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人羣有哪些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有周期,其中20-40歲的這20年最爲關鍵,可以說是職業生涯的“黃金階段”。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人羣有哪些,下面一起跟小編了解下吧。

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人羣有哪些

  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人羣

一、從專業角度

外語類專業

除了專業能力——語言外,別無其他長處,最終淪爲“打雜”是語言專業畢業生的通病。在今天的職場上,外語已經是通用技能,也是外企的基本要求,除了語言能力沒有其他特長,很容易成爲“小文員”、“助理”等輔助性崗位上的小角色。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強調語言專業人一定要學會重新定位,從運用語言工具到培養核心業務技能,這樣才能夠順利走好職場道路。

計算機類專業

學計算機的畢業生往往畢業之後做程序員的比較多,但普通的程序員也就那樣,並不是外人所說的那種高薪。如果只選擇程序員的話,學計算機未免太吃虧了。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信息時代,計算機專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規劃非常重要。不論是在硬件、軟件,還是在通信及網絡安全IT行業領域,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技術的更新換代要求從業人員必須時時“保險”,更新知識和技能。職業專家認爲,如果不及早爲充電和未來發展做好規劃,很容易就會被淘汰出局。

管理類專業

近兩年出國學管理讀MBA的比例相當高,就是因爲這些專業相對而言屬於比較“寬泛”的專業,但經濟、管理類專業如果不與實踐結合,往往給人“空”、“泛”、“沒有特長”、“萬金油”的感覺。職業專家爲,管理類專業的求職者務必儘早確定行業、職業等求職目標,做好職業規劃至關重要。

二、從職位角度

行政人員

從事行政祕書崗位的人員多爲女性,通常這一類輔助性崗位的專業技能並不高,創造價值也不明顯。進入而立之年,眼看職業發展卻止步不前,對未來方向的不明導致恐慌與日俱增。職業專家認爲,女性要想在行政祕書等輔助性崗位上走向成功,要科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並立即採取行動,提升核心競爭力。

客服人員

對於一些客服工作人員,職業專家建議:在工作中,要更多地關注從工作中能夠獲得的知識、觀念、能力、經驗、視野、技能、心理素質等內生涯因素。同時在情緒管理、壓力調試、溝通技巧等方面加強自我訓練。可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開始實施轉型,或在企業內部尋求機會,或在外部尋找發展平臺。

質檢人員(QC/QA)

通過大量的職業諮詢案例,專家發現,從事質檢工作的人員跳槽率連年來一直只增不減。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行業是需要非常謹慎的,如果沒有摸清自己的性格就冒冒失失地跨入一個行當,成功會離你越來越遠。關於個人性格、職業興趣方面的分析,不妨找專業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專家尋求幫助。

三、從個性角度

不善溝通者

據調查,善於溝通的員工薪酬普遍比不善於溝通的員工高,而懂得團隊合作的員工普遍升職比較快。在職場中能夠有效溝通,往往會使人很快在工作中打開局面,贏得寬鬆的發展空間,並且有較高的成就感。如果你能表明自己具有高超的溝通技能,而且能通過書面和口頭語言有效地影響別人,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缺乏自信者

自信永遠是最重要的生存法則之一。不自信的求職者比比皆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內心裏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其實,不自信的源泉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長處,也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成功在於行動,一味逃避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職業規劃專家提醒,關鍵是解決“想做什麼的”問題,有了清晰的目標,明確自身優劣勢,就能擺脫不自信。

興趣“廣泛”者

興趣廣泛是一個優點,往往興趣廣泛的人選擇的餘地較大,工作機會也比興趣單一的人多。但在求職的過程中,如果對自己的定位不準,今天愛好這個明天又愛好那個,到頭來發現自己什麼都能做卻什麼也做不好。職業規劃師提醒:不要把擇業範圍定得太廣,集中發展自己的主要興趣並專注於其中,持久纔是成功的關鍵。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愛一行幹一行”可遇不可求,但我們還是可以爭取“幹一行愛一行”。

  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個人職業發展道路進行選擇和設計的過程,規劃的內容和結果應該在規劃過程中及規劃後形成文字性的方案,以便理順規劃的思路,提供操作指引,隨時評估與修正。結合有關專家學者的觀點和建議,我們認爲,一個完整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文案應該包括以下八項內容:

(1) 標題:包括姓名、規劃年限、年齡跨度、起止時間。規劃年限不分長短,可以是半年、三年、五年,甚至是二十年,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建議大學生規劃年限爲三至五年。

(2) 目標確定:確立職業方向、階段目標和總體目標。職業方向即從業方向,是對職業的選擇;階段目標是職業規劃中每個時間段的目標;總體目標即當前可預見到最長遠目標,也是在特定規劃中的終極目標。在確定總體目標時,如果能適當地看得遠些,定得高點,則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激發規劃者的潛能。

(3) 個人分析結果:包括對自己目前的狀況分析和對自己將來的基本展望,同時也包括對自己職業生涯有一定影響的角色建議。

(4) 社會環境分析結果:指對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和職業環境等社會外部環境的分析。

(5) 組織(企業)分析結果:主要是對職業、行業與用人單位的分析,包括對用人單位制度、背景、文化、產品或服務、發展領域等的分析。

(6) 目標分解與目標組合:分析制訂、實現目標的主要影響因素,通過目標分解和目標組合的方法做出果斷明確的目標選擇。目標分解是根據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差距,將職業生涯中的遠大目標分解爲有一定時間規定的階段性分目標;目標組合是將若干階段性目標按照內在的相互關係組合起來,達成更爲有利的可操作目標。

(7) 實施方案:首先找出自身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與實現目標要求之間的差距,然後制訂具體方案逐步縮小差距以實現各階段目標。

(8) 評估標準:設定衡量此規劃是否成功的標準,如果在實施過程中無法達到制訂的目標或要求,應當如何修正和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文案內容的順序與規劃的步驟不是完全一致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要進行自我評估,其次是進行外部環境分析,然後纔是職業目標的確立;而文案內容的順序是先寫出職業方向和總體目標,然後再寫出自我分析和外部環境分析的結果。其實,這並不矛盾。因爲文案的形成是建立在按正常步驟進行規劃的基礎之上的,將職業方向與目標提前,是爲了閱讀上的方便,突出核心主題——規劃的目標,並有利於與實施方案進行對照、檢查和修訂。

  職業生涯規劃的階段

1、是二十四歲到二十九歲,“工作試用期”

在此期間要儘量去摸索、嘗試各種工作,畢竟實際理論與理想總會有所差距,常聽一些剛入社會的年輕人抱怨:這份工作沒有前途、根本學不到東西。甚至一些年紀已不小的人,老在唱回想曲:當初如果怎樣、怎樣,現在就會如何、如何。其實,到了最後還在發牢騷,除了浪費自己的口水,還會吵到別人。

這段期間,在找到真正適才又適所的工作之前,寧願不斷的換工作!是的,不喜歡老闆、工作環境不如想象的好……都可以馬上離開。海闊天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千萬不要勉強自己,明知道工作不適合,卻沒有勇氣站起來辭職,或顧於面子——要證明自己也有工作,能勝任任何工作,再加上人類天性攫取厭動,所以對工作〈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情形屢見不鮮。工作不快樂,卻一直耗着,拖過一天算一天,慢慢的就自然會掉進了工作只是餬口的陷阱。

對很多人而言,不換換工作,有時還真不知道自己最喜歡的會是什麼。比方講商科的人,能做的事太多了,可以拓展市場,可以做市場分析師,也可以做商務行政的事,如果不多嘗試,老是在頭一個工作上原地踏步,豈併成了井底之蛙?因此,要好好利用這五年去挖掘潛能,如能及早認清自己,便已在成功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2、二十九歲到三十四歲,“奠基期”

孔子強調〈三十而立〉是很有道理的。到了這個時候還不知道在做什麼,還在天天換工作,那可就要拉警報了,你在二十九歲以前找到了一個真正適合自己志趣的工作後,下面五年就必須靜下心來,全力在工作上學習,奠定基礎。我認爲這是年輕人在 創業 階段中最重要的一還環。

一個人到了三十四、五歲,如果還看不出一點點成功的倪端,潛力無法發揮,甚至還在摸索、彷徨的話,根據專家指出,他的〈前途〉大致已定。

3、三十四歲到三十九歲這五年,“衝刺期”

在此期間,無論體力、腦力都達到了最顛峯的狀態,由於已經奠定了基礎,可以在最擅長的工作崗位上,好好衝刺,充分發揮。據我觀察,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到這一階段幾乎可以獨當一面,成爲高級主管了。

4、三十九到四十四歲,“發揚光大期”

這時衝刺已經結束,正邁向成功之途,所以要順勢將奮鬥的精神發揚光大,找尋全方位的磨練與挑戰機會,將工作的局面增量擴大。

5、四十五歲以後則進入“享受期”

此時並不是什麼都不用做了,而是要準備把工作經驗傳授給下一代,在〈施比受更快樂〉的人生最高境界中好好享受一下。這就是說,你一方面在工作崗位上仍要貢獻智慧,另一方面則要多花時間去培育子女或訓練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