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對高校就業指導的啓示

【摘 要】 針對目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借鑑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爲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明確就業指導教育,是一個全面、系統、持續的教育過程,應貫穿大學教育始終,做到全程化指導。明確課程設置目標,合理安排課程時間;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提倡“從做中學”;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杜威教育思想對高校就業指導的啓示

【關鍵詞】 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啓示

實用主義,誕生於十九世紀末的美國,是美國本土的哲學思想。隨着學習理論的不斷髮展和更新,以及實踐的豐富,實用主義逐漸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應用於教育改革的各個方面。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重在探討教育與社會的關係,一方面突出了經驗在教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把教育作爲改造社會的工具,強調教育的社會功能。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其教育理念集教育哲學與技術哲學於一體。實用主義哲學、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民主主義信念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三大理論支柱和思想支柱。杜威花了長達8年的時間進行教育改革實驗,建立了完整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他的教育思想標誌着一個時代,對教育史的影響頗深。反觀如今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過多的千篇一律的說教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文試圖通過對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剖析,爲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帶來新的啓發,有助於提高就業指導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一、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概述

經驗論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哲學的核心。杜威十分重視學生個人的經驗,強調教育與個人經驗之間的有機聯繫。他認爲,教育是經驗繼續不斷的改造。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從經驗中產生的,但是經驗與教育二者並非等同。經驗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因而,要注意經驗的形式和方向。教育者的責任在於判明一種經驗的走向,知道怎樣利用現有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從中吸取一切有助於形成有價值的經驗的東西。

什麼是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認爲“傳統教育”遠離生活,傳授過時的死知識,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他提出“進步教育”的理想,用來取代“傳統教育”,其主要內容是表現個性,培養個性,主張從經驗中學習,主張學習各種技能技巧,滿足直接的需要,教育同現實需要相適應,讓學生熟悉變動中的世界。杜威強調教育同實際的社會生活協調一致,注意實際有用的科學知識,提倡師生之間的融洽關係和比較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

杜威認爲,教育的目的在於教育過程本身。教育過程的目的和手段是同一的,目的即手段,不斷地轉化爲手段,轉化爲一系列的行動。

杜威認爲,學校的概念是社會的、科學的和民主主義的。學校是小型的社會,教育是社會的過程,學校是由社會成員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的環境,其目的是使社會經驗簡單化、純淨化,以便使兒童由社會的未成熟的成員經過培養參加到社會中來。

在“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或改組”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杜威對兩種不同的課程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注重邏輯順序的學科本位課程觀。二是注重心理順序的兒童中心課程觀。杜威認爲,前者只關注課程教材的邏輯順序,“各門學科代表許多獨立的門類,每一門類有其自己完全獨立的編排原則”,分割成片斷的知識把兒童完整而統一的經驗肢解開來。後者只重視兒童的.興趣和能力的自發性,排斥心智的訓練。杜威認爲,這兩種課程觀一種看到了經驗的邏輯方面,另一種看到了經驗的心理方面。實際上,它們是經驗的兩個不同的方面。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的。杜威通過把兒童與課程統一起來,消解了它們之間存在的二元對立傾向。

 二、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直接反映了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效益,關係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影響着在校生的學習和生活。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大學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轉變,高校就業服務工作日益得到重視,它的地位和意義在不斷提升。近年來,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劇增,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已是不爭的事實,同時也對高校就業服務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新形勢下,高校逐漸重視就業服務工作並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如,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建立校企合作等。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然而,由於就業指導工作不到位、對政策的誤讀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在就業指導方面還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說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就業指導課程設置目標不明確,時間安排不合理

高校畢業生十分關注自己能否順利就業,從事符合自己價值取向的工作,這不僅關係到畢業生今後的人生髮展,同時也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發展問題。因此,就業競爭力的提升、職業素養的培養應是就業指導課程的核心目標。然而,目前我國不乏一些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開設時間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僅僅針對畢業生開設,部分則是針對大一新生及畢業生開設。總體而言,課程設置缺乏連貫性、目標不明確。課程內容偏重於單一的就業技能,忽略了職業發展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忽視了學生在大學期間個人職業素養的培養。

2、就業指導課程內容針對性不強

如今,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較爲籠統,不少高校將就業指導定位爲一門普通的課程,對所有專業學生“一視同仁”,忽視學生專業,上課內容缺乏專業針對性。並且,就業指導教師大多數只重視職業規劃忽視專業規劃,而專業教師只重視專業規劃忽視職業規劃。因而造成就業指導課程脫離專業規劃,如果僅拘泥於課堂理論知識,忽視對專業的定位、引導,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

高校就業指導課不同於其他專業文化課程,它是一門實操性較強的課程。然而,目前部分高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在教學方式上還是以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爲主,教師習慣性照本宣科,強調的形勢政策、就業理論等理論性的內容偏多,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多樣化、信息化、系統化,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從而使學生感到就業指導課內容空泛,沒有實用性,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三、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啓發

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作爲現代教育派理論的代表之一,在如今教學實踐活動中,得到越來越來多人的認可和採納,推動着教學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於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當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以適應日新月異的高校就業形勢的變化。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改善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有着極大的啓發,可以歸納爲以下幾點:

1、明確課程設置目標,合理安排課程時間

從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來剖析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培養目標,其中的一個目的是迎合社會需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首先,就業指導的目標不應該僅是就業技巧的指導,而應該是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的指導。這就要求就業指導課程除了教授學生蒐集就業信息、掌握求職方法及技巧外,還應將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職業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作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機地融入其中。

其次,就業指導教育,是一個全面、系統、持續的教育過程,應貫穿大學教育始終,做到全程化指導。所謂全程化指導,即課程不僅針對新生和畢業生開設,而是以職業生涯規劃爲導向,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就業指導模式,針對不同年級開展不同的指導。大學一年級的就業指導課程應着重於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行環境和資源分析,鼓勵學生去尋找和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並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大學二年級的就業指導在於幫助學生了解職業選擇的內容,明白職業選擇的意義,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端正求職心態。大學三年級的就業指導課程應着重於幫助學生解讀國家就業政策,增強學生對就業市場的認識,提高擇業意識。大學四年級的就業指導重在就業技巧的指導,並輔以求職心理的輔導。

2、就業指導要有針對性

在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中,學校活動以兒童爲中心,兒童作爲教育的中心,他們的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杜威的兒童中心論逐漸得到教育者的關注及反思,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及課程的創生者。不同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就業形勢、擇業特點及就業方法等是有所差異的,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傳統教學模式,那麼,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專業分享和交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教學質量。

3、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提倡“從做中學”

實用主義教學思想提倡“從做中學”,即“從經驗中學”。杜威認爲,一切真正的教育都來源於經驗,兒童只有通過做才能求知。“教學應從學生的經驗和活動出發,使學校在遊戲和活動中採用與兒童、青年在校外所從事的活動類似的活動形式,”杜威尤其重視人的直接經驗的獲得。他認爲,人的直接經驗是書本所不能替代的。杜威反對傳統教育的“靜坐”、“靜聽”等學習方式,認爲它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個人經驗,忽視了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教育所應真正關心的是學生的活動,是如何爲學生提供一個“從做中學”的環境,把學生的個人經驗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就業指導課程應打破傳統單一的教授模式,僅有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授,缺少學生的參與訓練。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操性比較強的課程,尤其是一些就業技能的學習,可以通過角色模擬訓練、拓展訓練、團隊指導等形式教授學習。教師可以採用體驗式教學法,設置不同的職業角色,讓學生進入職業情境,提前進行職業體驗。或是在課堂中,通過角色分配和任務分工,開展一些模擬面試等形式的情景模擬課程,讓學生體驗真實的面試場景,從中獲得更爲直接的學習經驗。

傳統的就業指導教育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亟待改善,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爲我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高校教育者應該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自我評測,以便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效促進學生更好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