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呼朋喚友”的面試指南

面試指南:切忌“呼朋喚友”

切忌“呼朋喚友”的面試指南

近日,某超市在我處招聘店員,應聘者中有兩個年輕人特別惹人注目,他們在等候面試的隊伍裏聊得熱火朝天。詢問之下,瞭解到他們是好朋友,聽到有面試的機會就結伴而來了。他們年輕、有幹勁、反應敏捷,又願意從事超市工作,很符合用工單位的要求,錄用看來沒有什麼問題。面試完畢,用工單位人事向我反饋了錄用情況,兩名年輕人沒有能夠通過面試。公司人事說出了他的考慮,如果兩個都錄用,看他們之間的熱絡勁,難保不拉幫結派,串崗聊天以至影響工作秩序,如果兩人之中擇一錄用,錄用的那個出於兄弟義氣也極有可能不來上班。與其這樣,不如一個都不錄用,省得費時費力,招進來的人又不滿意。

“呼朋喚友”正是現在很多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存在的一大弊病,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應聘者基於中國傳統的熟人社會習慣,希望在一個自己在較爲熟悉的人際環境中生活,故而找一些自己的熟人來一起面試,試圖直接在工作初期就建立起自己的'一個圈子。而這樣做其實存在着如下的弊端:

首先,單位會覺得應聘者有“拉幫結派”的嫌疑。單位管理人員十分反感下屬拉幫結派,認爲這會破壞公司內部的團結氣氛,也不便於管理。現在,面試人員在尚未進單位前就“呼朋喚友”地來面試,難免不給單位造成想要“拉幫結派”的第一印象,單位人事又怎肯將這樣的人招進來增加日後的管理單獨呢?

其次,單位會對應聘者的專業性以及獨立性產生懷疑。試想,一個面試時都需要有熟人相陪的人,他又怎能獨立應對工作中的各類情形呢?單位人事對應聘者的印象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面試這一初次接觸上的,在面試中“呼朋喚友”的人員,人事對其獨立性的第一印象難免不會打折扣。現代社會人應當是適應“生人社會”的人,也就是說,即使在沒有任何人熟識的情況下也能夠積極地面對各類情況,而“呼朋喚友”的這些人員顯然是因爲無法熟悉“生人社會”才需要“呼朋喚友”的,明顯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缺乏專業性。一個缺乏專業性與獨立性的人員,又怎能適應單位安排的工作呢?面試失利是可想而知的了。

第三,“拉幫結派”面試可能會傷害好友之間的感情,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名女大學生在得知某世界五百強正在招聘人員後,隨即就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在大學裏的“好姐妹”,並相約兩人一同去面試,經過幾輪淘汰,只剩下了這名女大學生和她的“好姐妹”。然而崗位卻只有一個,兩個“好姐妹”爲了競爭這個工作而傷了感情,最後,得到崗位的人也失掉了一份珍貴的友情。所以,在面試中“呼朋喚友”其實是將自己和朋友置於互相競爭的位置上,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因爲工作歸屬的原因而引起雙方的不快。所以,出於這樣的考慮,求職者也應該在面試中避免“呼朋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