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一、問題分析:

感恩節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現在的學生幾乎都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環境中,普遍存在依賴心理,感覺家長老師學校爲他們所做的一切、對他們的關心、社會上好心人對他們在物質的贊助都是天經地義的,都是應該的,根本就不懂的感恩,不思回報。

二、教育目標:

通過感恩教育,讓同學們知道一個道理,一切成果都是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受人之恩,要學會感謝,增強責任意識。

三、活動程序:

主持人(生):同時們或許知道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是否也知道西方國家也有個感恩節?西方國家設立感恩節是用節日的形式來提醒人們別忘感恩,別忘了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們。無獨有偶,禮儀之幫的中國,也有“受人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道義。作爲中學生的我們,該用什麼來感謝?用什麼來回報?

展示案例:(投影)

場景一:母親常常被她那不爭氣的兒子氣得掉眼淚。兒子還說“媽媽,你爲什麼哭呀?”他爸爸說“媽媽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進她的眼睛裏,一定要用淚水把沙子衝出來。”

場景二:2004年11月初,南京大學校園裏貼出了一封署名爲“辛酸父親的來信”,控訴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爲了多要錢物不惜“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在南京各大高校引起了極大反響。

場景三:11月6日,絕症少女戴倩因爲白血病惡化離他的親人而“去”,她的養父老戴忍痛捐贈了戴倩的遺體,目的就是回報社會曾經給予戴倩的關愛,一個憨厚的農民父親都知道感恩,何況是當代的學生呢?

學生分組討論:(略)

(師)總結:

當今天的'我們已經把“愛”和“理解”之類唱得聲淚俱下、流光溢彩時,突然間我們發現,在最能體現這些詞語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竟然有如此“辛酸”的故事,而且這種現象“挺普遍的”———對此,我們是該震驚,還是該習以爲常?

生活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能讓我們在其中輕鬆自在地行走,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但我們依然能堅定地走下去了,因爲我們的親人、朋友和師長,甚至還有一些後來連名字都不記得的人一直在支撐着我們,總體上看,生活給予我們的遠遠超出了我們所能回報的。所以,我們應當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珍惜你身邊的每一位親友,向需要幫助的人給出你鼓勵的微笑、貼心的話語或用實際行動支持他們。可惜不知何時感恩竟已成爲一種失落的情懷,辛酸父親的來信能否震活大家冷漠而塵封的心。

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謝同學的援助之恩,感謝所有對自己有過幫助的人們。在商品經濟大潮中,我們不能喪失做人的根本。

在《感恩的心》的歌曲中結束。(全體師生同唱)

附:材料一:《辛酸父親的來信》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爲我們家幾代裏出的唯一一個大學生之後,心裏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了。從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到掛蚊帳縫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的確,你考上大學,你爸媽確實爲你驕傲。雖然現今的大學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這畢竟是你爸媽幾十年的夢想。我們那陣,上大學不是憑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繭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還要用貞操和人格去換。這也就是我們以你爲榮的原因。然而,你的驕傲卻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份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你說你學習很忙,沒時間寫信,但同院裏你高中時代的女同學,卻能收到你洋洋灑灑幾十頁的信,而且每週一封。每次從收發室門口過,我和你媽看着你熟悉的字,卻不能認領。那種痛苦是咋樣的,你知道嗎?

後來,隨着你讀二年級,這種痛苦煎熬逐漸少了,據你那位高中同學說,是因爲你談戀愛了。其實,她不說我們也知道,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當時,正值你媽下崗,而你爸微薄的工資,顯然不夠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廳。在這樣的狀況下,你不僅沒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來了一封長信,大談別人的老爸老媽如何大方。你給我和你媽心上戳了重重一刀,還撒了一把鹽。最令我傷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這之前,我在報紙上已看到這種事情。沒想你也同時看到這則新聞,一時間相見恨晚,及時嫺熟地運用這一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雖然,得知真相後我並沒發作,但從開學到今天,兩個月裏,我一想到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經成爲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裏,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交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辛酸的父親

20xx年11月16日

材料二: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來歷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閤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倍感親切。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飢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爲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後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