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考察學習報告

2017年11月20日,株洲市優秀校長骨幹教師培訓班一行23人,在鍾局長的帶領下,肩負着領導的殷殷期待和教育的神聖使命,赴新加坡進行了爲期20天的考察學習。能得到如此係統、精緻而高效的培訓,我們深感幸福。學習歸來,在新加坡的所見所聞、從專家報告中所得到的大量信息,激發我們聯繫株洲實際,深刻思考、認真研討。從中所得到的深刻感悟,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提升了我們的認知水平、思考深度和管理能力。通過聆聽專家報告、參觀名校校園、小組研討交流,我們收穫豐厚。尤其是新加坡的基礎教育環境、教育體制、課程設置、活動育人以及規劃引領,一如新加坡街頭秀美婆娑的雨樹風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擷取其中幾個方面,略談自己的印象、感悟與思考。

新加坡考察學習報告

一、 規則和諧的教育環境

新加坡的發展歷史,註定了其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特點。其三百多萬公 民和永久居民,主要由華人、印度人、馬來人以及歐亞其他族羣組成。大家按一定比例混居在公共組屋區,相居爲鄰,和諧共處。無論是在賓館和街頭的餐廳subway,還是在新加坡河畔炫彩燈光下的酒吧排擋,各種膚色的人羣在一起友好分享美食和音樂。放眼望去,滿目皆是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

和諧源自規則。僅以交通治安情況爲例論證。讓我們感嘆的是街頭見不到 一個警-察,無論交通警-察還是治安警-察。而大街小巷見不到交通堵塞,見不到城市“牛皮癬”,見不到糾紛人羣。無論人與車,闖紅燈事件發生的概率爲零。若是沒有設置紅綠燈的小路路口,一定是車讓人先過。整潔有序、謙謙君子式的和諧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優質的教育資源。

規則與和諧源自嚴格的管理,更源自國民教育的成功。在政府極度重視教育的新加坡,在如此規則與和諧的教育環境中,教育自然又得到了充分的健康發展。教育與環境的相互效應,可見一斑。

和諧的教育環境不僅體現在國家高度重視教育投入,更體現在政府高度重視營造健康社會環境和平安寧靜的校園周邊環境。在新加坡,電視和報紙都由政府統一嚴格管理。電視裏看不到暴-力、色情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內容,大街小巷更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八卦小報。那裏的空氣是純淨的,孩子成長的環境也是純淨的。

和諧的教育環境還體現在大衆與媒體對教育的理性關注上。對學校的教育教 1

學質量,自然是高度關注的,甚至對小六聯考成績排行榜都進行連番轟炸報道。但是,對學生補課、補習之類的話題,社會認爲那是很正常的應考行爲,不會干預。

和諧的教育環境也體現在學校建築設計上。新加坡的學校都不追求奢華,更不盲目攀比。在考慮美觀、大方的前提下,儘量考慮適用性,達到物盡其用。在校園裏,我們見不到一個雄偉的體育館,而是大小不一的操場和體育設施。每棟樓房的底樓基本上都是用柱子架空,便於學生活動和行走不被日曬雨淋。走廊上方外沿都裝有遮雨板,無論下多大雨 ,走廊上都沒有積水。校園內凡有車站的地方,都修建有陽光棚長廊抵達公寓、教學樓或辦公樓。很多學校把鋼琴安放在休息室、走廊等地方,便於任何學生隨時彈奏;中學和大學教學樓的走廊上,都設有桌椅,供學生休息聊天或看書學習。

二、人盡其才的辦學體制

新加坡不僅重視“精英教育”,也重視“大衆教育”,力求人盡其才,人人成才。

新加坡的國小至中學與國內一樣,沿用6+6學制,共12年。但具體結構上與我們的差別很大。一是採取不斷的分流,力求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分流制度”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分流是在國小四年級結束之後,通過考試,將學生分層編班學習,最好的學生進入“高才班”。第二次分流是在國小畢業時,通過全國小六會考,成績優秀的進入特選中學(中學即爲我國的國中),良好的進入快捷中學,其餘的進入普通中學(包括普通學術班和普通工藝班)。第三次分流是在中學畢業後,學生參加普通水準考試,形成三級分流:一是初級學院(高中)和大學預科班,學制爲二年;二是理工學院,學制是三年;三是工藝教育學院,學制也是三年。

進入特選中學的學生,可以不用參加普通水準考試,而直接“乘坐直通車”,升入初級學院。這種升學模式,可以讓學生迴避普通水準考試的壓力和束縛,極大地給學生自主選修輔助活動課程的空間,充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初級學院的學生如果跟不上班,可以轉入理工學院或ITE;如果理工學院畢業生成績冒尖的,也可申請讀大學,入學者可直接進入大學二年級;工藝教育學院的學生成績優秀者,也可以申請讀理工學院。真可謂“管道互通”。

在參觀考察南洋理工學院和ITE中,我們都對其精美的校園建築和現代設施驚歎不已。其規劃的精緻和設施的齊備,絲毫不亞於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據ITE的老師們介紹,學生們在被分流到工藝教育學院之初,可能有失落感。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置身於如此美麗的校園、得到如此精美的培訓與教 2

《新加坡考察學習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