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證會議紀要格式

會議時間:2015年5月11日

專家論證會議紀要格式

會議地點:中太建設集團奚若中學項目會議室

會議主持人:沈鵬彪

會議內容:

一、介紹參會人員名單

1.專家組: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鴻貴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張建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鄭永強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瀋陽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青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馮建等三人

2.教育局:

書記:李繼續

校長:沈鵬彪

甲代:謝振國、李同計

3.質監站:

副站長:王乾弟

書 記:沙志軍

1

4.監理單位:陝西鴻民項目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總監:高笠

監理工程師:蔚忠善

5.投資人:陝西潤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 項目經理:王茂生

工程師:靳建福、李紅茂、林慶良 資料員:馬 婕

6.設計單位:北京森磊源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工程師:王少勇

高級工程師:喬海燕

工程師:董超

7.勘察單位:陝西西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負責人:吳勝利

8.樁基施工單位:陝西金大地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負責人:劉 偉

技術負責人:楊-周文

9.主體施工單位:中太建設集團

技術總負責:杜冬林

技術員:張建峯

工長:於 躍、鄧付成

10.樁基檢測單位:西安大地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項目經理:張滿堂

2

技術員:張曉東、蘆 傑

二、大荔縣教育局李書記講話

1.該項目隸屬渭北規模較大的第一所高中,是2015年渭南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現地基施工方面存在問題,特請專家共同商議解決辦法。

2.要求施工、監理單位方完全尊重專家意見。

3.要求施工、監理單位待專家給出整改方案後,嚴格按專家意見進行施工。

三、由監理單位總監高笠介紹樁體下沉的基本情況

1.基本情況:該工程於2月份開始試樁施工,辦公綜合樓和東教學樓B區試樁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要求,未發現樁體下沉現象。

2.在東教學樓與實驗樓工程樁施工時發現有樁體沉降現象,辦公綜合樓施工中發現樁體沉降現象越來越嚴重,後經大荔縣地質勘探隊進行勘探,沒有找到直接下沉的原因。

四、由各參建單位對基礎樁體下沉問題發表各自的看法和意見

1.樁基施工單位楊-周文發言,目前樁體周圍土含水量過大,三、四層土太軟,對樁沒有約束力,形成塌陷。

專家提問:螺旋鑽桿帶出泥量?

回答:由於基坑開挖淺,此現象不嚴重。

3

2.投資人代表王茂生髮言,個人分析樁體下沉原因土質自重加上水泥,密度加大,下部土層軟弱由此產生下沉現象。

3.勘察單位吳勝利發言,經對地層土質狀況進行驗證沒有發現變化,第2、3、4層土含水量大,周圍土受擾動呈流塑狀態,對樁體沒有約束,持力層沒有問題。

4.設計單位發言

董超:辦公綜合樓地下一層、地上六層,樁深8.0m,虛樁頭500mm,經查看該棟樓沉降大,約50%樁下沉。需專家解決問題:第一種,若樁體整體下沉,採取哪種辦法;第二種,若是打樁過程中下沉,建議採取回填處理。 需做局部檢測,下沉原因較大是因爲施工過程中產生的。

王少勇:5月5日發現現場有一半樁出現沉降現象,檢測後還不太清楚有效樁長,檢測結果很重要。

專家提問:1.樁間距、基礎埋深、樁間距計算依據、絕對標高?2.第二層土樁距與第三層樁距應該不同,單樁承載力?樁間距承載力?

回答:1.樁間距1.3m、基礎埋深-4.7m、樁間距計

算依據第二層計算。

五、請專家組對以上問題進行評審並制定出解決方案 4

新的規範規定需檢測單樁承載力值。

檢測單位張滿堂發言:3月份進行試樁檢測,沒有發現沉 降,滿足設計要求,低應變符合要求,後面檢測中加強單樁承載力值檢測。

專家講話:檢測單位應先做低應變、再做靜載試驗,如果檢測結論不合格,應進行補樁。

2.樁基施工單位楊-周文發言水泥標號P.C32.5、摻入量 15%、提鑽速度基本是每分鐘1m。

3.投資人代表李紅茂發言實驗樓用洛陽鏟探樁的下

沉情況、下沉比例30% 、下沉量大部分30~50cm,個別出現1m、70~80cm、2m多現象。

專家講話:週三進入工地查看,該項目地質情況差、地層土第二層硬荷載比第三層好,總體樁體下沉嚴重,有規律下降。辦公綜合樓、實驗樓基坑開挖較沉,兩臺樁基施工距水位較近。

專家徐張建講話:

下沉原因:施工對土體產生擾動,土質強度喪失,下沉量與出泥量呈平衡狀態。

解決辦法:

①跳排打樁、樁與樁間隔時間加長,施工難度可能會加大、工期長。

②已經造成下沉的樁體,用洛陽鏟對每根樁下沉量進

行統計,用砼補樁,達到設計樁頂標高。而辦公綜合樓樁已進入地層第六層,沒有進入第五層的樁要求進入第五層才能作爲持力層。

專家楊鴻貴講話:

下沉原因:周圍土質太差,受擾動影響會形成大肚子或堆積下沉。會不會由於下部樁水泥量不夠形成的斷樁。

解決辦法:下沉樁30~50cm用素砼或水泥土夯實都可以進行處理;下沉量超過80cm的先做低應變,再做靜載試驗,檢測不合格的最後做補樁處理;設計計算樁距按第三層驗算。

專家朱瀋陽講話:施工間隔或順序須注意。

專家李青海講話:

下沉原因:分析下沉原因與各參見單位意見統一。土的強度喪失是因爲結構所破壞導致。

解決辦法:施工順序及方法安排;跳排或隔排打樁。 設計及檢測單位做單樁荷載試驗;實驗樓下沉樁做試驗,驗證承載力值記錄最大承載力。

若做出來像上述一樣,補樁措施可行;檢測結果若是大肚子現象,上述補救措施有待考慮。

專家鄭永強講話:

下沉原因及解決辦法:

1.土與水泥是否分離;

2.地層三層與四層土的變形問題。可加固土解決變形問題。

3.低應變,是否會出現土與水泥分離現象?若樁身完整便可解決變形等問題。

六、由參建單位對這次樁體下沉問題及以後施工中有關事項有沒有補充說明

樁基施工單位楊-周文:

1.一個基坑內兩臺樁基分別施工,東、西擱臵樁機,比兩個坑的樁機距離還大,影響不會太大。

2.基坑開挖淺,下沉機率小,按以前“Z”字形與跳排打變化不大,土含水量小下沉小,土含水量大下沉大。

3.深層攪拌不會出現斷樁,專家指斷灰,此類情況可能性不大。

4.樁間距較大,水位飽和才進行粉噴樁處理,此類現象不易出現。

5.加固用土與水泥拌合進行加固。

樁基施工單位劉偉:

根據這兩天跳打的情況看和不跳打樁的下沉沒有多大變化,現在西教學樓開挖淺,土層含水率下降,以前沒跳打的下沉也非常少。

專家徐張建:

跳打主要是針對開挖深的基坑,淺的可以不跳。

專家楊鴻貴:

1.樁位偏差應在規範允許範圍內。

2.低應變檢測沒有問題再做靜載,若低應變有問題則說明樁有問題。

專家李青海:

1.下沉主要是地質情況差,水位淺造成的。

2.施工方案要調整,宜隔排隔行施工。

3.要增加單樁承載力檢測,加大批量,特別要有意識選取下沉樁進行檢測,對下沉樁進行小應變檢測。

4.下沉量小的可以用水泥土搗實,下沉量大的用C15混凝土,水位下的考慮補樁。

論證結論:詳見附頁。

七、質監站王乾弟講話

1.改變地基處理形式(後續樁基施工方法和已打成樁的處理辦法)。

2.開挖淺下沉情況輕、開挖深下沉情況嚴重。會不會開挖淺從表面看沒有問題,但是有可能從第二層土壤中樁掉下去了。加大樁的檢測、增加單樁承載力檢測、加大樁的檢測批量,最後拿出檢測報告。

3.處理:補樁時清理不淨,怎麼滿足設計要求。樁的基坑標高是否可以降低。

八、結束語

要求:

①希望各參建單位嚴格按照國家或地方相關法規、技術規範、驗收標準等,把好工程質量關

②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

③要求施工單位自始至終按文明工地標準做好現場一切布臵

④希望各單位精誠合作,爲大荔縣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大荔縣奚若中學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一日

專家論證會議紀要格式 [篇2]

時 間:2015年1月21日

地 點:項目部會議室

參會單位及人員:詳見附後會議簽到表

會議內容:行政綜合樓工程邊坡支護方案專家論證

一、施工單位介紹工程概況:

基坑開挖深度7.4m,3m爲素土,3-4m爲砂礫石。針對本基坑具體施工難度及施工時間,施工方案中對管理人員配備、勞動力安排、施工質量保證措施,安全文明施工保證措施、基坑邊坡變形觀測、安全應急預案及汛期施工保證措施都做了明確的要求,請各位專家及各位領導審查並給予指導。

二、各位專家會前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察看,會上對設計方案及施工方案進行了審查、討論,基坑支護方案基本滿足施工需要,提出了不足和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的地方:土方開挖明確開挖深度,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確保施工符合設計規範要求;基坑支付中應採用動態設計、信息化施工;做好基坑支護坍塌的措施,以保證施工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三、會上建設單位總工對幾位專家的到來及對本工程給予的指導表示感謝,並根據專家的意見提出幾點要求:現場土方開挖施工時,

總監理單位要及時檢查,保證施工安全與質量;對專家組提出的要求要儘快安排落實。

四、會上監理公司總監對幾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感謝,針對專家的意見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對設計及施工方案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安全組織機構儘快健全;基坑東面、北面防護措施較少,加強防護;設計及施工方案應按照專家意見及會議精神儘快完善。

安康市花園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1月21日

專家論證會議紀要格式 [篇3]

會議時間:2011年9月2日上午

會議地點:國際大酒店國盛廳會議室

參加人員:見簽到表(附後)

會議內容:

2011年9月2日上午舉行塘下綠洲豪庭工程基坑支護專項施工方案專家論證會議,會議由專家組、質檢站、業主、設計、監理、施工、基坑監測單位共同參與,本次會議由施工總承包方提出的專項施工方案、基坑監測單位的監測方案及監理單位的監理細則進行介紹,由專家組提出意見,形成以下紀要:

嘉華設計:1、挖土順序:爲縮短基坑施工工期和考慮基坑長邊效應(空間效應),挖土施工順序應中間先施工開挖,後南北同時進行。2、出土口:施工方案僅僅南側佈置一個出土口,難免出土路線過長,建議考慮西側增加一個出土口。3、基坑監測單位應提供場地實際標高複覈數據。4、監測方案應增加立柱樁的監測內容;第二道支撐監測點監測方案未反應,應增加監測點。5、基坑周邊宿舍處應佈置明溝排水。6、止水帷幕樁建議後施工,效果要強。

專家(公共資源交易中心):1、總平圖應補充具體出口土位置及泥漿池位置。2、方案中應增加機械設備表、進度計劃表。3、挖土順序的確定應綜合考慮工期、周邊線路保護措施等。4、坑中坑:應補充其它2幢樓坑中坑跟底板澆築的次序。5、水泥攪拌樁:三種類型攪拌樁應分別描述清楚。6、基坑監測:東面、西面深層監測點佈置應調整,第二道支撐位置應重點佈置監測點監測。

專家(同邦設計):1、基坑支護施工方案中監測報警值應調整爲50mm。2、現場實際標高應測定。3、泥漿池回填位置應註明。

4、立柱樁600mm擴700mm施工中難度大,施工中應注意確保擴孔。

5、挖土北側應增加出土口,避免第三施工段先挖而最後施工。

專家(天盛監理):1、支撐體系傳力帶先澆築C20砼,再與底板強度同等級一起澆築應註明清楚。2、挖土放坡多少未註明。3、基坑支護進度計劃表未編制。4、挖土後施工的施工段應做好支撐覆土或鋪設鋼板保護措施。5、應急措施中,增加對管線破壞的防範措施。6、鋼立柱樁與地樑位置鋼筋會衝突。

專家(建築學會):1、施工中應注意西二大街各種管線的保護及冠樑高差邊坡的保護。2、現場圍牆磚砌,考慮拆除,用臨時鐵皮搭建。3、總體工期安排未編制,基坑複雜,挖土路線優先考慮設計方案。4、坑中坑採用攪拌樁施工,施工機械、工藝(施工方案第8頁)應修改明確。5、拆撐落線應詳細列出。6、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總指揮應爲施工單位負責人。

專家(規劃局):1、場地標高應在論證前提供。2、應急預案中對氣候關注,工況不同時,應針對性設計。3、施工段挖土考慮工期與長邊效應,同意設計單位的方案。4、泥漿池位置及處理措施應明確。5、監測點應重新調整,重點監測位置應突出。6、防護預埋管線安全,要確保攪拌樁止水帷幕的施工質量。7、挖土時嚴禁超挖,必須嚴格按方案分層分段施工。8、施工總承包公司的技術負責人應認真參考專家意見,修改、完善施工方案。9、施工過程中進行階段控制安全檢查。

質檢站:1、場地標高測量應提前提供,2、拆撐順序可以按圖

示標註,附圖清楚明瞭。3、充分考慮設計方案,理解設計意圖,

4、施工方案中不明確的要點應完善並落實,監理單位應仔細審查完善後的方案,5、基坑施工要引起重視,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質量、安全。

溫州市華廈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塘下綠洲豪庭工程項目監理部

2011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