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應該如何與學生有效溝通

摘要:本文結合多年班主任工作談談班主任如何與學生有效溝通的原則和方法。原則如要注重情感交流,要耐心聆聽等等;方法如賞識捕捉教育時機,以理導其行;與家長共攜手,搭起教育的橋樑等等。

班主任應該如何與學生有效溝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可見真正的教育是心靈的對話。從事教育工作決定了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機器。人與機器的不同在於人有思想、有感情。我們對學生做思想工作主要途徑之一是找學生談話。目的是修正學生行爲或思想上存在的偏差不足,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談話中接受老師的觀點或建議。本人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對與如何與學生有效的溝通有一些體會。

學生的心靈像未乾的水泥,隻字片語都會對他們有所影響,父母和老師所講的話,哪怕是開玩笑的戲言,都會在他們的人生中留下嚴重的後果。因此,作爲與學生關係最爲密切的老師班主任就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和學生談心的時候,應該儘量謹慎地使用語言。因此,師生之間的溝通要遵循以下原則:

1.要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以千里

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學生談心,很容易把學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對立面。無形之間就築起了一道溝通的高牆,再好的道理學生也聽不進去。平易近人這個詞,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卻很難。難就難在許多班主任難以放下自己被傳統架起來的架子,維護着所謂的尊嚴,把自己的角色神聖化,讓自己去扮演說一不二的神,而忽略了自己作爲一個人的本質。

事實上,找學生談心,對方往往開始時並不注意老師講的道理,而是看老師的對自己態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談心看作是心理溝通的過程,更要把談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過程。談心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說教,而是爲了達到教育目的和學生的一種互動。談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談心氛圍,才能談的攏、談得好。

2.要耐心聆聽,不要隨意插話

一些班主任在與學生談心時,更多的是談話,而不注重交流。表現在交談過程中沒有耐心、也沒有意願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即便聽了,也是在冷漠地聽,批判地聽,更多的時候是沒等學生說完,就劈頭蓋臉的批評責備,表達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失望心情。即使學生表達了希望交流的願望,也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往往被教師的隨意插話和主觀評判所打斷。這樣,談心的效果自然會打上大大的折扣。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談話中,班主任往往難以忍受交談過程中的片刻靜默,學生的表述出現停頓時,班主任可能會馬上加以催促:你說,快說啊!這就會使學生感到自己在被審問,並且產生牴觸情緒。但是事實上,班主任並沒有意識到,學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尋找適當的措辭來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話都會使學生產生老師並不重視我的感受,也不重視我本人的想法,從而失去了解學生的良機。

3.要學會接納,不要一味批評

一味地批評學生時,班主任往往帶有自己個人的情緒,使學生感到難以接受。這時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評教導,也只會成爲學生的耳旁風,過耳即忘。要想使自己的話能夠深入學生的心靈,班主任應該首先學會接納學生。班主任在談心中接納學生、關心學生,是愛心的自然表露。(班主任 )這種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着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心的接納,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纔會對班主任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敝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對症下藥,使談心收到應有的效果。

接納應該是表裏如一的,建立在人本主義學生觀的基礎上,從心底尊重學生和相信學生。接納並不代表認可或同意學生所講的一切,而只是代表教師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平等的人,承認其想法和情緒體驗的合理性,儘管有時那種想法和自己的觀點很不相同。接納也不代表班主任不能有自己的觀點,而是指雖然教師的觀點和學生的意見有所不同,也仍然願意認真聽取學生的看法,所以我們也可以把接納看成是一種主動與積極的態度。

4.要支持鼓勵,不要同情安慰

學生遇到了挫折與困難,會垂頭喪氣,有時可能還會傷心哭泣,那麼做爲班主任通常會如何處理呢?一些教師,特別是女教師,很自然的反應便是勸慰和同情,比如會說好了,別哭別哭,不要哭了,或者說這有什麼好想不開的?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好了等等之類的話。試想,這種安慰能夠幫學生振作起來面對問題嗎?相反,可能還會使學生產生自己的情緒被否定了,自己在教師心裏是沒有價值的這樣的感受。

5.要注重引導,不要命令訓導

班主任與學生談心時,基本上採用規勸或說教方式,並總是以幫助學生解決當前問題爲直接目標。所以,班主任常常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目前的問題是什麼,應該怎樣做。無論學生能否接受,都沒有選擇的權利。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得到提高,使學生產生學好學不好是老師和家長的事的想法,個人的意願和主動性被磨滅。

引導是一個以討論爲基礎,以啓發爲目標的積極的思想過程。班主任要學會引導學生積極認識當前的問題、思考其成長中的挫折與障礙,主動地剖析自我,承擔責任,協助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而不是包辦代替,爲其安排一切。具體地說,它要求班主任談心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啓發,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以共同探討代替強制的說理和武斷的解釋。要記住,培養學生自主的管理意識和責任心,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纔是我們教育最終的目的。

那麼,班主任如何與學生溝通有哪些方法?結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1、賞識捕捉教育時機,以理導其行。

對問題學生的缺點錯誤,絕不能姑息遷就,無原則地讓步,或是簡單地說教懲罰,要堅持批評與說理相結合。要通過說理,對事件進行合理、客觀的分析,讓他認識他所犯的錯誤及可能會產生的嚴重後果。在說服教育中也要講究技巧。抓住時機,引導其換位思考,並進一步對其進行說理,讓他從中去親身體會應如何與同學和睦相處。而當他對自己的錯誤有所認識時,老師及時肯定了他的這一做法,並轉述了其他學生的話去鼓勵他,讓他感受到教師與同學對他是真誠、善意的。

2、巧設情境氛圍,用愛動其心。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在心理上從來不單向流動的。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態度,一經轉化爲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產生相應的.態度來對待教師。一旦教師與問題學生之間有情感的溝通,教師就會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就會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師的寬容和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樑。師生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師對學生所表示的積極情感爲前提。一次我們班小宇又去玩泥巴時,我沒有急於去教育他,而是先用紙幫他擦試臉上的污跡。這一小小的舉動,很大程度除去了他的懼怕、不安,使他對我產生信任。主動向我認了錯還保證一定沒有下次了。

3、凝聚集體力量,用情暖其心。

人若處在一個互相關心、幫助、和諧的集體中,其心態會更健全,人也會更加積極向善向上。有時候,同學們的認可、理解、鼓勵、接納比老師的教育更有用。我們班的一個同學是後轉入我班的,他自我意識強,不懂與人相處,班上的同學對其是疏遠的,他自己也身有體會,在他心理上有一定陰影,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解決。我針對這一情況對全班的學生進行疏導,交心談話,讓他們接納屬於班裏的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懂得,尊重是相處之根本,想得到關心是每一個人的情感需求。這樣在同學的理解、包容、關愛中,他深受感動,從而影響了他在行爲規範、思想道德觀念及行爲、生活方式上的轉變,使他獲得了感悟和啓迪。集體的這種溫暖的力量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4、與家長共攜手,搭起教育的橋樑。

對問題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與其家長密切配合,包括扭轉其家長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要達成共識。首先就要主動與其家長聯繫,爲他實事求是、客觀地分析學生在學校的行爲表現及其成因,引起家長的重視,並誠懇告訴他,孩子的這種毛病,光靠學校是無法矯正過來的,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並且要指導家長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是學生。班主任與學生溝通顯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與學生多溝通,才能瞭解學生的實情,切準學生的思想脈搏,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爲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機會多與學生溝通,處處做有心人和知心人,達到師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