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新技術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爲進一步抓好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推進課程改革,現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意見。

開封新技術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一、指導思想:

1、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教學相長,提高質量”,使監控工作成爲推動我校教學質量提高的有力措施。

2、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要堅持把嚴肅認真,科學合理地考覈與對教師進行督促指導結合起來,幫助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提高。

3、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要有利於引導和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改革和創新,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專長,鼓勵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努力進行探索和嘗試。

二、建立教學績效等級評定、登記制

1、實行學校教學質量達標分層管理。

2、教師任教班級學科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達到縣平均線以上,該學期教學績效等級爲良,達到縣前四名,該學期教學績效等級爲優,

3、教師任教學科學生考試成績情況及教學績效等級評定情況及時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並與評優評先和職稱評聘掛鉤。

三、切實開好教學質量分析會

1、任課教師每次組織質量檢測後,都要認真做好質量分析,填寫質量分析有關表冊,並在檢測結束後一週內上報學校教導處。質量分析要認真分析命題意圖,評價學生掌握知識方面取得的成績,剖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單元檢測結束後,學校要以年段或教研組爲單位及時召開質量分析會。

2、學校質量監控領導機構成員要經常性地檢查教師的質量分析(每個學科每學期至少2次),瞭解教學質量狀況,並在年段或教研組召開的質量分析會上肯定和推廣好經驗好方法,同時,就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3、期中、期末考試結束後都要召開全體教師參加的質量分析會,對各年級、各學科質量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辦法。

四、優化教學常規管理

1、進一步加強教師教學管理。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課堂教學要改革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

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加大課堂教學管理力度,學校領導每週至少安排2節課時間深入課堂聽課,瞭解教學信息,把握教學動態,指導教師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努力創新教學常規管理。在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的過程中,要以提高教師做好教學常規工作的自覺性,激發教師的創造性作爲重要的目標追求。把通過評價促發展作爲重要手段,在開展評價時,應把自評、互評、學生評、學校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既重視過程性,又重視創造性和實效性,力求通過創新進一步優化教學常規管理。

3、認真抓好學生學習管理。學生學習管理的難點在校外,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家校聯繫,進一步做好家訪工作,協調家校力量,共同關注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晚自修的要求,佈置晚自修任務,學校要建立晚自修巡查制度,同時,雙休日要給學生留有適當的學習任務,並加強週末作業管理。

五、強化校本教研活動

1、強化以集體備課爲核心的校本教研,向課堂要質量。建立集體備課制度,定出時間、主題(內容)、負責人、主講人。集體備課活動採取分年級分學科組織開展的形式,語、數每二週至少一次,其他學科每學期至少三次。

2、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優秀教師的作用。教研要從問題入手,把研訓結合起來,提高教研成效。通過組織講座、示範課、課題(行動)研究,開展幫帶等活動爲優秀教師展示教學水平提供條件,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

3、幫助教師養成反思習慣。學校要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引導教師自覺地總結、反思教學工作,大力倡導教師撰寫教學隨筆、教學後記,自覺尋找自身在教學上的不足和差距,學會在反思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學會在反思中借鑑他人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堅持樹立全面質量觀

1、全體教師要進一步端正思想認識,正確理解質量檢測、監控的目的、意義,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提高做好質量檢測工作的自覺性。

2、加強以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爲核心的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教育,切實提高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下大力氣抓好學生課前預習習慣,課堂學習習慣,課後複習習慣,特別是閱讀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習慣,提問題習慣,與人討論、交流習慣的培養,同時,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毅力,爲學生可持續學習提供幫助和支持。

開封新技術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篇2]

爲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和《四川省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工程實施意見》精神,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切實增強教學質量意識,積極構建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中國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形成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評價方法,推動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改革和均衡發展,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該制度。

《開封新技術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