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雲南貴州關於民族經濟發展考察情況的報告

民宗委按照市政協2014年工作計劃,3月上旬,組織部分委員就“少數民族經濟、文化事業發展”專題赴雲南省、貴州省進行了學習考察。考察團一行受到雲、貴兩省政協及雲南德宏州、貴州黔東南州等少數民族地區政協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貴州省政協副主席陳海峯、雲南省政協民宗委主任郭秀文分別會見考察團一行並進行了座談交流。考察團先後深入雲南XX州的傣族村寨和景頗族村寨,貴州XX州的苗族村寨,走訪少數民族農戶,詳細瞭解他們生產、生活、文化娛樂和宗教活動情況,還與州縣民委和政協民宗委同志座談了解兩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保護傳承情況。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赴雲南貴州關於民族經濟發展考察情況的報告

  一、兩省在發展民族經濟,保護傳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主要做法

1、實施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範區建設。雲南省的少數民族地區有8個自治州、29個自治縣,有26個世居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533萬人,佔全省人口的33.37%。雲南省近年來牢固樹立“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的工作思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該省自2013年開始計劃用三年時間,實施示範區“3121工程”建設。考察團前往考察的XX州在開展此項工程建設中,將示範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興邊富民、扶貧整村推進、對口幫扶等工程結合起來,整合項目資金,制定措施,分解細化任務。爲發揮人大政協民主監督作用,成立以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爲主的綜合督查組,定期對全州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督查,並專題向州委、州政府彙報。

2、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因地制宜,推動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雲南省在穩步推進“3121”工程的同時,還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發展的扶持。如德宏州XX縣“十二五”期間將景頗族納爲扶持對象,2011年—2012年該縣民宗局共投入扶持資金5919萬元,實施項目291個,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勐約棟村是該縣景頗族移民新村,該村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優美的庭院,標準的生豬、竹鼠養殖基地和竹筍加工廠都給考察團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貴州省的少數民族地區有3個自治州、11個自治縣和252個民族鄉,有17個世居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310萬人,佔全省人口的37.7%民族自治地區佔全省地域面積的55.4%,全省52.4%的農村貧困人口在民族自治地區。貴州省近年來加大了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力度,採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扶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實行財政和金融傾斜等多種措施發展民族地區經濟。考察團一行深入的黔東南州XX市苗族村寨南花村,州市兩級政府近年來逐年遞增加大投入,改善電力和通訊設施,修路建橋,支持發展民族特色經濟。2013年南華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00餘元,遠遠高出該地區人均純收入水平。

3、多措並舉,傳承、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雲南和貴州兩省都是多民族的省份。近年來,兩省在搶救、整理、保護、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兩省相繼出臺了《雲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有力地推動了少數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健康發展,推出了像《雲南印象》、《印象麗江》等反映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型實景演出和民族舞臺劇目,在國內外得到相當大的反響,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4、強化素質提升,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就。雲、貴兩省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民族經濟和充分傳承保護民族文化的同時,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幹部培養和少數民族羣衆素質提升。雲南省幾年前就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對少數民族幹部採取傾斜政策,按照“六個優先”進行選用。貴州省按照“只有幹部自身素質和管理技能不斷提升纔有可能帶動民族經濟和文化的長足進步”的工作思路,近年來與浙江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開辦“少數民族幹部進修班”。

  二、幾點啓示

1、民族文化保護與民族經濟發展應形成良性互動。雲、貴兩省對民族文化的保護以民族經濟的發展爲依託,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促進民族經濟發展,以此作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並將發展成果反哺民族文化的保護。對於可開發的文化資源想方設法促成文化產業,走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路子;對於不能作爲產業開發部分,政府納入公共事業進行有效保護傳承,並引導和鼓勵民間組織和文化企業參與其中。這些對於我市發展民族經濟與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工作都有重要借鑑和啓示。

2、雲、貴兩省民族地區的宗教場所在建設和諧社會中起着積極作用。我們考察前往的德宏州地區傣族村寨幾乎村村都有佛寺。考察團深入的瑞麗勐卯鎮喊沙奘寺,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寺廟,場所既無門票也無僧侶勸捐,信衆捐贈的絕大部分是米、油、肉、蛋和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僧侶只留下生活所需,其它的捐獻再以慈善的形式分發給生活困難羣衆。再如貴州XX市的苗族村寨南花村,雖然全村只有199戶人,但在村寨裏卻有一座基督教南花福音堂,供村民進行宗教和集會等活動。宗教場所在聯繫和團結村民,引導信教羣衆扶危濟困以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3、進一步加大對我市少數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雲、貴兩省的學習考察,委員們感觸頗多,對我市民族鄉村的建設發展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要進一步增強對我市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扶持力度,實行政策傾斜。如對孫各莊滿族鄉、天穆村等民族鄉村和民族聚居區的發展,各級政府要 “重點關心”,要“高看一眼”。二是要在政府“供血”的同時,幫助民族鄉村增強“造血”能力,民族鄉村的發展,內功是關鍵。要更加重視智力的扶持,注重對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是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着力挖掘開發諸如民俗活動、民族節慶、民族歌舞及服飾飲食等民族文化資源,通過策劃、包裝、開發引入市場,使其得以傳承、保護和發展。

20**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筆者參加了由國家林業局種苗工作總站組織的赴美國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和林木良種選育培訓團,在美期間,培訓團先後在美國農業部林務局、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美國林務局國家種子實驗室和美國南方林業試驗站密西西比州林木遺傳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了學習培訓,並對美國舊金山紅杉種質資源原地保存庫、惠好公司北卡林區ghw苗圃、喬治亞州林業委員會flint river 苗圃和南方林業試驗站試驗室、種子園、harrison試驗林和良種繁殖圃等進行了實地考察。通過學習考察,對美國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及林木良種選育工作有了比較直觀、深入的瞭解。下面主要介紹美國的資源保護和良種選育的發展現狀、先進技術、管理方式及相關扶持政策及其主要特點,並聯系我省工作實際,提出改進我省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培訓考察基本情況

(一)美國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現狀

美國開展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工作已超過百年,現已在全國組織建立了引種馴化試驗站、種質資源保存庫,形成了完善的國家植物種質系統(npgs)。該系統由政府機構和私立機構共同組成,主要由植物種質資源收集貯存系統、作物種質資源委員會和種質資源信息網構成,其中國家種質資源收集貯存系統由分佈在全國的31個機構組成,包括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國家植物檢疫辦公室、國家植物種質資源貯存庫和地方引種站等。國家種質資源實驗室隸屬於美國農業部,其主要任務是協助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組織開展國家種質系統(npgs)進行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鑑定、保存與評價,提高和擴散種質資源,開展種質資源保存技術研究,並負責國家種質資源信息網絡(grin)的更新和維護。迄今,美國國家植物種質系統已收集保存了植物種質材料48萬份,覆蓋了2006個屬的12379種植物,其中主要農作物的品種資源已基本齊備,林木樹種主要包括火炬松、溼地松、長葉鬆、短葉鬆等主要用材樹種。

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的主要方法有:①種子保存(備份庫)。中期保存在0~5℃條件下;長期保存在-18℃以下低溫中。②體胚保存。如蘋果、葡萄等。③原地保存。如美國舊金山紅杉種質資源原地保存庫。④異地保存。按照育種目標以種植形式建立異地保存林。

主要收集保存對象是:①早期選擇的優樹;②優良種源,包括有益於森林健康種質資源;③材質較好的珍貴闊葉樹種,如黑核桃等;④高海拔地區、乾旱、火災發生區等易丟失遺傳資源的一些小羣體資源;⑤特殊種質種質資源,即處於瀕危、生態敏感樹種遺傳資源。

(二)美國林木種苗生產管理現狀

20世紀50年代以前,美國造林用種也屬是種就採、有種就用,種源不清,造林質量不高,曾造成過大面積造林失敗,損失嚴重。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在全國統一劃分種子區,按種子區建設種子生產基地,經過40多年的努力,所有種子園都已生產種子,實現了按種子區定向供種。目前美國的造林良種化率已達80%,其中美國林務局所屬的國有林和各大私營企業的造林已全部使用種子園種子。

1、造林實現了良種生產基地化。美國現在大約有40個樹種建立了種子園,其中美國林務局直屬的種子園有55個。美國南方鬆已開始建設第三代種子園,遺傳增益在30%以上。種子園生產的種子完全能夠滿足國有林區造林的需要。國有林用種實行統一調撥,種子園根據用種量採種,一般不出售種子。爲了保證歉年供種,種子的貯備量可供一年之用。

州林務局及大的私營林業公司都有自己的種子園,如美國惠好公司擁有9個種子園,生產的良種不僅滿足了本公司林地更新造林的需要,而且還爲美國西部地區提供了50%的良種苗,爲南部造林地區提供了85%的良種苗。目前惠好公司已逐漸用第二代種子園種子育苗造林,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建立的第三代種子園也將生產良種。現在美國已完全杜絕了漫山遍野採種,千家萬戶加工的局面,實現了林木良種生產基地化。

2、種子園經營實現了標準化管理。從灌溉、施肥、疏根、病蟲害防治到採收、檔案管理、作業時間、質量要求等整個種子園經營過程都有嚴格的標準規定,機械化作業程度相當高。美國在種苗方面的發展戰略是進行高世代育種,保證世代連續改良;研究林木遺傳品質的早期測定技術,進一步提高材積增益,在高世代林木改良中十分注重材性、材質的改良。

3、苗圃管理實現了全過程作業機械化。美國有各類苗圃3000多個,其中美國林務局直屬苗圃13個,年產苗4000多萬株,主要用於國有林區造林;各州林務局有直屬苗圃1~3個,一般面積爲20~30公頃;私營苗圃很多,經營樹種多樣,面積爲1~200公頃,每年總產苗幾十億株。美國苗圃的經營管理水平很高,從整地、作牀、播種、苗期管理到起苗、包裝、運輸實現了全過程作業機械化。美國育苗的產業化、集約化程度較高,苗木的生產量與本企業年造林任務量、市場供需訂單有直接關係,基本上是按訂單生產苗木。電腦在苗圃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從氣候觀測、灌溉、施肥及病蟲害防治設施的自動化控制,到苗圃的技術檔案管理等都已實現電子化管理,並與上級電腦聯網,大大提高了苗圃的經營管理水平。

4、扶持種苗生產實行了長期而穩定的投入。美國林務局每年用於營林經費約有5千萬美元,其中1.6~1.7千萬美元直接用於林木良種技術的研究,佔營林科研經費的30%以上,良種生產的經費基本上是按實支報的;私營大公司的良種經費投入比例更高。美國在營林生產中把主要力量放在林木種苗生產上,他們認爲抓種苗是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因此,國有林、州有林及大林業公司的種苗生產自成系統,都建有自己的種苗生產基地,在生產建設和資金投入上實行計劃管理。國有林、州有林系統對林木改良和種子園建設所需費用都實行無償投入,苗木生產也不以盈利爲目的,主要爲本系統造林提供苗木,其人員經費和生產經費均由政府投入,建設一畝種子園的費用高達1500~2000美元。美國用於種苗投入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國有林部分由國家林務局投入,州立苗圃和種子園由州林務局投入,大林業公司由企業自己投入,小企業則根據市場需要考慮投入,但也能從國家、州林務局獲得技術援助。

(三)美國在高新技術繁育新品種方面的最新成果

美國在分子遺傳和育種等林業高新技術領域已獲得了突破性進展,進入了實用階段。如美國南方林木遺傳和育種中心在溼地松的分子抗病育種方面是世界領先的。最近幾年又在rapd分子標記分析、dna測序、染色體熒光原位雜交和應用分子標記在抗病育種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育出了抗病的果實、木材兼用型板慄新品種,使原來要花20~30年時間育成的一個新品種縮短到7~8年,提高了育種效率。美國在運用體細胞胚胎發生技術等高新技術繁育新品種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惠好公司進行的黑雲杉體細胞胚胎發生技術,體細胞的胚誘導率已達到80%~90%,目前正在擴大規模進行工廠化生產試驗。現在這一技術已經擴展到火炬松、白雲杉、溼地松等樹種的良種繁育上。研究人員認爲,在未來幾年內以雜交育種和優良雜交種子體細胞胚培養方法生產的人工種子將實用化。

  二、美國種質資源保護和林木良種選育的主要特點

1、高度重視,投入穩定。美國聯邦政府對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歷來給予重視。早在1898年美國政府即開始了植物種質資源蒐集計劃(plant germplasm exploration program),提出了構建國家植物種質系統計劃,以合作名義在國內和世界範圍內開展植物種質資源調查蒐集,組織開展跨地區、跨國界的種質蒐集工作,並鼓勵和號召個人、社會團體等廣泛參與種質蒐集工作,堅持長期穩定地開展。聯邦政府負擔了全部種質資源研究的費用,包括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和繁殖等費用,並且部分種質資源的國內外共享費用也由政府買單。迄今已開展了多達600餘次的種質資源蒐集工作,平均每年開展近6項。2007年還與中國合作開展了白蠟樹的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工作。

2、統一佈局,合理規劃。爲確保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和長期保存,美國對全國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地點進行了長期規劃,由國家植物種質資源委員會,根據不同地理區域的自然條件確定收集保存的重點,建立了全國區域性的種質資源貯存庫、試驗站。同時,爲確保遺傳材料長期保存的安全,集中建立了種質資源安全中心庫(國家遺傳資源保存中心),各貯存庫收集保存的種質材料在該庫中具有備份,既保證了各種植物材料的區域適應性,使每種植物材料能在較適宜的自然環境中得以保存,又可以保證每種材料長期保存的安全性,不致因一個點的不可預見風險導致的損失造成某一保存材料的流失。

3、機構人員穩定,運作效率高。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林木良種選育作爲公益性的工作,美國聯邦政府給予了長期穩定的經費投入,確保了相關研究機構和管理機構的運作經費和研究與管理人員的相對穩定,不僅保證了研究工作的持續穩定開展,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人員精簡、機構穩定、運作高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國家林木種子實驗室的主任在該實驗室工作已經超過30年,其他幾位工作人員也都長達十幾年,而負責種子檢驗的科室只有3個人,每年所作的種子檢驗達到5000~6000份,而且要保證檢驗結果及時反饋和上網以供客戶查詢;惠好公司北卡ghw苗圃面積達到80公頃,每年育苗4500萬株,僅有固定職工9人,苗木生產僅有30%提供造林,其餘均要苗圃自己尋求銷路,且能夠保持常年盈利。

4、廣泛參與,協作共進。在美國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不僅得到聯邦政府、州縣及地方政府的廣泛支持,而且也得到許多個人、團體的熱情參與,美國公民對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具有很強的全民責任意識,以多種形式對國家種質資源系統進行了捐助,如在美國植物種質資源系統中收集的許多種質資源是由國民免費贈送的,部分保存機構是私人機構所有等。同時,美國研究機構在林木種質資源研究開發上的協作也非常成功,美國南方鬆的協作育種就是一個範例。美國南方鬆的協作育種始於1956年的全分佈區選優,涉及範圍廣,參加單位包括聯邦政府研究機構、州一級研究機構或大學以及企業單位等,組織構成了三個育種協作組,分別從事區域內的試驗研究工作,所有的種質資源和研究成果實行共享,從而極快地推進了南方鬆的育種工作,提高了遺傳增益。

5、林木育種投入大,成效高。美國林業公司對於林木育種極爲重視,真正將林木種苗作爲營林生產的第一車間,長期穩定地投入資金開展林木遺傳改良,已取得顯著成效。如進入世界五百強的美國惠好公司自1955年開始即進行了火炬松的遺傳改良和種子園建設,並且每年都保證林木改良的資金和人員投入,不斷建設新的種子園,保證了公司造林良種化。目前該公司火炬松造林主要使用第二代種子園單系良種,第三代種子園良種也已開始用於造林,而且控制授粉得到的全同胞家系種子造林已達到全部造林的1/4,第四代試驗性種子園也進入建設階段,火炬松人工種子即將於2009年投入造林生產。良種造林給該公司的林分帶來了巨大的增益,公司人工林輪伐期縮短了一半,產量卻提高了3倍,伐期總收穫量達到1000m3/hm2。

6、科研、教學、生產緊密結合,實現一體化。美國林木種子生產、管理水平高,技術發展快,關鍵因素之一是非常重視科技力量的投入和科研生產一體化。除各大公司的研究中心和美國林務局的少數研究中心外,美國林務局系統10個區域性試驗站的研究中心都分設在各州立大學,與大學形成一體化。美國高等院校主要側重高新技術的研究;聯邦林務局所屬的試驗站和州立的'研究機構主要是解決生產上急需的實用技術;各大公司的研究中心也根據自身需要開展研究。同時美國林務局研究機構每年組織一次科研項目審定會,教學、生產單位也參加。首先由生產單位提出項目要求,再共同研究確定,必要時三方共同承擔課題研究。各州林務局都有3~5人負責研究成果推廣,向私有林主提供諮詢服務、病蟲害防治技術、尋找木材市場等。

  三、幾點建議

通過培訓和考察,筆者認爲美國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林木良種選育研究工作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主要得益於國家高度重視,投入穩定,統一規劃,合理佈局,持之以恆,持續穩定的開展,並充分發揮協作精神。我省雖然在管理體制等很多方面與美國相比存在很大差異,但是美國的林業建設經驗和發展模式,尤其是在種質資源保護和林木良種選育等方面的經濟政策及經營管理措施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專項資金。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屬於基礎性工作,是林木良種選育和實現良種化的前提,對國家經濟和生態安全有着深遠影響,因此國家和省應高度重視,增加投入,設立專項資金,並保持相對穩定,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林木種質資源的廣泛收集和長期保存。

2、研究制定全省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總體方案。目前全省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並取得了明顯成效。爲充分利用普查成果,有效保護種質資源,應儘快制定全省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總體方案,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建立種質資源原地保存庫和異地保存庫,有條件的還要進行設施保存。

3、建立國家對林木良種選育工作的長期投資機制。林木良種選育工作是一項投資大、時間長、經濟效益不顯著,但社會效益極大的一項工作,其性質決定了它既是一項科技型事業,又是一項公益型事業,理應受到國家的重視和支持。林木良種選育工作不是靠一兩次投資就能解決問題的,國家應當制定林木種苗長期發展規劃,給予長期穩定的支持。

4、加強林木良種培育與推廣,提高造林良種使用率。針對目前我省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較低的現實情況,應進一步加強良種基地建設,加快良種選育步伐,提高良種生產能力,逐步達到林木良種生產基地化,造林良種化。

5、堅持“生產、科研、管理”相結合。以生產實際需求爲導向,以科技爲支撐,以良種基地爲載體和平臺,組織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生產管理單位,在良種選育技術和管理方面發揮各自優勢,協同攻關,共同解決科研、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達到項目建設和經濟效益雙提高。

6、苗圃建設實行規範化管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實行集約經營,建立種子加工、育苗生產控制和起苗、包裝、貯藏、運輸等一整套操作流程和管理體制,積極採用新技術,逐漸推行機械化作業,實行微機化管理,促進苗木生產、管理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爲進一步推動發展,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精細化管理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20**年2月19日至24日,管理區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嶽挺率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改局、巴音胡碩鎮等示範單位有關負責人一行6人,赴江蘇省XX市和浙江省XX縣實地考察基層黨建、組織、人事和發改部門機關信息化、規範化、制度化建設。考察組一行先後赴崑山科技博物館、社保中心、發改局、人力資源市場、XX市黨校、千燈鎮炎武社區和浙江省XX縣姚莊鎮桃源村新社區、姚莊村、發改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新嘉聯電子有限責任公司(非公企業)等地實地考察,並與組織部、發改局、人力資源等部門領導進行了座談交流。

  一、關於精細化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着眼於精益求精,把精細化管理的理念貫穿到各個領域。在實地觀摩中,無論是機關單位、服務窗口還是社區、農村,這些參觀點都讓我們感受到精細化管理的高標準水平。如2011年,XX縣被列爲權力公開透明全國試點,以釐清職權、規範程序、公開運行、強化監督爲主要手段,建立完善規範職權類、陽光施政類、監督評估類等三大類制度。各單位和部門結合實際工作,對自身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和服務事項進行完善和規範,嘉善黨委、政府也對自身職責和議事程序、規則、範圍等進一步明確,並在嘉善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網站公示,接受羣衆監督。崑山的精細化管理整體水平很高,通過到人力資源市場和經濟信息研究中心的參觀考察,讓我們切實感受到,從設施配備、工作流程、運行機制到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人員的專業化水平等各個環節,都達到了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二是着眼於規範高效,把精細化管理的模式應用到工作中。此次考察的參觀點類型較多且特色明顯,但是最終的共性做法還是體現在規範高效工作模式上。如崑山成立了經濟信息研究中心,投入4個億,利用10年的時間,建立起涵蓋政務、醫療、保障、防汛、土地、檔案、機關效能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和監督體系,實現了工作的規範化、信息化、高效化,還達到了利用信息化帶動產業化發展的目標。再如嘉善姚莊鎮姚莊村,針對居民、黨員和流動人口等不同層次和類別的人羣,在子女就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個方面,通過完善制度流程、培養專業化人員、推行一廳式服務、需求化服務等方式,每週對網格責任區和工作進展動態跟蹤,形成了一整套全方位服務管理體系,做到環環相扣,規範高效。

三是着眼於管理創新,把精細化管理的成效體現在推動發展上。在學習考察中,我們發現崑山和嘉善在精細化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特色做法,在操作中注重創新拓展,打出了崑山做法和嘉善品牌。如XX縣注重品牌效應,整體包裝意識強,培樹了一批各個領域不同類別的全國示範典型,特別是姚莊鎮桃源村新社區和姚莊村活動場所建設,硬件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配套,軟件配套高效能管理、高水平運行、高質量服務,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學習考察組來學習“取經”。再如崑山千燈鎮炎武社區,多數居民都是農民動遷戶,是崑山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試點社區,該社區通過政策引導、完善機制、規範流程、專業服務等措施,建立了一套精細化管理、多元化參與、人性化服務、信息化支持、網格化社會管理的社區管理服務模式,成爲崑山“城鄉一體化樣板社區”,爲崑山實現由“鎮”到“城”的跨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成功的模式。

  二、幾點建議

通過帶着思考學習,帶着問題考察,帶着比較分析,帶着理性反思,對管理區實施精細化管理建議如下:

一是要順應形勢,把握好精細化管理的定位。崑山和嘉善屬於人口密集、區位優勢強、交通便利、經濟發展快速、業務人員意識超前、職責分工精細化程度高的先進地區,而管理區人員少、任務重,一人多崗現象很普遍,所以推行精細化管理不能照抄照搬崑山和嘉善的做法,關鍵在於學習他們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因此,推行精細化管理,首先要培養和樹立精細化的管理理念。要通過學習座談、宣傳培訓等形式,引導管理區廣大黨員幹部樹立起正確的精細化管理理念,不要把精細化與繁瑣化混爲一談,也不要有精細化管理就是制訂一套制度、編寫一個工作流程這樣的狹隘意識,要把精細化管理與建立高效務實的機關管理運行機制相結合,與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相結合,與推動管理區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其次,要切合實際,具有切實可行的操作性。精細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體系了一種專業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水平。通過崑山和嘉善地區的考察學習,我們在基礎設施等硬件設備建設上,在人才隊伍建設的規模和水平上都與其無法比擬,所以,我們的精細化管理一定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一定要在現有的人力物力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和機制的創新,探索一套符合我們自身實際的精細化管理模式。

二是從規範化入手,把握好精細化管理的方式。崑山和嘉善,雖然精細化管理的經驗方法都有各具特色,但從整體來看,都有一個共性的要素,就是對“人”和“事”精準、精確、細緻、細化的管理,突出實用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們在推行精細化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這樣幾個關鍵環節。第一,把“事”精細化。對“事”進行分解和整理,把“事”分解到一個人能夠完全完成的地步。第二,培養職業化的“人”。也就是以崗定人,對照所要完成的事,安排培養在工作意識、工作思想、工作語言、工作動作、工作技能都達到規範化、專業化程度的職業人,實現精細化管理“人”準備。第三,編寫精細的管理制度,梳理完善精細化的流程,打造適合的信息系統,做到制度與制度之間、流程與流程之間無縫連接。第四,用制度、流程、信息系統將“人”“事”結合,做到事事有人負責,事事完成的情況有人檢查,事事完成的步驟、結果有據可查、有章可循。

三是實現務實高效,把握好精細化管理的實質。精細化管理絕對不是搞“繁瑣哲學”,本質是實現行政機關管理上的一種務實高效。因此我們在明確精細化管理的方式,把握好精細化管理“人”和“事”這些共性要素的同時,一定要立足實際,注重吸取崑山和嘉善的個性做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使“事”更有針對性,使“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有效的發揮。因此,我們在制定制度、規範工作流程、確定發展目標上,一定要符合自身發展的實際,一定要精準明瞭,用最簡化的程序,實現最好的效果。同時,要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在崑山和嘉善考察期間,我們切實地感受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的普遍性,無論是政府還是各部門甚至到私營企業,信息化普及率很廣泛,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便民高效的電子工作服務網絡體系。目前管理區雖然一直提倡信息化、無紙化辦公,但我們在信息化建設上仍然十分落後。所以,我們要借鑑崑山和嘉善模式,把電子信息化作爲推進精細化管理的一個平臺,而不是單純的爲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要依託技術進步,帶動政府管理創新,依託流程優化帶動體制創新,樹立務實高效的服務型政府、部門形象,讓公衆和企業辦事時“少過幾個門檻,少跑幾趟彎路,少轉幾道環節”。因此,從管理區黨委、管委會到場鎮、機關單位、嘎查村、社區都應探索建立一套精細化管理的電子信息系統,開闢羣衆與政府交流的平臺,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真正把精細化管理的實質體現在爲民務實高效上。

四是體現推動發展,把握好精細化管理的落實。通過學習考察,崑山和嘉善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最終體現在推動地區發展上。近年來,管理區跨越式發展的勢頭很強勁,而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綜合素質以及工作的粗放式已經不能適應管理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行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但如何抓好落實推動發展,關鍵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監管體系。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嘉善權力公開透明活動做法,從管理區到場鎮機關單位層層建立完善一套精細化管理的考覈、評議、獎懲的監督管理體系,確保精細化管理活動不走過場,落到實處。同時,在推進過程中,我們也要鼓勵各單位部門打造個性化模式,針對自己工作職能和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特色和品牌做法。比如,在幹部培養和管理上,也可借鑑嘉善的一些做法,圍繞本地區的中心工作,針對一些重點項目、重點工作的推進,有計劃的選派幹部到省或中央相應的處室和部委掛職鍛鍊,達到推進工作的目的。

  三、對組織部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探索

在學習考察的基礎上,通過認真的總結反思,立足管理區及本部門工作實際,組織部在精細化管方面的一些初步構想:以建立務實高效的機關運行管理機制爲目標,構建“職能職責、工作流程、政策法規、管理制度、考覈獎懲、信息化管理”等六大體系爲主體的精細化管理框架,按照科學、合理、嚴謹、細緻的要求,在具體的操作和管理上,推行“崗位定位化、工作流程化、考覈標準化、制度規範化、管理信息化”精細化管理“五化”模式。

一是崗位定位化。所謂崗位定位化,就是要全面清理職能職責、科學設置工作崗位、實現崗位精確定位到人,這是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因此,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明晰職能職責、科學設置崗位、按崗定位到人”這三個關鍵環節建設,從組織部職能職責的清理入手,對組織工作總體職能和考覈辦、機關工委、編辦、老幹局等內設機構職能全部進行梳理完善,做到大項工作不缺、小項工作不漏。根據工作任務、工作性質、責任大小、難易程度等要素,科學設置每個崗位,再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填充崗位,實現崗位精確定位到人。同時,在明確組織部總體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各內設機構實際設立具體的工作指標,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在總體目標中肩負的責任和所處的位置,做到“事事有人管、崗崗工作量相當”,進而形成合力,通過一個個具體工作指標的完成,實現總體目標。這裏面要把握的最重要一點是,切合實際,量力而行。要以管理區的“三定”方案爲依據,科學合理的擺佈好人和事,找準人和事的最佳結合點,使崗位設置與人力資源優化組合達到最佳狀態,使部門的運行也達到最佳狀態。

二是工作流程化。精細化的工作流程是量化機關政務程序、精化行政事務辦理過程、細化工作績效考覈標準的重要形式,是實行精細化考覈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本着依法制定、簡單明瞭的原則,規範組織工作各項工作流程,在統一便準的基礎上,做到每一個工作流程都有主體、有內容、有要求、有說明、有關鍵點、有流向,脈絡清晰,過程齊備,一目瞭然,力爭達到既便於管理層實施全程監控,又便於工作人員具體操作,更便於新的工作人員學習培訓這樣一個目標。

三是考覈標準化。這是精細化管理能否落到實處的一個具體的體現。我們將探索制定包括考評實施辦法、考覈細則(包括內設機構與個人、直屬單位)、考覈結果整理、獎懲辦法等爲一體的精細化考覈體系。在這個考覈體系中,我們要明確考評內容,考評主體、考覈分值、考評方式以及創新性或實績突出工作的加分項、重大失誤造成損失或影響的否決項等內容;在考評方式上,採取日整理、周小結、月考評、年總評的方式來進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針對每項職能、每個科室細化量化考覈指標,並將考覈結果最終體現在工作實績上,體現在推動部門工作發展上來。在做好這些基礎性工作的同時,我們還要探索研製一個便於計算和整理的考覈結果統計辦法,讓考覈結果公開公平公正合理。在強化考覈的基礎上,最終的落腳點還要體現在考覈結果的運用上,也就是說推行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在於要運用好考覈結果。所以,考覈結果要和各種評優評先掛鉤,和政治、經濟待遇掛鉤,做到獎懲分明,從而樹立精細化管理考覈的權威性。在完善考覈與監督機制的基礎上,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爲導向的人才標準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制度規範化。實施精細化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是基礎是依據。也就是說,我們推行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摒棄行政機關管理“以人管人”模式,建立一種“用制度管權、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制度管理體系,通過嚴密的規章制度,把各個工作環節有機聯合起來,使大家有章可循。因此,我們將對組織部的各項制度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初步構想,制定建立包括隊伍建設類(黨務工作制度、廉政建設制度、機關會議制度、機關學習制度、工作人員日常管理制度等)、政務管理類(機關辦文制度、信訪值班制度、政務公開制度、機要保密制度等)、後勤保障類(財務管理制度、公務接待制度、車輛管理制度、後勤管理制度等)、依法行政類(服務承諾制度、行政效能告誡制度等)等四大類制度,並將其彙編成冊。

五是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是提高精細化管理效率的平臺,這項工作,我們將結合全盟大組工網,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研發一套組織部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並指定專人負責應用系統對每天工作進行整理、每週工作進行小結。通過這個系統,組織部的各領導、科室負責人隨時可查詢掌握工作進度,每週進行工作評價。辦公室也可通過這個系統,按照精細化管理體系相關內容對工作人員進行考覈評分,並逐月排名,充分發揮了網絡在精細化管理中快捷、便利、高效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