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環境會計現狀

在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的環境會計的現狀不太樂觀。現狀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環境會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環境會計現狀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環境會計

儘管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逐漸重視環境會計問題和低碳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的環境會計還存在着企業環境責任意識薄弱、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尤其是尚未建立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環境會計體系等問題。

(一)企業環境責任意識薄弱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勵,企業發展壓力增大,全面考慮環保支出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被削弱,所以,企業往往不願意主動考慮環保問題[2]。政府管理和懲治依然是促進企業關注環保的重要因素,政府也是環境資料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他們可以將這些信息充分利用起來,逐漸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企業很難從環境信息中獲得收益,所以尚且不考慮環境信息對社會大衆的作用。因此,多數企業都沒有關注環境會計,也沒有意識到自身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二)未建立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目前我國的環境會計理論及其體系中存在的諸多的問題,例如環境會計目標不夠明確,計量標準難以統一等。儘管部分學者認爲環境會計的目標就是利用會計的方式來控制或者反映社會環境資源的使用情況,以此優化資源利用,實現環境和經濟和諧發展。但是,該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完善管理體制和市場功能等多種措施的共同治理,僅憑會計這單一的手段很難實現該目標。與此同時,目前尚且沒有科學的定量方式和指標體系,將貨幣作爲計量基礎的可操作性較差。所以,我國尚未建立相應的環境會計理論以及方法體系。

(三)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完善我國主動參與和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企業還比較少,這主要是受到國家會計政策以及社會整體環境的影響,縱使有少數企業進行信息披露,在方式、內容以及披露領域等方面也受到較多的限制,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準則依然是環境會計行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經濟社會中,只有少數企業願意進行會計信息披露,同時其環境信息披露結果中,缺乏定量分析,可比性交叉,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也有待提升。在環境績效信息披露方面,部分會計信息難以用貨幣進行衡量,所以無法在財務報表中真實的體現出來,這也是限制使用者關注環境信息的一個因素。

  低碳經濟視角下對環境會計的對策

(一)提高企業環保意識,鼓勵社會公衆參與環境會計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大衆以及團體的支持,需要不斷提升各界的環境責任意識以及綜合素質。首先要加強低碳經濟的宣傳,提升從業人員的低碳環保意識,促進他們在工作中遵守環境會計準則,進行更加嚴謹的學科內容和範圍界定[4]。其次應該逐步將節能減排的任務從政府主體向企業主體轉移,明確企業責任,保證企業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時,能夠主動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最後是要將環境指標納入會計系統中,爲促進環境會計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公衆以及社會團體的監督作用。

(二)建立健全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環境會計理論及其方法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推廣環境會計的基本條件。一方面,應該按照環境會計對較多理論和方法具有依賴性的特點,利用具體的會計實務操作方式來解決該問題。與此同時,應該加強政府引導,組織該領域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和研討,鼓勵相關人員進行研究,提升環境會計的理論水平,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促進環境會計理論的發展[5]。從另一方面來說,應該建立更加完善的環境會計制度,根據環境原則制定環境會計制度,提升環境會計的可操作性,方面相關人員掌握。

(三)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及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國家的立法機關以及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制定更加完善和健全的環境會計準則,並不斷實現相關準則的優化和完善,爲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構建統一標準。一要完善《會計法》等相關基礎法案,將環境會計覈算的內容列入會計法中,通過法律的方式明確環境會計的地位;二是制定和完善環境會計準則及其制度。完善和擴充企業會計報表體系,將環境相關內容確定爲會計必須披露的內容;三要明確會計信息披露的具體形式,先利用文字敘述的'方法將相關信息披露在附註中,再逐漸獨立編制的環境資產負債表等財務報表,同時以文字描述作爲說明;四是建立企業生態指標考覈體系,定期對企業進行考察,將結果向社會公佈;五要建立完善的監督制度,加強管理和審計,強化社會大衆的再監督。

總之,隨着社會的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也逐漸成爲未來經濟發展形勢和主要模式,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追求能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向目標。在低碳經濟的視角下進行環境會計發展和研究是社會提出的要求,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以低碳經濟作爲研究環境會計的背景,是對現有理論研究的巨大創新,是一個新穎的研究領域,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因此,在低碳經濟視角下對環境會計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舉措。

  低碳經濟和環境會計的概念

(一)低碳經濟概述

近年來由於“溫室效應”不斷增強,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的上升、氣候反常、土地乾旱甚至可能引致被冰封十幾萬年前的致命病毒重見天日等一系列問題,世界各國開始重視並研究“低碳經濟”。

國內學者將低碳經濟界定爲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二)環境會計概述

環境會計是記錄和披露環境污染、污染防治、開發及利用的成本費用,並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環境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與報告,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

國外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1973年馬林的《污染的會計問題》爲代表,開創了環境會計研究的先河。目前發達國家的會計學界在環境會計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並在會計實務中廣泛實踐;聯合國也於1999年討論通過《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形成系統完整的國際環境會計與報告指南。

而我國開展環境會計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引進環境會計理論。90年代,我國才逐漸開展了對“綠色GDP”的研究,進而延伸至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相比之下,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較爲滯後,實務方面更是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