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職業選擇

知道了職業的概念。很自然可以得出職業生涯的涵義:一般來說,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人在一定時期內經歷過的職業總和。對職業生涯的理解應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橫向的,即人一般都會經歷多個職業。大多數人會經歷不同的職類,美國前總統里根做過演員,作爲總統的里根已經被列入美國最優秀的總統名錄,但里根在演藝圈一直是一位三流演員。也有許多人一輩子都(或主要)從事一個職業,如成龍一直是一名演員,雖然他以從事過唱歌、導演等工作,但從他主要工作經歷和工作重點來看,仍應界定爲一名紅了幾十年的演員,所以對職業生涯的理解還應縱向來看,即人在每一個職業,一般都經歷過由淺入深,入粗至精,由低到高的過程。一位大學生由一名銷售員做到銷售主管,再到銷售經理、銷售總監、副總經理,直到擁有自己的公司和事業,這是一個職業生涯的過程。也有可能一位大學生由人事專員,做到薪酬專員,做到薪酬福利經理,之後專攻薪酬數據調查模塊,成爲一名數據分析專家。

職業生涯:職業選擇

爲加深對職業生涯的理解和認知,有必要了當前較爲流行的對職業生涯的理論:

職業生涯是自我認知的體現。所謂自我,即每個人都有區別於其它人的世界觀和自我認識,從而影響每個人對職業生涯的選擇。職業生涯也是一個自我滿足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職業生涯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金茲伯格提出,職業生涯存在空想期、嘗試期和現實期。職業發展並不是一下子就訂立的,它是一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與個人經驗和心理情況相關。職業生涯還是一個決策的過程,它需要考慮內、外部因素,其職業生涯選擇是個人選擇、社會需要和機會之間的最優組合。職業生涯還會受到個人實際情況、教育、性格、價值觀等影響。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與職業相互匹配的結果。每一種性格,所適應的職業不同,而不同的職業,對人的性格要求也是不同的。按照霍蘭德的觀點,一個企業型(或稱決策型)的性格適合從事廠長、經理、採購員、律師、政治家,然而這樣的性格從事會計、檔案管理員卻未必合適。所以,不合格的士兵未必不能當將軍。

職業生涯存在週期性。按照薩伯的觀點,人的職業生涯分爲五個階段:成長階段(0-14歲);探索階段(15-24歲);確立階段(25-44歲);維持階段(45-64歲);衰退階段(65歲以後)。當然,類似的劃分方法還有很多種,其表現出的共性,即職業生涯具有時間性。

職業生涯與個人工作閱歷相關。一般來說,人在有了相當豐富的閱歷後,纔會發現自己真正樂於從事的職業,並將其作爲終身職業。在國內,普遍用“職業錨”的概念來闡述該觀點,我們將在下一節單獨做出詳細介紹。

對職業生涯的不同理解,有助於瞭解員工,提高管理的針對性。職業無優劣,職業生涯也很難用好壞來評定,職業生涯的結果一般由兩方面因素決定:一是組織需要什麼樣的職位,二是個人希望從事什麼職業。職業生涯的產出包括報酬、安全和生存需要、自我實現、生活等。一般人的眼中,所謂成功人士的首要前提是經濟實力,即報酬是影響職業生涯的一個主要方面;其次,員工的生活質量是否提高,也是反映員工職業發展好壞的一個標尺。這兩點反映出來的,是表象,比較好衡量的。而職業生涯最根本的成功則是個人感受,員工通過職業發展是否得到自我實現是評定職業生涯的更爲直接的感受。喬達摩?悉達多放棄王位,成爲一名苦行僧釋迦摩尼,即因於此。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更大的發展,都渴望事業有成,都渴望過上幸福生活。但從結果來看獲得好的發展的人並不多;獲得事業成功的人並不多;能過上幸福生活的人也不多。這是爲什麼?

通過多年對很多人的觀察發現,事業有成的人,他們從小就有理想、方向和目標;凡是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人都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這樣的人,事業不成,幸福生活又從何而來。因此,方向、目標是人獲得一切的基礎,沒有方向,目標就猶如無頭蒼蠅到處亂飛,最終一無所獲。

方向對一個人來講如在大海中行駛的船隻,如果沒有方向就不知駛向哪裏,又如沙漠中的行人沒有方向就不能走出漫無邊際的沙漠。所以方向是引航指引燈,燈滅了就會不知所措。目標是航行的目的地,沒有目標就好像船隻在大海中行駛不知到達哪裏。所以,方向不等同目標,目標不等同方向;方向是樹立目標的前提基礎,目標是確立方向的歸宿。用五行克生原理來看,正確的方向就會生成正確的目標,錯誤的方向就會剋制目標的實現。

爲何要確立方向?

第一種情況:人生逆境佔六七,順境佔三四。很多人當遇到逆境時就認爲方向不正確出現搖擺,裹足不前,這個時候就需要確立方向。

第二種情況:有些人根本就沒有方向,一會向東,一會向西,隨時都會迷失在路中。這種時候就需要確立方向才知道往哪走。

第三種情況:確立的方向,但是錯誤的根本是走下去,這種情況下需要重新確立正確的方向。

爲何要樹立目標?目標是航行者到達目的地的不竭動力,是一個人前進的精神支撐,沒有目標,人就不會產生前進的力量。但現實之中也不乏有方向有目標的人不能達到目標。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大部分的這類人是遇難而退,缺乏毅力。關於這方面我將在以後展開專門的解釋。

就方向與目標之間的聯繫,我認爲,有了方向不代表就有了目標,而目標是一個人在一個方向下所要達到的程度,如西天取經一樣,雖然向西行走,但是要有具體到達的地方,是印度還是非洲。有了具體到達的目的地,才能制定具體如何到達目的具體步驟,方法。故而方向與目標二者缺一不可,二者之間緊密聯繫,構成母子關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從五行管理學角度來講,方向與目標存在克生關係,方向是生成目標前提,目標是生成成功關鍵。正確方向纔會有正確的目標,正確的目標才能獲得一定的成果。反之就會剋制。

縱觀歷史,凡是有成就、有所作爲的人,他們一生都有正確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不論是古今國外的政客還是商道有成就者都是如此。

因此,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學會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過程中首先是要解決的問題有:一是確立正確的.方向;二是確立正確的目標。有了正確方向就會使成功有望,有了目標就會離成功不遠了。這也是人生的戰略規劃。

我是來公司實習的,不是做這些事的吧!暑假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趁着這段時間,不少大學生選擇和自己專業有關的單位進行實習,一方面可以鞏固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也有一類學生,他們就是走個過場,僅僅需要一個實習單位的章,用來應付學校佈置的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實習,究竟是走過場還是積累實踐經驗?暑假實習含金量又有多少?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正在實習的大學生,他們實習的目的卻不盡相同。

[調查]

學生都希望在實習中積累經驗

記者通過QQ羣、微信、短信等方式進行隨機調查。

參與調查的20位正在實習的大學生中有13位表示,他們希望從正在實習的單位中積累經驗,爲以後的工作做準備。

剩下7位同學情況則較爲複雜。“我好不容易到了一家電子設計公司,就想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中。沒想到的是,本來躊躇滿志,結果是在公司打雜,跑腿。這不是我所期待的實習,那還不如就走個過場,在社會實踐報告上蓋個章給學校交差。”專業是電子設計的大二學生林浩說。

和林浩一樣情況的並不在少數,雖說實習單位和自己專業對口,但沒有一位老師帶着,導致實習熱情減少,他們認爲在實習中接觸不到核心工作。

[親歷者說]

新聞專業大二學生:陳雙實習單位:電視臺

“早點面對社會,給自己一個鍛鍊和提升的空間,對將來就業有實際意義。”

新聞專業大二學生陳雙在某電視臺已實習了一個月。很多人都認爲他大二來實習過早,但陳雙覺得早點接觸自己的專業是件好事。“早點面對社會,給自己一個鍛鍊和提升的空間,或許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更有實際意義。”陳雙說。

他說:“雖然跑新聞挺累的,特別是頂着大太陽跑一線的時候,但記者就是這樣。哪裏有新聞,哪裏就有記者。與其在家裏睡睡覺,打打遊戲浪費一個暑假時間,還不如到這裏檢驗下自己在課堂學的知識,也可以充實我的假期生活。”

陳雙告訴記者,實習就是讓自己專業理論知識變成實踐的一種方式。“平時學習中,老師教給我們的都是些理論知識,課堂上幾乎沒有機會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但在實習中,我能走到新聞第一線,和被採訪者接觸,向他們提問等。”

陳雙第一次採訪寫稿使他印象深刻。他回憶說:“還記得那是跟老師一起出去採訪關於一個道路交通的報道。因爲是第一次現場採訪,總感覺有些手忙腳亂,現場新聞點非常難把握,之前準備的一些問題也沒有用上。第一次採訪,只能用‘亂’字來總結。”

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陳雙接觸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讓他感受最深的是,書本上的新聞和實際中的新聞是不一樣的。“如果說書本上的只是骨架,那實習就是血肉和神經。”陳雙笑着說,“實習前,覺得新聞挺千篇一律的。實習後,覺得每一篇新聞都有它的特點和亮點。我比原來更喜歡這個專業了。”

計算機專業大三學生:丁凡實習單位:圖文設計公司

“乾的都是最簡單工作,我經常沒什麼事幹,在單位一坐就是一天。”

丁凡是計算機專業大三的學生,經熟人介紹來到一家圖文設計公司實習。對於這份實習工作,丁凡非常苦惱。

“我所學的計算機是偏向編程類的,現在社會上較常用的是設計類或是與美術相關的。”丁凡說,“對於這個實習崗位,我完全無法上手。當初進單位的時候,也是抱着學校有實習的任務,爲了單位的一個紅章‘勉爲其難’地進行實習。”

在這兩個月,丁凡也有所收穫,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回學校後又會回到編程類課程的學習。“其實我知道,和其他實習生相比,我的專業知識學得一般。撐死就在這個單位進行一個暑假實習。真的到畢業時,也不一定可以留下來工作。”

“最讓我煩惱的是,乾的都是最簡單工作,單位指導老師覺得我學的專業不對口,也沒有太多時間指導我,所以經常沒什麼事幹,在單位一坐就是一天。”丁凡抱怨道。

[建議]

“大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有實習經歷,這已經成爲大學教育內容的一部分。”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在接受採訪時說。

“實習是更好了解自己及所學專業的一個途徑。在實習中,大學生不僅可以檢驗自己所學知識,豐富自己假期生活,也可以增加社會閱歷。實習,可以說是大學生正式進入社會的一個熱身鍛鍊。”楊建華很肯定地說,暑假實習對大學生成長是十分有幫助的。

實習是否有用?最重要的是態度

除了踏踏實實在實習中積累經驗的大學生外,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因爲專業不對口、學校有實習要求等走過場,爲了社會實踐報告上的紅章而怠慢了實習。

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從學校和大學生本人兩方面去探討。首先,學校對學生的實習是不是重視。在前期準備中,學校有沒有細緻地去引導過學生思考實習的意義和目的。其次,學校有沒有把原來實習過程做得很好的學生找來,給即將去實習的學生一些建議和意見。

至於學生本人,態度則更重要一些。學生自己有沒有前期去做一個計劃,問問自己想從實習中學到什麼。如果規劃得好,實習態度也比較好,那我想這個學生不僅充實了自己的暑假生活,也讓自己的大學更加圓滿了。

想學東西?鼓勵大家去一線

我認爲實習中能學到很多。可能大學生無法接觸到核心工作,但是無論安排在哪個崗位,只要自己用心,都能感受到這家單位的企業文化、團隊合作意識等。

大學生在實習中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薪資如何、業務怎樣,而是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夯實基本工作技能,學會處理員工之間的關係,提高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這些軟實力是大學生自己去積累的,書本上是學不到的,這也是實習的魅力所在。

我更鼓勵大學生去第一線實習,比如去鄉村、社區、車間等,感受身在第一線的員工感受,經歷他們的經歷,真正做到了解國情和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