮畜牧業資源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種畜繁育和草業基地建設規模,加大畜牧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畜羣週轉,提高出欄率。

4、發展合作組織,提高產業化程度。通過政府扶持、能人帶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建設肉牛、肉羊協會,通過產前訂單、產中協調指導、產後統一銷售加工,提高牧民生產、經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8

20xx年7月2日―24日,由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四川省龍日種畜場,四川省草業科技培訓中心,內蒙古畜牧科學院草原勘察設計所,內蒙古草原資源監測管理站,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牧廳外資辦,甘肅省草原技術推廣總站,新疆區畜牧廳,湖南省保靖,古丈,永順縣畜牧局,湖北省宣恩,咸豐縣畜牧局,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等單位技術人員組成的24人學習考察團,參加了在加拿大舉辦的第二期牧草研習班。學習期間,在加拿大國際穀物學院聽取了加拿大牧草業,牧草種子生產,乾草及青貯飼料生產,草食家畜飼養,加拿大農業技術推廣,農場經營管理,農業氣象等19個專題講座;在加拿農業及農業食品部平原農場復興管理局,斯威夫特卡倫特農業研究中心,萊斯布里奇農業研究中心和加拿大馬尼托巴省農業技術推廣站進行了參觀學習;參觀了有代表性的農場,肉牛育肥和奶牛養殖場,農機制造和乾草加工出口企業。這次牧草培訓,使我們對加拿大的草業科研,生產,加工和銷售,草食家畜養殖以及農場管理等方面的情況有了較全面的瞭解。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加拿大的牧草業

加拿大地廣人稀,國土面積1030萬公頃,人口只有3000萬,從事農業的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2%。加拿大有2635。4萬公頃人工播種草場和天然草場用於放牧,其中天然牧場1561萬公頃,人工牧場440萬公頃,生產乾草和青貯飼料621萬公頃,用於種子生產18。3萬公頃。從產值來看,加拿大牧草種子約1億加元,脫水牧草1。25億加元,出口乾草8000萬加元,農場用乾草/牧草25億加元。加拿大94%的草地屬於私人所有,由牧戶單獨所有或共同所有,可以自主經營和管理。國有草地由國家出租給牧民經營,經營時間爲33年。

牧草種子生產

牧草種子是加拿大牧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種子生產中以紫花苜蓿爲主,其制種授粉採用生物授粉方式,即在種子田裏飼養切葉蜂,依靠切葉蜂授粉,提高了授粉效率。另外,紅三葉和雜三葉也是主要的收穫種子的豆科作物。草地早熟禾,匍匐紫羊茅,高羊茅是主要的草坪草種。

加拿大牧草種子可以進行認證生產或簡單的普通種子生產(沒有特定的品種名),認證生產一定要通過嚴格的政府檢驗標準。牧草種子的認證,分級和檢驗已經形成一整套機制。一個牧草品種在加拿大註冊前,必須進行試驗以確定耐寒性,產草量和抗病性等品種性狀。系譜種子的生產和認定要經過法定機構的質檢員進行種子檢驗。出口用種子必須達到一定標準,並由認定的機構負責檢測。作物認證由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和加拿大種子生產者協會(csga)合作進行。對全國種子生產者,加工商實施第三方檢驗審定。csga是加拿大多種農作物唯一的種子系譜認證機構。某些高質量的種子採用特殊的質量保障和身份識別體系。

牧草及飼料作物種類及混播組合

加拿大人工草場種植了多種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及飼料作物,種類因地而異。禾本科牧草及飼料作物主要包括貓尾草(也稱梯牧草)(timothy),無芒雀麥(smoothbrome),草地雀麥(meadowbrome),沙生冰草(crestedwheatgrass),葦狀羊茅(tallfescue),鴨茅(orchardgrass),俄羅斯野麥(russianwildrye),燕麥(oats),秋黑麥(fullrye),青貯玉米(silagegrass),大麥(barley);豆科牧草品種主要有紫花苜蓿(alfalfa),紅三葉(redclover),紅豆草(sainfoin),百脈根(crowfoot),鷹嘴紫雲英(cicermilkveth)

加拿大的牧草混播技術很發達,爲了實現高產和提高草食家畜對草地的利用效率,在人工草地建設中常常採用牧草混播(mixture),已開發出一些用於牧草混播的技術軟件,大大方便了農民和銷售牧草種子的公司。常見的混播組合有:紫花苜蓿+梯牧草+無芒雀麥;紫花苜蓿+沙生冰草;紫花苜蓿+鴨茅。

乾草生產

在加拿大,苜蓿用於生產脫水苜蓿草塊和草顆粒,貓尾草用於製作乾草捆。加拿大以壓縮貓尾草爲基礎的乾草業已經成爲一個巨大的行業,貓尾草乾草主要分爲一般乾草和高糖分乾草。大部分加拿大壓縮乾草銷往日本,韓國,美國等太平洋週邊國家。乾草生產中,苜蓿和沙生冰草,苜蓿與梯牧草和無芒雀麥混播的方式較多。目前,分級標準主要依靠買主的目測,也可以用機器設備檢測。壓縮牧草的質量主要取決於外觀特性,顏色和水分含量是主要指標。乾草分級標準已由加拿大幹草協會和幾個大型乾草生產企業共同制定。乾草生產中的收割,涼曬,打捆(壓縮打捆),包裝,搬運,儲藏各個環節實行了機械化,技術含量很高。

青貯飼料生產

加拿大爲了滿足奶牛和肉牛等反芻動物的營養需要,對牧草及飼料作物的青貯技術作了系統的研究,並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青貯用的牧草及飼料作物主要有大麥,秋黑麥,貓尾草,苜蓿與沙生冰草混播,在加拿大東部積溫較高的地區有青貯玉米,草等;青貯的形式有:直立型青貯塔,槽式,壕式,袋貯,堆貯等。青貯時牧草的.水分在55%—60%左右。

草地保護和管理

加拿大非常重視草場的可持續利用。一是重視草地健康評估。薩斯卡徹溫省委託薩斯卡徹溫大學用了十年時間制定了草地健康評價體系(grasslandhealthyevaluationsystem),這種方法不需要實驗室,簡單易操作,在放牧草場生產實際中應用非常方便;二是實施圍欄放牧覈定載畜量。加拿大90%以上的草場都有圍欄,也有采用電圍欄,實行劃區輪牧。爲了防止過牧退化,保持牧草的再生能力,許多省根據不同的情況規定了控制載畜量的標準,還規定天然草場放牧強度不得超過產草量的50—60%,人工草場放牧強度不得超過產草量的80%。如果載畜量和放牧強度超過了規定的標準,國家有權進行干預,收回租給私人的草場。

2加拿大的草地畜牧業

家庭農場爲加拿大草地畜牧業的主要經營形式,草食家畜數以百萬計,共有牛(包括育肥牛)1550多萬頭,其中,肉牛580萬頭,奶牛159萬頭。加拿大還有1200多萬隻綿羊和山羊,近100萬的其他家畜(馬,野牛,鹿等)。其中,奶牛和肉牛養殖業最爲發達。目前農場總數約爲25。4萬個,平均規模在300公頃左右。100公頃以下的小農場佔農場總數的45%,500公頃以上的大型農場佔總數的10%。機械化程度高,其中大功率的農業機械佔很大比重。各種大型和高功率的農機具互相配套,許多田間作業可以一次完成,以節省人力,降低成本。就全國平均來看,目前大致是每個農業勞動力配備有兩臺拖拉機,負責120公頃耕地。

奶牛養殖業

加拿大擁有159萬頭母牛和後備母牛,畜羣的平均大小爲62頭,奶牛農場爲21911家,81%的農場分佈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西部省和大西洋沿岸省份分別擁有14%和5%的農場。牛奶年銷售量爲73。1億升。

加拿大在奶牛生產中採取了配額制度,避免了惡性競爭,從而保證了牛奶的質量。同時,非常重視科學的飼養管理,給奶牛提供高品質的乾草和青貯飼料是保證奶牛健康和高產的關鍵技術。青貯飼料是奶牛生產的主要飼料。

肉牛養殖業

加拿大擁有肉牛580多萬頭。肉牛快速育肥技術十分先進,每個育肥場規模幾千頭到1萬多頭不等,一般用於育肥的牛有12月齡的小牛和架子牛,架子牛的重量在500公斤左右,育肥120—150天后出欄。育肥期間平均每天每頭牛增重1—2公斤。育肥場的牛分爲兩類,一類是育肥場自己購買的牛,另一類是寄養牛。育肥的關鍵技術也是給育肥牛提供高品質的全價飼料。全價飼料中包括了高質量青貯飼料和精料,一般青貯飼料由青貯玉米或大麥製作,精料的比例由開始的10%增加到最後的84%。整個育肥過程全電腦控制。肉牛育肥出欄後一般通過拍賣公司進行竟價拍賣。在西部省份中一般70—80公里範圍內就有一個牲畜拍賣公司。還有一部分牛出口到美國等其他國家。

3值得借鑑的幾點做法

在加拿大全國農業總產值中,牧業產值的比重佔50%以上,其中又以草食家畜的畜產品產值居主要地位。加拿大政府重視草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對小農戶發展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上,如灌溉系統的興建,圍欄建設等,由國家給予投資;在技術指導,新技術,新成果應用等方面爲農民提供無償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體系健全到位,爲農民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高度重視牧草產業

加拿大把牧草作爲一類非常重要的作物來對待。在草業科研,教學,技術開發,牧草育種,種子生產,人工草地建植,優質草產品(乾草和青貯飼料)生產及草產品市場開發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人力,形成了體系健全的產業化格局。例如,加拿大用於農業的耕地6700萬公頃,有2700萬公頃用於牧草生產,佔作物用地的50%左右,88%分佈在西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阿爾伯塔,薩斯卡徹溫和馬尼托巴等省,84%的肉牛也集中在這一地區。有大量牧草種子,苜蓿和貓尾草的加工產品出口,爲農牧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重視草地畜牧業科技進步

加拿大十分重視草地畜牧業科技進步和推廣應用,投入很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從事科研工作和技術推廣。加拿大有分佈廣泛的農業科技研究網,每個研究所均設有牧草(草地)研究室,並在草業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研究課題大都同生產實際相結合。科研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方向考慮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併兼顧了國家的長期利益。如國家科研機構的研究課題根據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研究成果由政府免費提供給農牧民推廣使用。大學除爲附近農牧場服務外,還同一些公司簽訂合同,承擔一定的科研課題,經費由公司提供,成果交公司利用。由於研究工作的大筆投入,保障了草業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極大地提高了草地生產力和草地畜牧業經濟效益。

加拿大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十分健全,全國有40個隸屬於加拿大農業與食品部的技術推廣站(中心)。這些技術推廣站由不同專業的4—5個技術專家領銜,採取現場指導,接受技術諮詢,開展培訓,發放技術手冊等方式爲農民服務。這些機構由國家提供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不從事經營活動,一般爲無償服務。非常公正地爲農民推薦牧草及飼料作物品種和一些農業生產資料,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農牧民的合法權益。

重視草地的可持續利用

在天然草原恢復草種的選擇上儘可能選用本地生草種。加拿大有關研究中心在原生種的選擇和培育方面花費了大量精力。在半乾旱平原地區研究中心的試驗田,研究人員對約15種原生牧草進行評比試驗。在阿爾伯塔省的一處沙化草原,利用原生牧草進行改良,植被狀況恢復得非常好。在草原上開發礦藏,由開發公司負責恢復草原植被。

對於人工放牧草場,加拿大采取混播耐旱耐寒,返青早,枯黃期短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如冰草可以延長天然草場放牧時間,放牧時間由建設前的3—4個月延長到6個月,從而減輕了冷季飼草短缺的壓力。人工打草場和飼料地生產的青乾草和青貯飼料可充分滿足牲畜冷季補飼之用,達到冷季持續增膘。特別是對退化的天然草場,他們選擇當地的優良野生草及其混播組合,進行補播改良,有效地恢復了草原植被。

我們在加拿大期間,所到之處的農牧場和農業科研單位,都把土壤肥料的研究利用擺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注重使用有機肥,牧場和牲畜糞肥都收集使用到飼草飼料地和農作物地裏,使人工草場保持多年持續高產。

實行農業保險制度

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視保護農民的利益,在國內全面推行農業保險制度對農民的投資提供了保障,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作法。

4幾點建議

通過研習和參觀我們認識到,牧草業是發展我國草食牲畜飼養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要從農牧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出發,統籌規劃牧草業的市場,生產和技術開發。以保護生態環境爲基礎,保護,合理利用草地資源,建設必要的人工飼草料基地,確保農牧業穩定發展。建議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建立國家草地資源保護區。

我們可以借鑑加拿大平原農場復興管理局的做法,結合國內正在實施的生態建設工程,退牧還草工程,在嚴重退化的草場上建立國家草地資源保護示範區。先期由國家投入恢復草地植被,逐步形成國家資助和有限放牧經營的模式,搞好技術示範。這樣一來,既恢復了草地植被,防止土壤沙化荒漠化,保護了生態環境,又起到了很大的示範作用。

加大我國草業科研投入

我國草業科研設施比較薄弱,爲了搞好草業科技支撐,建議國家增加對草業科學研究基礎設施的投入。統一規劃全國的草業科研佈局,對不同地區不同生態類型的地區建立科研協作網,同時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堅持科研面向生產的主導思想,加快適應我國國情的草地應用技術的引進和研發。首先,要充分認識地方草種在生態保護方面的作用,增加投入加大選育和推廣本地牧草品種力度;第二,儘快研發和推廣牧草可持續發展的耕作,放牧和收穫存貯等配套技術;第三,加速適合我國國情的牧草機械的開發研製和應用。

開發國際和國內兩個農產品市場。

農產品既是日常消費物品和工業生產原料,又是國家安全的戰略物資。加入wto以後,發達國家憑藉先進的技術和規模化高效益低價格的經營,不斷衝擊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因此,我們要從戰略的高度主動參與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有來有往,充分發揮我國農產品的優勢,與國外農產品一搏,以維護國家的食品安全。在操作上可以委託部屬的專業服務和培訓機構,有目標,有計劃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同時,加大對國內農民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服務,逐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另外,還要進行全民的營養科學膳食知識的普及,促進國民對動物性農產品的消費,拉動內需,增強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緩衝能力,保證我國反芻動物飼養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9

隨着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和以草定畜工作的深入開展,去年,在天幫忙、人努力的情況下,城川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03元,創歷史最高水平,而且涌現出了不少收入超10萬元的農戶,特別是辣椒、生豬、牛羊和家禽等農畜產品價格的回升,使農牧業收入大幅度增加,拉動了農牧民收入的較快增長。而且,更爲樂觀的是生態植被明顯得到改善,進一步堅定了農牧民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決心與信心。但同時我們也更加明顯的看到,牧戶與農戶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農區增收的產業鏈條在不斷延伸,而牧區仍滯留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中,如何引導和幫助牧戶發家致富,並形成穩固的生產經營模式,實現畜牧業發展上臺階,成了我們當前急需研究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爲此,我們深入克珠爾、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裏、巴音什邊、珠拉圖、糜地粱等嘎查,通過與一部分典型戶交流的方式,對全鎮畜牧業生產情況開展了一次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一)農區畜牧業現狀:根據水土和地理優勢,城川南部地區19個嘎查村(原城川和二道川地區)基礎設施完善,農田水利發達,種植經驗豐富,交通便利,屬農業主產區。共有人口3742戶12925人,其中,蒙古族1741人。水澆地11萬畝,人均水澆地爲8.6畝。雖然這一區域特色種植業已成了農牧民創收的主要來源,又是全年禁牧區,但是,特色養殖業也相對發達,城川鎮東部區以大場則村爲中心的生豬模式化養殖、圈養山羊和秋冬季快速育肥出欄架子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城川鎮西南部區以三元雜交羊爲主的舍飼養殖快速育肥出欄也初具規模,綜合收益都很高。例如:糜地粱二社納伊拉,3口人,70多畝(其中種植辣椒2.5畝)水澆地收入4.7萬元,草場70多畝(承包鄰居40畝),養9只三元雜交母羊,一年兩茬或兩年三茬,一胎3-5只,年產羔46只,45天斷奶,2個月左右出欄,平均每隻售200多元,年收入1萬多元,剔除肥料、電費等開支1.5萬元,加上各種政策補貼1600元,去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

20xx年,全鎮農區牲畜出欄頭數爲14.86萬頭只,年底,牲畜存欄頭數爲15.7萬頭只,農區人均畜牧業收入約3645元,佔總收入的39。

(二)牧區畜牧業現狀:城川北部區10個嘎查(原珠和地區)以牧業爲主,爲以草定畜、劃區輪牧的季節性休牧區。從事畜牧業生產活動的農牧戶爲1219戶3934人,其中:蒙古族2759人。草牧場總面積178.97萬畝,飛播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實施面積爲14.45萬畝。水澆地6.4萬畝,人均水澆地16畝。覈定載畜量爲6.03萬頭只,20xx年出欄牲畜12.85萬頭只,年底牲畜存欄11.12萬頭只。在執行禁休牧政策以來,牧區畜牧業發展由於受路、電、訊以及市場等各種因素影響,呈現出一個突出特點,即:品種雜、規模小,駕馭市場能力差、很難形成穩固的生產經營格局。通過調查,牧民均贊同限時放牧,但是,前提條件是草場要好。對限時放牧的好處都很清楚,但是,採納應用的不多。大部分牧戶以羊爲主,兼有幾頭至二三十頭不等的牛,農業收入大多是爲養而種的支出部分,只有及少數還有1萬元左右的盈餘。在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邊、巴音什裏和城川嘎查牛產業相對發達;阿日勒、呼和、科泊爾、柴達木4個嘎查以鄂爾多斯細毛養爲主;珠拉圖、烏定什邊、巴音什邊、巴音什裏、哈拉色日、克珠日6個嘎查以三元雜交羊爲主,其中:珠拉圖有70戶,佔總戶數的.60,戶均創收1.5萬元;烏定什邊有52戶,佔總戶數的50左右,上中等戶均創收1.6萬元,普通戶近萬元;巴音什裏有112戶,佔總戶數的90,佔總收入的90以上;哈拉色日有104戶,佔總戶數80,佔戶子80的收入;克珠日有29戶,佔總戶數30(土種60、細毛10),佔戶子40的收入;巴音什邊有87戶,佔總戶數90,戶均創收1萬元。

1、西部區三元雜(一胎多羔、一年兩茬或兩年三茬)典型戶:

草場較小,載畜量相對較少的戶子,迫於生活壓力,思變意識較強,肯吃苦,飼草料儲備也充足,在保留基礎母畜的前提下,通過快速出欄羔羊創收,以經營三元雜交羊爲主,輔之以1-2頭奶牛,畜牧業現代化程度較高,屬質量效益性,人均收入也能達到1萬元以上,如克珠日嘎查張柱林,4口人,有草場2400畝(承包鄰居300多畝,沙地近1000畝),水地40畝,舍飼與放養結合,有羊110只,牛8頭,奶牛2頭。20只三元雜交母羊快速出欄羔羊80來只,收入2萬多元;50只土種羊接羔40來只,收入1萬多元;40只(10只母羊)山羊年收入1萬多元;牛和奶製品1萬元。40畝地的收入足夠生產開支,人均收入近1.5萬元,草場隨小可收入卻很高。還有一部分草場較小的戶子將草場轉包後外出打工,如巴音什邊嘎查黃牧仁和伊布格達來將草場轉包給鄰居蘇亮旭和馮其勞,這樣既轉移了剩餘勞動力,又方便了規模經營。

以上提到的典型戶勞力均爲2人。

2、細毛羊與三元雜交收入對比(以巴音什邊戶子爲例)

朝勒孟養細毛羊80只,種玉米30畝。年接羔60只,平均賣200元,出售羔子收入1.2萬元,出售羊毛8000多元,產玉米2.8萬斤(按0.7斤/元計算可收入近2萬元),玉米全部用來餵養。畜牧業年純收入2萬元。

馮小其勞養三元雜交羊33只,種玉米30畝。通過自治配方增加科技含量,玉米及草用於養羊的同時,還可以養6-7頭豬,年接羔近白只,出欄生豬12頭。羊年創收3萬多,豬可創收1萬多。年畜牧業純收入達4萬多。

通過以上兩戶的對比,養適量的三元雜交羊收入比養細毛羊收入多出1倍,而草原的壓力也減少了很多。

綜上所述,建議我鎮畜牧業的發展除細毛羊和適宜養牛的個別地區之外,主推一胎多羔、一年兩茬或兩年三茬的羔羊快速育肥出欄養殖模式,限制數量效益型畜牧業,走生態效益型的發展之路。

二、制約牧區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產業化水平低。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和帶動效應的加工龍頭企業,畜產品生產、精深加工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很好地形成,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不緊密,不能有效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造成市場競爭乏力,產銷銜接不暢,直接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制約了畜牧業的快速長遠發展。

(二)基礎條件較差。從調查的情況得知,很多農牧戶對小尾寒羊及三元雜交羊非常感興趣,快速育肥出欄致富的願望也非常迫切,但苦於不通電,飼草料儲備投入較大,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不能夠及時掌握市場價格,只能作罷。

(三)科學飼養水平有待提高。沿用傳統習慣飼養的現象還很普遍。飼養各階段,不是根據牲畜需要什麼喂什麼,而是有什麼就喂什麼,運用生物技術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還很少。粗放經營、品種更新換代不及時、規模小都影響了牧戶的經濟效益。

三、加快牧區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全面提高牧民的綜合素質。一是鎮政府和旗直對口的業務部門要經常組織科技人員和養殖大戶代表,深入到各牧業嘎查進行專題講座、科技培訓和經驗介紹,提高廣大牧民科技水平。二是充分發揮旗職業中學、三段地勞動力培訓基地、遠程教育等作用,積極參與“陽光工程”培訓,讓牧民學會1-2門畜牧養殖技術。三是適時邀請專家分析國內外畜牧業發展的趨勢,灌輸知識,開闊視野,增強信心,鼓勵發展畜牧業。四是加大舍飼養殖和飼草料的科學配方與推廣應用,轉變傳統養畜的思想觀念。

(二)抓好畜牧業基地建設,向專業化、規模化經營邁進。一要在良種繁育、技術推廣上下功夫。做到推廣實用技術與科技服務同步,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術調新、規模調大、示範作用調強上下功夫。建立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範基地,提高利用率,通過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基地帶動農戶。三要以市場爲導向,在品種調優、效益調高上下功夫。在抓好牛羊發展的同時,利用寬敞的草原適度培育和發展禽、兔及其它特種養殖,獲取較高利潤。四要通過轉移農牧區剩餘勞動力,促進農田草牧場向種養殖大戶集中,形成戶均擁有5000畝以上草牧場和100畝以上水澆地的基本發展規模。五要加快推廣大中型節水噴灌、農牧業機械和規模化經營所必須的農牧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設備,確保農牧業生產高效率穩步提升,農牧業收入穩步提高。

(三)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畜牧業產業化的關鍵在龍頭,要利用我鎮各種有利條件和自然優勢,引進一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擴大畜牧業羣體經營規模。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有效組織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共同抗禦市場風險。

(四)加速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一要進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務體系,健全動物疫病控制體系及動物疫情測報和信息管理體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預案,增強對動物疫病的快速反應和控制能力。二要健全信息網絡系統和管理體系,直接爲畜牧業的生產提供供需和市場前景預測等項服務。通過信息網定期提供與畜牧業生產有關的各方面的信息情況,以達到調整生產、穩定價格、減少風險的目的。三要運用市場化運作的方法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積極創辦各類協會,爲農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務。四要加強對畜牧企業建設用地的規劃和管理,確保畜牧企業用地指標的審批和土地使用費用的最大優惠。

(五)千方百計增加對畜牧業的投入。要採取多方融資的辦法,解決畜牧業發展資金的瓶頸問題。一要將國家關於農村小額貸款的政策用好、用足,爭取銀行貸款。二要採取招商引資的辦法,藉助外力,發展我鎮畜牧業。三要利用民間組織或協會,協調各方資金用於畜牧業生產,從而形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2、草場較大,載畜量相對較多的戶子,大部分仍然延續着傳統的生產方式,由於很難掌握市場行情,一般不願意育肥出欄,主要依靠自然放養,只儲備三個月休牧期間的草料,如克珠日嘎查特古斯德力格爾家,4口人,有草場5000多畝,水地40畝,土種羊、細毛羊和山羊以及牛都養,一年一茬羔,40畝水地的收入全部開支,僅畜牧業一項收入,屬數量效益型,人均收入1萬多元,但是,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相對較差,遇到去年冬天的雪,今年休牧期間的草料就不足了。一小部分綜合條件較好的戶子,自然放養與快速出欄兼顧,飼養經驗豐富,數量與質量並重,如巴音什裏嘎查張海兵家,6口人,有草場7003畝(可利用草場2503畝),水地160多畝,其中:苜蓿45畝,玉米40多畝,麻黃30多畝,農機具和舍飼養殖配套齊全,飼草料儲備充足,農牧業發展極具現代化水平,雖然沒有通電,用於農業的柴油費用支出較大,但是,收入來源多,羊、牛、豬、奶製品、玉米及其他各項收入加起來,人均收入高達2萬多元。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10

脫貧攻堅是全黨全社會的大事,產業扶貧是脫貧的必由之路。沒有產業發展帶動,很難脫貧;缺乏產業支撐,脫貧難以持續。畜牧業扶貧是產業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銅川畜牧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如何?國家統計局銅川調查隊聯合市畜牧局、市畜牧站,赴宜君縣、印臺區和耀州區,廣泛深入鄉鎮、村組、龍頭企業、產業聯盟、合作社、養殖場、貧困戶走訪,掌握了畜牧業扶貧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結果顯示:銅川市畜牧部門積極落實扶貧政策,全力組織實施開展畜牧業扶貧,畜牧業扶貧穩步推進,成效顯著,養殖企業主動擔當、幫扶帶動,貧困戶滿意度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畜牧業扶貧政策

近年來,銅川市畜牧工作按照“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的總體要求,歷經了“由圈到場”、“由散到整”、由“傳統到現代”的提升轉變,形成了北部山區以肉牛、肉羊爲主,南部塬區以奶牛、生豬爲主,城郊區以蛋雞爲主的畜牧產業板塊,畜沼果配套的有機循環農業模式初步形成。2017年,全市畜禽存欄199.71萬(頭只),肉、奶、蛋總產量分別達到1.69萬噸、2.68萬噸、1.68萬噸。畜牧業總產值8.1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8.3%。

銅川市政府出臺的《進一步加強生豬生產實施意見》、《奶牛生產示範市建設實施方案》、《政策性農業保險》等支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強力推進了奶牛生產示範市、生豬養殖基地、宜君肉牛基地建設,促進了畜禽養殖規模化發展。省市規劃建設的宜君肉牛養殖基地重點縣、印臺蛋雞生產基地、耀州高端牛奶基地縣爲主的畜牧產業爲產業扶貧奠定了基礎。創新性成立的銅川生豬產業聯盟、羊產業聯盟和陝西天天健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爲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建設搭建了新的平臺。聯盟抱團應對市場,爲新技術推廣、品牌建設及產品銷售起到了重要作用。銅川市制定的《銅川市農業特色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突出產業發展在脫貧攻堅中的優先地位。以貧困戶脫貧爲核心,以208個村3108戶1.02萬特色產業脫貧人口爲目標,以做強做大致富產業爲支撐,以培育壯大扶貧主體爲載體,強力推進產業脫貧行動,培育100家以上示範性新型經營主體,重點發展500戶以上增收示範戶,幫扶帶動5000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

全市確定的208個貧困村中,適宜發展糧、畜、藥特色產業的68個村,已確定22個村發展畜牧養殖,結合貧困戶脫貧意願,生態養羊、林下養雞、標準化養豬、肉牛及特色養殖成爲貧困戶關注的熱點。

二、畜牧業扶貧主要做法

按照“南部奶畜、中部豬雞、北部山區牛羊”的畜牧產業發展佈局,堅持特色畜牧產品向優勢區集中的原則,針對依靠畜牧養殖扶貧的22個村,引導貧困村、貧困戶採取託管代養、貧困戶自養等方式,啓動實施生豬產業聯盟、羊產業聯盟,探索畜牧業全產業融合全面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致富。

(一)主要做法

1.精準到村定方案。通過與扶貧、農業、包村幹部、貧困戶共同商定方案,確定22個村畜牧業扶貧項目。

2.精準到戶定措施。通過與區縣農業局聯合開展調查,對22個村1100多戶羣衆的意願進行歸納梳理,分類設計畜牧業扶貧方案5類,供羣衆自由選擇。

3.精準到人抓培訓。根據建檔立卡資料,對1100餘戶0.35萬人,制定三年畜牧業扶貧培訓計劃,2017年培訓1700人,2017年培訓1800人,2018年鞏固提高。

4.創新模式促產業。針對貧困戶養殖資金、技術、勞動等制約因素,組建生豬、羊產業聯盟,設立融資擔保基金500萬元,採取“抵押貸款、養殖技術、生產管理、飼料供應、疫病防控、產品銷售”六統一模式,由龍頭企業帶頭髮展會員50戶,積極探索“公司+農戶”的精準扶貧模式。

5.科技示範樹典型。市縣兩級畜牧科技人員深入貧困村戶,抓推廣、促示範,每個貧困村培育5戶畜牧示範戶,每個示範戶帶動5個貧困戶,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推進畜牧業精準扶貧。

6.政策支持育龍頭。銅川市出臺財政支持產業脫貧扶持相關政策,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作爲主體,帶動5戶貧困戶以上的財政貼息20萬,每個項目支持100萬,並優先申報相關畜牧業扶貧項目。

(二)主要亮點

1.託管代養方式。印臺睿娟合作社擔保,從就業局以創業免息貸款形式給每個貧困戶貸款5萬元,合作社以每年出欄50頭生豬,每頭生豬盈利200元的標準,給貧困戶每年分紅1萬元,時間爲2年,2年給每個貧困戶分紅2萬元,目前帶動10戶貧困戶。

2.參股分紅方式。印臺亞蒙肉牛場從扶貧辦給每個貧困戶貸款1萬元,以入股形式參與合作社生產,合作社每年給每個貧困戶分紅1000元,時間爲3年,3年給每個貧困戶分紅3000元。

3.借雞下蛋貧困戶自養方式。宇谷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了4個鄉鎮10個村110戶貧困戶418人。合作社免費給每個貧困戶發放50-400只2-3個月的青年雞,貧困戶利用自家的院落、果園或廢棄的老宅子等場地進行散養,並用自產的玉米、豆子等糧食餵養,貧困戶餵養1個多月到120天左右就開始下蛋,蛋雞的防疫、養殖技術、上門回收產品等服務由合作社免費負責,雞蛋由合作社以每枚0.8元的價格回收,貧困戶蛋雞產蛋率60%-70%。一隻雞每月產20枚雞蛋,每年產240枚雞蛋,可以增加192元的收入。一年半後淘汰蛋雞,錢歸貧困戶,調研期間每隻淘汰雞價格是12元,1只蛋雞每年可以增加200元收入,100只蛋雞每年可以給貧困戶增加2萬元收入,時間是5年。2017年該合作社從市農業局以扶貧產業項目得到50萬元,主要用於給貧困戶購買雞苗,已分批給貧困戶發放1萬隻蛋雞。該合作社引導貧困戶進入產業鏈條,使貧困羣衆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收益,實現脫貧致富。

宜君縣中華蜜蜂保護協會養殖基地位於太安鎮範寺村,佔地100畝,現養殖中華蜜蜂1800箱,年銷售產品5噸,產值110萬元。協會帶動110戶貧困戶,以貧困戶自養方式進行精準扶貧,協會對貧困戶進行技術指導,貧困戶生產的土蜂蜜由協會以每公斤200元價格統一回收,統一包裝銷售,110戶貧困戶平均每戶4箱蜜蜂,每戶每年產蜂蜜20公斤,每戶每年增加4000元收入。

4.以糧改飼方式。宜君縣浩華養殖專業合作社有繁殖母牛圈舍2棟,標準化牛舍1000平方米,現存欄肉牛106頭,其中基礎母牛62頭,後備母牛35頭,主要從事繁育小牛及銷售。該合作社帶動34戶貧困戶68人。合作社爲貧困戶提供飼料種子,貧困戶每年種植兩茬飼料,第一茬爲黑麥草,每畝合作社收購價格爲700元。第二茬爲青貯玉米,每畝合作社收購價格爲800元。貧困戶種植飼料的畝純收入爲1200元,每人可以種植2畝,每年每人可以增加2400元收入,時間是2年。同時,貧困戶可以到合作社務工,若長期務工,年薪3萬元,按季度付給工資;若短期務工,按天結算,每天100元。

5.“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方式。銅川市鴻偉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兔養殖、種兔良種繁育、兔飼料制粒加工於一體的特種畜牧業養殖企業,流轉土地100餘畝,建成年出欄百萬只良種種兔擴繁基地,現擁有商品兔舍10座,種兔舍5座,固定兔籠位2.3萬餘個,主要以託管代養方式進行畜牧業精準扶貧。2017年公司牽頭成立鴻偉兔業養殖專業合作社,扶持帶動全市1000餘戶貧困戶發展肉兔養殖,其中扶持帶動耀州區8個鄉鎮36個村700餘戶,同時在宜君縣、印臺區直接對接4個合作社組織,扶持帶動貧困戶360餘戶,貧困戶每年增加3000-8000元收入。公司對散養戶採取“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標準收購”的“五統一”服務模式,公司與貧困戶簽訂“產品回收雙協議”(仔兔回收協議、商品兔回收協議),並且制定保底回收價格。對集中託管養殖戶,公司按規模養殖場模式進行管理,設置專職檢疫防治員,實行“三統一”(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統一消毒),“三集中”(集中養殖,集中銷售,集中治污),提高養殖效益。公司從每年的託養利潤中分紅給貧困戶,同時採取保底分紅,保證貧困戶收入。

公司利用技術優勢,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扶貧模式,幫扶包括印臺區紅土鎮孫家砭村、龐家河村、周陵農業園區、宜君縣棋盤鎮水溝門村、太安鎮等3個鄉鎮的5個自然村設立合作社組織開展肉兔養殖產業扶貧,公司供種、供料、供設施,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受幫扶的合作社修建場地,負責管理,產品公司統一回收,開展技術服務,開展肉兔養殖技術培訓,切實抓好兔產業扶持效果。開展養殖技術專題培訓160場次,基地參觀學習50餘次,上門技術指導1200餘次,發放養殖手冊3000餘冊。

6.聯盟聚焦促扶貧方式。銅川市羊產業聯盟成員達到189個,存欄良種肉羊達到4.5萬隻,佔到銅川市肉羊總存欄量的60%。已帶動貧困戶596戶,聚焦五個產業脫貧難點,精準施策按需定措施。聚焦缺資金的困難,由聯盟與金融機構對接,給每戶直接提供5萬元的免抵押貼息貸款。聚焦缺勞力的短板,聯盟組織專人,對全市有意願發展肉羊養殖的貧困戶進行全面摸底調研,在科學評估後,登記建檔2100戶,其中,缺勞力家庭750戶,佔總戶數的35.7%。聯盟設計了代養和託管等合作方式,讓貧困戶當“老闆”,聯盟來“打工”,依靠手中的資源坐在家裏也能賺錢。聚焦缺技術的'現狀,專家指導。落實《銅川市科技精準扶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爲每一個肉羊養殖專業村派駐1個科技特派員。由聯盟負責邀請專家,每個季度開展一次技術培訓。每年組織一次參觀交流學習,相互借鑑經驗。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肉羊產業發展論壇,集思廣益,明確方向、目標和經營策略。聘請了西農和省上2名研究員,幫助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技術標準。聚焦怕風險的心理,聯盟買單。通過調查,貧困戶對發展畜牧業,最擔心的是市場和疫病風險。針對市場風險的問題,聯盟與貧困戶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協議,讓貧困戶感到,只要願意養,即使跌價也不會賠本;針對疫病風險的問題,一方面由聯盟技術人員免費上門打疫苗做好防疫。另一方面是由聯盟聯繫保險公司並統一組織參保,發生疫病有理賠。聚焦不願養的實際,跟着賺錢。對沒有家庭養殖習慣,也不願意從事養殖業的貧困戶。聯盟積極發揮作用,落實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實施糧改飼示範,帶動貧困戶種植青貯玉米。對有果園的貧困戶,推廣三葉草、苜蓿草等固氮類牧草,改良土壤,獲得複合收益。對相對貧瘠的土地,帶動貧困戶改糧食作物爲黑麥草種植,大幅提高畝均收益。以牧草延長產業鏈,讓貧困戶參與聯盟發展、分享產業收益。

三、發展畜牧產業扶貧需關注的幾個問題

產業扶貧是拔掉“窮根”,實現穩定長期脫貧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選定發展扶貧產業時,應按照“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入,農民市場化參與,生態持續性改善”的原則,進行科學佈局和認真謀化,堅持樹立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的理念。一是要選準選對產業。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爲原則,在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充分市場調研考察的基礎上,選準選對產業,規避產業選擇的盲目性,科學制定產業扶貧規劃。二是要發揮各部門各方面的政策、信息等資源優勢。鄉鎮、包抓部門、村兩委、貧困戶齊上陣,共謀產業發展,共定產業脫貧措施,形成產業扶貧工作合力。切實解決好村集體經濟薄弱,“三變”改革與扶貧未有機結合的問題。三是要選準龍頭企業,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市場優勢。因爲龍頭企業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強、有經驗,易獲得市場資源,能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易形成優勢畜產品品牌。四是要發揮貧困人口的脫貧主觀能動性。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主體,應考慮貧困戶參與到產業扶貧中,應在貧困戶扶智扶志方面下功夫,形成自我造血能力。五是要將脫貧任務與產業發展融合考慮。既要考慮當下的脫貧任務更要謀化長久的產業發展,解決當下和長遠的問題。六是要考慮畜牧產業的實際。現代畜牧業是一個高投入、高技術的產業,不應以傳統思維謀化畜牧產業扶貧,以發放幾隻羊、幾頭豬,百拾只雞發展畜牧產業,更應關注設施、設備、資金、技術、人才的投入,更需要現代設施設備、現代生物技術的支撐。

四、推進畜牧業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

(一)推進產業扶貧與農業轉型升級有機結合

爲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應優化畜牧區域佈局,培育壯大優勢產業,推進產業發展與脫貧開發深度融合。一是以生豬產業聯盟爲平臺,結合招商引進的正邦“120萬頭生豬”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爲重點,大力推進百萬頭生豬產業基地和產業扶貧項目的實施,形成生豬產業“潤民達康”、“銅川正邦”特色品牌,增強生豬產業的新動能,推動生豬產業;二是以羊產業聯盟爲平臺,創造條件積極引進中天羊業,打造100萬隻肉羊產業,形成“程明肉羊、銅川中天”優質品牌,帶動肉羊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以蛋雞產業聯盟爲平臺,充分發揮大匠蛋雞的優勢產業,推動蛋雞產業升級;四是以奶牛產業聯盟爲平臺,打造奶牛及飼草產業,帶動飼草產業發展,推動奶牛飼草產業轉型升級。

(二)提升畜牧技術創新聯盟的科技支撐作用

圍繞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支持創新聯盟加大對先進實用技術的研發、引進、示範、推廣力度,強化科技創新驅動,促進產業發展向科技進步和裝備驅動轉變。一要加強科技推廣應用;二要強化實用人才培訓;三要強化與省上四大產業體系合作,引進適用關鍵技術;四要搭建畜牧科技扶貧專家團隊,發揮在銅的省市拔尖人才的作用。

(三)推進畜牧發展擔保基金破解融資難題

一個產業健康發展,除政策引導支持,更需要以市場化手段獲得融資進行發展,市農業部門、金融部門應建立機制,推動金融服務畜牧業的方式方法創新,降低門檻,搭建起“銀行+保險公司+產業基金+產業聯盟+新型經營主體”的銅川畜牧融資新模式,解決養殖場戶融資難問題,同時對貧困戶落實好畜牧政策性保險,降低養殖風險。

(四)壯大集體資產推行農村“三變”改革

從培育健全新型經營主體(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項目包裝支持、村級清產覈資及互助資金協會的建立完善、引進龍頭企業、加大土地流轉等方面入手,制定”三變”改革方案,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真正在畜牧產業發展中形成貧困戶和農民的保底、分紅及工資性收入,促進貧困人口增收。

(五)切實加強對畜牧產業扶貧的組織領導

積極發揮行業指導引領作用。一是各級畜牧部門、產業扶貧機構,應加強對產業扶貧規劃、政策的宣傳、示範,推廣產業扶貧創新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加強對畜牧產業扶貧工作好做法、好典型、好模式的梳理總結推廣;三是加強對畜牧產業扶貧領域

先進典型人物事蹟的宣傳,營造良好畜牧產業扶貧氛圍。

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考察工作報告 11

隨着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和以草定畜工作的深入開展,去年,在天幫忙、人努力的情況下,城川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03元,創歷史最高水平,而且涌現出了不少收入超10萬元的農戶,特別是辣椒、生豬、牛羊和家禽等農畜產品價格的回升,使農牧業收入大幅度增加,拉動了農牧民收入的較快增長。而且,更爲樂觀的是生態植被明顯得到改善,進一步堅定了農牧民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決心與信心。但同時我們也更加明顯的看到,牧戶與農戶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農區增收的產業鏈條在不斷延伸,而牧區仍滯留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中,如何引導和幫助牧戶發家致富,並形成穩固的生產經營模式,實現畜牧業發展上臺階,成了我們當前急需研究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爲此,我們深入克珠爾、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裏、巴音什邊、珠拉圖、糜地粱等嘎查,通過與一部分典型戶交流的方式,對全鎮畜牧業生產情況開展了一次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一)農區畜牧業現狀:根據水土和地理優勢,城川南部地區19個嘎查村(原城川和二道川地區)基礎設施完善,農田水利發達,種植經驗豐富,交通便利,屬農業主產區。共有人口3742戶12925人,其中,蒙古族1741人。水澆地11萬畝,人均水澆地爲8.6畝。雖然這一區域特色種植業已成了農牧民創收的主要來源,又是全年禁牧區,但是,特色養殖業也相對發達,城川鎮東部區以大場則村爲中心的生豬模式化養殖、圈養山羊和秋冬季快速育肥出欄架子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城川鎮西南部區以三元雜交羊(小尾寒羊、細毛羊、土種羊雜交)爲主的舍飼養殖快速育肥出欄也初具規模,綜合收益都很高。例如:糜地粱二社納伊拉,3口人,70多畝(其中種植辣椒2.5畝)水澆地收入4.7萬元,草場70多畝(承包鄰居40畝),養9只三元雜交母羊,一年兩茬或兩年三茬,一胎3-5只,年產羔46只,45天斷奶,2個月左右出欄,平均每隻售200多元,年收入1萬多元,剔除肥料、電費等開支1.5萬元,加上各種政策補貼1600元,去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

xx年,全鎮農區牲畜出欄頭數爲14.86萬頭只,年底,牲畜存欄頭數爲15.7萬頭只,農區人均畜牧業收入約3645元,佔總收入的'39%。

(二)牧區畜牧業現狀:城川北部區10個嘎查(原珠和地區)以牧業爲主,爲以草定畜、劃區輪牧的季節性休牧區。從事畜牧業生產活動的農牧戶爲1219戶3934人,其中:蒙古族2759人。草牧場總面積178.97萬畝,飛播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實施面積爲14.45萬畝。水澆地6.4萬畝,人均水澆地16畝。覈定載畜量爲6.03萬頭只,xx年出欄牲畜12.85萬頭只,年底牲畜存欄11.12萬頭只。在執行禁休牧政策以來,牧區畜牧業發展由於受路、電、訊以及市場等各種因素影響,呈現出一個突出特點,即:品種雜、規模小,駕馭市場能力差、很難形成穩固的生產經營格局。通過調查,牧民均贊同限時放牧,但是,前提條件是草場要好。對限時放牧的好處都很清楚,但是,採納應用的不多。大部分牧戶以羊爲主,兼有幾頭至二三十頭不等的牛,農業收入大多是爲養而種的支出部分,只有及少數還有1萬元左右的盈餘。在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邊、巴音什裏和城川嘎查牛產業相對發達;阿日勒、呼和、科泊爾、柴達木4個嘎查以鄂爾多斯細毛養爲主;珠拉圖、烏定什邊、巴音什邊、巴音什裏、哈拉色日、克珠日6個嘎查以三元雜交羊爲主,其中:珠拉圖有70戶,佔總戶數的60%,戶均創收1.5萬元;烏定什邊有52戶,佔總戶數的50%左右,上中等戶均創收1.6萬元,普通戶近萬元;巴音什裏有112戶,佔總戶數的90%,佔總收入的90%以上;哈拉色日有104戶,佔總戶數80%,佔戶子80%的收入;克珠日有29戶,佔總戶數30%(土種60%、細毛10%),佔戶子40%的收入;巴音什邊有87戶,佔總戶數90%,戶均創收1萬元。

1、西部區三元雜(一胎多羔、一年兩茬或兩年三茬)典型戶:

珠拉圖:楊布拉格、楊扎口、李世忠、郝滿都呼、李海寬、蘇雅拉圖、陳玉寶、呼金成、巴圖吉日嘎拉、郭和平、郝吉亞、達布希圖

烏定什邊:李立山、李忠明、李寶明、巴雅爾、馬平、陳立平、楊革命、陳發財、陳達財、寶德蓋、朝格吉、斯日古林、賽吉亞

巴音什邊:大馮其勞、小馮其勞、黃恩克、蘇有鋒、郝發圓、顧佔清、馮巴特爾、唐呼吉圖、蘇亮旭、楊呼日查

巴音什裏:張海賓、塔尼拉、烏圖那順、穆仰忠、烏力吉忽圖、布克其勞、何剛業、都布興吉亞、達布希圖、劉培成、謝朝格圖

哈拉色日:趙喜牛、趙水虎、尤存發、尤建奇、喬文亮、其勞巴圖、莫日根特古斯、趙社旺、巴音斯呼、張英、白永亮、趙福祥、尤建國、張玉新、張玉清

克珠日:張柱林、金永平、賽吉日嘎拉、朝日格圖、沙日、斯慶圖、高寶寶、萬禮堂、郝栓英、呼吉圖、蘇日嘎拉圖、青克勒達來、圖門朝格圖、劉二兵、查漢庫、賀其勞、曹布金、巴達瑪、李洪亮

2、草場較大,載畜量相對較多的戶子,大部分仍然延續着傳統的生產方式,由於很難掌握市場行情,一般不願意育肥出欄,主要依靠自然放養,只儲備三個月休牧期間的草料,如克珠日嘎查特古斯德力格爾家,4口人,有草場5000多畝,水地40畝,土種羊、細毛羊和山羊以及牛都養,一年一茬羔,40畝水地的收入全部開支,僅畜牧業一項收入,屬數量效益型,人均收入1萬多元,但是,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相對較差,遇到去年冬天的雪,今年休牧期間的草料就不足了。一小部分綜合條件較好的戶子,自然放養與快速出欄兼顧,飼養經驗豐富,數量與質量並重,如巴音什裏嘎查張海兵家,6口人,有草場7003畝(可利用草場2503畝),水地160多畝,其中:苜蓿45畝,玉米40多畝,麻黃30多畝,農機具和舍飼養殖配套齊全,飼草料儲備充足,農牧業發展極具現代化水平,雖然沒有通電,用於農業的柴油費用支出較大,但是,收入來源多,羊、牛、豬、奶製品、玉米及其他各項收入加起來,人均收入高達2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