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發展前景探究參考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發展現狀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發展前景探究參考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迅猛發展。近幾年來,就河北省來說,大學聯考生源逐年下降,很多專業生源萎縮,但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卻迅猛發展,相對其他專業來說,顯得異常火暴。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相對於本科來說,入學門檻低,相對中職院來說,學歷層次較高,這是導致相當一部分生源流入高職院校的原因;二是對社會公衆而言,相對於烹飪以及車間技術工人等職業來說,會計這個職業類似於管理崗位,好像更體面;三是相對於一些冷門專業以及一些管理類專業來說,會計是一個傳統職業,作爲一門行業技術,爲公衆所熟知和認可。因此,大學聯考生源雖逐年下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卻依然蓬勃發展。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不容樂觀。連續多年高職院校招生的火暴,致使每年都有大批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涌入社會,這些畢業生由於學歷、職稱以及經驗所限,只能從事出納、會計員及會計師助理等低端會計工作;雖然各行各業均需要會計,但需求量畢竟有限,低端會計的供給已遠遠大於需求,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還不到50%,這就意味着相當一部分會計專業畢業生無法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只能選擇其他的職業、自主創業或待業。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在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存在諸多弊端。很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在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面,重理論、輕實務,致使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在會計基本技能方面不如中職院校的畢業生,在會計專業理論方面又比不過本科生,使會計專業的高職生處於尷尬境地,無法實現和會計實務工作零對接。

(四)低端會計過剩與高端會計緊缺並存。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一方面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數量激增,導致低端會計過剩,畢業生薪酬待遇低,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註冊會計師、國際會計師等高端會計緊缺,低端會計過剩與高端會計緊缺的矛盾,既不利於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也制約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這種人才培養無法與經濟發展匹配的現狀亟待改進。

(五)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產生與發展勢必會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形成擠壓。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我國的中職教育發展的如火如荼,生源充足、就業渠道廣,爲我國的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人才;21世紀初,隨着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中職教育迅速萎縮,生源下降、就業不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中職教育的職能很大一部分被高職教育所取代,且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相比,還具有學歷上的優勢。

2015年教育部出臺《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招生計劃、經費投入等方式,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嚮應用技術大學轉型,形成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應用型、技術型、複合型人才培養比重。應用型本科的出現,尤其是應用型會計專業本科的出現,必將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形成擠壓之勢。如果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不在招生體制、人才培養模式及就業途徑方面做出調整,極有可能像高職院校取代中職院校一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終將被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所取代。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發展前景探究

(一)正確引導,理性報考。教育及相關部門應對廣大考生及家長進行正確引導,不要一窩蜂的涌向會計專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不樂觀,低端會計的飽和及過剩,使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無法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家長及學生在填報志願時,應結合學生興趣,並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理性報考。

從高職院校的角度來說,也不能爲了招生而招生,一味擴大會計專業招生規模,應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以及就業前景,合理確定招生編制,量力而行,保證教學質量,打造會計專業的品牌特色,使本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專業及技能方面都具備較強的實力,從而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以就業爲導向,調整人才培養模式

1、明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2000年)中,明確了高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基本目標,該文件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從高職院校設置的基本目標中可以看出,高職院校需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而言,需要培養的是具備會計理論的基本知識,能夠進行會計實務操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綜合素質的畢業生。

2、調整課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計劃。針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完善人才培養計劃,是當前一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重要任務。在課程設置方面:(1)重視會計基本技能訓練,增加點鈔、小鍵盤(或算盤)以及會計書寫等教學內容,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職業技能;(2)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真正的實踐課程或許還不到30%,理論課在70%左右,重理論、輕實務的後果便是學生應用能力差,遇到真實的會計業務便六神無主、亂了分寸。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加重實踐課程的設置比重,就職業院校而言,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重最好爲3∶7;(3)在高職院校中制定教學計劃的一般是會計專業的帶頭人或教研室主任,由於對會計課程的偏愛及教師課時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學計劃中的專業課、選修課大部分爲會計類課程,綜合性課程如管理學、市場營銷等越來越少,甚至沒有,由於教學計劃制定者的偏好心理及視野侷限性,導致了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知識面狹窄、靈活性差,無法適應複雜多變的就業環境。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必須重視綜合性課程的設置,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 3、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加強學生實務操作技能

(1)提升教師的實務水平,爲學生配備師傅型老師。高職院校主要目標是培養應用性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課老師也必須是師傅型教師。當前高職院校的師資,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的碩士生以及專職在學校教課的老師,真正有一線實務工作經歷的教師並不多,沒有實務經歷或實務經驗的老師教授學生專業技能課,無法深入進行會計業務的處理。而若想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技能水平,首先必須提升高職院校師資的實務水平。就提升教師的技能水平而言,有很多種方法和渠道,比如選送相關教師參加政府主導的、行業企業承辦的.頂崗實習國培班,爲老師提供實務實習的機會,提升老師的技能水平;或把教師的會計實務工作作爲教師考評的一部分,允許教師授課之餘,在行業企業進行社會兼職,使教師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更好的教育培訓學生;另一方面又服務於周邊經濟,回饋社會。

(2)會計單項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使學生掌握會計業務基本處理流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還是以理論講授爲主。由於會計職業的保密性、謹慎性,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無法在畢業前進行頂崗實習,由於缺乏實務經驗,技能不熟練,很難馬上勝任會計工作,也不容易找到心儀的工作。因此,必須重視校內的仿真實訓,在做好單項實訓的基礎上,加大綜合實訓力度,並使綜合實訓更接近於當前會計工作實際。

(3)拓展實習渠道,引入代理記賬公司。會計專業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實務操作技能,但學生在校期間的頂崗實習又很難實現,因此高職院校自身也應當積極爲會計專業的學生創設實習條件,一方面可以與企業協商、合作,實現部分學生的輪崗實習;另一方面可以將代理記賬公司引入學校,既爲學生提供了實習的場所,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又能充分發揮高校知識生產力的功能,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服務周邊企業。當然,無論是校企合作,還是校辦代理記賬公司,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也離不開院校管理者以及專業老師的努力。

(三)彰顯專業優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在同一性的基礎上,建設特色專業。目前,我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會計工作已向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擴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財務顧問式的高端會計人員。據統計,中國會計從業人員2,000多萬人,而其中大多數是低端會計人員。就會計的需求現狀來看,低端會計已供過於求,而具備高學歷、高職稱以及註冊會計師資格的高端會計人員則相對緊缺。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制一般爲2~3年,學制短、學時少,畢業生也僅具備了會計基本從業技能,處於低端會計人員的行列,且大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重點爲會計電算化及財務管理專業,向社會輸送的會計人才趨於同質化,因而使低端會計人員就業、從業形勢更加嚴峻。

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而言,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在專業設置同一性的基礎上,建設特色專業,如一些新興的專業會計與審計、會計(註冊會計師方向)以及稅務會計等,打造本學校的品牌專業,爲學生的長遠職業規劃奠定基礎,增強就業優勢。

2、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高端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也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作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起點低、缺乏實務經驗、專業素質不高,爲了有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學生在做好基礎會計工作的同時,必須不斷提升專業素質,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儘快完成從低端會計人員到高端會計人員的轉變。

3、借鑑國外經驗,拓寬就業渠道。國外的職業教育更注重校企合作,教學過程中與企業的工作實際緊密結合,主要採取兩種形式:一是並行式,即全日制註冊學生除了全日制學習外,每週做部分時間的工作,這些工作是經學校認可的。並行式是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進行工作實踐。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一方面主要進行理論學習,另一方面在業餘時間參加工作實踐,通常每週20~25個小時;二是交替式,即全日制學習學期與全日制工作學期的交替,工作學期的工作是經學校認可的(學期的長度取決於學校採用的學期制)。這兩種形式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性技能,而且由於校企合作的特殊體制,學生畢業後往往很容易就被實習工作的單位錄取,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相對順利。

就我國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而言,將校企合作落到實處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政府機關應當制定配套的政策及制度,鼓勵校企合作,爲學生就業提供更便利的渠道;而作爲高職院校來說,在頂崗實習及學生就業方面,除了依靠合作企業,還應另闢蹊徑,如把專業知識就地轉化爲生產力,依託自身專業,建立校辦企業,既解決了學生頂崗實習問題,又爲學生以後的就業、創業提供了途徑和經驗,還爲學校增加了效益,提升了學校的影響力,服務了地區經濟,一舉多得。另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好會計課程的同時,也應選修相應的綜合類課程,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拓寬就業渠道,當無法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時,應先就業後擇業,或選擇自主創業,轉入與會計相關的職業,以深厚的會計專業知識爲基石,成爲市場經濟其他領域的佼佼者。

總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從招生、培養模式、實習以及就業,存在諸多問題,且面臨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擠壓之勢,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面臨的形勢極其嚴峻,亟待改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另一方面也需要學校自身的不斷努力,從而突破當前的發展瓶頸,繼續蓬勃發展,爲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更多優秀的會計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華道清.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調查分析[A].職教通訊,2006.11.

[2]夏洪秀,付韶會,諶斌.會計培訓市場健康發展淺析[A].財會通訊,2012.12.

[3]王思睿,趙健.中國會計人生存狀況分析[A].財會通訊,2008.7.

[4]安立華,戚白雪,史林.我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新探索[A].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