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泥行業發展前景

從水泥行業的相關產業來看,水泥行業與國民經濟的諸多基礎產業息息相關。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國水泥行業發展前景的相關資料,僅供大家參考。

我國水泥行業發展前景
  我國水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當前,我國提倡可持續發展,水泥行業已經發展到了全行業產能過剩的階段,需要進行大規模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未來水泥行業的發展應該執行“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的政策。即在總量上應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改進水泥行業的產業結構,取締小的水泥生產企業,支持大企業的發展壯大提高他們的競爭力。未來產品質量不穩定和環保不達標的落後的生產線將會被淘汰,新工藝會被廣泛運用。 水泥企業也會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最終形成以大集團爲主導的區域性市場格局,使產業由追求量的增加轉變爲追求價值的增長。

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對實現產業升級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至關重要。我國水泥行業要把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水泥生產企業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整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建立創新平臺,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先進的人才與技術,加大集成 創新力度。用先進的技術、新的工藝和新設備改造傳統的產業。要密切的關注世界科技發展的動向和市場的需求,在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來提高產品的質量。

雖然我國水泥行業整體產能過剩,但是大部分都是普通水泥,優質水泥很少,導致優質水泥的缺口很大。而且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和水泥的質量也有很大關係,混凝土強度每提高一個等級,水泥和鋼筋的用量就會減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採用優質的水泥減少了資源的使用量,符合我國節能減排的政策和可持續發展的標準。

水泥行業的綠色工業是指水泥企業不對人類社會和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同行是又做出貢獻。未來我國的水泥工業一定會向綠色工業發展。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現在的水泥生產技術要求來看,並不需要非常優質的原料,可以採用較低品質的原材料來代替粘土和石灰石的配料,以起到節約資源的作用。其次是採用綠色能源和可燃廢棄物燃料,充分的利用再生資源,並加強餘熱的利用,利用餘熱發電,最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最後要加強對污染物的處理。各個水泥生產企業都要強制性的安裝運行可 靠、收塵效率高的電收塵器,減少粉塵的排放。,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最終實現水泥產業的綠色工業,這樣水泥企業才能存活得更長久。

  我國水泥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016年1-12月全國水泥產量23.48億噸,同比下降4.9%,而2014年同期爲增長1.8%;利潤方面,2016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已經回落至2008年水平。

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份,全國累計水泥產量21.48億噸,同比下滑5.1%。從產量跌幅來看,上海、吉林、山西名列前三甲,東三省僅有吉林在列,但並不能忽視東三省產量大跌的現實。

2016年1-11月,東三省水泥產量跌幅分別爲吉林22.6%、遼寧20.92%、黑龍江17.44%,跌幅均超過15%以上,相比於全國平均5.1%的產量跌幅,可謂已經跌出了“新境界”。

以往因地理環境相對封閉,大集團市場控制力較強,東北成爲全國眼紅的高價市場,今年堡壘卻自破於內部。遼寧自2013年全運會結束之後整體需求一直持續不振,今年需求更顯萎靡,而黑、吉兩地也同樣不容樂觀,由於需求不足,東北市場水泥價格降幅累計達60--70元/噸。

東北老工業基地退化問題已經“老生常談”,近年來由於人口外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經濟後勁已經嚴重不足。日前,國家再次提出振興東北經濟計劃,但考慮到國內整體經濟形勢的下滑,以及東北並不明顯的區位優勢,未來市場重振難度較大,預計2016年並不樂觀。

2016年水泥行情的慘淡不僅僅體現在產量方面,價格的下跌更直接體現了市場的低迷態勢。

總體來看,2016年全國行情走勢大體與2015年相仿,屬“V”字型走勢。不同的是上半年水泥價格跌幅程度遠超預期,後期價格反彈拐點延後,且力度相對平緩。據市場反饋,上半年全國水泥價格持續下跌,整個下滑節奏持續到三四季度方纔略有改善,但有限的價格上調也主要出現在華東、西南及中南的'局部地區,其餘區域基本有心無力,至年尾全國水泥、熟料價格水平彷彿一朝回到十年前。

  我國水泥行業特點

2014年,中國水泥行業在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的不利形勢下,行業協會與廣大水泥企業一起,堅持把貫徹國務院[2013]41號文件精神,有效化解產能過剩作爲全行業工作重點,以兩個遏制和推進節能減排爲抓手,努力降本增效,倡導行業自律,探索錯峯生產,克服了效益嚴重下滑的不利因素,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14年全國水泥年產量僅比上年增長1.8%,是24年來增速最低的一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9792.11億元,比2013年增長0.92%;實現利潤總額780億元,爲歷史第二高位。在困境中能取得如此成績,歸納一下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遏制新增產能繼續有效推進。全行業把貫徹落實國務院[2013]41號文件作爲工作重點,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會同各地建材(水泥)協會先後召開了十餘次大型的宣貫會與研討會,其中包括三場大型論壇——“西南地區水泥論壇”、“東北地區水泥論壇”、“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泥論壇”,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各省級政府領導多次參加會議,覆蓋15個省區,千餘家水泥企業參與。444家水泥企業聯名簽署了遏制新增產能承諾書,承諾不再新建生產線。從工作範圍到工作深度,在遏制新增產能方面都是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並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繼2013年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比2012年減少41條後,2014年又減少了17條,共計減少58條新增熟料生產線。對今後全行業遏制新增產能的工作得以繼續有效開展起到了堅定信心的作用。

其次,北方地區水泥錯峯生產成爲行業新的探索與實踐。錯峯生產作爲一項創新的、探索性的、大膽嘗試的工作,在新疆和東北地區首先推開與突破,得到了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和各地水泥協會、企業的支持與響應,同時帶動泛華北地區積極推進,從2014年年底新疆、東北地區的開始實踐,到2015年年初全國北方地區已有10個省市全面推進。錯峯生產對我國水泥工業減少能耗與排放,履行社會責任,推進社會文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有進步意義的作用,同時還促進了企業間的互信協作,爲進一步推進北方所有采暖地區的錯峯生產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在一些相關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對社會、對企業都有現實意義。

第三,水泥企業“走出去”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進一步增強;企業間的相互參股邁出了新的步伐,爲行業組織結構調整和改變產業佈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批骨幹企業率先領悟到推動先進的技術、裝備走出國門,提高國際化水平和國際市場份額是新形勢下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的佈局不能只在國內。海螺、華新等大型企業不僅已在國外投資建廠,而且還有新的探索和擴展。在“一帶一路”戰略的牽引下,在大企業的帶動下,要求“走出去”的企業越來越多。

中國建材股份公司先後向7家上市公司參股,這種新舉措以資本爲紐帶,打開了大企業之間相互持股的大門。這些創新舉措將爲佈局結構調整和兼併重組擴展內涵提供新的模式,它代表着中國水泥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一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