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京市教育考察報告

本人近日跟隨培訓班全體學員赴江蘇省南京市,參觀考察了兩所重點中學——南京師大附中和高淳高級中學,心裏很有感觸。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報告

南京師大附中是首批國家級示範高中、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基地、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江蘇省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學校、IB國際文憑課程項目學校。自1902年建校以來,南京師大附中在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伴隨中國近現代教育一起成長。建校112年來,南師附中慎聘良師、銳意實驗、校風誠樸、善育英才。世紀風雨,培育“社會中堅”;歷盡滄桑,不改青雲之志。

據瞭解,南京師大附中2017年大學聯考錄取情況爲:985高校189人,211高校111人,普通本科164人,三本高校24人,境外高校7人,國外高校103人,共602人,其中清華大學6人,北京大學7人,中國科學院大學3人,南京大學32人,東南大學15人,復旦大學18人,上海交大14人,浙江大學1人,中國科技大學7人,香港大學1人,香港中文大學5人。

歷年來,南師附中學生不僅以高的升學率引人注目,更是以高層次、高質量的素質贏得社會的讚譽。例如,在今年南京青奧會上,南師附中學生同樣向世界展示了良好的綜合素質,令人矚目。緣何如此?

銳意實驗,不斷創新,是南師附中教育文化的基本特色。歷史上,學校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道爾頓制實驗、“六三三”學制改革等實驗,奠定了附中在現代中國基礎教育史上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進行了高中選修課程、課外活動課程、必修課程分層次教學等實驗,建立了個性化、多樣性、可選擇的課程結構,爲國家高中新課程的確定提供了前期實驗基礎。近10年來,在國際交流與國際文憑課程、信息化課程體系以及高中多樣化課程環境下的課程建設和管理方面提供了範例。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這是南師附中的校訓,也是最讓我深深思考的一句話。

一所學校最珍貴的東西總是慢慢成長起來的,校訓是南師附中最爲珍貴的財富。嚼得菜根,是一種認識,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成就事業的規律;嚼得菜根,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習慣;嚼得菜根,是一種能力,是比一般能力更爲重要的能力。做得大事,就是以天下爲己任,勇於創造追求卓越;做得大事,就是將小事做好,在平凡中實現自我的超越;做得大事,就是大氣地做事,體現出附中人的樸實和高貴。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峯,而是自己心中的理想。歷代的附中人,以“嚼菜根”的精神和“做大事”的目標,壘成了教育的高原,樹立了高原上的高峯。

“嚼得菜根”是要求學生視富貴如浮雲,無求於人,甘於清貧;“做得大事”則希望學生以天下爲己任,有功於國,勇於擔當。

俯身嚼菜根,方能成大事。俯下首,就有了“嚼得菜根”的深沉襟懷;擡起頭,更擁有“做得大事”的大氣抱負。 菜根代表了生活的清苦和艱辛,一個人如果想事業有成,則他必須經受得住日常工作的壓力、形形色色的誘-惑,以及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

本人作爲一名業務校長,面對當前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艱鉅任務,唯有秉持“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抱定捨我其誰的勇氣,砥礪心智,果敢前行,勇攀高峯,不斷創造出教育的輝煌與奇蹟。

嚼得菜根,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品德;做得大事,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行動。要戰勝挫折,贏得成功,就決不能輕言放棄,就須以永不言敗的姿態面對面前的一切,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克服一道道難關,以兼濟天下的胸懷面向前方與未來。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咽得菜根,萬事可成。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在這十月初秋的美好時節,我輩當以“等不得”的緊迫感、“歇不得”的危機感和“慢不得”的使命感投身學校新課改的征程,以“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的豪氣迎難而上、奮發圖強,譜寫推進素質教育更加豪邁的詩篇。

南師附中校長(教育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葛軍說:在附中,每個學子都是優秀的,都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領跑者。期待所有學子終身弘揚“誠樸”

的校風,牢記“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訓,秉承“尊重、理解、努力、樂學”的文化品格,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繪就美麗的青春之夢

這次考察,也讓參加培訓的校長學員們找到了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大家紛紛表示,要努力改變教育理念,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加快改革步伐,緊跟時代發展需要,積極開展新課改,讓老師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學校成爲學生一生回眸、教師終身堅守、社會普遍尊崇的教育聖地,讓中學校園真正成爲和諧、美麗、幸福、快樂的天堂。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